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有生
霍州署位于山西霍州市東大街北側(cè),始建于唐代,現(xiàn)存古建筑為元、明、清古文化遺產(chǎn)。它是我國已知唯一一座保存較完整的古代州級署衙。千百年來,有關霍州署及與其有關人物的傳聞軼事,可謂形形色色,斑駁陸離。有些人物,或貴為一國之圣尊,或罕為一域之杰俊,或平為一邑之布衣,他們的傳奇活動或是州志有記錄,或是民間有口傳,這些共同構(gòu)成了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豐富多彩。今擇其影響較大、傳播較廣者予以記之。
孔尚任與霍州署
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后裔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他出生于清順治五年(1648年)九月十七日,家居山東省曲阜城東小湖村,從小才氣過人,超群出眾,長得瀟灑英俊。
康熙六年(1667年),孔尚任應童子試,進石門山書院成諸生。同年,孔尚任好友顏光敏會試中了進士,官授國史院中書舍人。他聞訊后,從心眼里為他祝福。同時深知自己沒有什么能力能夠幫忙,只有廢寢忘食地學習,才能金榜題名。
康熙十七年(1678年)正月,玄燁下詔舉賢任能。他的好友顏光敏急修書一封,命人火速送給孔尚任??咨腥谓拥綍藕笙膊蛔越?。此年為戊午年,湊巧是鄉(xiāng)試年,孔尚任想起孔子“三十而立”的教誨,心想:“此時不挺身而出,更待何時!”于是收拾行裝到濟南應試去了。
山東鄉(xiāng)試考場設在省城濟南。孔尚任接到考卷一看,盡是預料中的題目,他仿佛駕輕就熟的馭插,一口氣寫完三篇文章,交了卷子。到了發(fā)榜的那天,見貢院門前擠擠搡搡引頸仰望,他忙走了過去,凝目看榜??催^二十多個名字,他有些發(fā)慌了,及至看完了,榜上壓根沒有他的名字。孔尚任呆了半天,暗自發(fā)誓“今生今世,我再也不應試了!”回到家里,他六神無主,心不在焉。想起寒窗之苦,百感交集,幾十個春秋,不躲寒冬臘月嚴寒,不避三伏六月酷暑,從沒有絲毫懈怠,把一套儒家經(jīng)典著作熟練得幾乎能倒背。他埋怨監(jiān)考官昏庸至極,千百年來不知多少英才葬送在他們的手下,他氣惱、憤恨,極度悲觀。他的父親孔貞番是個十分有學問的人,對他說:“不要把這點小小挫折放在心上,男子漢大丈夫要有頂天立地的氣概,百折不撓的精神,能屈能伸的品格?!睜柡?,孔尚任再未去應試,其父出錢為他捐了個監(jiān)生??咨腥温劼牬搜?,頓時面紅耳赤,羞慚得恨入地無門,淌出了兩行熱淚:“爹,你為我把心操碎了,為兒不孝?。 ?/p>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春,孔尚任應聘在孔府東學修《孔子世家譜》及《闕里志》,并訓練樂舞生,監(jiān)造禮樂祭器。此間,康熙帝曾到孔府巡訪,親自聽到孔尚任講義,深知其才學非淺,知識廣博。經(jīng)吏部權(quán)衡報批,呈皇上恩準,孔尚任等三人升國子監(jiān)博士先生座,并在國子監(jiān)上任。朝里的人都得知孔尚任是皇上特用的講書官。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夏,黃淮洪水成災,河道總督派人到京城告急,康熙聞報,坐臥不安?;实奂磁晒げ坑沂汤蓪O在豐前往淮揚督修下河工程,鄭都、孔尚任隨之。在這期間,他搜集了許多素材,著手《桃花扇》戲曲劇本的編寫工作。康熙三十四年,孔尚任遷升為戶部主事。三十六年,康熙帝授孔尚任為承德郎。
