•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民國西康師范教育發(fā)展啟示

      2014-11-25 03:56王開澄羅磊
      黑龍江史志 2014年9期
      關鍵詞:民國

      王開澄+羅磊

      [摘 要]20世紀20、30年代,國勢衰微,社會動蕩不安,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虎視眈眈,國民政府的邊防在步步后退,中華民族到了瀕臨亡國的危險時刻。西康地區(qū)作為抗戰(zhàn)建國和民族國家建設的大后方和根據(jù)地,加快西康地區(qū)的教育建設已經刻不容緩,其中培養(yǎng)合格的師資更是加快教育發(fā)展的關鍵,西康省立康定師范學校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西康師范學校在抗戰(zhàn)最艱難的時候,一直堅持辦學,培養(yǎng)了一大批的優(yōu)秀人才。本文試圖通過對西康師范學校發(fā)展過程和辦學情況的研究,來總結國民政府時期發(fā)展邊疆民族師范教育的經驗教訓,為當今的邊疆民族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歷史借鑒。

      [關鍵詞]民國;西康;邊疆教育

      自民國以來,西康地區(qū)的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學校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從民國時期的省立康定師范學校的發(fā)展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民族地區(qū)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內地有著截然不同的條件,我們必須根據(jù)民族地區(qū)風俗文化迥異、宗教影響根深蒂固、語言文字種類多、經濟文化發(fā)展又極不平衡的實際情況,認識到發(fā)展邊疆民族地區(qū)教育的艱巨性、復雜性和長期性。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一個教育落后的民族,是無法在現(xiàn)代化的社會里展開競爭的。因此,民族地區(qū)要加快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就必須致力于民族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就此,筆者得出了以下幾點啟示:

      第一,要確立從民族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的指導思想,應注意“不將邊疆視同內地,毋以城市教育移植邊疆,認識邊疆對于中華民族之整體性,及其本身涵蓄之特殊性,在一個民族政策,一個教育方針的底下,邊疆教育應兼顧同與異,一般與個別,以發(fā)揮戰(zhàn)斗與創(chuàng)造的教育性能?!保?)發(fā)展教育要受到生產、生活、地理條件、宗教環(huán)境、當?shù)亟洕l(fā)展狀況、對知識的認知水平、辦學的基本條件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和限制,“因為一地社會文化之形成,均有其地理環(huán)境做背景,為適應此種特殊環(huán)境,其社會文化便產生獨特的狀態(tài);這種長久歲月維持到今日的獨特社會文化狀態(tài),絕不是三月兩月,三年五年,甚至三五十年之內所可改變,所可消滅的。此種各種獨特的社會文化自有其不可磨滅的優(yōu)點,當然亦難免缺點的存在;我們要改革,必須要基于此獨特的狀態(tài),求其優(yōu)點發(fā)揚,使其缺點慢慢改正,這才是邊疆需要的文化政策與教育政策”(2)。只有從民族的基本特點和當?shù)氐膶嶋H情況出發(fā),承認邊疆民族地區(qū)和內地存在的差距,找準定位,采取切合實際的方式和方法,才能讓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能夠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快出人才。邊疆地區(qū)遼闊,“人口有稀密純雜之分,種族有漢、蒙、回、藏之別;宗教有解放前儒、釋、回、耶之判;生活有農、牧、漁、獵之差,欲以一種方式興辦教育,冀其有成,已極團難,何況以整個內地教育方式,強移之于邊疆,削足適履,弄巧反拙”,故欲興辦邊疆教育,“必應辨別邊地之實情,而為適宜之措置”(3)。西康地區(qū)的教育事業(yè),特別是師范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緩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于當政者沒有很好的解決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和西康地區(qū)本民族發(fā)展實際情況之間的巨大差異,孤立的發(fā)展,康區(qū)“除極少數(shù)城鎮(zhèn)尚可適宜設立學校外,其余鄉(xiāng)村,尤其疏落,設立學校,至不相宜”(4)。教育制度的設計一定要和當?shù)厣鐣h(huán)境想符合?!皟蓚€社會生活完全不同的民族決不能具有一種完全相同的教育制度。亦即是說,凡生活在某一文化模式內的民族必然會具有某一種教育制度,那全然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全是必須如此并不得不如此,絕不是隨便給他改換一種他全可以接受得。如果她的社會生活與整個民族文化尚均依然如故并未發(fā)生巨大的演化或改變之前,即想借用外力不問他們需要與否適合與否,硬要給他們添加一種教育強迫他們去接受,那如果不逼出大亂子已經可謂僥幸,如還有其他野心豈非夢想!”(5)由此可以看出,發(fā)展邊疆民族教育,應該有計劃、分步驟的實施,這樣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二,加強民族文化的融合,推行雙語教學,并注重教材的編寫。從解放前西康地區(qū)教育發(fā)展的情況來看,邊地“種族復雜,語言歧異,各不相通。若各授其語,以適其情,則學校發(fā)達而語文之隔閡愈甚,民族思想感情之溝通愈難,于地方不便,于種族不便也?!保?)推行漢語教學或者特定一種少數(shù)民族語言教學,都是極其不利于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的,而且會對民族團結和教育的作用產生質疑,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礙了各民族之間的來往?!罢Z言文字,各不相同,生活方式,彼此互異,文化水準,參差不齊”,“書不同文,不能表意于大眾,正猶車不同軌,不能通行于天下”,“故求同一點,實為中華民族任何一員自動追求之目標”(7)。筆者認為,民國時期西康師范學校的做法可以為當今教育提供很好的參考和借鑒,在教學過程中實行漢語教學的同時,開設民族語文課,在其他民族語文教學的同時,也將其翻譯成漢語教材進行講授。對邊疆地區(qū)教材的編寫,也有其特殊的要求,如“所教課本采用漢字,教材內容與實際環(huán)境相隔離,每學就忘,邊民自己甚苦,所用題材,每強以漢人生活灌注邊民腦際,邊民飲食為青稞、酥油而強教以水稻蔬菜;邊民所住為石泥村舍,而強教以高樓大廈;邊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強教以電燈瓦斯,床桌窗椅;邊民之交通工具為牛馬牲畜,而強教以船車飛機。使邊民懵然如墜五里霧中。一部《山海經》,不能曉示不敢信,邊民未入學前是此等人,受了教后亦不過是此等人,此種教育,有害無益,徒引起邊民逃學惡教之觀感,視教育為差役,學校為苛政?!保?)所以,在民族地區(qū)發(fā)展語文教育,應該對于編寫教科書之人員有要求,即“除了具備關于編輯教科書的技術外,還需具備對于邊地的風土人情,要有相當認識和了解;除了了解國家整個教育方針外,還需要了解國家對于邊疆的政策以及國際上對于我們邊疆的動靜;對邊疆兒童青年們的心理特征,也需要有相當?shù)恼J識?!保?)做到有的放矢,“使他們認清中華民國至上的基本觀念”(10)。

