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黎++盧曉珊
摘要: 以非結構化訪談的形式調查廣州血液中心與醫(yī)院的整體血液配送流程,分析廣州市采供血機構及用血單位的現(xiàn)狀,探討改進供需矛盾的解決方法。依照其運作流程,分析各類成本費用,建立匹配的基于定量控制法的經濟訂貨批量EOQ(Economic Order Quantity)模型。發(fā)現(xiàn)廣州市當前血液配送狀況處于供不應求,最為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所在是供血源頭困難。提出學習北京、香港等地的血液配送流程、統(tǒng)一信息平臺、提高配送效率以優(yōu)化供血環(huán)節(jié),借助公益組織與媒體的推廣作用,提高群眾對血液供給與需求過程中涉及的費用的理解,從而解決供血源頭緊缺困難。希望能為廣州市血液配送系統(tǒng)的優(yōu)化提供一定借鑒作用。
關鍵詞:血液配送;EOQ模型;廣州市
中圖分類號:F7135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9-055X(2014)05-0030-06
一、緒論
在《獻血法》實施14年來,廣州市的無償獻血人數(shù)不斷攀升。2011年廣州血液中心公布《廣州市2010年獻血人群情況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獻血人次突破50萬人次,共為臨床提供1.04億毫升的臨床用血[1]?!氨M管目前廣州用血緊張已有所緩解,但廣州大醫(yī)院集中,不少外地患者來廣州就醫(yī),加劇了用血緊張。”盡管捐血量逐年增加,但臨床用血一直以來擺脫不了“來得快,去得也快”的困境。近十年,每年廣州手術用血量以10%以上的速度上升,無償獻血多次面臨“壓力”。廣州血液供應的現(xiàn)狀值得進行調查研究。血液供給與血液需求的及時性平衡已成為當前社會高度關注的一個熱點,也是當前血液配送系統(tǒng)優(yōu)化的難點。
在理論發(fā)展方面,在研究變質產品庫存管理的領域中,根據Gerber調查,在某些行業(yè)(比如醫(yī)療物品管理)中,精益生產方式JIT(Just In Time)管理方法已不再是達到最大優(yōu)化的方法,均紛紛提出供應商管理的庫存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概念[2]。
在技術發(fā)展方面,只有所有步驟都同步進行或建立快速反饋機制,才能控制成本并滿足對血液的需求,為解決這一困境,利用IT技術建設的血液信息管理系統(tǒng)逐漸成型,部分省市如北京已建立完整的血液信息管理系統(tǒng),配合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展現(xiàn)技術[3],進行稀有血型血源、血液庫存調劑調配管理及血液溯源跟蹤管理,實現(xiàn)血液系統(tǒng)統(tǒng)一的信息管理與共享平臺。
血液是一種典型的易變質物品,Prestacos較早地研究了血液庫存管理問題[2]。目前我國的血液庫存系統(tǒng)主要有城市中心血站、大型綜合性醫(yī)院“自采自供型”的血液庫存系統(tǒng)等類型。后者具有如下特征:第一,由于血液對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至關重要,因而該系統(tǒng)管理的目標是在保障服務水平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降低庫存費用,而不是庫存費用最小化;第二,血液的需求不僅是隨機的,而且季節(jié)性波動很大。此外血液需求的構成比較復雜,不但包括日常有計劃的手術用血,還有突發(fā)事件導致的緊急用血。這些特征使得血液的需求很難用某一個概率分布來描述[4-6]。第三,訂貨量(血庫意愿采血量)和到貨量(實際入庫量)一般并不一致,后者主要取決于獻血員的主觀意愿,因而到貨量是隨機且不可控的[7-10]。
血液庫存系統(tǒng)的庫存控制主要涉及到最高庫存量、安全庫存量和訂貨點三個參數(shù)。血液庫存系統(tǒng)的目標是保證較高的服務水平同時盡可能地降低庫存費用。
本文的研究內容主要從廣州血液中心血液采集工作開始,到血液用于醫(yī)院臨床輸血的整個供應鏈過程,即血液配送流程的整體研究。對廣州市血液配送相關情況進行概括,通過比較定期控制法和定量控制法,尋找與其配送系統(tǒng)相匹配的模型。主要研究方法為訪談法、文獻研究法、數(shù)學模擬模型建立法等。華 南 理 工 大 學 學 報(社 會 科 學 版)