自從《桃花扇》傳遍京城,孔尚任不管走到哪里,許多人都來圍觀??滴跞拍辏?700年)二月底,康熙擢升孔尚任為戶部廣東清吏司員外郎。自從康熙御閱了《桃花扇》劇本后,臉色大變,他強壓心中怒火躺在龍墩上。后親筆御批“著吏部革去孔尚任戶部廣東清吏司員外郎之職”,并附“不列緣由”四字??滴跛氖辏?703年)孔尚任在家鄉(xiāng)石門山建草堂三間,準備隱居其中。四十三年(1704年)四月,應孔、孟、顏、曾四族之邀,撰《孔孟顏曾四氏學教授升例碑記》。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秋天,孔尚任接到平陽知府劉棨的一封信,請他去平陽幫助修《平陽府志》??咨腥涡廊粦?,并于深秋起身赴平陽。過太谷時,知縣孔興誥留飲,并觀小優(yōu)演出《桃花扇》。行至霍州,客知州孔興璉署中。孔興璉不但至恭至敬地用好灑好菜款待他,而且一連數(shù)日命小優(yōu)在家中演出《桃花扇》。孔尚任甚為感動。至此,他自己也深信《桃花扇》將是一部不朽之作。他在霍州盤桓瀏覽十余日,瀏覽了中鎮(zhèn)霍山幾處景區(qū),其間,留有不少詩篇。
十月十五夜客霍州燈前
同佃野弟遣悶
瀟灑霍山署,耽吟十日留。
月陪千里客,菊剩一瓶秋。
重嶺遮鄉(xiāng)路,孤燈見旅愁。
遲遲三點漏,催白未衰頭。
霍山城北軒轅臺夕望
叢祠千尺上,石磴與云齊。
積雪明冬嶺,炊煙亂晚溪。
登高重九后,作客太行西。
無處猜鄉(xiāng)路,沉吟日易低。
將之平陽別霍署同客親族
蕭森霍山陰,雪晴天仍暖。
親串不約來,官廚無余碗。
政閑衙鼓稀,飽食恣疏散。
夜飲晝讀書,時亦按歌管。
劇歡旬日留,平陽催就館。
剪燭對離樽,無言氣各短。
陽關迭未終,束裝不敢懶。
人生若飄蓬,此會再亦罕。
雨夜與魏防四、佃野弟小飲
雨夜渾難臥,留連酒一樽。
談詩深透髓,說劍爽驚魂。
山近風偏厲,更長燭自昏。
何曾無客感,二妙與溫存。
將平陽過固關(白壁關)
蒼崖翠壑幾層環(huán),
亂插危峰見固關。
徑窄難容人并過,
城高不放雁輕還。
詩中邊勢云煙秀,
晝里車容劍佩閑。
卻被秋風吹感慨,
古來爭戰(zhàn)是名山。
孔尚任于初冬到達平陽,平陽知府劉棨出衙相迎,敬為上賓,當晚設宴款待。席間,孔尚任問道:“在下與大人素不相識,又是一個被皇上革職的人,大人怎么會想到讓在下來幫助修府志呢?”
劉棨說:“因下官祖籍山東諸城,很早以前,就多次聽到過大人御前講經(jīng),引駕之事。心想將來一旦有時機, 一定當面向大人請教。不想下官運氣不佳,于康熙二十四年成進士后,授為長沙知縣,后升任甘肅寧夏中路同知,未能與大人見上一面。直到康熙四十三年,下官擢平陽府后,一則敬慕大人的人品,想向大人學些做人之道,二則仰慕大人才華,想向大人學些常識,便想勞大人駕,幫下官修纂府志。不想大人為此賞臉,不遠千里,真教下官不勝榮幸??!”第二天,孔尚任即幫助劉棨修《平陽府志》??滴跛氖吣辏?708年)二月,完成初稿,劉棨付之100兩銀以資助《桃花扇》付梓刊行。endprint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正月,孔尚任逝世,享年七十一歲。
