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飛機股份有限公司長沙起落架分公司 (陜西漢中 723000) 郭 輝 沈 勇 岳林峰 田 輝
在UG 數(shù)控編程中,面銑設置簡單,刀路規(guī)整,實際生產(chǎn)中大多用于毛坯飛面或零件的半精加工,卻很少能正確用于毛坯開粗加工中,原因在于忽視了面銑操作的自身特點。為了使用戶更好地理解面銑加工特點,不斷提高自身數(shù)控編程能力,在此將面銑粗精加工的設置及特點做介紹和分享。
面銑操作主要用于平面直壁的零件加工。系統(tǒng)會將選擇的面或平面線框識別為部件幾何體的一部分,軟件內(nèi)部算法自動控制刀具與其他相鄰幾何體間的距離,在公差范圍內(nèi)形成相應的軌跡刀路,有效地避免了過切。而在平面銑中,如果邊界定義不正確或者材料側定義錯誤很容易發(fā)生零件過切現(xiàn)象。
通俗地講,面銑就是指定一個面邊界以確定刀具加工范圍,給定一個距指定面邊界的毛坯距離來確定刀具需去除的毛坯余量而已。
為了更好地闡述面銑的加工特點,反映面銑的3D 控制特點,現(xiàn)將其與平面銑進行對比和分析。
仔細觀察圖1 與圖2 的刀具位置,就會發(fā)現(xiàn)面銑的刀具位置與零件輪廓線有微小的縫隙,刀具并未與曲線相切,但在軟件允許的公差范圍內(nèi),圖2 中的平面銑刀具正好與所選邊界輪廓線相切。
圖1 面銑的刀軌及刀位點
可見,面銑是在公差范圍內(nèi)以加工出零件剔除毛坯余量為目的,而平面銑是嚴格的按照邊界約束進行加工,在加工精度要求特別高的情況下平面銑為首選。
圖2 平面銑的刀軌及刀位點
面銑可以用于加工部件內(nèi)部所選加工面的輪廓及其上毛坯余量,在理論公差允許范圍內(nèi)不會過切部件幾何體,因此可以選毛坯底平面做加工面,設置毛坯余量及每刀深度即可實現(xiàn)。
為了更好的說明面銑的幾何設置,通過以下簡單案例具體說明。
(1)打開文件,并進入加工環(huán)境,設置WCS 坐標系并指定安全平面Z=5。
(2)雙擊WCS 坐標系下的WORKPIECE 中分別定義部件和毛坯。
(3)指定面邊界:點擊創(chuàng)建面邊界圖標,按默認的面模式,直接點選毛坯底面生成邊界(此處毛坯大小為部件的最小包容塊,因此直接點選的是部件底面),確定后退出面銑對話框(見圖3)。
(4)刀軸由默認的“垂直于第一個面”更改為“+ZM 軸”(見圖4)。
(5)設置或選用刀具,配置切削參數(shù)中的相應余量,直接點擊生成刀路圖標,零件的粗加工程序即生成(見圖5)。
圖3 面邊界
圖4 刀軸設置
更換精加工需要的刀具,切削模式改為“輪廓加工”,切削參數(shù)中余量改為0,直接點擊“生成”按鈕,側壁精加工程序完成(見圖6)。同樣只需簡單修改相應設置底面精加工很快就形成。
圖5 粗加工程序
圖6 側壁精加工程序
面銑是一個設置簡單,功能強大的加工操作,合理選擇面邊界可是實現(xiàn)零件開粗、半、精加工,也適用于側壁有微小傾角零件的粗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