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到處都是我們的人!”——談談中國法律職業(yè)群體中的關系網(wǎng)

      2014-12-12 11:13:13周大偉
      民主與科學 2014年3期
      關鍵詞:關系網(wǎng)法官法治

      周大偉

      引子:中國語境中的“關系”

      據(jù)說有一個來自國內的少女留學生獨自一人來到了美國的大都會城市紐約,最初她自己還很膽怯,但后來當她看到曼哈頓街上講中國話的華人隨處可見,頓時膽量就大了很多。她的父親在北京還非常擔心,打電話過來問道:“女兒,你那情況怎么樣?”女孩子回答說:“爸爸,放心吧,到處都是我們的人!”

      記得幾年前,我回國工作旅行,打算到一個外地城市辦件不大不小的事。臨行前,給一個老同學打了電話。老同學在電話里說:“來吧,沒問題。這里從政府人大政協(xié)到公檢法工商稅務海關外貿,師兄師妹師姐師弟,到處都是我們的人”!

      老同學的爽快回答,讓人開心一笑。但不知道為什么,此刻我腦海里卻出現(xiàn)了自己幼年時在那些打日本鬼子的電影里常常看到的鏡頭:一個濃眉大眼的八路軍游擊隊長推門進來,掀開水缸就喝水(也許喝完水還說一句“家鄉(xiāng)的水好甜啊!”),然后抬頭問身邊的一個虎頭虎腦的游擊隊員:“外邊情況怎么樣?”游擊隊員回答說:“放心吧,隊長,到處都是我們的人?!?/p>

      “到處都是我們的人”——儼然是國人入世哲學中的最佳生活狀態(tài)。世人皆知,中國人是特別講究關系和關系網(wǎng)的。幾千年的中國文明史給我們培育并留下了一個近乎難以放棄的遺產:一個超級人情世故的關系社會。我們的古代先賢們曾經(jīng)一直在小心翼翼地尋找著一條既不傷害中國人傳統(tǒng)的人情世故又能恪守法律道德原則的和美并蓄的途徑。在幾千年專制皇權政體的巨大陰影中,這種努力成為儒家禮教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漫長的自給自足的農耕文明時代,人們依賴鄉(xiāng)村熟人關系社會中的若明若暗的規(guī)則,足以維系社會結構和秩序,盡管這類秩序常常與公平正義無關。

      是福是禍暫且勿論,過去100多年里,特別是最近30多年中,雖歷盡曲折和坎坷,中國開始從一個封閉落后的農業(yè)社會進入了一個依賴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都市化工業(yè)社會和信息社會。同時,古老的中國幾乎別無選擇地全面移植、啟用了與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休戚相關的西方現(xiàn)代法律制度——包括法院、檢察院、現(xiàn)代警察體系、律師、法學教育以及日趨完整的法律法規(guī)。幾千年的緩慢發(fā)展的文化傳統(tǒng),并沒有為這個國家的人們在迅速接納電燈、電話、電視、汽車、噴氣飛機、電腦、手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方面產生障礙;但是,法官、檢察官、律師們和法學教授們這些同樣由西方人創(chuàng)造的法律職業(yè)群體類型,自從降生到這塊土地之后,就首先遭遇到一個幾乎難以逾越的“中國式陷阱”:超級人情世故的關系社會。由于這個群體的關系和“關系網(wǎng)”直接關系到社會公平與正義,無疑需要我們格外關注。

      今日中國法律職業(yè)群體中的關系江湖

      我自己和很多同齡人朋友們,大致屬于改革開放以后最初幾批進入法學院讀法律的大學生,總是懷有太多的理想主義色彩。我們原來很天真地以為,只要我們一年又一年培養(yǎng)出一批又一批法律人才,制定一個又一個法律法規(guī),設立一個接一個司法機構,不管將來有沒有一個繼往開來的領路人,我們就可以昂首闊步走進一個光輝燦爛的法治新時代了。今天看來,我們的這種想法太幼稚了。