第5期吳曉黎 等:廣州血庫供需情況調研以及配送問題的探討
二、調研數(shù)據及報告
(一)供給方面:廣州血液中心
廣州血液中心是一所不以盈利為目的,集血液采集、分離、制備、保存、檢驗、科研、教學于一體的公益性衛(wèi)生機構。其采血工作情況如下:根據2011年廣州血液中心公布的《廣州市2010年獻血人群情況分析》報告“截至2010年12月,獻血者來自流動獻血車上獻血(63%),區(qū)、街、單位組織獻血(26%)和大專院校獻血(11%)三大部分”[1]。目前廣州無償獻血70%來自流動獻血車,而另外30%來自機關團體、企事業(yè)單位以及學生(即團體無償獻血模式),其中后三者均通過在血液中心登記好獻血,血液中心預先安排好日程,走訪各個機構來完成,這類采血日程安排需提早1個月完成。
廣州市獻血分為兩種,一種為獻全血(通常無償獻血者一次獻出的全部血液成分,即全血),另一種為獻成分血(成分獻血指的是借助血細胞分離機,采集人體內的某一種血液成分,比如血小板,同時還要將其它血液成分回輸給捐獻者)。不同的獻血情況相應的對獻血者的要求則不同。
采血情況如下:《廣州市2010年獻血人群情況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獻血人次突破50萬人次,即年均未到4萬人次,共為臨床提供1.04億毫升的臨床用血。單是2010年,獻血人次首次突破50萬,無償獻血率高達28‰,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倍之多,采血166萬單位(約3.33億毫升),供血量近1億毫升,占全省供血量30%以上[1]。廣州血液中心承擔的血液供應工作不容忽視。
(二)需求方面:廣州各大醫(yī)院臨床用血
由廣州血液中心制備完成的合格血產品主要用于廣州各大醫(yī)院臨床輸血,成分輸血主要種類包括紅細胞、粒細胞、單核細胞、血漿及蛋白和自身輸血這五種。不同的成分輸血適用于不同的適應癥。在需要輸血的各種病人中不一定都需要輸用全血,可根據具體情況輸用不同成分:如貧血病人輸用濃集的紅細胞;為防止由于中性粒細胞減少所引起的嚴重感染而輸用粒細胞;因血小板減少而出血嚴重的病人輸用濃集血小板;血友病病人輸用所缺乏的因子,如因子Ⅷ濃集劑等。既達到了治療的目的,也大大減少了輸全血的副作用,還節(jié)約了血源,有利于血液的綜合利用。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匯總和分析,從供給角度看,廣州血液中心承擔血液供給主要任務,負責廣州市血液采集、檢測與提取等主要工作;從需求角度看,廣州市臨床用血量需求持續(xù)增長,成分輸血的分布及匹配應用的效率有待提高。
三、切合廣州市血液配送系統(tǒng)的EOQ模型建立
(一)模型適用原因的假設
經濟訂貨批量模型是最經典的通過物流成本權衡,以物流總成本最小為依據,進行物流成本決策的數(shù)量模型。最簡單的確定型EOQ模型的基本假設如下:已經確定的需求量,整個周期內的需求是均衡的;供貨周期固定并已知;集中到貨而不是陸續(xù)入庫;不允許缺貨并能滿足所有需求;購買價格或運輸費率、生產成本等是固定的,與訂貨(生產)的數(shù)量、時間無關;只有一項產品庫存,或雖有多種產品庫存,但各不相關。
首先目前廣州血液中心是按照全市血液分配比例定額配送,故可以假定需求量確定;現(xiàn)有血液中心向醫(yī)院進行血液配送按照計劃配比定額配送并每天一送,即供貨周期已知并且固定;為保證血液制品質量需維持在一定的穩(wěn)定的保存環(huán)境,血液制品集中到貨并立即集中入庫;不同血液制品用于不同臨床用途,為保證治療的有效性和保護患者生命安全,一般不允許缺貨并滿足所有的需求。上述假設前四條是本EOQ模型確定性條件成立的基礎。除此之外,《廣州獻血管理規(guī)定》第四章第十四條規(guī)定“公民醫(yī)療臨床用血時,醫(yī)療機構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收取用于血液的采集、儲存、分離、檢驗、運輸?shù)荣M用”,血液制品的購買價格、運輸費率、生產成本需嚴格按照有關規(guī)定定制,且不存在價格折扣或由于生產批量加大而帶來的產品成本降低,故可認為是相對穩(wěn)定的。
血液中心向醫(yī)院供應的血液制品分為全血、紅細胞、血小板、血漿等,不同血制品用于不同的臨床醫(yī)療中,如第二部分的調研方案與實行所述,考慮多種產品之間的相互作用不大,故本研究在建立EOQ模型可選取一種重要的庫存產品單獨作EOQ決策?;谇懊鎻V州市血液供需現(xiàn)狀的分析,廣州市血液配送系統(tǒng)呈現(xiàn)定額配送、供不應求兩大特征。廣州市血液中心向各大醫(yī)院進行血液配送時均按照既定的全市血液配送比例進行定額配送,按照1次/天的頻率進行配送,故訂購次數(shù)或定購批量為固定量。故可以認為訂購次數(shù)或定購批量對批量成本與庫存持有成本無影響,批量成本與庫存持有成本為固定量。