康熙皇帝與霍州署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陽春三月,康熙皇帝御駕西巡,途經(jīng)霍州,決定在霍州署留宿一夜。時任知州李紹祖聞知皇帝駕臨的消息后,便命署吏州民打掃街道,張燈結(jié)彩,恭候圣駕蒞臨。
農(nóng)歷三月十四這一天,風清日麗,萬里無云。時過中午,霍州城外,旌幡招展,鼓樂齊鳴,圣祖皇帝在隨行官員和侍從的陪同下,緩緩向州城而來。此時李知州及州署其他官員已在城外恭迎。數(shù)萬州民聽到萬歲爺駕臨的消息后,也不約而同走出家門,競相一睹當今萬歲爺?shù)淖鹑?。衙役們鳴鑼開道,儀仗隊威風凜凜,大隊人馬穿街過巷來到州署儀門。此時,鼓樂動地,禮炮齊鳴,大紅卷氈從儀門外臺階一直鋪到大堂中央。圣祖皇帝躬身出轎,移龍步,登臺階,在眾官的陪同下,入儀門過甬道,在大堂上款款落座,眾官大禮參拜。稍事寒喧,然后進入后堂客廳。君臣歡宴,談笑風生,至晚,圣祖皇帝便在署中就寢。
當晚夜深人靜,圣祖皇帝身邊有一內(nèi)員,趁圣祖入睡后,單獨召見李知州,向其索逼錢財,以飽私囊。無奈紹祖一向為官清廉,私下并無積蓄。加之紹祖為人剛直不阿,便拒絕了內(nèi)員的無理要求,內(nèi)員于是懷恨在心。
次日,圣祖皇帝起床洗漱已畢,在李紹祖的陪同下,漫步到州署后花園瀏覽,只見曲徑通幽處,流水穿石間,紅花競枝頭,綠柳擺池邊。當下,圣祖大悅,雅興驟起,命吏目拿來文房四寶,御筆題書:“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賜予李紹祖留作紀念,李紹祖拜謝龍恩,命人制匾懸于二堂。用罷早膳,圣駕起行。紹祖及州署官員將圣祖送出城外,這時,圣祖身邊的那位內(nèi)員,趁機恐嚇李紹祖,如不以厚禮相送,擔心前程和性命。
回到州署,李紹祖憤而自刎。州民聞聽知州被逼致死的消息后,個個義憤填膺。他們自發(fā)組織,選派代表,聯(lián)名上京控告,請求皇帝伸冤懲兇。消息一時傳遍京城。圣祖皇帝聞奏,怒不可遏,立命刑部押解那位內(nèi)員,由山西巡撫監(jiān)斬,赴霍州梟首示眾。
據(jù)說行刑之日,州民群集刑場,人山人海,目睹兇犯受刑,人心大快。李紹祖出喪之日,家家斷炊,店鋪關門,道旁祭奠者不計其數(shù)。為紀念李紹祖,州人還在中鎮(zhèn)廟旁建了一座李公祠,以便世世代代祭奠這位為官清正、剛直不阿的州官。
慈禧太后與霍州署
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lián)軍攻破北京。次日,慈禧太后挾光緒皇帝倉惶離京,擬經(jīng)山西逃往西安。
9月7日,慈禧太后在太原發(fā)布上諭,宣稱義和團是導致八國聯(lián)軍瘋狂進攻的“肇禍之由”,下令對義和團“嚴加查辦,務盡根株”。然后起駕南行。10月6日,即光緒二十六年農(nóng)歷閏八月十三日,秋高氣爽,天氣晴朗,慈禧太后一行,從靈石縣經(jīng)韓信嶺,進入霍州。
直隸霍州五品知州李崇洸,早已接到探馬飛報,率領州署官員出城5公里恭迎圣駕。來到州城,禮炮隊點燃禮炮,鑼鼓隊、民樂隊鼓樂齊鳴,小蹺隊、秧歌隊載歌載舞,把慈禧太后迎入州城。隨后,李崇洸在北街公館設宴,為慈禧太后、光緒皇帝接風洗塵。當晚,慈禧太后、光緒皇帝、皇后、妃嬪內(nèi)侍俱到州署公館駐蹕,伴駕王公及軍兵衛(wèi)隊等人,俱在北街公館安歇。