      其實,我們嚴重忽視了一個基本的道理,這就是“徒法不能自行”。法律制度歸根結底還是要由人,由每一個有七情六欲的自然人來執(zhí)行的,這些人是由普通的俗人組成的,這些人不是天生就不食人間煙火的,這些人是可能結成一個營造腐敗的關系網(wǎng)的。頗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個腐敗關系網(wǎng)中的不少人,恰恰可能就是當年懷著理想的人們。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法治不太健全。多年以來,一些地方不斷地發(fā)生著司法不公、司法腐敗現(xiàn)象。普通民眾當中一直有一種說法,說“打官司就是打關系”。這廣泛流傳的說法使中國法律職業(yè)群體面臨著空前嚴重的職業(yè)公信力的挑戰(zhàn)。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乃至法學教授,這些社會法律職業(yè)群體中本來應當是光彩奪目的名稱,如今已經(jīng)由于各種不正常的現(xiàn)象而蒙受恥辱。

      大量的事實和跡象表明:關系網(wǎng)是一種權力“傳銷”。當今的中國,離現(xiàn)代社會還有點遠,還基本上是個鄉(xiāng)村社會、熟人社會,政治權力在整個社會關系中還處在最重要的位置。因此,關系網(wǎng)實質上就是“官”系網(wǎng)。在這樣一個鄉(xiāng)村社會、熟人社會,要建立、維護和發(fā)展好這個“官”系網(wǎng),就要對權力進行有效的“傳銷”。傳銷中各方都要雙贏和多贏,把事情辦成,利益均沾。通過這種“傳銷關系網(wǎng)”,人們把吸管伸向社會的各個角落。在司法領域里,當國家公器淪為這個“關系網(wǎng)”中被傳銷的商品之時,即便是再有教養(yǎng)的司法官,也可能免不了成為假公濟私、爭功推過的官僚,即便是再有才華的律師,也可能免不了成為唯利是圖、不擇手段的訟棍。國家的司法在人們眼中,儼如失貞的皇后,除了形式上保留著威顏,實際上已經(jīng)備受大眾鄙夷。

      所謂法治,歸根結底是與人情世故難以兼容的規(guī)則之治。在我們可以預見到的未來,只要中國人在對待法律規(guī)則上總是保持著“人情世故的姿態(tài)”,那么,不難斷言,現(xiàn)代法治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就永遠是個疑問。我以為,法律職業(yè)群體的關系網(wǎng)今天正在每時每刻地觸及著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最敏感的神經(jīng)。這個關系網(wǎng)不解決、不理順,不把它引向健康的軌道,我們中國民眾的神經(jīng)就不得安寧,我們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社會和諧就不可持續(xù),司法的公平正義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關系”一詞的另類解讀

      那么,在其他同樣運用現(xiàn)代法律制度的國家里,法律職業(yè)人士是如何處理“關系”呢?

      在英文世界里,“關系(Relationship or Connection)”或者“關系網(wǎng)(Network)”,其實都是中性的詞,沒有什么褒貶之分。西方人其實也是講關系和關系網(wǎng)的。商人們在高爾夫球場、政客們在議會的走廊里、社會名流們在豪華私密的俱樂部里、學者們在各種沙龍里、普通人在各類酒吧和派對的聚會中,以致在教堂和網(wǎng)絡中,人們也在相識、相知、溝通、合作。大千世界、人來人往,只要是人類社會,這一切都是每日每時發(fā)生的正?,F(xiàn)象。

