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奇斌
一位德高望重的方丈因年老體邁,決定讓位給自己的弟子。方丈有三個得意弟子:無名、無為和無私。
為謹慎起見,方丈決定讓三位弟子分別代理一個月的方丈,然后擇優(yōu)選拔。三個月期滿,方丈決定要讓位給無私。
諸多弟子不服,問:“師父,大師兄早出晚歸,用時一個月就化來往年一年才能化到的緣,二師兄不辭勞苦地擴建寺院改善大家的生活,而三師兄把他們辛辛苦苦創(chuàng)造的勞動成果拱手讓給他人,怎么反而得到方丈之位呢?”
“無名和無為都聰慧能干,善于經(jīng)營,但他們卻忘了自己是佛門弟子,應(yīng)當清心寡欲、救苦救難。至于無私,把多余的寺院和錢財分給難民,往小里說,是在替大家消災(zāi)贖罪;往大里說,是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這是眾生的福祉?。 ?br/>沒有不傷鍋的火
一個年輕人特別看重名聲??闪钏鄲赖氖?,哪怕他做得再好,總有人說三道四。年輕人因此郁郁寡歡,臥病在床,接連幾餐粒米未進。一個廚師朋友得知此事,就趕到年輕人家里。
一陣忙碌之后,一桌香噴噴的飯菜誘得年輕人胃口大開。他一邊吃,一邊嘖嘖稱贊:“哥們兒,你的手藝真不錯!”“別謝我,要謝就謝火。要是沒有火,我只能請你吃生食了?!睆N師話鋒一轉(zhuǎn)道,“可是你知道嗎,雖然食客都感謝火,卻有人在埋怨它?!?br/>“誰?”
“鍋!因為火的緣故,有的鍋被燒黑,有的鍋被燒穿。與火能煮食亦能傷鍋相同,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因此,只要你是對的,又何必去計較細微的得失呢?”
(薛鋼摘自《工人日報》2014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