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鋒
摘 要:古人總結成才之道,有一句醒世格言,叫做“有所為,有所不為”。關于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不少教師認為在課堂上說得越多,做得越多,教師的作用體現(xiàn)得就越充分,其實不然。
關鍵詞:教師;中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8-226-01
古人總結成才之道,有一句醒世格言,叫做“有所為,有所不為”。關于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不少教師認為在課堂上說得越多,做得越多,教師的作用體現(xiàn)得就越充分,其實不然。
一、教師要有所為,即必須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互動活動,教師必須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有所作為。聯(lián)系小學數(shù)學學科教學的實際,我認為,教師至少應從下面這些方面來發(fā)揮作用。
1、教師要積極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師生的關系
教師是教育的主導,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師生共同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促進教育教學過程順利進行。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無論在課內、外都要注意細心觀察和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和特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挖掘積極因素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作用。作為教師,注意教法得當,及時做好總結工作,抓好典型進行表揚和鼓勵,為學生敞開心扉,作學生的良師益友, 尊重學生,愛護學生,關心幫助學生,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教學氣氛中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2、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學習數(shù)學,參與數(shù)學活動充滿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小學數(shù)學學科來說,要“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如果不是建立在學生有濃厚的興趣的基礎上,那么這一切就無從談起。我們所面臨的教育對象不是灌輸知識的容器,而是活生生的具有鮮明個性的人,所以想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激發(fā)興趣是首要條件。
3、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認知前提,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
學生的認知前提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作為教師,在教授新課之前必須對學生的學習基礎有清醒的認識,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我們平時經(jīng)常說的“不但要備教材,而且要備學生”,確實是很有道理的。
4.教師要用適當?shù)氖侄谓M織好教學
教學需要一定的秩序,沒有良好的秩序教學就無法順利進行?,F(xiàn)在我們的教學采取的是班級教學的組織形式,尤其是在小學階段,由于小學生的自制力比較差,如果不對學生加以組織,學生就可能會“放羊”。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采取適當?shù)姆椒▽W生進行組織,以確保教學能夠順利進行下去。
5、教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教是為了不教”,小學數(shù)學教學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并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我們要把達到這一要求所必需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以往,我們的教學在這一方面曾有所忽視,其結果是學生只會解書上的幾道題,遇到一些實際生活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往往就束手無策。
6、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讓學生學會學習,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然,需要學生養(yǎng)成的學習習慣有很多,大到讀書思考的習慣,小到執(zhí)筆、看書的姿勢,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需要不斷地進行強化訓練。由于小學生的自制力不強,僅靠他們的自覺還是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必要時,教師要給予提醒才行。
7、教師要適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擔負起育人的重任
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也是小學數(shù)學學科的一項重要的任務,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和其他教學資源中的有利因素,不失時機而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為把學生培養(yǎng)成既有豐富知識又有健全人格的合格人才而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8、教師要對有明顯差異和缺陷的學生進行幫助
傳統(tǒng)的班級教學的組織形式雖然在擴大教育對象等許多方面有著其優(yōu)越性,但由于教學的出發(fā)點大多是從多數(sh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考慮,這樣就勢必存在著容易忽視學生個性和自主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的弊端。這種狀況是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還必須對兩極的學生給予充分的重視,采取必要的教學手段幫助那些“吃不飽”的學生,使他們的潛力能得以發(fā)掘;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吃不了”學生,使他們不因為知識的負積累而惡性循環(huán),淪為真正的“差生”。
二、教師要有所不為,還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教學中“有所不為”,也是擺正教師位置的一個方面。只有放手讓學生去做他們應該做和能夠做的事,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得到保障,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也把教師從無效勞動中解放出來,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利于改變當前課堂教學“高耗低效”的狀況。大體說來,教師的“有所不為”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者。學生能自己學會的不再去教,學生已經(jīng)知道的不再讓學生去學,學生能合作達標的教師不再去幫,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發(fā)現(xiàn),相互協(xié)作,共同研究,主動地學。教師要引導學生“下河”,讓學生在游泳中學會游泳,真正成為學習主人,讓學生主動的學習,生動活潑地發(fā)展。但更重要是要教會學生學習,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強烈要求,要想方設法地使求知成為學生自覺的追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2、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的熱情,是還學生主體地位的有效保證。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首先教師要相信學生、熱愛學生, 營造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其次要尊重學生的主體人格,讓學生敢問敢發(fā)言,形成一種情趣融融、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三是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探究知識,使課堂充滿生氣和活力。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為學生提供“做”數(shù)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數(shù)學和經(jīng)歷數(shù)學。
三、教師的“為”與“不為”應該有一個標準
在教學中如何擺正教師與學生的位置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怎樣做,應該做什么,不要做什么,這一切都要在科學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去考慮?!盀椤迸c“不為”,如何去判定,應該有一個標準??偟恼f來,要看教師是否處于主導地位,學生是否真正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要看是否利于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要看是否利于學生數(shù)學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否利于培養(yǎng)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如果做到了從這些方面去考慮問題,去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我們的教師就真正起到了其應該發(fā)揮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