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鈺(第三軍醫(yī)大學附屬新橋醫(yī)院腎內科,重慶 400037)
時間護理是在護士已掌握人體本身存在的生理節(jié)律的前提下,針對患者的生理、心理變化特點,對患者心理指導、用藥時間、生理及病理等方面進行護理的一門新興學科[1]。慢性腎臟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涉及的心理、飲食、運動及藥物作用時間等因素都與時間密切相關。合理利用時間護理對慢性腎臟疾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1~6月本院腎內科收治的慢性腎臟疾病患者160例,其中男91例,女69例,慢性腎功能不全82例,腎病綜合征31例,慢性腎炎33例,其他慢性腎臟疾病14例。將16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時間教育組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齡22~73歲。常規(guī)教育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齡21~7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規(guī)教育組具體護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給予一般性的健康指導。告知患者在住院期間的常規(guī)注意事項,并按常規(guī)程序指導患者服藥:1日1次用藥時間為8:00,1日2次用藥時間為8:00和16:00,1日3次 用 藥時間為8:00、12:00和16:00。飲食調整遵循醫(yī)生制定的治療原則。運動時間以早上或下午的空閑時段為主。
1.2.2 時間教育組具體護理方法 (1)心理護理:一般而言,9:00~11:00、16:00~17:00、19:00~21:00為人體精神興奮點最高的時間,對患者的最佳心理護理時間則為19:00~21:00。在該時間段,護理人員操作較少,病區(qū)環(huán)境較安靜,患者容易感覺寂寞。此時,責任護士應通過與患者交流的方式,幫助患者正確認識慢性腎臟疾病,消除患者焦慮、抑郁、悲觀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經(jīng)過一段時間健康教育后,進一步消除患者緊張、恐懼心理,改變患者被動應付各種治療的心態(tài),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2)用藥指導:根據(jù)藥物動力學、藥物代謝學以及藥理作用的時間節(jié)律和個體差異,選擇最佳用藥時間,可使藥物發(fā)揮最大效應[2]。①降壓藥:高血壓患者每日3:00~4:00血壓最低,9:00~11:00及15:00~18:00血壓最高,依照此規(guī)律,降壓藥適合在血壓自然波動的2個高峰期前服用,此時藥物能取得更好的降壓效果[3]。應該注意的是,輕度高血壓患者應避免在晚上睡前服藥,中、重度高血壓患者入睡前服用降壓藥的劑量以白天劑量的1/3為宜。因為在晚上入睡后,人體血壓波動幅度相對降低,且血液流動緩慢、黏滯性高。②糖皮質激素:部分慢性腎臟疾病患者需長期使用激素藥物。使用激素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是抑制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的分泌,造成醫(yī)源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最終導致腎上腺萎縮,不能合成和釋放糖皮質激素[4]。然而,在8:00時使用激素藥物對腎上腺分泌功能的抑制作用比在午夜時用藥減小2倍。因為血漿糖皮質激素水平在8:00時達到峰值,此時血液中糖皮質激素水平上升,對腎上腺分泌ACTH的抑制作用減小。③利尿藥:呋塞米如在6:00~8:00服用,可有效防止低鉀血癥的發(fā)生。④降脂類藥:他汀類藥物的作用機制是通過抑制羥甲基戊二酰還原酶的活性,從而抑制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而膽固醇主要在夜間合成[5],所以晚上睡前服用,比在早上或白天服用更有效。⑤強心藥:心力衰竭患者在4:00點左右對洋地黃類藥物的敏感性比白天高4倍左右,若在該時間段的用藥劑量和白天用藥劑量相同,極易導致洋地黃中毒[6]。(3)飲食指導:對于慢性腎臟疾病患者而言,飲食調整是重要的治療措施之一。在醫(yī)生已擬定治療方案的基礎上,護理人員應以時間護理為指導,以充分尊重患者自身飲食習慣、經(jīng)濟條件等因素為前提,合理安排患者的就餐時間和次數(shù),使患者能夠主動、積極配合,合理膳食,并達到營養(yǎng)均衡。(4)運動指導:運動的最佳時間為16:00~17:00。在確定最佳運動時間的同時,也應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運動計劃,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的療效、住院時間及再入院率等指標??傆行?(基本治愈患者例數(shù)+治療有效患者例數(shù)+治療進步患者例數(shù))/患者總例數(shù)×100%。1次再入院率=1次再入院患者例數(shù)/患者總例數(shù)×100%。2次及其以上再入院率=2次及其以上再入院患者例數(shù)/患者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4.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時間教育組總有效率達到85.2%,常規(guī)教育組為67.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時間教育組患者的住院時間、1次再入院率及2次以上再入院率均低于常規(guī)教育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表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再入院情況比較
時間護理是護理人員根據(jù)生物學時間節(jié)律的特性,對患者的心理、用藥以及病理、生理等方面進行護理的一種護理概念[7]。時間護理將患者健康教育與患者的生理周期結合起來,從而更為有效地指導患者用藥、飲食和運動,在提高患者接受度的同時,促進了疾病的康復[8]。其核心是在最佳的時間、選擇最佳的健康教育方式,從而取得最佳的護理效果,并使患者在最佳的狀態(tài)接受治療。本研究結果顯示,時間教育組的總有效率達到85.2%,常規(guī)教育組為67.6%,時間教育組的療效優(yōu)于常規(guī)教育組,且時間教育組患者的住院時間、1次再入院率及2次及其以上再入院率均低于常規(guī)教育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健康教育中,應用時間護理理論對慢性腎臟疾病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指導患者合理用藥、飲食和運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敖薪,余鳳英,羅曉華,等.護理人員對生物節(jié)律認知程度的現(xiàn)狀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8):629-630.
[2]陳桂園,季蘭芳.時間護理應用于臨床給藥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2,10(12):3345-3346.
[3]農冬暉.生物鐘理論在老年人時間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雜志,2011,9(2):94-95.
[4]方世平.藥源性內分泌系統(tǒng)疾?。跩].藥物臨床病學雜志,2002,11(1):37.
[5]孫習錚,石玉蘭,趙翠芬,等.應用時間護理理論指導臨床護理工作[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8,17(12):1913-1914.
[6]夏世紅.時間護理在心血管內科口服藥物治療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0,27(6):1007.
[7]高麗,劉均娥,崔允文.時間護理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現(xiàn)狀[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1):36.
[8]魏仿.運用時間治療學對社區(qū)原發(fā)性高血壓病病人降壓療效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1,9(11):3007-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