按照上述分析思路,運輸成本與“和倉儲活動有關的成本(庫存持有成本、倉儲成本)”隨血液中心運輸批量的變化關系同批量成本和庫存持有成本隨訂購次數(shù)或訂購批量。而血液作為一種典型的易變質產品,本文以EOQ模型進行物流成本決策需考慮的相關成本包括與訂貨相關的成本、與倉儲活動相關的成本、與生產相關的成本和缺貨成本[9-10]。
與訂貨相關的成本包括兩項內容,一項是訂貨活動產生的費用,該費用與訂貨批量無關而與訂貨次數(shù)相關,即醫(yī)院向廣州血液中心訂貨時產生的相關手續(xù)費、電信往來、派人員外出采購等;另一項為貨物的成本,該費用與訂貨批量有關而與訂貨次數(shù)無關,即血液產品本身的價格、運費等。由于采用定額配送與每天一送,此類成本為固定量。
與倉儲活動相關的成本包括占用資金應付的利息以及使用血庫、存儲血液、血液損壞變質等支出的成本。由于供不應求,按照“先進先出”的血液管理方法進行血庫管理,血液損壞變質的現(xiàn)象可忽略不計,血庫使用和血液存儲產生的相關設備損耗、管理費用為固定量[6]。
與生產相關的成本是指補充庫存時,如果不需要向其他機構采購而由本單位自行生產的話需要指出的兩項成本,一項是生產準備成本,由于按照《廣州市獻血管理規(guī)定》,廣州市除廣州血液中心以外,各大醫(yī)院不能進行血液的自行生產,故這類生產準備成本可忽略不計。另一項生產產品的成本,該項成本與生產批量有關,如材料費、加工費、血液質量檢測費等。一般情況下,醫(yī)院在使用血液中心配送的血液制品時無需進行質量檢測,血液的安全監(jiān)控與質量監(jiān)督工作由血液中心承擔,故分析血液配送相關成本時這類成本可忽略不計。
缺貨成本實際上就是估計得出的客戶服務成本,也就是當庫存供不應求時所引起的損失。廣州市長期以來血液供應供不應求,而血液用于臨床醫(yī)療時醫(yī)院采取相關措施保證不缺貨的情況,如鼓勵患者家屬互助獻血支持治療工作。在不允許缺貨的情況下,在成本上的處理方式是將缺貨成本設定為無限大。
(二)適用模型的比較與建立
模型建立前的血液配送方法是定期控制法(即訂貨間隔期法),即事先把訂貨間隔期確定好,目前廣州各大醫(yī)院與血液配送中心的固定訂貨間隔期為一天。它的模型如圖 1所示。圖1定期庫存控制模型
在這個系統(tǒng)中,醫(yī)院以固定的間隔周期T(1天)提出訂貨,不存在固定的訂貨點,每次訂貨也沒有固定的訂貨量,醫(yī)院根據歷史數(shù)據顯示的需求量制定血液需求計劃,由血液中心根據全市各醫(yī)院提交的需求量按比例分配,由此對應的血液訂貨比較合理地補充到庫存目標量S。目標庫存量S與訂貨周期T是事先確定的主要參數(shù),其中S的確定主要根據醫(yī)院為庫存設定的一個控制限額。
這種模型中的訂貨量按照訂貨閾值S確定,即,若訂貨時的實際庫存為I大于S時,不定貨;當I小于S時,訂貨量Q = S-I+R,R為提前期內預計的消耗量。
這種控制方式雖然可以省去許多庫存檢查工作,在規(guī)定訂貨的時候檢查庫存,簡化工作,但在應用于血液制品訂貨實際中,如果某時期發(fā)生重大災難或突發(fā)事故,醫(yī)院的輸血需求量突然增大,有可能發(fā)生缺貨,這種方式通常應用于重要性較低的產品訂貨間隔期可以長達3個月或更長時間,故不適用于血液制品?;谝陨戏治觯枰匦陆⑦m用于血液制品的訂貨模型。
相比與定期控制法,采用定量控制法(即訂貨點法),醫(yī)院連續(xù)不斷地監(jiān)視血液庫存余量的變化,當血液庫存余量下降到某個預定數(shù)值時,就向血液中心發(fā)出固定批量的訂貨請求,經過一段時間后訂貨到達補充庫存。其模型如圖2所示。圖2定量庫存控制模型
模型描述的需求是均勻連續(xù)的,設單位時間的需求量為D;單位血液的庫存費用(與倉儲相關的成本)為C;集中到貨所以補充時間為零;由于不允許缺貨,故單位時間內每缺少一單位庫存血液的損失即缺貨費為無窮大;訂購一次血液的固定費用即訂購費(與訂貨相關的成本)為A;血液單價為P;每次補貨量即訂貨量為Q;計劃期總需求量為N。
總費用=庫存物品價值+訂貨費用+庫存費用=P*N+A*N/Q+C*Q/2.
根據章節(jié)0確定主要因素的分析,C、A、P、N為固定量,則在總費用計算中,總費用取決于Q,即總費用是每次訂貨量Q的函數(shù)。
對Q求導,令函數(shù)等于0,得到
-A*N/Q∩2+C/2=0.
解得
Q=2AN/C,此時Q*為經濟訂貨批量。
