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紹磊
摘 ? ?要: 科舉入仕后因為沉淪下僚,陳與義頗為苦悶,詩中不乏牢騷之聲,終于在流連自然風光中逐漸獲得內(nèi)心的寧靜。同時,保持強烈的入世精神。南渡之后,因為親身經(jīng)歷在國家破敗滄桑巨變中的顛沛流離,人生無常的茫然感覺油然而生,同時,逐漸關(guān)注國事,隨著時間的推移,懷念故土和感慨年華老去的主題也出現(xiàn)在閑適詩中。
關(guān)鍵詞: 陳與義 ? ?閑適詩 ? ?自由 ? ?南渡 ? ?入世
作為兩宋之交最杰出的詩人,陳與義師法杜詩,卓然成家,所以,學者關(guān)注的重點是陳與義與杜詩之間繼承與變革的關(guān)系,成果累累,但是難免有局限之憾。
事實上,以數(shù)量和質(zhì)量而論,閑適詩是陳與義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中之重,反映陳與義不同時期的生存狀態(tài)和心路歷程,有著歷史與審美的復(fù)合意義,卻并未引起學界的足夠重視,頗為遺憾。
本文以陳與義的一生作為時間參照體系,將閑適詩創(chuàng)作分為定型、穩(wěn)固、新變?nèi)齻€階段,深入分析每個階段陳與義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閑適詩的特點,通過閑適詩研究為陳與義研究提供一個有價值的個案。
一
《宋史·陳與義傳》:“與義天資卓偉,為兒時已能作文,致名譽,流輩斂衽,莫敢與抗。登政和三年上舍甲科,授開德府教授?!盵1]政和三年,科舉及第,授開德府教授,官職卑微,對于少年得志,聞名遐邇的陳與義而言不啻是當頭一棒。七年,入京,授辟雍錄,卑微如故,并無改變,《若拙弟說汝州可居已卜約一丘用韻寄元東》:“四歲冷官桑濮地,三年羸馬帝王州?!遍_德府教授、辟雍錄分別四年、三年,在陳與義而言是冷官、羸馬,牢騷之意溢于言表,甚至進行自我否定,《次韻周教授秋懷》:“一官不辦作生涯,幾見秋風捲岸沙。宋玉有文悲落木,陶潛無酒對黃花。天機袞袞山新瘦,世事悠悠日自斜。誤矣載書三十乘,東門何地不宜瓜?!币暂d書三十乘為誤,當然不是陳與義的真實意志,但是,自嘲的意味卻頗為明顯。
當然,陳與義還是很快獲得了派遣苦悶的方法,《次韻張矩臣迪功見示建除體》:“建德我故國,歸哉遄我驅(qū)。除道得歡伯,荊棘無復(fù)余。滿懷秋月色,未覺饑腸虛。平林過西風,為我起笙竽。定知張公子,能共寂寞娛。執(zhí)此以贈君,意重貂襜褕。破帽與青鞋,耐久心亦舒。危處要進步,安處勿停車。成虧在道德,不在功利區(qū)。收視以為期,問君此何如。開尊且復(fù)飲,辭費道已迂。閉口味更長,香斷窗欞疏?!痹谧匀伙L光中獲得內(nèi)心的寧靜,從而真正遠離世俗的紛擾,這是陳與義的閑適態(tài)度,訴諸文學就是閑適詩。沉醉于自然風光中,就能夠遠離寂寞,因為寂寞來自內(nèi)心的苦悶,而不是物質(zhì)的貧乏,引而申之,陳與義閑適詩中的自然風光本質(zhì)上其實是一種自由的外化,是陳與義想要達到的一種無拘無束的境界。當然,對于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陳與義而言,自由是相對的,是不受世俗名利所束縛的自由,所以,還是不放棄道德,所謂成虧在道德,不在功利區(qū),其實就是要達到一種有限度的自由,或者說是世俗中能夠獲得的自由?!督洗骸罚骸坝旰蠼暇G,客悉隨眼新。桃花十里影,搖蕩一江春。朝風迎船波浪惡,暮風送船無處泊。江南雖好不如歸,老藹繞墻人得肥。”桃花搖蕩的江南固然是春光明媚,令人眼花繚亂,但是,江南雖好不如歸,這并沒有與寄情自然山水的觀念背道而馳。因為,自然山水必須有利于內(nèi)心的寧靜才有意義,反之,則與世俗的紛擾沒有區(qū)別,時在政和七年,陳與義解開德府教授入京以后,可見陳與義的自由觀念,也就是閑適觀念已經(jīng)形成。這樣的閑適觀念的形成雖然受到沉淪下僚現(xiàn)實的激發(fā),但是并不是純粹的牢騷和自欺欺人,而是一種審美體驗。