      近年來,在美國不少著名的商學院里往往會開一門叫做“Doing Business in China”(在中國經(jīng)商)的選修課程。前來聽這門課程的大多是有興趣來中國經(jīng)商的MBA學生們。我自己在一所美國商學院里曾旁聽過一位開課教師的講座,我發(fā)現(xiàn),這門課并沒有多少純粹和中國business相關的東西,講的內容幾乎完全是中國的人情世故。授課教師所有選取的案例和進行的分析,最后得出的結論無非是:想要在中國經(jīng)商辦事,就必須處理好各種“關系”,包括和中國政府的關系以及和中國民眾的關系等等。我注意到,課堂上的那些美國學生很積極坦率地參與課堂討論,因為在他們看來,在社會上建立network并享受一個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是件光明正大、理所當然的事情。不過,我卻發(fā)現(xiàn),教室里那些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們,卻彼此面面相視,表情上有幾分尷尬,他們似乎內心中有些難言之隱。這到底是因為什么呢?

      據(jù)我的觀察,美國法官的形象在很多普通人的心目中是非常莊重的。在法庭上,當一個美國法官穿著黑袍走出來時,大家會感覺得到,這個人似乎是上帝派來的。大概沒有人會敢在他面前說:“法官大人,您看,今天晚上要不要我來安排一下,咱們一起去吃個飯、洗個腳,然后再打個麻將?”在美國,估計人們就連這樣的念頭都不可能有。有法庭經(jīng)驗的人說,當法官作為一個俗人脫了黑袍,從你身邊走過去衛(wèi)生間時,大家可能會一時認不出他來了。你會覺得這個人很面熟,仔細一看,他就是剛才坐在上面穿著黑袍的人——這個人已經(jīng)被神職化和非世俗化了。此時此刻,法律職業(yè)雖說不是神職,但卻近似神職。

      我在美國法學院參加畢業(yè)典禮時,發(fā)現(xiàn)學校邀請了很多社會名流來參加,有國會議員、企業(yè)家、名律師等,但唯獨看不見法官們的影子。法學院似乎從來不邀請法官出席這樣的典禮,估計請他們也不會來。在形形色色的校友會、同鄉(xiāng)會、同學會、聯(lián)誼會、茶話會、團拜會、推介會上,幾乎看不到法官的影子。

      通常,美國的法官都有比較穩(wěn)定的收入和福利保障,但各級法官的收入仍有差距。我在美國讀法學院的時候,課余時間會去一家出版服務公司(Publication Services)打工,和我坐在同一張辦公桌前做技術校對工作的,是一個名叫Steve的法學院同學。他告訴我,他的父親是伊利諾州南部一個小鎮(zhèn)的法官。小鎮(zhèn)法官收入和大城市法官相比,差距其實挺大。他家里的經(jīng)濟狀況只能給他支付學費,生活費用需要他自己打工解決。他告訴我,他畢業(yè)后打算去當律師,他覺得法官的生活太清廉和嚴謹了。

      相應的,美國政府官員的清廉也給人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比如,美國安然公司、雷曼兄弟公司轟然倒下的時候,人們會發(fā)現(xiàn),在這些大公司倒塌的廢墟上看不到一個政府公務員。美國企業(yè)的倒閉基本上是由于人性貪婪導致的商業(yè)欺詐、弄虛作假、企業(yè)不適當擴張造成的悲劇。另外,在城市規(guī)劃、拆遷過程中,我們也看不到政府在里面牟利。我們注意到,美國總統(tǒng)也有很多人性弱點,比如克林頓也出現(xiàn)了婚外情。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這位大國的總統(tǒng)在這個婚外情中沒有給他的情人送巨款、贈豪宅,也沒有為她拿項目、跑訂單,他甚至難以啟齒為她在華盛頓找一份正式工作。由于有效的權力監(jiān)督機制,這個大國總統(tǒng)手中的權力并不像人們想象得那么大。我們盡管不能說美國的體制很完美或沒有缺點,但這個國家的憲政體制對權力的監(jiān)督和制約,是需要我們深入研究和借鑒的。