日常中Q*是建立在實時經常地檢查庫存狀態(tài)的基礎上,是理想化的訂貨量,實現(xiàn)的可能性取決于統(tǒng)一信息平臺的建立。
(三)模型適用性驗證
經過調查與數(shù)據分析,廣州市血液配送系統(tǒng)呈現(xiàn)定額配送、供不應求兩大特征。定額配送的定額比例取決于醫(yī)院上交的年度血液需求計劃,應用于實際操作中帶有滯后性,有可能在特定的短期內,部分醫(yī)院血液庫存量過多,部分醫(yī)院則短缺,這部分血液量在短期內無法形成信息對稱性,即無法充分利用,造成浪費。這與當前廣州市血液供不應求的總體情況相矛盾。
EOQ經濟訂貨模型能起到實時監(jiān)控血液庫存,及時補充庫存的作用,短期內有利于廣州市血液庫存過剩的醫(yī)院與血液庫存短缺的醫(yī)院間的血液調配,具有及時性、信息對稱性等優(yōu)點。
對廣州市血液配送系統(tǒng)涉及的與訂貨相關的成本、與倉儲活動相關的成本、與生產相關的成本、缺貨成本四項成本做簡要分析,提出建立模型的假設條件。通過對比定期控制法與定量控制法的模型適用性,建立切合廣州市血液配送系統(tǒng)的EOQ模型。該模型的成立有賴于統(tǒng)一的血液信息平臺的建立。
四、優(yōu)化方案和具體建議
(一)采納模型建議的適用條件
經前述分析可知,廣州市當前血液配送系統(tǒng)存在定額配送、供不應求兩大特點,相應的亟需解決的兩大問題是解決血液供需平衡問題、提高配送及時性與效率?;谘哼@種易變質的產品特性,廣州市的血液配送系統(tǒng)中存在的血液需求和供給不匹配及快速變化特性取決于需求的不確定性、供應的不確定性、較長的提前期和結果的不確定性、高風險和高成本運作、季度性變化五大因素。
通過簡化出血液的庫存成本為采購成本、加工及庫存成本、缺貨成本,并對現(xiàn)實復雜條件作出簡化假設,選取定量控制法作為血液配送系統(tǒng)模型,并提出建立血液信息統(tǒng)一平臺的必要性,為血液庫存管理提供一個長期有效的科學手段。由于不同地區(qū)的血液庫存系統(tǒng)還有一定的差別,因此本文模型應用于其它實例時,還需進一步結合實際情況,調整事件的相互關系,才能達到匹配與適用效果。本文的研究對于廣州血液配送系統(tǒng)以及其它易變質物品的庫存系統(tǒng)也有一定的借鑒作用。根據章節(jié)0提出的假設條件分析,需血量實時變化迅速的廣州血液配送系統(tǒng)總體符合模型建立的假設條件,故模型適用于分析廣州血液配送系統(tǒng)。
(二)提出整體優(yōu)化方案
輸血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治療措施,與手術本身同等重要。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可以展開的手術越來越大,大型復雜手術相應的臨床用血需求量激增。有必要從業(yè)務流程管理、臨床血液供應與發(fā)放、血液成分制備流程與質量控制、采血部門的管理、獻血者的招募策略、采血模式、團體獻血的運行及維護等各方面進行改進。
現(xiàn)階段廣州市可以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加強獻血相關健康知識的普及,糾正獻血對人體造成損害的錯誤意識,鼓勵公益獻血。盡管獻血過程中可能帶來一定的身體不適,但通過血液科的專家證實,定期獻血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提高人體造血功能、降低血脂、預防心臟病,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等。
2.發(fā)揮公益組織、慈善媒體的群眾效應,加大獻血服務意識的宣傳。學習香港紅十字輸血服務中心的操作流程,同時鼓勵發(fā)揮血液銀行、廣州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廣東獅子會等公益組織、民間慈善群體的帶動作用,積極開展醫(yī)療衛(wèi)生、社區(qū)服務、應急救災等社會服務。
3.配送效率的提高最重要的是有賴于IT技術的開發(fā)及應用。通過指紋識別、無線、GIS 等前沿技術以及相關的信息平臺,IT 正在我國醫(yī)療系統(tǒng)的采血、供血、用血等過程中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廣州市可參考學習北京市血液信息管理系統(tǒng),把采血、供血、用血中的許多環(huán)節(jié)固化到信息系統(tǒng)中,實行信息化管理,各血站、醫(yī)院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信息共享與管理平臺,極大地保證市民的用血安全。
