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標準按照GB/T1.1-2009 相關規(guī)則起草。
本標準由中國錢幣學會、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xié)會金幣市場專業(y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貴金屬紀念幣鑒定中心和深圳國寶造幣有限公司負責起草。
本標準是中國錢幣學會根據(jù)中國錢幣學發(fā)展及中國錢幣收藏愛好者需要制定的中國現(xiàn)代貴金屬紀念幣品相評級規(guī)則,中國錢幣學會建議在中國錢幣研究、收藏、交易、出版等活動中使用本標準。
凡聲稱在中國錢幣研究、收藏、交易、出版等活動中使用本標準的,應當嚴格、完全遵守本標準,并接受中國錢幣學會的指導和評價。
本標準規(guī)定了中國現(xiàn)代貴金屬紀念幣(以下簡稱紀念幣)品相評級的要求、評級步驟和保管貯存。
本標準適用于紀念幣品相評級。
下列文件對于本標準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明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標準。凡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適用于本標準。
JR/T0004 金幣
JR/T0005 銀幣
在紀念幣表面通過雕鐫形成高于或低于底面的雕塑。依據(jù)表面凸凹程度一般分為高浮雕和浮雕。
紀念幣圖案底面的一種工藝表現(xiàn)形式,平面平整如鏡。
應用目數(shù)不同的砂粒(或珠粒)對模具選定的圖紋面噴射成磨砂面,使紀念幣表面形成一定的藝術效果,增加圖紋的立體感和層次感。
利用特制印版將紅、黃、藍、黑等四色油墨移印到紀念幣表面,形成彩色圖案。
將彩色油墨噴繪到紀念幣表面,形成彩色圖案。
利用特殊的工藝,在紀念幣表面將多個不同的圖案結合在同一區(qū)域,產(chǎn)生多重視覺效果。
利用微縮技術在紀念幣表面特定部位制作的細微圖紋。
在紀念幣表面形成全息幻彩效果。
在紀念幣表面鑲放與基體金屬不同的材料。
紀念幣的外環(huán)與內(nèi)芯分別采用不同的金屬。
在紀念幣的整體或局部圖案鍍上一層與基體金屬不同的金屬。
紀念幣中部有孔。
利用化學或物理方法,對紀念幣進行做舊處理,一般呈現(xiàn)為暗黑色。
位于紀念幣周邊緣,在厚度方向凸起的平臺。紀念幣可以沒有清邊。
紀念幣的邊部柱面上,按一定規(guī)律排列的柱狀突起物。紀念幣可以沒有絲齒或間斷絲齒。
在紀念幣邊部的立面上滾上各種文字和圖紋,這種文字和圖紋可以是陽文,也可以是陰文。
形狀為圓形的紀念幣。
形狀為非圓形的紀念幣,包括方形、多邊型、扇形、梅花形等。
4.1.1 紀念幣評級指標分為工藝質量瑕疵、物理傷痕和化學傷痕三類。
4.1.2 工藝質量瑕疵:
工藝質量瑕疵是指符合出廠時質量要求,由于生產(chǎn)控制合理誤差的存在,或由于當時生產(chǎn)技術水平的限制,對照完美工藝質量效果,紀念幣表面可能呈現(xiàn)的細微瑕疵。具體包括:
a)圖紋效果瑕疵。指浮雕、文字飽滿度不夠;
b)表面處理效果瑕疵。指平面的平整度不夠、光亮面的光潔度不夠或噴砂(珠)的處理效果欠佳;
c)特殊工藝效果瑕疵。指除浮雕、噴砂/噴珠、光亮面、直絲齒等常規(guī)工藝以外的其他紀念幣制作工藝效果中呈現(xiàn)的細微瑕疵。
工藝質量瑕疵是根據(jù)其對紀念幣表面整體審美效果產(chǎn)生負面影響的程度來計分。
負面影響的程度越大,扣分越高。
4.1.3 物理傷痕:
物理傷痕是指紀念幣因接觸外物而遺留在幣面的物理性質痕跡。具體包括:
面痕:面狀傷痕;
線痕:線狀傷痕;
點痕:點狀傷痕。
物理傷痕根據(jù)數(shù)量、形狀、分布及其對紀念幣表面整體審美效果產(chǎn)生負面影響的程度來計分:
以數(shù)量計,數(shù)量越多,負面影響越大;
以形狀計,點痕、線痕、面痕負面影響依次遞增;
以分布計,分布在顯著位置,負面影響大。
負面影響的程度越大,扣分越高。
4.1.4 化學傷痕:
化學傷痕是指紀念幣因接觸外物或自然氧化而遺留在幣面的化學性質痕跡。它包括:
變色:氧化、腐蝕或著色引起的變色現(xiàn)象;
污漬:因保管不善而殘留的指紋、油漬、水漬等污染痕跡;
褪色:僅指彩色紀念幣顏色褪失現(xiàn)象。
化學傷痕根據(jù)面積、色彩偏離、分布及其對紀念幣表面整體審美效果產(chǎn)生負面影響的程度來計分:
以面積計,面積越大,負面影響越大;
以色彩偏離計,偏離原色越大,負面影響越大;
以分布計,分布在顯著位置,負面影響大。
負面影響的程度越大,扣分越高。