次日早晨,慈禧太后洗漱用膳后,對知州李崇洸道:“霍州城隍廟神,昨夜托夢于我,我欲至城隍廟進香。”李崇洸道:“太后老佛爺要去,卑職自當陪駕前往?!庇谑牵畛鐩才愦褥?、光緒皇帝到城隍廟進香。慈禧太后焚香禱告后,對李崇洸道:“霍州城隍廟神甚為靈應,我封尊神為‘靈佑侯,你命人取過文房四寶,我為城隍廟書聯(lián)一副?!崩畛鐩裁α顣羧∵^紙、墨、筆、硯。慈禧太后當即揮毫,御書楹聯(lián)一副:
行善必昌,行善不昌,祖宗必有余殃,殃盡則昌;作惡當絕,作惡不絕,祖宗必有余德,德盡則絕。
進香后,慈禧太后意欲啟程。李崇洸在州署公館設宴餞行,滿漢全席108道佳肴,相繼而上。正所謂“皇家一席飯,百姓十年糧。”
108道佳肴上完,只見又端上一個金燦燦、黃澄澄的瓜盤。君臣內(nèi)侍,竟無人能說出這道菜的名稱。慈禧太后早已酒足飯飽,但覺得稀奇,便夾了少許放到口中。哪知不嘗則已,一嘗之后,竟如醍醐灌頂,神清氣爽。光緒皇帝、皇后嘗過,也都說甘甜無比,滿口清涼。慈禧太后一時高興,傳諭再上一道皇家未曾見過的佳肴。不多時,又有一道菜進上。李崇洸一看,竟是霍州普通百姓尤其是農(nóng)家常吃的酸菜炒豆腐。李崇洸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捏了一把冷汗。心想,難道這樣的菜也敢進奉太后、皇上?他意欲阻止卻已來不及。只見太后夾了少許放進口里,眉頭微皺,嘴角翕動,雙肩上聳,腰肢伸展。李崇洸嚇得臉色煞白,渾身打顫。正欲下跪請罪,卻見太后放下筷子,現(xiàn)出笑臉,連稱“極妙”,并示意眾人品嘗。原來太后雖然喜甜,但更愛酸。這民間酸菜,太后未曾嘗過,且剛用過許多肥肉葷肴,這酸菜正好可以化膩去膻。太后大喜,命太監(jiān)李蓮英取過紋銀百兩,交李崇洸賞賜廚師。
宴后,李崇洸傳廚師詢問,方知那金色瓜盤,乃本州著名廚師楊再福以金瓜(南瓜)瓤為原料,加蜂蜜白糖,獨出心裁,精心烹制而成;那酸菜炒豆腐,卻是青年廚師周玉堂為應太后之命,急中生智,以本州百姓家常菜肴供奉御宴。李崇洸詼諧道:“楊師傅的獨出心裁使本州莫名其妙,周師傅的急中生智幾乎使本州魂飛九霄啊!”
午后,慈禧太后鑾駕啟程。但見轎簾高卷,太后在轎輿內(nèi)不住向道旁觀看的百姓致意,貌甚慈祥。鑼鼓隊、民樂隊、小蹺隊、秧歌隊直送過白壁關返回;李崇洸與少數(shù)州署官員直送至霍州南部辛置鎮(zhèn)。太后一行及李崇洸等,俱在辛置留宿一晚。
10月7日,即農(nóng)歷閏八月十四日,辛置武舉人范安國設宴為太后、皇上餞行。不料在宴席月餅中,卻取出了幾卷紅綢絲絹,上面都用白線繡著“殺韃子滅洋人”的字樣。太后大怒,面露兇殘,當即要把李崇洸、范安國問斬。李范二人,早已嚇得六神無主、魂飛魄散。幸虧光緒皇帝進言:“老佛爺暫息雷霆之怒,想這傳單乃義孽所為,李知州、范舉人未必知情,且明天乃本年第二個中秋節(jié),不宜大開殺戒,可暫免二人死罪,令其戴罪立功,肅清義孽,以保社稷平安。”皇后等人也極力相勸。太后道:“看在皇兒及眾卿份上,先寄下你二人項上首級,若除孽不盡,定斬不赦?!崩罘抖丝念^搗蒜,拜謝太后不殺之恩,答應一定滅盡義和團余黨,效忠太后、皇上。
之后,慈禧太后起駕前往趙城。據(jù)說直到西安,太后再未在路上卷簾露面。慈禧太后走后,李崇洸、范安國派人追查,制月餅之人早杳無蹤影,而霍州義和團的活動,仍時有出現(xià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