唐宋以來,門閥貴族已經(jīng)煙消云散,科舉制度成為士人學而優(yōu)則仕的最重要途徑,士人已經(jīng)難以真正脫離仕途,不但是生存層面,還有價值層面。陳與義不可能也不會愿意因為開德府教授官職卑微而掛冠,《寄新息家叔》:“風雨淮西夢,?;曩M九升。一官遮日手,兩地讀書燈。見客深藏舌,吟詩不負丞。竹林雖有約,門戶要人興?!彼未咳瞬皇俏簳x貴族,離開仕途就難以瀟灑地嘯傲竹林,寄情山水,因為門戶要人興,所以,竹林難赴約,有門戶才會有竹林,竹林的重要性難以與門戶相提并論,這是一種普遍的共識。所以,在仕途中尋求身心的自由幾乎成為所有宋代士人或多或少都要面對的人生問題,陳與義的選擇在當時其實很有代表性。
二
因為沒有也不可能放棄道德,放棄儒家思想的精神,所以,沉醉自然并不意味著遠離現(xiàn)實,相反,陳與義有著強烈的入世情懷?!侗憋L》:“北風掠野悲歲暮,黃塵漲街人不度。孤鴻抱饑客千里,性命么微不當怒。梅花欲動天作難,蓬飛上天得盤桓。千里臥木枝葉盡,獨自人間不受寒?!倍毡憋L,萬物蕭條,自然人事,是同一體。北風引發(fā)的悲思不但是對自然,也是對蕓蕓眾生,這是典型的儒家士人普遍仁愛精神的自然流露。作為大宋王朝的卑微下僚,因為能夠保持內(nèi)心的寧靜和堅持入世精神,所以,陳與義并沒有自卑的感覺,反而充滿道德自信,甚至是優(yōu)越感,于是,發(fā)而為閑適詩也就別開生面。
陳與義不為名利所動,卻并沒有不理會國事?!哆B雨賦書事》:“白菊生新紫,黃蕪失舊青。俱含歲晚恨,併入夜深聽。夢寐連蕭瑟,更籌亂晦冥。云移過吳越,應(yīng)為洗余腥。”吳越余腥是為方臘之事,方臘起兵在宣和二年十月,三年正月,陷婺州,又陷衢州,守臣彭汝方死之;二月,陷處州;四月,忠州防御使辛興宗擒方臘于青溪。當時的陳與義已經(jīng)完全經(jīng)歷了四歲冷官桑濮地,三年羸馬帝王州的仕途,正在汝州丁憂,但是,對遠在吳越的方臘之事卻表現(xiàn)出高度關(guān)注。
宣和四年,陳與義入京,因緣際會,受到徽宗征召,仕途出現(xiàn)轉(zhuǎn)機,獲得宰相王黼的引薦?!蛾惞Y政墓志銘》:“始公為學官居館下,辭章一出,名動京師,諸貴要人爭客之。時為宰相者橫甚,強欲知公,不旦得禍。公為其薦達,宰相敗,用是得罪?!盵2]事實上,當時的名士葛勝仲也對陳與義極為欣賞,也有助力[3]。貌似頗有官運,陳與義實則是陷入是非之所,《三朝北盟會編》:“自崇寧初,蔡京輔政,首亂舊章,排斥異巳,汲引同類,待以不次,朝脫冗散,暮翔嚴近,常情鮮克自重,于是枉道求合,汨喪廉恥,靡然成風?!盵4]淪為權(quán)貴附庸的士人隨著權(quán)貴的傾軋進退而榮辱難測[5]。當時士風已經(jīng)敗壞,陳與義能夠做的就是潔身自好,在政治上保持退守的姿態(tài)?!妒隆罚骸笆绿旃髟姳?,負霜鴻雁不停飛。莽連萬里云一去,紅盡千林秋徑歸。病夫搜句了節(jié)序,小齋焚香無是非。睡過三冬莫開戶,北風不貸芰荷衣?!薄堵伞罚骸奥晒I(yè)大悠然,拄笏看山了十年。黑白半頭明鏡里,丹青千樹惡風前。星霜屢費驚人句,天地元須使鬼錢。踏破九州無一事,只今分付結(jié)跏禪。”
三