4.1.5 典型品相等級
100:工藝質量效果完美,無物理傷痕或化學傷痕,整體視覺效果非常突出。
98:工藝質量效果完美,很少量的極輕物理傷痕或微化學傷痕,整體視覺效果較為突出。
96:工藝質量效果完美,少量的極輕微物理傷痕或化學傷痕;或工藝質量效果近完美,無物理和化學傷痕;整體視覺效果突出。
94:工藝質量效果接近完美,少量輕微的物理傷痕或化學傷痕,整體視覺效果優(yōu)質。
92:工藝質量效果接近完美,少量的物理傷痕且未出現(xiàn)在主要圖紋,整體視覺效果接近優(yōu)質。
90:工藝質量效果無明顯瑕疵,少量的線狀劃痕等物理傷痕或化學傷痕,整體視覺效果較為良好。
88:工藝質量效果中等偏上,少量的線狀劃痕等物理傷痕或化學傷痕,可見部分圖紋擦傷,整體視覺效果中等偏上。
86:工藝質量效果中等,多處點狀傷痕,少量線狀傷痕,可見部分圖紋擦傷,存在明顯的化學傷痕,整體視覺效果中等。
84:工藝質量效果中等偏下,多處點狀傷痕,主要圖紋存在線狀傷痕,存在較為明顯的化學傷痕,整體視覺效果中等偏下。
82:工藝質量效果差,多處線狀傷痕或存在面狀傷痕,主要圖紋存在明顯線狀傷痕,化學傷痕較多,整體視覺效果差。
80:工藝質量效果很差,很多面狀傷痕,圖紋多處大面積受損,但無使用磨損痕跡,化學傷痕嚴重,整體視覺效果很差。
紀念幣種類繁多,情況各異。典型品相等級僅為各品相等級的原則性描述。在實際應用中,應針對每一個紀念幣品種,確定典型品相等級實物圖樣,建立紀念幣品相等級實物圖樣系列,增強紀念幣評級標準的可操作性。
4.2.1 紀念幣的工藝制作類別包含其所采取的工藝組合和出廠質量要求。
紀念幣的制作工藝通常為浮雕、噴砂/噴珠、光亮面的組合,也采用彩印、異形、鑲嵌、隱形圖紋等特殊工藝。
出廠質量要求分為精制和普制。
4.2.2 工藝制作類別備注說明評級結果
紀念幣工藝制作類別是決定紀念幣表面質量的重要因素,典型工藝或特殊工藝以評級等級備注的形式出現(xiàn)在評級結果中,對評級等級進行補充說明。
4.3.1 評級結果的表現(xiàn)方式
評級結果包括等級分值和典型或特殊鑄造工藝。其中,等級分值根據(jù)紀念幣工藝質量效果及物理傷痕和化學傷痕進行評定,用100 分扣減工藝質量瑕疵、物理傷痕、化學傷痕的扣分項的結果即為品相分值。品相分值代表品相等級,分值越高,品相等級越高。
如“100 超高浮雕”,代表品相評分100 分,采用了超高浮雕特殊工藝;“96 彩色噴繪”,品相評分96 分,采用了彩色噴繪特殊工藝。
4.3.2 評級結果確定的原則
a)審慎性原則:100 分扣減工藝質量瑕疵、物理傷痕、化學傷痕的扣分項后的結果如與典型品相等級不一致,為嚴格品相等級評定,品相等級就低不就高。
b)一貫性原則:品相評定的指標設置前后一致,指標扣分項的設置和扣分程度設定前后一致。
c)客觀性原則:品相評定嚴格按照評級指標逐項評定,最大程度弱化評級人員主觀判斷差異對評級結果的影響。設置具體、詳細的評級指標并通過培訓統(tǒng)一評級人員對評級指標的理解和認識,是提高評級人員打分一致性、實現(xiàn)紀念幣品相評級客觀性的關鍵。
d)穩(wěn)健性原則:品相等級按照由簡到繁的順序逐步增加和豐富。
a)放大鏡(3 倍/5 倍)
b)白熾臺燈
c)萬分之一電子天平
d)圖像采集設備
e)條碼管理設備
f)其他專用設備
紀念幣鑒定和評級應對紀念幣采取保護措施,不得造成損傷,保持其原始性。
評級場所潔凈,無灰塵、無腐蝕氣體,陽光不可直接照射紀念幣。
房間溫度15~30℃,濕度<75%。
評級人員工作服裝整潔,戴口罩、工作帽和手套。
對送評幣進行真?zhèn)舞b定。具體鑒定準則見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貴金屬紀念幣鑒定工作指引(試行)》。
5.4.1 方法
a)用目視和放大檢查的方法對紀念幣正反和側面逐項評定,綜合計分。
b)至少三名評級人員分別獨立對紀念幣品相進行逐項評定。
c)紀念幣按照評級人員逐項評定結果計算評級得分。
d)當且僅當三名評級人員的評級得分相同時,方可確認紀念幣評級結果。
5.4.2 拒評
對于存在以下情況的送評幣,不予評級:
a)經(jīng)鑒定為假幣或不能確定真假的;
b)因殘缺、變形、污損,嚴重超出品相判斷范圍的;
c)按照當前的技術條件,經(jīng)判定為不當化學清洗或修補的。
使用具備防偽功能的專用塑盒將已評級紀念幣封裝,同時外貼激光防偽標簽,內(nèi)置評級標簽。
激光防偽標簽內(nèi)容為評級機構名稱、商標。
評級標簽內(nèi)容為紀念幣名稱等基本信息、評級編號及評級結果。
貯存環(huán)境條件應潔凈,并有效控制環(huán)境濕度和溫度。
應有監(jiān)控設施進行安全控制。
中國錢幣學會
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