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詠梅,江智霞,陳凌云,廖慶萍,張 莉,鄧仁麗,黃仕明,李永紅,吳永清
績效考核與績效獎勵較好地調(diào)動了護理人員的積極性,確保了病人安全和護理質(zhì)量的不斷提高[1-4],目前國內(nèi)護理績效考核多采用目標管理評價和工作業(yè)績評價法[5-7],但工作目標完成和工作業(yè)績質(zhì)量受科室風險的影響。為此,我院護理部于2011年在護士績效考核中,在進行目標管理評價與工作業(yè)績評價時,將科室風險系數(shù)納入工作量的評價參數(shù),使護理績效考核和績效獎勵更加科學和客觀,發(fā)揮了績效考核在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中的作用,促進了護理質(zhì)量的不斷提高?,F(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以我院2011年第2季度住院病人資料為例,對臨床各科室護理風險進行分析,其資料來源于出院病人的病案和病房工作日報表。
1.2 方法
1.2.1 護理風險系數(shù)計算及等級分檔
1.2.1.1 評價與復核病例分型 根據(jù)我院病例“危重型、急診型和平診型”分型標準?!拔V匦汀睒藴剩焊鲗?漆t(yī)生根據(jù)??铺攸c,入住科室時病人隨時可能發(fā)生病情變化而需要進行搶救的病人;“急診型”標準:病情需要緊急處理的病人;“平診型”標準:入院時病情平穩(wěn)的病人。對每份出院病案進行病例分型評價與復核,以合計作為特定標準組,計算標準組各等級的Ridit值,再根據(jù)Ridit=∑fiR/∑fi公式,參照標準組的Ridit值計算各科平均Ridit值,初步確定風險系數(shù)[8]。
1.2.1.3 風險系數(shù)的等級分檔[9]首先確定風險系數(shù)Ki值的分布及對應的概率單位(Probit),再以概率單位為自變量,Ki為應變量,計算回歸方程Ki=a+b×Probit。得出r=0.977,P<0.01,Ki=0.121+0.112Probit。方差分析結(jié)果:F=651.860,P<0.01,說明所求線性回歸方程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最后依據(jù)最佳分檔和合理分檔準則,按照回歸方程推算所對應的Ki估計值對各科室護理風險系數(shù)進行分檔排序。
表1 各科病例分型組間Ridit值、病情危重及自理依賴程度比值
表2 各科Ki分布及對應概率單位
表3 各科護理風險系數(shù)Ki值的排序及分檔
臨床科室承擔的風險受收治病人疾病的嚴重程度及病情變化復雜性的影響[8,10],在計算科室護理風險時,首先依據(jù)各科收治病人的病例分型來反映科室各型病人分布、疾病嚴重性和病情變化復雜性,在計算時考慮到各病例分型資料類似“一個分組變量和一個等級變量”的等級資料,選用了非參數(shù)檢驗Ridit分析法對病例分型資料進行評價,初步確定各科風險系數(shù)。
病例分型是以病人入院時的診斷為標準,其判斷病情和診斷時間界定是以入院時的情況為標準,而因?qū)?萍膊〔∏閲乐爻潭炔煌?,入院后危重搶救占用床日長短也就有所不同,同時部分外科病人雖以平診方式入院,但行手術后由于創(chuàng)傷大常常術后短期內(nèi)病情嚴重,因此,病例分型不能完全反映科室風險。從表1也可看出,一些病情重、特級及Ⅰ級病人多的科室Ridit值卻很低(如ICU病區(qū)、神經(jīng)外科等),本研究采用危重病人占用床位比值來調(diào)整科室風險系數(shù),真正體現(xiàn)科室住院病人病情與科室風險的關系,但還有部分病人雖不在危重范圍,卻因疾病原因短時間喪失自理能力而增加了護士工作強度和職業(yè)風險,因此,將特級及Ⅰ級病人日占用床位比納入護理風險系數(shù)計算,較客觀地反映了臨床科室的護理風險(見表2)。同時對科室風險進行分檔時,根據(jù)最佳分檔準則和合理分檔準則,按照回歸方程推算所對應的Ki估計值進行分檔排序,得出更加科學合理的分檔排序。
通過近1年的實踐應用,體會到定期計算和評價各科風險系數(shù)和等級,能客觀準確地動態(tài)反映各科室病人病情的變化和臨床護理風險,職能部門在績效考核和績效分配中將科室風險系數(shù)納入工作量的評價參數(shù),使護理績效考核和績效獎勵分配更加科學合理,充分調(diào)動了臨床一線護理人員的積極性,發(fā)揮了績效考核在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中的作用,促進了護理質(zhì)量的不斷提高。
[1] 李星梅,郭建新,張翠萍.護理績效考核實施前后效果比較及結(jié)果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10B):88-90.
[2] Meddings JA,McMahon LF.Measuring quality in pay-for-performance programs:From’one-size-fits-all’measures to individual patient risk-reduction scores[J].Disease Management & Health Outcomes,2008,16(4):205-216.
[3] 陳銀霞,李開祥.臨床科室的績效考核[J].現(xiàn)代醫(yī)院,2008,8(1):108-111.
[4] 賈平,馬青華,廖天芬.績效考核對護理工作質(zhì)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2,10(11C):3132-3134.
[5] 彭宗銀,楊梅.護士績效考核指標設計與實踐[J].中國衛(wèi)生質(zhì)量管理,2009,16(4):45-47.
[6] 廖玉聯(lián),黎月英,馮錦屏,等.護理人員績效考評體系的建立與實施效果分析[J].實用護理雜志,2003,19(7):70-71.
[7] 王筱慧,葉文琴.護理工作績效綜合評價體系的建立與實施[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2):126-127.
[8] 吳清平.臨床科室風險系數(shù)的確定方法及其應用[J].中國醫(yī)院統(tǒng)計,2005,12(4):317-319.
[9] 孫振球.醫(yī)學統(tǒng)計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518-522.
[10] 李紅,宋亦男,王小芳.護理職業(yè)風險評估工具的研制與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7):65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