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容
摘 要:一直以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是教學研究中的不變課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與學生互動是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而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是影響教師備課與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因素。如何權衡好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的作用,扮演好各自的角色,這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能不能實現(xiàn)有效性突破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研究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8-311-01
實施新課程教學已有一些時日,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有些課堂片面追求效率,重眼前“有效性”,輕將來“有效性”;有些課堂學生參與的機會懸殊;有些課堂呈現(xiàn)出片面化、絕對化、形式化的傾向。各種缺失不一而足,本文就來談談怎樣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一、樹立服務意識,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
教師在課堂中要樹立服務意識,做到把“玩”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做”的任務派給學生,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創(chuàng)”的使命留給學生。從而將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獲得知識的舞臺,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定目標,并根據目標進行預習、嘗試、操作、探索、歸納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教師不教;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教師不替代;凡是能讓學生自己講的,教師不暗示。
二、鼓勵學生質疑和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自主意識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協(xié)調,對學生遇到的個別問題進行個別解決,促進學生的學習進程。實踐證明,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越明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可以說,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fā),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鉆研問題?,F(xiàn)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一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一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學生仔細一分析,可能就想出來了。如果鼓勁還不行,老師可以給學生指明思路,要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只有在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為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能得到發(fā)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三、目標先行,預先設定實際的教學目標
設定有效的教學目標,是實施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就必須具備有效的教學目標,而有效的教學目標的設計首先就是準確和明確。其次,目標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層次。可以根據學生認知結構、學習動機等差異,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據心理學研究,兒童由于先天、環(huán)境、教育等方面條件的不同,在能力、性格和興趣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表現(xiàn)在數學的學習上,不僅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有快有慢,而且在計算和解題的能力上也有高有低。因此在擬訂教學目標和要求時,一方面按照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提出共同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注意適當有些彈性,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例如,對較差的學生,在共同的基本要求不變的情況下,要允許他們比一般學生經過較多的課時的學習逐步達到教學基本要求。特別是有些較難的知識,要求一節(jié)新授課100%的學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是比較困難的。教師可以根據知識的難易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時在教學中注意了解差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并適當給以幫助、輔導,力求縮短與一般學生的差距,逐步達到共同的基本要求。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可以適當提高一些要求。例如,教學這樣的應用題:“小明有6張獎狀,小麗的獎狀是小明的2倍,兩人一共有多少個獎狀?”講了一般解答方法,進行練習時,可以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想一想,還有什么不同的解法。這樣根據學生的差異,適當提出不同的要求,有利于調動全體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從而可以用較少的時間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目標的表達準確、清晰,對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層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從學生已有的基礎出發(fā)。這樣的教學目標設計得就比較人性化。
四、注重過程,防止教學流于形式
注重過程應給予學生四各方面的關注,這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1、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新課程改革進行中的今天,大家一致認為探究、合作的學習式是最好的方式。個人認為,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對于學生的有效學習也顯得很重要。我們可以把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重點把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及知識的學習與運用方法整合成新知識結構。
2、在課堂上關注學生原先的經驗。課程要素的整合要有效的喚醒學生沉睡的經驗,并使其興奮和活躍起來。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學生要按教學需求主動地進行有效經驗的改組和改造,生成性的內容要有效的為落實預設目標服務。所以要造成課堂教學的有效,激活學生以前的學習經驗是很關鍵的。
3、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學生的學習體驗,一般來源于強烈的認知沖突,并在親歷性的認識和實踐活動中解決問題,獲得體驗。不斷的強化和拓展學習體驗,有利于為后續(xù)學習積累新的經驗。同時我們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教學更加開放和對話,同時也使學生的能力在信息背景下進行思維的加工,形成新的思維的成果。學習體驗和信息意識的形成也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完成的必要手段。
今天看來,課堂教學不僅是一門基礎學科,更是藝術性很強的一門學問。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課堂環(huán)境的因素等等為了提高教學的質量,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賢志.小學數學教育的現(xiàn)狀及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03:3-4.
[2] 劉洪勃.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進策略之我見[J].學周刊,2012,28:77.
[3] 王懷民,段君麗.小學數學課堂現(xiàn)有教學模式調查分析與改進策略[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