靖康之變,宋室南渡,陳與義終于感受到顛沛流離,手足無措的茫然之感油然而生?!对铡罚骸拔迥暝罩涣麟x,楚俗今年事事非。后飲屠蘇驚已老,長乘舴艋竟安歸。攜家作客真無策,學道刳心卻自違。汀草岸花知節(jié)序,一身千恨獨霑衣。”茫然之后意識到的是自己的局限,于是,閑適詩中的自得減少,自慚增加。《次舞陽》:“客子寒亦行,正月固多陰。馬頭東風起,綠色日夜深。大道不敢驅(qū),山徑費推尋。丈夫不逢此,何以知嶇嶔。行投舞陽縣,薄暮森眾林。古城何年缺,跋馬望日沉。憂世力不逮,有淚盈衣襟。嵯峩西北云,想像折寸心?!痹趪椅ky之際,空有憂國之意而難以濟世安邦,陳與義受到真正的人生震撼。
正因為如此,陳與義有與杜甫極為相似的人生際遇?!栋l(fā)商水道中》:“商水西門語,東風動柳枝。年華入危涕,世事本前期。草草檀公策,茫茫杜老詩。山川馬前闊,不敢計歸時。”際遇的相似引發(fā)深沉的共鳴,對杜甫的認同也就不再只是停留在審美層面,而是上升到精神價值層面。于是,陳與義的閑適詩也產(chǎn)生重大變化,內(nèi)心寧靜的追求已經(jīng)不再是唯一的目的,關(guān)注國事時政的意識逐漸強化,與此相應(yīng)的是閑適的時空也由相對單一的自然風光轉(zhuǎn)變?yōu)樽匀慌c社會并重的狀態(tài)?!多囍菸鬈帟隆罚骸皸顒⑾鄡A建中亂,不待白首今同歸。只今將相須廉藺,五月并門未解圍?!睉?zhàn)亂久久難以平復(fù),陳與義當然難以沉醉于自然風光中,國事時政幾乎已經(jīng)占據(jù)了陳與義的生活,雖然所發(fā)議論頗為空泛,但是,急迫之心卻是表露無遺。這是因為陳與義的入世精神在亂世中獲得激發(fā),要將個人的生命與國家、民族的前途緊密聯(lián)系,于是,忠君意識就滲透到了閑適詩中。《喜雨》:“秦望山頭云,昨日鸞鳳舉。冥冥萬里風,淅淅三更雨。小臣知君憂,起坐聽檐語。風力有去來,龍工雜文武。燈花識我意,一笑相媚嫵。泥翻早朝路,瀰瀰光欲吐。郁然蒼龍闕,佳氣接南畝。千官次第來,豫色各眉宇。記各以短篇,不工還自許?!睍r在陳與義到達臨安不久,對于已經(jīng)相當長時間居無定所的陳與義而言,而同樣身處臨安的高宗當然是大宋王朝的中興之君,難怪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當然,當時的南宋偏安江南,而且并不穩(wěn)定,所以,在興奮之余,作為北人的陳與義難免懷念故土?!恫」恰罚骸安」鞘菔驾p,清虛日來人。今朝僧閣上,超遙久風立。茂林榴萼紅,細雨離黃濕。物色乃可憐,所悲非故邑?!碑敃r的陳與義已經(jīng)走到人生的尾聲,對故土的懷念其實就是人到暮年的感慨,感慨歲月匆匆,年華老去?!稓q華》:“歲華日已凋,飛葉鳴古瓦。白頭倚危檻,高旻覆平野。遙瞻疏柳林,下有清溪瀉。三春既繁麗,九秋亦瀟灑。平生萬事過,所欠茅一把。山川郁日夕,有抱無與寫。賦詩老不工,開篇詠風雅?!痹姼璋l(fā)展到宋代出現(xiàn)全新的時代特征,已經(jīng)成為當時士人日常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陳與義也不例外。事實上,詩酒娛情一直都是陳與義生活的主要內(nèi)容,而閑適詩正是娛情的詩歌類型,記錄陳與義一生的情感。
參考文獻:
[1]脫脫,等.宋史[Z].北京:中華書局,1985:13129.
[2]吳書蔭,金德厚.陳與義集[Z].北京:中華書局,1982:541.
[3]何文煥.歷代詩話[Z].北京:中華書局,2004:628.
[4]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361.
[5]王智勇.靖康要錄箋注[Z].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