      第三,要采取多種渠道,多種層次的辦學模式,邊疆地區(qū)語文、思想、地域、習俗、宗教、種族、性情等均與內地人有巨大差異,故推行邊疆教育,興學育才,應酌量變通辦理。我國少數(shù)民族所居住的地區(qū),“應先辦初等教育,后漸步推進,根據(jù)宗旨抱持定見,行以毅力,假以歲月,于初等教育漸具基礎,迫邊地學生稍具常識,略通國語,始至邊省或內地,各按程度,分入各級學校肄業(yè),與一般國民同受普通教育,斯為正當辦法。”(11)基本上都處在地廣人稀、交通不便、地形復雜、氣候惡劣、居住又十分分散的地區(qū),光依靠國家對少數(shù)民族采取直接撥款扶植的辦法是很難適應民族地區(qū)發(fā)展教育的需要的。從西康師范學校的辦學可以看出,經費來源過于單一,會直接導致學校的生存危機。筆者認為,通過走多渠道、多層次辦學的路子,倡導和引導社會集資辦學,既可以解決教育發(fā)展的資金難題,又可以吸引新的教育思想向民族地區(qū)的傳播,更為國家解決了后顧之憂。

      第四,要加大教育經費的籌集,切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邊疆民族地區(qū)師資的整體水平。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只有擁有足夠且合格的優(yōu)秀教師,才能讓邊疆民族地區(qū)教育能夠不斷的延續(xù)和發(fā)展下去,民國時期,邊疆地區(qū)學校之所以大量缺乏師資力量,“我國小教員之生活,本極清苦,普遍月薪只有七八元至十余元之間,在物價高漲之今日,以之維持個人生活,尚感不足,欲求仰事俯畜之道,只有改圖更張,于是朝張夕李,更替無常,影響學生之學業(yè),自不待言,縱能安于教職,不事他求,然為生活所困,心身兩疲,學識無修養(yǎng),思想難免落伍,則教學成績不問可知。”(12)除邊疆地區(qū)語言障礙、生活清苦外,更在于當時社會對邊疆地區(qū)教師沒有一個普遍的認同感,邊疆地區(qū)政局動蕩,軍閥混戰(zhàn),再加上自然條件極其惡劣,社會經濟各方面都落后不堪,故財政收入極其微薄,極其有限的教育經費很多時候都由于受到當?shù)卣值挠绊?,被用來充當軍費或者其他用途。故民國時期《康定特區(qū)政務委員會學校調查報告》記載,瀘定兩等小學主任教員月薪僅僅是一百,相當于大洋不到五元,從民國二十三年(1934)康定師范學校畢業(yè)學生到邊疆任教的學生,每月工資為藏洋四十余元,在當時的康定地區(qū),就算是相當優(yōu)厚的了。教師待遇菲薄,職業(yè)無保障,社會地位低下,更沒有獎勵和退休機制。從這里可以看出,“要徹底改進教育,非先確立教育經費不可。其確立之法,應是一省的一種稅收,完全劃歸教育經費,其收稅人員完全由教育當局支配,行政當局不能加以絲毫的干涉,在政治上無論有如何的變動,教育經費決不能受到一點影響”(13)。還必須培養(yǎng)一批熱愛少數(shù)民族教育事業(yè),勇于奉獻的教育人才,切實提高他們的生活待遇,給予更多的優(yōu)惠政策,使人才能夠留在民族地區(qū)長期安心的工作。

