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忠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正風靡中國。其實,各國元首們都很注意“舌尖上的外交”。外交無小事,飯局大學問。各國元首飯桌上的一舉一動,必然成為媒體解讀時局的風向標。
按慣例,美國總統(tǒng)上任后的第一場國宴應該招待鄰國加拿大或墨西哥的領導人,但奧巴馬上臺后,首次國宴招待的卻是印度總理辛格,媒體視之為美國急于推動“戰(zhàn)略東移”的一個重要注腳。
2010年6月,時任俄總統(tǒng)的梅德韋杰夫訪美。奧巴馬與梅德韋杰夫在白宮會晤后已近午飯時間,兩人竟一改總統(tǒng)做派,跑到一個狹小的街邊漢堡店啃起漢堡,兩人甚至密友一般共享一份炸薯條。
脫去西裝、身著白衣襯衫,奧巴馬與梅德韋杰夫邊吃邊聊大快朵頤。媒體評論稱,“漢堡外交”含義頗深,奧巴馬在緊密行程中安排一頓休閑午餐,意在顯示美俄關(guān)系回暖。
在吃的法則里,家的味道重于一切。舌尖上的外交,同樣重視這一點。2012年3月,英國首相卡梅倫訪美,美國務院邀請出生于英國的名廚布盧姆菲爾德,以慢煮三文魚、香草煮扁豆等家鄉(xiāng)菜宴請貴客。曾任白宮社交秘書的馬歇爾說,這個新的菜式融合了貴賓的國家文化,可以展現(xiàn)尊重及誠意。
相比首腦間的私人宴請,幾百年來各國國宴依然是舌尖外交的主要舞臺。在美國,國宴通常由國務院負責禮賓的官員向第一夫人提交清單,總統(tǒng)夫人在廚師長的幫助下選定菜單,在最終獲得通過之前還要試菜。曾任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私人廚師的加里·魯濱孫指出,從各個角度說,國宴廚師也是外交官。
一頓美國國宴可能要花掉四五十萬美元,但并非所有的美食外交武器,都一定是昂貴食材。像韓國人,經(jīng)常喜歡用傳統(tǒng)卻廉價的泡菜招待外交貴賓。因其口味獨特,韓國的泡菜外交往往能發(fā)揮出人意料的作用。
2010年,時任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訪問韓國,并與時任韓國總統(tǒng)李明博會談。韓國第一夫人金潤玉與日本第一夫人鳩山幸也沒有閑著。鳩山幸在金潤玉的陪同下參觀韓國飲食博物館,還借機向金潤玉學做韓國傳統(tǒng)泡菜。當金潤玉喂鳩山幸吃泡菜的照片傳遍世界各大媒體時,大家都意識到,一度陷入低谷的日韓關(guān)系又恢復到了正常水平。
1971年7月,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的特使、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取道巴基斯坦秘密到達北京,與周恩來舉行秘密會談。按尼克松的話說,是“探索同中國人和解的可能性”。這次訪問中,一頓北京烤鴨,也無意中幫了大忙?;粮襁@一“瞞天過?!钡男袆幼屗荒茉诒本┒毫?8小時。基辛格在《論中國》中回億稱,中方只安排了兩場正式談判,加起來僅有13小時的會談時間。如此短的時間內(nèi),敲定一個如此重大的決定,對中美雙方都是巨大的挑戰(zhàn)。
7月10日上午參觀完故宮后,基辛格來到人民大會堂,出席在這里舉行的會談。會談之初,由于雙方互不摸底,談話都非常謹慎,神經(jīng)高度緊張。到了中午,會談仍沒有取得一致意見。這時,周恩來話鋒一轉(zhuǎn):“我們不如先吃飯,烤鴨要涼了。”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公共與事務學院副教授鄭華在論文《基辛格秘密訪華成功原因探析》里提到:這頓午飯給基辛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給尼克松的報告中著墨寫道:“中國飲食源于傳統(tǒng)文化、精心手工烹制、用餐環(huán)境清新、盛宴菜式繁多、酸甜搭配得當。美餐之后,雖有心滿意足之感,卻無絲毫厭膩之心。”
在吃過精美的北京烤鴨之后,周恩來帶領基辛格等人參觀制作北京烤鴨的操作間,并描述做烤鴨時用的果木。這天下午的會談取得了成功。周恩來和基辛格最終敲定了尼克松的訪華細節(jié)。7月15日,中美雙方同時發(fā)布了尼克松訪華的消息。
基辛格大概是第一個品嘗烤鴨的美國政客,“只要給我來一份北京烤鴨,我愿意簽署任何文件?!边@句他后來的名言傳誦一時。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也深諳“美食外交”的重要性,她摒棄美國國務院用高檔法國菜招待客人的傳統(tǒng),改用來賓的家鄉(xiāng)菜來的招待特殊要客。習近平2012年2月訪美時,美國國務院禮賓司馬歇爾就召來美籍華裔大廚蔡明昊,炮制了融入美國元素的八寶飯,輔以姜汁的瑞士甜菜。
近日,美國華盛頓大學更推出一項新課程:美食外交。這項課程的目的是通過烹飪角度更好地學習國際關(guān)系。新課程的老師門德爾松·費曼是美國國際沖突問題的專家,他認為,“美食應當作為一種工具,來促進國家間文化的理解和認同?!?/p>
盡管能改善甚至彌補關(guān)系,但資深外交人士也表示,美食的作用有限。在外交“戰(zhàn)場”,美食只能是開胃酒、潤滑劑,無法取代“刀光劍影”的外交斡旋。一個眾所周知的道理是,決定國際關(guān)系走向的永遠是國家利益,無論美食多么誘人,也不可能改變各國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