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方
(1.洛陽理工學院 體育部,河南 洛陽 471023;2.洛陽市公共體育服務研究中心,河南 洛陽 471023)
學生對教師信任的程度因年齡的差異而存在主觀上的差別,這種差別一般被認為是“師生信任弱化”或“師生關系緊張”的代名詞。不同學生對教師信任參照的評價指標也不盡相同。一般意義上,學生信任教師的參照體系主要包括:品格信任、能力信任、情感信任等。本研究通過學生對體育教師的評價來構建學生信任體育教師的體系,并分析體系指標所隱含的信任取向。
通過綜合整理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層面上的教師評價體系,并以此體系作為研究模板,對河南省在校大學生關于體育教師評價與信任情況進行研究。
經課題負責人外聯(lián),研究小組成員至河南省鄭州市、洛陽市、焦作市、新鄉(xiāng)市、開封市共計10所地方性高校進行了數據采集,其原則為:(1)每市選取2所普通高校;(2)數據采集的對象為隨機抽樣的大學四個年級組;(3)嚴格按照采集程序在相對獨立的場所中進行,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1.2.1 調查法
在研究相關資料和預先調研的基礎上,編制了《大學生信任體育教師評價體系量表》(卷一)和《大學體育教學中師生信任關系問卷》(卷二)。利用重測法做了相關的信度檢驗和專家檢驗。檢驗結果與問卷情況見表1。
表1 調查問卷的檢驗及發(fā)放回收情況
1.2.2 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近十年相關方面研究的期刊論文、學位論文、報紙以及重要學術會議報告等文獻資料,結合筆者體育教學經驗及為研究開展的民主教學所獲得的體會與反饋信息,對如何增進體育教學中師生信任關系的資料進行匯總。
1.2.3 專家訪談法
對河南省部分高校的體育教學負責人和有關負責教師評價的職能部門負責人、部分教育教學研究骨干及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訪談。訪談采取提綱式的提問,主要對體育教學中師生關系的情況進行反饋與交流,并做好交流筆錄。
1.2.4 數理統(tǒng)計法
采用社會統(tǒng)計學SPSS17.0和Excel等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單變量描述統(tǒng)計和相關性分析,主要對教師評價體系中的單個變量進行分析,考察評價體系中大學生信任體育教師的主要維度或層面。
所謂體系,是一個科學術語,泛指一定范圍內或同類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內部聯(lián)系組合而成的整體。從信任角度看師生間關系,大學生對體育教師的信任是一個多層面、多角度、多訴求并隱含某種心理預期的體系。此體系具有時間延展性、空間遷移性、心理應激變化性等特點。因此,大學生信任有相對穩(wěn)定性,動態(tài)平衡性,且?guī)в袉尉S信任強的表征,師生信任除“帶有社會暗示性”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意義層面上的固有屬性外,其“還原真實”的信任多存在于日常教育教學之中。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評價主體主要是教師、學生以及教學媒介[1]。簡言之,評價就是主體依據某種參考體系對評價對象作出主觀意識上的判斷,這種判斷具有理性對比和感性植入的特性。當然信任也是在某種活動中形成的意念上的信賴和客觀規(guī)范上的認可。評價與信任這兩個概念從主體存在的角度看,都具有雙向屬性,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二者相互影響,互相牽制。這里不探究和洞悉二者之間具體的作用機制及明確的關系指向,只以評價教師的具體指向作為研究參照物,來探究學生與體育教師之間的基本信任體系。
2.1.1 信任評價體系的構建
“高校教學評價的內容主要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從系統(tǒng)論的角度出發(fā)對教師教學評價所涵蓋的要素展開分析;另一種則是以有效教學為研究評價的突破口”[2]。依據第一種情況,參照當前教學評價體系的研究成果,將師德師風、專業(yè)知識及創(chuàng)新、運動技術、組織管理能力、與學生互動交往、個人特質六個指標作為對體育教師信任評價的主要內容。
2.1.2 信任評價體系指標的綜合對比
根據統(tǒng)計學基本原理,在卷二475份有效問卷中,按照每項指標各隨機抽取10份問卷,共抽取60份問卷,然后對各個指標進行均值和標準差等對比分析,采用多獨立樣本非參數檢驗對信任教師在卷二各指標上的得分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見表2及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得到卡方統(tǒng)計量為8.256,相伴概率為0.019,小于顯著差異意義上的0.05,因此可認為各個信任指標間存在顯著差異。
表2 多獨立樣本K-W檢驗結果
表3 Test Statisticsa,b
a.Kruskal Wallis Test;
b.Grouping Variable:指標。
將六個一級指標(A、B、C、D、E、F)經過“可操作性”分解形成25個二級指標,并對二級指標進行編號,分別為A1,A2,…;B1,B2,…;C1,C2,…;D1,D2,…;E1,E2,…;F1,F2,…。將信任體系中一級指標進行“概念操作化”,列出其二級指標(見表4)。
表4 信任體系中“操作化”的二級指標