      如果說,我們覺得歐美國家的文化傳統(tǒng)和種族特征與我們中國人差異太大的話,我們也不妨來看看一些后發(fā)亞洲國家和地區(qū)的民主法治成功實例。比如,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還有我們中國的香港、臺灣等地,我們也同樣可以看到現(xiàn)代法治的成熟穩(wěn)定以及法律職業(yè)群體的相對公正和廉潔。

      據(jù)中國法學界在日本留學和工作多年的“日本通”朋友說:日本的法官們大致是一群挺寂寞孤獨的人,他們很少去參加什么應酬。如果想喝酒,只是自己一個人單獨喝,個個都是“龔自珍”(有功夫自己就斟著——馬季相聲里的玩笑)。前不久,我在一個會議上遇到一位從日本最高法院派來中國“掛職”的日本外交官。我問他:“日本法官有沒有貪贓枉法的事?”大概他覺得我的問題令他無法接受,他幾乎大聲地對我喊道:“NO!”我問他:“日本的法官是不是收入很高?”這次他回答的聲音平和多了:“他們的收入大概相當于國家的副總理那么高?!痹谂_灣,法官的薪酬也比較高,據(jù)我最近訪談的一位臺灣女法官說,臺灣法官的收入大致相當于島內“副部長”的水準。

      也許,法官這個職業(yè)真的就是一個寂寞的職業(yè)、孤獨的職業(yè)。有人要是覺得難受、不舒服,那對不起,您就想辦法去電影學院學表演,或者到師范大學學文學。但是如果你選擇要當法官這樣的法律人,那實在太抱歉了,世俗的東西跟靈魂的東西只好分開。如同《圣經(jīng)新約》的開頭講的:“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

      或許,正是這種清廉和獨立,賦予了這類司法官員在整個社會的威嚴和信譽。

      請準許我用電影蒙太奇的方式,將鏡頭移到本世紀初社會體制轉型后的臺灣,這里曾發(fā)生了中國人歷史上空前的一幕:2006年的一天上午,臺灣,臺北市。負責偵辦陳水扁“總統(tǒng)”貪腐案件的陳瑞仁檢察官來到“總統(tǒng)府”調查取證。隨后,“總統(tǒng)”秘書長出現(xiàn)在他的門口并以恭敬的口吻說道:“‘總統(tǒng)’想跟你見個面!”陳瑞仁回答道:“我正在辦公務,沒有時間。如果需要見他,我會通知他!”何三畏先生評述道:“這是多么偉大的對白。這怎能說只是一個司法官的驕傲,這分明是一個民族走向文明的跫音?!?/p>

      需要改造的,是我們的國情還是現(xiàn)代法治的原則?

      從上個世紀末開始,國人大致得出共識:我們需要用法治而不是人治來管理這個龐大的國家。但是,在我們這個有幾千年君主皇權傳統(tǒng)的國度里,現(xiàn)代法治精神還從來沒有真正進入過我們的政治傳統(tǒng),也沒有真正進入過我們的社會倫理。如果說,中國這塊土地上的法治建設還面臨著某種難以逾越的“特殊國情”的話,那么,我們也毋庸諱言,中國幾千年世代流傳的政治傳統(tǒng)和社會倫理,正是中國大陸當前法治建設遇到的兩大障礙。其中,來自社會倫理方面的障礙,就與前述“人情世故關系網(wǎng)”衍生的司法腐敗直接相關。

      一直有人在說,來源于歐美國家的現(xiàn)代法治經(jīng)驗根本就不適合中國國情。其中的潛臺詞似乎是,現(xiàn)代法治經(jīng)驗錯了,而中國國情是對的;需要做出妥協(xié)的應該是現(xiàn)代法治經(jīng)驗,而不是我們的國情;今天需要反思和修理的是別人那些成功的經(jīng)驗,而不是我們不成功的國情。

      如果上述說法是合理的,那么我們無論如何還是要追問:在我們前述的法律職業(yè)群體“江湖關系網(wǎng)”中那些腐敗現(xiàn)象,能代表當今世界的先進文化嗎?能代表大多數(shù)人民的利益嗎?其實,我們今天需要改造的,難道不正是我們這塊土地上明暗交織、食古不化的“國情”嗎?