如: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對血液管理起跟蹤作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地理信息系統(tǒng))可以根據廣州市各醫(yī)院的所在位置。通過地理位置及數(shù)據分析,合理優(yōu)化全市儲血點的布局,以達到及時地提供臨床用血、選擇最佳地點設置儲血點,優(yōu)化供血環(huán)節(jié)。同時GIS的數(shù)據統(tǒng)計和分析功能可以將一段時期內各采血點的采血數(shù)據進行分析,顯示出全市各區(qū)的各血型、獻血人口數(shù)量、不合格獻血者數(shù)量及分布等信息,從而了解某區(qū)血型偏型情況和血液需求情況,進而制訂相應的供血策略[3,11-12]。
借助血液管理信息系統(tǒng),醫(yī)院可以即時申請調劑,把多余的血漿轉到需要的醫(yī)院去。同時,當醫(yī)院需要緊急用血時,信息系統(tǒng)也能及時進行調配。醫(yī)院可以通過網絡提交預定血漿訂單,從而大大減少因手工操作出現(xiàn)錯誤的可能。信息系統(tǒng)的價值還在于,各儲血點、醫(yī)院可以定期上報血液庫存情況。通過血液管理信息系統(tǒng),血液中心能夠顯示出目前哪種血型過剩、哪種血型緊缺,可以讓血站在采血時更有針對性。
總之,只有解決血液供需平衡問題、提高配送的及時性,廣州血液中心才能實現(xiàn)“提供優(yōu)質服務,愛護獻血者熱情和愛心,讓獻血者滿意;提供合格血液,保障用血者輸血安全,使用血者放心”的承諾。
五、結論
本研究通過查閱血液配送系統(tǒng)科學管理相關文獻及廣州市過去10年無償獻血的統(tǒng)計報告,以供應鏈一體化的思路,從廣州血液中心這一主要血液供應方和廣州市各大醫(yī)院這一主要血液需求方兩個角度,對血液供給源頭、血液采集、檢測與提取、血液調配等多方面工作流程和質量系統(tǒng)進行訪談調研。
廣州市當前血液配送系統(tǒng)存在定額配送、供不應求兩大特點,相應的亟需解決的兩大問題是解決血液供需平衡問題、提高配送及時性?;谘哼@種易變質的產品特性,廣州市的血液配送系統(tǒng)中存在的血液需求和供給不匹配及快速變化特性取決于需求的不確定性、供應的不確定性、較長的提前期和結果的不確定性、高風險和高成本運作、季度性變化五大因素。
通過簡化出血液的庫存成本為采購成本、加工及庫存成本、缺貨成本,并對現(xiàn)實復雜條件作出簡化假設,選取定量控制法作為血液配送系統(tǒng)模型,并提出建立血液信息統(tǒng)一平臺的必要性,為血液庫存管理提供一個長期有效的科學手段。本文的研究對于廣州血液配送系統(tǒng)以及其它易變質物品的庫存系統(tǒng)也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廣州市需加強業(yè)務指導和管理,規(guī)范臨床用血的采集和供應,形成供血網絡,統(tǒng)一血液供應管理,并通過深入細致的數(shù)據分析和調查研究,建立數(shù)據跟蹤與共享平臺,找出廣州市各片區(qū)的血液供需特點,制定針對性強的庫存策略??v觀廣州市無償獻血狀況,與無償獻血的宣傳、動員、招募相關工作尚應繼續(xù)努力,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提高居民對無償獻血的認知水平,消除恐懼心理,為居民參與無償獻血奠定良好的認知、態(tài)度基礎,使無償獻血知識做到家喻戶曉,使每個公民都能意識到無償獻血是公民對社會的一種公益責任,這樣才能將我市的無償獻血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參考文獻:
[1]曾四海,李錦城,張晉昕,唐錢,廣州市無償獻血10年情況分析(1998-2009年) [J].熱帶醫(yī)學雜志,2011,11(7),830-833.
[2]呂昕,基于仿真技術的血液中心庫存系統(tǒng)優(yōu)化研究[J].工業(yè)工程與管理,2011,16(1),118-122.
[3]許惠利,王萍,趙蘭,血液科綜合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開發(fā)與應用[J].醫(yī)學信息,2007,20(12),2040-2041.
[4]余玉剛,梁棵,王晨,王志強,一種考慮最終產品變質的供應商管理庫存繼承模型[J].中國管理科學,2004,12(2),32-37.
