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禎+韓銘
孩子不合群?先看看家里頭爸爸、媽媽和睦嗎?
小強的媽媽正在打掃廚房,爸爸正在另一間屋子里看書,小強則蹲在自己的小屋里摳腳指頭。這是小強一家人慣常的生活模式,就是每個人呆在屋子的不同地點,互相沒有語言交流,也從不一起干什么事情。而9歲的小強則逐漸在學校表現(xiàn)出不合群,不能和同學老師合作完成事情。小強的父母帶小強來咨詢,希望咨詢師能夠解決問題。
小強的表現(xiàn)與小強家這種“從不一起做事情”的習慣有很大關(guān)系。小強的父母從不一起做事情,很少一起說話一起玩,而總是各自分頭做自己的事情。小強能單獨跟爸爸或者媽媽在一起,接受一些生活上的照顧,但是很少有和爸爸媽媽三個人一起一起活動、做事、玩耍的體驗。長期以來,小強形成了一種習慣,就是自己只需要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和別人幾乎沒有聯(lián)系,也從不和別的小朋友發(fā)生關(guān)系,這對于他就是一種正常的狀態(tài),“因為爸爸媽媽就是那樣嘛”。孩子模仿著家里大人的行為方式,也形成了一種孤僻、不合群的性格。這種性格帶到學校,就是不和同學一起玩,在需要共同合作完成一些事情的時候表現(xiàn)出迷茫和不知所措。
小強和小強家這種“從不一起做事情”的習慣,是因為小強的父母只要在一起交流,就要吵架,為了回避沖突,他們逐漸形成了一種互不干擾也互不交流的模式,用這種模式來維系家庭的平靜,其實底下并不平靜。孩子是敏感的,小強一定也能感受到家庭氛圍壓抑沉悶,小強找不到任何方式來表達他這種模糊的感受,只好也像父母一樣,讓自己獨處。
小強父母覺得,自己作為父母這么做也是出于無奈,因為總是打架對孩子不好,但是,他們對此的解決辦法是消極的回避矛盾,比起父母還能用語言表達來公開吵架來說,躲避其實好不到哪兒去,家長應該拿出勇氣來進行溝通,交流,慢慢調(diào)整。
從全家人一起出游,一起做飯開始,小強的父母需要多加強夫妻之間的溝通,用積極的態(tài)度解決夫妻之間交流的問題,而不是把問題掩藏起來。因為大人掩藏問題,倒霉的就是孩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