      遺憾的是,我們很多的法學學者,還缺乏對這些不正?,F(xiàn)象的警覺和批判。在中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過程中,不少人開始產生自大自滿的情緒,他們甚至開始覺得,我們已經(jīng)開始從過去借鑒外國的法律文化,發(fā)展到今天可以輸出我們自己的法律文化的時候了。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當今各類正式會議上,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包括官方人士和有些學術帶頭人們經(jīng)常講的一句套話:我們用了三十年的時間,走完了歐美發(fā)達國家?guī)装倌曜哌^的路。每當我們有一部新的法律出臺,就有人興奮地告訴人們,這是別人花了三四百年的功夫而我們只用了三十年就取得的成果。這句話表面聽上去好像有道理,其實只要仔細想想,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說法大致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之談。捫心而論,歐美國家花費的三百年時間,是從啟蒙到探索、從失敗到糾錯直至創(chuàng)新的三百年;而我們花費的三十年,則主要是模仿、移植、復制和借鑒的三十年。其實,我們的法治建設的軌跡如同我們國家今天的汽車工業(yè),我們起步還很晚,今天我們還只能做一些非關鍵的零部件,至于核心部分(比如發(fā)動機、變速裝置)等用的還是發(fā)達國家的發(fā)明專利。事實往往是,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繼續(xù)前行。

      近百年來,當我們這個文明古國每次打開國門的時候,都痛苦地發(fā)現(xiàn)別人已經(jīng)遠遠地走在了我們的前面。在我們這個交織著大國意識和歷史悲情的千年古國里,雖然孔夫子也留下過“禮失求諸野”這句善言,但中國文明在傳統(tǒng)上不僅不擅長對外傳教,更不樂于謙和地學他人之長。晚清是在千年之未有的變局之下,這種心態(tài)被迫發(fā)生變化。中國人終于不得不面對并承認:我們無論在器物上還是在文明上都已經(jīng)落后于西方發(fā)達國家。

      毫不奇怪,歐美發(fā)達國家作為走在前面的“先頭部隊”,他們最早在路途上遇到各類最新的問題,幾乎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各行各業(yè)里,是他們最先為地球上的人類找到了問題的解決方案。在法律學領域里,我們今天正在使用的法院、檢察院、律師、法學院、治安警察、訴訟程序、禁止酷刑、罪刑法定、無罪推定、監(jiān)獄管理、取保候審、物權、侵權責任、專利、商標、版權、軟件保護、公司、保險、信托、證券、破產、反壟斷等等制度以及相關的技術手段,幾乎無一例外來自近現(xiàn)代歐美發(fā)達國家現(xiàn)成的法治概念和經(jīng)驗,其中蘊含了全世界人類文明進步的諸多核心主流價值。今天,即便是那些對西方經(jīng)驗持強烈排斥和譏諷態(tài)度的法律學者們,也不得不承認,在對西方法治理論和制度的借鑒中,一方面我們將這些價值和技術直接導入中國社會,另一方面,對西方法治理論與制度的學習和借鑒,顯然可以大大縮短了我國法治的探索過程,節(jié)省了大量可能用于試錯和反復的時間。誠然,西方國家的經(jīng)驗并非完美無缺,甚至也有一些糟粕和缺陷,他們自身也不乏反思和批判。但是,對于很多基本成功定型的制度和技術手段,無疑值得我們后發(fā)國家充分學習和借鑒。

      值得人們欣慰的是,中國的法治建設已經(jīng)真正走上了一條不歸路。試想一下,我們今天還有可能“砸爛”或撤銷成千上萬個法院、檢察院和公安局嗎?我們有可能關閉近千所大學里的法學院嗎?我們有可能視30年里畢業(yè)的近百萬法律專業(yè)學生為無物嗎?我們有可能廢止過去30年中借鑒發(fā)達國家現(xiàn)成經(jīng)驗制定的大量法律法規(guī)嗎?還有,我們仍然有可能重新回到孔夫子的春秋戰(zhàn)國年代或馬錫五的前城市化年代去嗎?