      總之,發(fā)展邊疆教育,要特別注意邊地的特殊性?!斑吔逃哪繕?,應是以融洽中華民族各部分的文化為一國族,并平等地促其發(fā)展為一定的方針,其范圍應包括所有語言文字習俗特殊的邊地,不限于蒙藏,不分別族,混合施教。施教的內容,其重心應以改進社會的經濟的生活,并特別重視國防的意義為要。在實施的步驟上,應先著重國民教育,在施教的方法上,應縝密地訂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詳細計劃,想出幾種特殊有效地教學設施,不應學究式的把內地的一套原封不動的搬到邊地去?!保?4)要多元化的發(fā)展邊地文化,“應多利用邊疆各地舊有的特殊形式及其原有的各種活動,即利用其民族特別的習慣及其社會活動,再加上新的文化內容”(15)。

      注釋:

      (1)梁甌第:《邊疆教育問題的研究》,《教育通訊》1941年第4卷第8、9期,第19頁。

      (2)青一:《籌辦中央蒙藏學校青海分校計議》,載《新青?!?934年第2卷第2、3期。

      (3)曾紫綬:《邊疆教育問題之研究》,載《教育雜志》1936年第26卷第3號,第15頁。

      (4)吳鼎:《邊疆教育之現(xiàn)狀及今后推進之方法》,載《邊政公論》1941年第1卷第2期,第59頁。

      (5)楊方著《民族研究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第101頁。

      (6)曾紫媛:《邊疆教育之研究》,載《教育雜志》1936年第26卷第3號,第15頁。

      (7)教育部邊疆教育司:《邊疆教育概況續(xù)編》序言。

      (8)梁甌第:《邊疆教育問題的研究》,載《邊疆通訊》1941年第4卷第8、9期,第19頁。

      (9)冷少穎:《改進西北教育之我見》,載《西北晨鐘》1939年第2期第6頁。

      (10)王文宣:《我對于編寫邊疆小學國語教科書的幾點意見》,載《教育通訊》1941年第3卷、第15卷,第9頁。

      (11)聶春燕:《20世紀30、40年代開發(fā)西北大潮中的邊疆教育》,四川大學2005年碩士學位論文。

      (12)楊德元:《中國回教之教育問題》,載《晨熹》1936年12月第2卷,第3頁。

      (13)冷少穎:《改進西北教育之我見》,載《西北晨鐘》1939年第2期,第6頁。

      (14)宗亮東:《邊疆地區(qū)實施基本教育之研討》,《教育通訊》(復刊)1947年第4卷第1期。

      (15)羅敦偉:《新邊務政策》,載《邊政公論》1941年第1卷第1、2期。

      參考文獻:

      [1]西康省政府秘書處主辦:《西康省政府公報》(西康省政府的機關刊物),1928年創(chuàng)刊

      [2]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四川省志·教育志》,方志出版社(北京)2000年。

      [3]王川著《西康地區(qū)近代社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

      [4]吳達德主編《西南社會歷史論叢》,四川人民出版社。

      [5]凌興珍著《清末新政與教育轉型—以清季四川師范教育為中心的研究》,人民出版

      [6]聶春燕:《20世紀30、40年代開發(fā)西北大潮中的邊疆教育》,四川大學2005年碩士學位論文。

      猜你喜歡
      民國
      愛國
      親恩
      母雞
      鏡花緣(10)
      19世紀20年代不同階層的民國女子影像
      民國人愛刷朋友圈
      射阳县| 湟中县| 黑龙江省| 论坛| 即墨市| 满洲里市| 奎屯市| 宁夏| 井研县| 徐水县| 科尔| 错那县| 桓台县| 厦门市| 建湖县| 青河县| 达日县| 云龙县| 白山市| 达日县| 元朗区| 丽水市| 崇阳县| 高台县| 曲阳县| 平安县| 宣汉县| 芮城县| 凤阳县| 榆树市| 夏津县| 宿松县| 茂名市| 云南省| 拉萨市| 渭南市| 江城| 天台县| 台湾省| 梧州市| 遂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