[5]高寶俊,宣慧玉,張莉,大型醫(yī)院血液庫存系統(tǒng)訂貨點決策的仿真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05,13(2),76-80.
[6]郭永建摘譯,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血液機構GMP指南[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1),84-92,25(2),184-192.
[7]張京衛(wèi),呂昕,庫存仿真技術在血液庫存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8,18(1),49-52.
[8]彭秀春,楊毓明,劉紅超,淺談血液庫存量設定與管理[J].Journal of Clinical Hematology,2010,(2),118-119.
[9]呂昕,淺析制定仿真模型對庫存管理的作用(以血液庫存控制模型分析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07,(17),165-167.
[10]周海平,強化血液管理保障血液安全[J].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2012,8,35-36.
[11]張麗,巴哈爾·阿不拉,血液配送的流程改進與管理[J].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2012,27(8),54-55.
[12]孟趁喬,張俊蘭,血液中心庫存管理及其對策[J].河北醫(yī)藥,2009,31(5),611-612.
Survey on the Blood Supply in Guangzhou and Discussion about Its Distribution
WU Xiaoli,LU Xiaoshan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Guangdong, 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Guangzhou blood center and hospitals with unstructured interview to explore for every link of blood supply chain. It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lood collection agencies and blood using organization in Guangzhou and discusses the whole blood distribution process improvement to find out a solution to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blood supply and demand. The study found that blood demand of Guangzhou exceeds supply, and lacking in blood source is 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 By learning from Beijing or Hong Kong, Guangzhou should built up a unified information platform to improve the distribution efficiency and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about cost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by the aid of public welfare organizations and media to solve the shortage of blood source. The research hopes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to optimize blood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blood inventory management.