      據(jù)北京大學一位著名法理學教授發(fā)現(xiàn),即便是在中國最偏僻、最邊遠的西部,也可以發(fā)現(xiàn)不少充滿中國人“良心”并極具獨立判斷能力的司法官員。對“什么是法治,什么不是法治”,這些人頭腦十分清楚。他們并沒有因為地處一隅而眼界狹隘,并沒有因為工作艱辛而心懷哀怨。相反,他們并不相信所謂獨特中國模式下衍生的種種奇怪現(xiàn)象,他們愿意相信,全世界無論任何民族,或遲或早都可以共享某些基本價值觀并采用相關的技術手段,盡管他們深知這些價值觀和技術手段眼下還不能馬上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或許,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倒也不妨在這里套用一下本文標題中那句滑稽的話語:沒問題,放心吧!“到處都是我們的人”!

      至少從法治進程的視角看來,今天處于痛苦轉型中的中國再一次走到了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如果說這個國家具有某種“特殊國情”的話,那就是:

      這是一個人口超載但資源并不富有的中國;

      這是一個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開始就一直處于轉型過程但到現(xiàn)在還沒有完成轉型的中國;

      這是一個被壓抑了近百年后正常的人性欲望在上個世紀末被釋放后無法收回也無法遏制的中國;

      這是一個表面上人們信奉中庸之道——但實際上人們常常做不到適可而止、見好就收的中國;

      這是一個法治很不健全、法律職業(yè)群體嚴重缺乏公序良俗文化的中國;

      這是一個現(xiàn)代法治精神剛剛逼近中國的傳統(tǒng)政治和社會倫理殿堂門口的中國;

      這是一個改革開放30年后有人想踩油門、有人想踩剎車、還有人想開倒車的中國;

      總之,它大致是一個“一半是海水、一般是火焰”的中國。最終,是火焰燒干了海水?還是海水熄滅了火焰?似乎仍然充滿懸念。

      如今,就在這個十字路口上,各種激進的、保守的、現(xiàn)代的、后現(xiàn)代的、理智的、愚昧的、投機的、獻媚的、憤青的、民粹的、懷舊的以及起哄圍觀的人們,已經(jīng)蜂擁而至。如果我們一定要知道最后的結局和答案,那就只好先請大家來聽聽搖滾歌手崔健那首名叫《寬容》的新歌:

      我沒有力氣/我也沒有必要/一定要反對你。/我們看誰能夠/看誰能夠/一直堅持到底!

      猜你喜歡
      關系網(wǎng)法官法治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做“德法兼修”的好法官
      紅土地(2018年8期)2018-09-26 03:19:06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人大建設(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科層制與關系網(wǎng):民國時期世界書局和大東書局的發(fā)行管理制度述論
      當法官當不忘初心
      紅土地(2016年10期)2016-02-02 02:45:32
      治理下的法治與法治下的治理
      團結(2014年4期)2014-02-28 17:03:50
      朋友也有“七年之癢”
      讀者(2009年18期)2009-04-29 00:44:03
      新丰县| 罗平县| 山阳县| 金昌市| 高清| 卫辉市| 社会| 拉萨市| 黄浦区| 丰城市| 施秉县| 章丘市| 丹东市| 渝北区| 临沧市| 台前县| 玉溪市| 哈尔滨市| 改则县| 大冶市| 察雅县| 镇赉县| 广东省| 体育| 石景山区| 门头沟区| 确山县| 洛阳市| 商城县| 辽宁省| 英超| 景德镇市| 丹凤县| 湟中县| 宽甸| 肃北| 永修县| 汉寿县| 长宁区| 得荣县| 宁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