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
充實教育智慧,構建心靈課堂
——淺談賞識性評價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孫文
教育教學中的賞識性評價是達成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樹立學習自信心,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我的有效評價方式。本文作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落實“反思性評價與鼓勵性評價相結合”新課程理念,將“賞識性評價”方式運用于高中地理教學,即把周弘先生的“賞識教育理念”引入高中地理學習評價。
賞識 評價 引導 自主學習
《地理課程標準》的理念之一是“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筆者認為賞識性評價是提高教學評價實效性的一種重要形式,它可以很好的發(fā)揮其激勵和發(fā)展的功效,使學生在教師的賞識性評價中獲得成就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地理學習水平。因此,賞識性評價也應該滲透在學習過程性評價和結果評價之中。
課堂是高中地理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往往這些努力的結果收效甚微。筆者認為愉快、輕松的課堂氛圍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基本條件,運用課堂即時評價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則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關健。
1.口頭語言上的激勵
課堂即時評價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態(tài)度、方法、過程、效果等方面進行即時點評的過程,它主要起著反饋、激勵、調控和導向的作用(出自《教育學》)。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閃光點”,并能夠及時給予肯定,“邏輯思維清楚”“語言表達精準”“思路非常清晰”等等諸如此類的語言,都能激勵起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當然,課堂教學中的賞識并不只是表面意義上對學生學習行為的肯定,還包括以賞識為鋪墊的啟發(fā)性評價和激勵性評價,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下主動學習,引導學生慢慢形成有效的地理思維。
案例:《大氣環(huán)境》中分析“對流層溫度隨高度增加而遞減”的原因,學生回答:“越高應該離太陽越近啊,怎么會越來越冷呢?”也許學生真的很難答到教師所預設的答案,于是老師說:“你們能這樣思考問題很不錯,那說明什么呢?”如有學生回答出:“那說明大氣的熱量并不來自太陽輻射呀!”這時地理思維模式已出現,則老師可繼續(xù)引導:“離標準答案越來越近啦,那是來自哪里才會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呢?”學生很快作答:“地面!”老師兩個引導性賞識評價就把學生的思路引入到正確的思路上,最終讓學生自己觸摸到答案,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只是給以很細微的鼓勵和引導,而最終的答案是學生自已在引導下用地理思維順勢而出的,這讓學生感受到了地理思維的魅力及學習地理的成就感。
2.形體(肢體)語言評價
形體(肢體)語言評價是指教師利用眼神、表情和一些體態(tài)動作等行為語言對學生學習行為進行即時評價(出自百度詞條)。這種評價方式更能向學生傳遞教師內心的鼓勵和關切,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發(fā)自內心真實的肯定和賞識,而使課堂變得更有“人情味”,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真情。
案例:一次筆者在層次較低的班級承擔課堂公開課《大氣的水平運動》,讓學生在一幅等壓線圖中用一個箭頭來表示水平氣壓梯度力,當拿著某同學的學案到實物投影儀中展示給大家的時候,該同學表現的極為不安,生怕當眾出現錯誤而覺得丟人,這位同學的結論是正確的,同學們也都肯定他的結論的時候,筆者用了微笑并示意學生用掌聲來表達對他的肯定。隨后課堂的總體氛圍變得輕松了,接著在難度遞增的幾個探究活動中,很多同學都積極主動要求展示自己的“作品”,這節(jié)課的幾個教學難點就在積極、愉快的氛圍中被逐一攻破。
由此可見,賞識性評價并不只是華麗的語言,也許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安撫的動作就可以傳達教師對學生的贊賞和認可,給他們以成就感和愉悅感。
作業(yè)作為一種最為常用的終結性評價方式,是對單位時間所學知識的復習與鞏固,是教師用來檢查教學效果、指導學生學習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多數教師在作業(yè)批改的時候會給一個A、B、C、D或甲、乙、丙、丁,等就結束了。而如果教師能夠適實的以“批語”(即使是少量的一句話)的形式給以鼓勵性的評價,及時的肯定學生每一次細微的進步,讓他們不斷的感受到有教師的關注,體會被人肯定的喜悅,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從內心產生出學習的持續(xù)動力。
也許很多老師會認為每天的教學工作那么繁重,甚至每個班的學生又多,還要寫評語會很麻煩、很“浪費”時間。然而對于每個學生來說,“有進步”“有想法”“繼續(xù)努力”“期待你更大的進步”;甚至是畫上一個簡單的“笑臉圖”等等諸如此類的批示,都是對他們學習行為的認可和肯定,對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周弘先生的理想是:“讓賞識理念走進中國每一個家庭、每一所學校、每一個社區(qū)、每一個企業(yè)務團隊?!倍艺J為,要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從老師的賞識開始。
(作者單位:江西省井岡山經貿學校)
(責任編輯 馮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