Keywords:blood distribution; EOQ model; Guangzhou
(責任編輯:余樹華)
五、結論
本研究通過查閱血液配送系統(tǒng)科學管理相關文獻及廣州市過去10年無償獻血的統(tǒng)計報告,以供應鏈一體化的思路,從廣州血液中心這一主要血液供應方和廣州市各大醫(yī)院這一主要血液需求方兩個角度,對血液供給源頭、血液采集、檢測與提取、血液調配等多方面工作流程和質量系統(tǒng)進行訪談調研。
廣州市當前血液配送系統(tǒng)存在定額配送、供不應求兩大特點,相應的亟需解決的兩大問題是解決血液供需平衡問題、提高配送及時性?;谘哼@種易變質的產品特性,廣州市的血液配送系統(tǒng)中存在的血液需求和供給不匹配及快速變化特性取決于需求的不確定性、供應的不確定性、較長的提前期和結果的不確定性、高風險和高成本運作、季度性變化五大因素。
通過簡化出血液的庫存成本為采購成本、加工及庫存成本、缺貨成本,并對現(xiàn)實復雜條件作出簡化假設,選取定量控制法作為血液配送系統(tǒng)模型,并提出建立血液信息統(tǒng)一平臺的必要性,為血液庫存管理提供一個長期有效的科學手段。本文的研究對于廣州血液配送系統(tǒng)以及其它易變質物品的庫存系統(tǒng)也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廣州市需加強業(yè)務指導和管理,規(guī)范臨床用血的采集和供應,形成供血網絡,統(tǒng)一血液供應管理,并通過深入細致的數(shù)據分析和調查研究,建立數(shù)據跟蹤與共享平臺,找出廣州市各片區(qū)的血液供需特點,制定針對性強的庫存策略??v觀廣州市無償獻血狀況,與無償獻血的宣傳、動員、招募相關工作尚應繼續(xù)努力,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提高居民對無償獻血的認知水平,消除恐懼心理,為居民參與無償獻血奠定良好的認知、態(tài)度基礎,使無償獻血知識做到家喻戶曉,使每個公民都能意識到無償獻血是公民對社會的一種公益責任,這樣才能將我市的無償獻血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參考文獻:
[1]曾四海,李錦城,張晉昕,唐錢,廣州市無償獻血10年情況分析(1998-2009年) [J].熱帶醫(yī)學雜志,2011,11(7),830-833.
[2]呂昕,基于仿真技術的血液中心庫存系統(tǒng)優(yōu)化研究[J].工業(yè)工程與管理,2011,16(1),118-122.
[3]許惠利,王萍,趙蘭,血液科綜合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開發(fā)與應用[J].醫(yī)學信息,2007,20(12),2040-2041.
[4]余玉剛,梁棵,王晨,王志強,一種考慮最終產品變質的供應商管理庫存繼承模型[J].中國管理科學,2004,12(2),32-37.
[5]高寶俊,宣慧玉,張莉,大型醫(yī)院血液庫存系統(tǒng)訂貨點決策的仿真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05,13(2),76-80.
[6]郭永建摘譯,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血液機構GMP指南[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1),84-92,25(2),184-192.
[7]張京衛(wèi),呂昕,庫存仿真技術在血液庫存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8,18(1),49-52.
[8]彭秀春,楊毓明,劉紅超,淺談血液庫存量設定與管理[J].Journal of Clinical Hematology,2010,(2),118-119.
[9]呂昕,淺析制定仿真模型對庫存管理的作用(以血液庫存控制模型分析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07,(17),165-167.
[10]周海平,強化血液管理保障血液安全[J].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2012,8,35-36.
[11]張麗,巴哈爾·阿不拉,血液配送的流程改進與管理[J].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2012,27(8),54-55.
[12]孟趁喬,張俊蘭,血液中心庫存管理及其對策[J].河北醫(yī)藥,2009,31(5),611-612.
Survey on the Blood Supply in Guangzhou and Discussion about Its Distribution
WU Xiaoli,LU Xiaoshan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Guangdong, 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Guangzhou blood center and hospitals with unstructured interview to explore for every link of blood supply chain. It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lood collection agencies and blood using organization in Guangzhou and discusses the whole blood distribution process improvement to find out a solution to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blood supply and demand. The study found that blood demand of Guangzhou exceeds supply, and lacking in blood source is 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 By learning from Beijing or Hong Kong, Guangzhou should built up a unified information platform to improve the distribution efficiency and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about cost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by the aid of public welfare organizations and media to solve the shortage of blood source. The research hopes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to optimize blood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blood inventory management.