根據統(tǒng)計數據,將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所得分數的均值進行綜合對比分析,運用Excel統(tǒng)計方法進行比率(Xn/X)計算,從微觀層面探究當前大學生對信任體育教師的不同理解和評價,得出取信于學生的關鍵因素和操作技術,這就如同管理科學一樣,調節(jié)好管理主體間的關系也正是促進良好的具有“生產關系”性的教學環(huán)境的核心,這種教學中的“生產關系”也具有一定的生產力的性質[3],這對教學實際效果和教育教學秩序有著重要指導意義。每個二級指標的得分與其對應的一級指標的綜合得分比率計算結果見表5。
表5 一級指標與二級指標的得分比率
表6 對xn/x>1的二級信任指標的屬性歸類
屬性是對象的性質及對象之間關系的統(tǒng)稱。從信任的作用發(fā)生機制和主體上看,大學生信任體育教師的體系指標具有隱性層面和顯性層面的屬性。由表6可以看出,信任體系指標所隱含的屬性分別為:教學能力、職業(yè)道德、職業(yè)情感、技術技能、組織管理。層面包括:教學能力、師德師風、組織管理能力、教學效果等。從整體上看,體育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和情感在信任體系中的支持作用和覆蓋口徑較大,不論是顯性指標還是隱性指標,教師的職業(yè)情感都是學生信任的首要因素,也是人性在體育教學中的最根本體現。此外,教學中的民主管理和學生學習效果也是信任體系中涉及到的重要因素。只有在平等的互動氛圍中,信任才能產生,師生關系才能保持和諧,教學才能繼續(xù)[4];學習效果也是學生心理期望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對教師信任的關鍵因素。
2.3.2 信任體系模塊的設計與分析
利用降維法和歸因探尋的方法,參照信任體系對影響信任的因素進行分析(結果見表6),根據體育教學的基本特點,將體育教學中的信任模塊化并進行分析,其中模塊包含:勝任、情感、人格、管理以及利益等因子。通過分析得出大學生信任體育教師的量化結構圖(見圖1)。
圖1 學生信任體育教師的量化結構
教師的“人格魅力”、與學生的“感情交往”及滿足學生“利益”是信任體育教師的主要指標,這三個指標對信任教師的貢獻率分別為:0.22、0.32和0.19。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不僅僅以基本教學能力來取得學生的信任,更重要的是要不斷提升和完善教師的人格和基本素養(yǎng),要“以高尚的品德感染學生”,要“以實際行動作為交往紐帶”。
體育教學內容的恰當選擇也是增強學生對體育教師信任的一個重要判斷點。例如,武術等傳統(tǒng)體育項目是高校熱選的運動項目,學生雖不能成為武術的專業(yè)人才,但至少將來他們可能成為武術發(fā)展的助威者[5]。也許正是由于對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熱愛和認同,武術教學提高了學生對教師的信任。
情感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情感是內涵型的一種思想,直接伴隨并指引著教師進行教學設計,講解與動作示范等活動。同時也體現在與學生進行互動的行為上,如,一起參與體育游戲,共同完成某項體育活動等?;凇笆救酢毙袨榭梢栽鲞M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可通過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情況等促進學生對教師的信任。
利益信任中隱含著“知識利益信任”和“分數利益信任”(物化利益)的成分。在實際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價值、態(tài)度是不盡相同的,物化利益也是客觀存在的。圖1顯示,“物化利益”與教師的“人格魅力”、“感情交往”和“課堂管理”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因此,體育教師應不斷加強自身素質建設,盡可能減少由于某種因素所產生的“物化利益”,從而避免教學管理中不必要風險的發(fā)生。
信任具有很強烈的心理認同或心理預期的特性。結合體育教育教學的特點,不同的信任指標的指向是對體育教師的預期或設想的表現,增強對體育教師的信任度,就需要教師在不同信任體系層面上有一定的正向表現,以滿足學生心理預期或設想。正如學生會把自己托付給有能力的教師是對自己負責的體現,是對自己最大的信任[6]。
每個人都在不同的情感中生存,也都被不同的感情所圍繞。當感情與信任發(fā)生聯(lián)系時,信任不僅含有理性的因素而且還具有“感性”成分。在許多人看來,感情是最不可靠的,因此很難根據教學信任主體的感情來判斷其可靠性,感情具有兩極性、易變性,還具有強烈的感染性、理解性和情境性[7]。信任從來都是具體的,特性的,都是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的。在特定的情境中生成的感情可以轉化或強化信任。因此,在具體的體育教學情境中,教師只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及對學生的育人之情,學生都會在理解認同中增強對教師的信任。
管理好課堂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石,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管理技能。管理手段和方法體現出的硬制度中所含的“軟化”導向才是關鍵。信任雙方是獨立和平等的,在“對話”式教學中,師生之間享有平等的、自由的話語權[4]。
學生對教師教學效果的看法與理解主要建立在知識學習或經驗獲得層面上的“訴求”?!袄嬉恢滦湃巍痹趯嶋H教學中存在著兩種傾向:實現知識與經驗利益和實現物化利益。功利性的信任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風險性”。建立在“物化利益”基礎上的信任將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善意的“欺騙”,或信任水平的“有減無增”,更甚者是信任關系的解除或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