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賦予人大的責任和使命
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如同我們黨領導的革命建設以及被稱之為“第二次革命”的改革一樣,當前“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開啟了一個新的、偉大的時代,將再次創(chuàng)作“少年中國”輝煌史詩。
其特點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激發(fā)的不是“激情”,而是“井然有序”的“生機勃勃”。
重程序而“井然有序”的人大,必將“生機勃勃”。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等。而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大和地方人大,人大處在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第一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然賦予人大新時期的責任和使命。
責任。對堅持黨的領導擔負更大政治責任。法學界有一種觀點認為,法律是人類最大的發(fā)明。別的發(fā)明使人類學會了如何駕馭自然,而法律使人類學會如何駕馭自己。黨的十八大指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吨泄仓醒腙P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執(zhí)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還提出善于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等“四個善于”,等等,表明黨對執(zhí)政、社會主義建設和人類政治文明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的升華:找到了通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以加強改善黨的領導、鞏固執(zhí)政地位、突破歷史周期率這一最優(yōu)道路及其實踐模式。人大是國家權力機關,在“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的“國家政權機關”中,處于“發(fā)動機”地位,“一府兩院”由其產(chǎn)生、對其負責、受其監(jiān)督等,決定了人大是國家治理體系重要組成部分,關系黨的科學、民主、依法決策,關系黨的領導通過法治方式落實,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人大要處理好貫徹黨的主張與及時主動向黨委反映民意的辯證關系。
對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擔負更大政治責任。依法治國怎樣真正實現(xiàn)人民主體地位?對人大而言,要探索公民有序參與有效形式,探求全面真實民意,處理好“大聲強聲”與“小聲弱聲”、多數(shù)人利益與少數(shù)人利益、民主決策與科學決策、尊重人民意愿與培育公民法治信仰、從發(fā)展階段和國情出發(fā)與積極引導人民推動時代發(fā)展、黨的主張與人民意愿的辯證關系。
政治責任要靠法定職責的落實而落實。如,憲法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xiàn),確立了黨的領導地位。人大保證憲法實施既是落實法定職責,也是落實對黨和人民負責的政治責任。
目前人大最迫切的責任是,不含水分地全面切實依法履行職責,為發(fā)展提高人大工作、落實政治責任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夯實基礎。
以問題為導向,對照憲法法律規(guī)定,按照《決定》精神及其對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出的新要求,對照《決定》指出的法治建設仍存在問題,對比人民期盼,梳理履職中問題、不足和差距,細化為項目、責任。如,如何處理好“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與“人大主導立法工作”辯證關系,如何依靠這兩者防止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法律化?如何提高“立法先行”能力水平?如何啟動質詢、特定問題調查等剛性監(jiān)督職責?預算監(jiān)督如何走向實質性監(jiān)督?如何加強對政府依法決策、司法改革的監(jiān)督?如何避開個案監(jiān)督又能推動司法公正?如何全面切實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如何增強人事任免和選舉工作公信力?等等。要找準把權力關進法治的籠子這個穴道發(fā)力,向障礙藩籬宣戰(zhàn),敢動“奶酪”,讓人民實際上有權。
以實效為導向,加強人大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建設。增強履行法定職責操作性,“該出手時必出手”。
以問責為導向,把倒逼與主動結合起來。在增強責任感同時,按《決定》體現(xiàn)的法治精神進行“自我革命”,把人大權力關進法治籠子。細化責任清單,擴大公開,強化內外制約監(jiān)督,改進選舉,拓展接受監(jiān)督有效途徑,讓人大工作可檢查評估,能倒查問責。
使命。人大在黨的領導下,切實依法履職,全面激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推動其與時俱進,致力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鋪就通達“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法治臺階,托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責任和使命需要頂層設計,也要靠落細、落小來落實,而正是不閃光不耀眼“細小”且“實”的音符,將奏響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雄渾磅礴春之聲。 (山青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