Keywords:blood distribution; EOQ model; Guangzhou
(責任編輯:余樹華)
五、結論
本研究通過查閱血液配送系統(tǒng)科學管理相關文獻及廣州市過去10年無償獻血的統(tǒng)計報告,以供應鏈一體化的思路,從廣州血液中心這一主要血液供應方和廣州市各大醫(yī)院這一主要血液需求方兩個角度,對血液供給源頭、血液采集、檢測與提取、血液調配等多方面工作流程和質量系統(tǒng)進行訪談調研。
廣州市當前血液配送系統(tǒng)存在定額配送、供不應求兩大特點,相應的亟需解決的兩大問題是解決血液供需平衡問題、提高配送及時性?;谘哼@種易變質的產品特性,廣州市的血液配送系統(tǒng)中存在的血液需求和供給不匹配及快速變化特性取決于需求的不確定性、供應的不確定性、較長的提前期和結果的不確定性、高風險和高成本運作、季度性變化五大因素。
通過簡化出血液的庫存成本為采購成本、加工及庫存成本、缺貨成本,并對現(xiàn)實復雜條件作出簡化假設,選取定量控制法作為血液配送系統(tǒng)模型,并提出建立血液信息統(tǒng)一平臺的必要性,為血液庫存管理提供一個長期有效的科學手段。本文的研究對于廣州血液配送系統(tǒng)以及其它易變質物品的庫存系統(tǒng)也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廣州市需加強業(yè)務指導和管理,規(guī)范臨床用血的采集和供應,形成供血網絡,統(tǒng)一血液供應管理,并通過深入細致的數(shù)據分析和調查研究,建立數(shù)據跟蹤與共享平臺,找出廣州市各片區(qū)的血液供需特點,制定針對性強的庫存策略??v觀廣州市無償獻血狀況,與無償獻血的宣傳、動員、招募相關工作尚應繼續(xù)努力,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提高居民對無償獻血的認知水平,消除恐懼心理,為居民參與無償獻血奠定良好的認知、態(tài)度基礎,使無償獻血知識做到家喻戶曉,使每個公民都能意識到無償獻血是公民對社會的一種公益責任,這樣才能將我市的無償獻血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參考文獻:
[1]曾四海,李錦城,張晉昕,唐錢,廣州市無償獻血10年情況分析(1998-2009年) [J].熱帶醫(yī)學雜志,2011,11(7),830-833.
[2]呂昕,基于仿真技術的血液中心庫存系統(tǒng)優(yōu)化研究[J].工業(yè)工程與管理,2011,16(1),118-122.
[3]許惠利,王萍,趙蘭,血液科綜合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開發(fā)與應用[J].醫(yī)學信息,2007,20(12),2040-2041.
[4]余玉剛,梁棵,王晨,王志強,一種考慮最終產品變質的供應商管理庫存繼承模型[J].中國管理科學,2004,12(2),32-37.
[5]高寶俊,宣慧玉,張莉,大型醫(yī)院血液庫存系統(tǒng)訂貨點決策的仿真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05,13(2),76-80.
[6]郭永建摘譯,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血液機構GMP指南[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1),84-92,25(2),184-192.
[7]張京衛(wèi),呂昕,庫存仿真技術在血液庫存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8,18(1),49-52.
[8]彭秀春,楊毓明,劉紅超,淺談血液庫存量設定與管理[J].Journal of Clinical Hematology,2010,(2),118-119.
[9]呂昕,淺析制定仿真模型對庫存管理的作用(以血液庫存控制模型分析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07,(17),165-167.
[10]周海平,強化血液管理保障血液安全[J].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2012,8,35-36.
[11]張麗,巴哈爾·阿不拉,血液配送的流程改進與管理[J].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2012,27(8),54-55.
[12]孟趁喬,張俊蘭,血液中心庫存管理及其對策[J].河北醫(yī)藥,2009,31(5),611-612.
Survey on the Blood Supply in Guangzhou and Discussion about Its Distribution
WU Xiaoli,LU Xiaoshan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Guangdong, 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Guangzhou blood center and hospitals with unstructured interview to explore for every link of blood supply chain. It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lood collection agencies and blood using organization in Guangzhou and discusses the whole blood distribution process improvement to find out a solution to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blood supply and demand. The study found that blood demand of Guangzhou exceeds supply, and lacking in blood source is 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 By learning from Beijing or Hong Kong, Guangzhou should built up a unified information platform to improve the distribution efficiency and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about cost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by the aid of public welfare organizations and media to solve the shortage of blood source. The research hopes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to optimize blood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blood inventory management.
Keywords:blood distribution; EOQ model; Guangzhou
(責任編輯:余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