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松月
摘 要:新課程標準的實行已經很長時間了,舊的教育體制被做了很大的改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到認真?zhèn)湔n,課上及時引導,讓學生參與進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關鍵詞:物理課堂;提高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385-01
新課程標準的實行已經很長時間了,舊的教育體制被做了很大的改動,其中學生的在校時間就大大的縮短了,在“減負”和“素質教育”思想的指導下,為了留更多的時間給學生自由發(fā)展,早晚自習被取消,學生的在校時間只有七節(jié)課,因此大家把目光都投在了課堂上,希望能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成績,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是社會、學校、師生們都急切想要解決的問題。
所謂課堂效率高,我是這樣認為的:一節(jié)課上下來,老師和學生都覺得很充實,預定教學目標和大綱要求的教學任務完成了,學生對于知識點理解透徹并能當堂應用,舉一反三,相關的各項能力也得到了鍛煉,這就是一節(jié)高效率的課。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作為一名物理老師,我總結了幾條經驗,與大家共勉。
一、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課堂的準備工作是很重要的,直接影響到課堂效率,備課準備的認真充分,課才能上的游刃有余,課堂程序環(huán)環(huán)相扣,教師和學生能配合默契,學習效率自然提升。我是這樣備課的:首先要對教材十分熟悉,每一節(jié)的內容在自己的腦中都是脈絡清晰的,在教學參考書的協助下,確定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教學過程,對教學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鏈接,每一個知識點的講解和過渡,如何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如何總結歸納,如何設計習題鞏固都安排的妥當。時間分配的恰到好處。還要抽出時間充充電,盡量的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能自如的應對課上學生的突發(fā)奇想。若課堂上有實驗部分,還要提前準備好實驗器材,確保每個器材都能正常使用,課前多次試做,分析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及排查和解決辦法,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對實驗器材的使用情況設計合適的問題供學生課上解決。以學生的分組實驗“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為例,我會親自布置實驗臺,檢查各儀器能否正常使用。實驗中可能會出現燈泡不亮的情況,我會在課前多次練習,才能熟練的排查電池、導線、開關、燈泡,電壓表、電流表、變阻器等。準確的指導學生分析原因排除故障,避免課堂手忙腳亂。
二、改善教師在課上的作用
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主要是說話,語言的表達能力自然是關鍵,物理是一門貼近生活的自然科學,科學是嚴謹的,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定律的表達是非常精準的,因此,教師的語言一定要簡潔精煉,緊扣知識點,切忌啰啰嗦嗦,模棱兩可。
理科課堂本身就很沉悶,枯燥乏味。要調節(jié)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的語言、表情、動作都要有幽默感。講解知識的同時要讓學生感覺有趣好玩, 如沐春風,這樣的一節(jié)課就會既輕松又高效。比如講解到動能的影響因素時,可以說一個小孩子跑過來撞你一下,你可能無所謂,想像一下,一個日本相撲員以同樣的速度向你沖過來,你可怎么辦呢?這些俏皮的語言表達會很容易讓學生理解物體動能的大小與質量有關。
教師在課堂上要有引導的作用,物理來源與生活,教師可以從身邊的例子入手引入課題,比如學習汽化和液化時要求學生思考:為什么剛從游泳池上來的人會感覺到冷呢?天上下的雨是怎么來的呢?引導學生思考水和水蒸氣之間的變化。學習比熱容時,要求學生思考:為什么炎炎烈日下光腳站在水里感覺涼快,站在沙灘上感覺燙腳呢?引導學生思考是不是水和沙子的某一個性質不同。這樣簡單的例子是學生都有親歷的,簡單的幾句就帶出了本節(jié)的內容。
教師的語言表達控制的好,學生上課就會有興趣,課堂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教師在課上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幫助學生總結歸納,一節(jié)課上完了,由學生來歸納所有知識點,教師適時的補充,以知識樹的形式羅列出來。不能大包承攬。這樣的做法能讓學生腦中對本節(jié)知識點有個系統的認識。
三、將課堂交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能力
舊的教學模式是老師講學生聽,課堂是老師的天下,學生只有被動接受的分,現在的教學模式已經大有改變了,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老師只是從旁啟發(fā)和維持課堂程序進行的人。
物理知識源于生活,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實驗,以前大多是以演示實驗的形式上課,老師做做,學生看看就行了,至于學生看到了什么,自己能不能做出來,老師不會太深究。這樣的實驗對于學生來說就是看看熱鬧,只知皮毛,理解不了實驗的過程和本質,實驗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F在的實驗大多是分組實驗和課后小實驗,一定要讓學生親手完成的。難度大的老師可以先講解一下注意點,實驗時從旁引導,一般的就留給學生自主分析完成.比如光的色散,密度的測量,阿基米德原理,伏安法測電阻等等,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學生只有做過了才能培養(yǎng)操作能力,知道電壓表、電流表、天平量筒等各種儀器該怎么用,只有自己整理數據才能培養(yǎng)整合分析能力,只有小組分析討論了才能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自己辛苦得到的知識才更有成就感,記憶會更牢固。
除了實驗課盡量讓學生參與以外,知識講解課也盡量的讓學生參與進來,老師可以在課前提幾個問題讓學生預習,課上檢查,然后針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自學,并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思考,小組間共同交流評估,給出一個最終的答案。例如在學習水循環(huán)這一節(jié)時,給學生提出幾個問題:
1、江河湖海中的水經過了什么變化成為水蒸氣?
2、水蒸氣在空中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最終落向地面?
3、哪些變化是吸熱,哪些變化是放熱的?
4、在吸熱和放熱的過程中能量的變化是怎樣的?還可以配上多媒體動畫展示:“一顆小水滴的旅途”,讓學生帶著問題看動畫,然后學習小組討論,最后組間交流得出最后的答案。這樣長此以往,學生的協作能力,交流分析能力就會大大提高。分組時也要注意優(yōu)差生搭配,組員分工,全部參與,還能有效的帶動學困生,鼓舞他們的士氣。
不管實驗還是課堂分析,學生在剛開始接觸時難免生疏,不知所措。老師這時要有足夠的耐心,幫助他們,引導他們,逐漸把學生帶入自主學習的境界,課堂效率自然就會大大提升。
四、練習要緊扣知識點,輔導要及時
每節(jié)課上知識點完成后,練習是必須要有的。習題不求多,只求精。要緊扣知識點,偏向重難點,題型要簡潔新穎,能夯實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同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等手段增大課堂容量。習題的深度要有層次性,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完成后的更正和輔導要及時有效。課后也可以適量的布置作業(yè),可以是練習,可以是閱讀,也可以是自制器材的小實驗,例如學習人耳聽不見的聲音后布置學生查閱資料,超聲波和次聲波還有哪些特點和應用?學習天平后布置學生課后自制簡易天平稱量物體質量等等。下節(jié)課上再組織同學們交流學習,并及時的肯定和給予更好的建議。這樣的練習能開拓學生的視野,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