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凱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自然有趣味的導入需要教師把握準確的切入點。有效的導入能激發(fā)學生的有意注意,使思維活動處于最佳狀態(tài)。導入中的準確切入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準確的切入可以讓教學內容潛入到學生思維的深處,激發(fā)學生認真地思考。因此,我們應該采取多種切入策略使課堂導入順利地進行。
一、利用情境導入,引起學生思維共鳴
在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引起兒童思維共鳴的情境,才能激活兒童的思維活動,使他們處在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盡快進入課堂角色中。小學語文課本中很多課文內容有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很多描寫了美麗的景色。我們可選擇精彩情節(jié)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把這些內容展示出來,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引起學生思維的共鳴。在導語設計環(huán)節(jié)中,我們要選準課堂導入的切入點,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這樣才能引起學生思維的共鳴。例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就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了這樣的情境來導入新課:在一個大年三十的夜晚,有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又黑又冷的夜中光頭赤腳,手拿一把火柴孤獨地走在大街上叫賣著。多媒體視頻把學生的思緒帶入了文中所描述的悲慘情境中,強烈的視覺沖擊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促進了課堂教學中導入的藝術效果。這種情境導入撥動學生的心弦,營造了濃烈的悲劇氣氛,引起了學生思想的共鳴,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了課文所描寫的意境中。這樣的情境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同時學生也能深切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利用故事導入,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心理學家布魯納在認知理論中有這樣的闡述:“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個體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有趣的故事作為導入材料,可以引發(fā)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故事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的興趣,還能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培養(yǎng)想象思維。例如:在教學《美麗的南沙群島》時,我就利用一個民間故事來導入新課,通過故事,學生們初步的了解了南沙群島,學生迫不及待地的學習課文。
三、利用音樂導入,引起學生情感共鳴
音樂是表達情感的藝術。音樂的藝術效果可以激發(fā)學生情感共鳴,語文教學中離不開音樂藝術。小學生中大多數(shù)都喜歡唱歌、跳舞、聽音樂,語文教學中播放音樂很容易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課堂導入中,采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音樂導入很容易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這樣的導入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營造了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從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李白的《黃鶴樓送別》時,利用學生們愛聽的流行音樂《煙花三月》這首歌曲來導入。想象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基礎,但想象又必須依托于形象思維。這樣通過音樂情境來展開想象,從而讓學生充分地體會到友人之間離別時的心情,既激活了學生的想象思維,也引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
四、利用圖片導入,加深學生思維記憶
課文中的很多內容描寫了優(yōu)美的景色。但是,這樣優(yōu)美的景色課文往往只是一張插圖而已。學生也無法了解到很多的信息,如果教師利用教學掛圖或者借助多媒體技術制作動畫視頻更能吸引住學生。通過這樣的優(yōu)美的圖片,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加深他們思維的記憶,從而很好地引入新課。這樣的導入方法對于一些描寫景色類的課文效果更好,在讓學生受到審美的同時也加深了記憶。例如:在教學《草原的早晨》時,由于我們這個地方的學生一般都沒去過草原,因而他們不了解草原的環(huán)境。于是在教學前我上網(wǎng)收集了草原風景圖片,在教學這課前展示給學生,再利用這寫圖片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草原具有什么樣的特點?草原的風光美在什么地方?然后順利地導入新課:大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樣子的呢?利用優(yōu)美的圖片導入新課,不僅激發(fā)了學生了解草原的興趣,又為教學中學生認識草原提供了參照物,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草原的深刻記憶。適用于這種導入方式的文章還有很多,如《春到梅花山》、《美麗的丹頂鶴》等。
有效的課堂導入是教學中切入藝術。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教材,了解學情,不斷創(chuàng)新,靈活的運用各種切入策略。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讓我們通過多樣化的切入,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從而使語文教學更精彩。
(作者單位:江蘇邳州市戴莊鎮(zhèn)依西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