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換了一把手,非常重視新聞報道工作。為了讓大家都動起筆來,單位對每個人都量化了發(fā)稿指標。
這天,科長對我說:“我不會寫文章,我替你多干點工作,你多寫點新聞稿,然后也署上我的名字好不好?”我看科長求到這份上,只好點頭接受了他的提議。
當我和科長開始聯(lián)名發(fā)表新聞稿時,宣傳科的人卻過來說:“你們共同署名沒關(guān)系,但一篇只能頂半篇的發(fā)稿任務(wù)。”我一聽有些著急了,不得不加大了寫稿量。
我忙碌了將近一個月,盡管發(fā)了幾篇稿子,還是沒能完成當月任務(wù)。我一看到月底還差一天,就算再作努力也枉然。于是,我干脆放棄,著手寫起一篇本地晚報副刊編輯的約稿。
我敲了一個小時的鍵盤,終于寫出了那篇約稿。當我準備投遞時,科長問我:“你又趕了一篇新聞稿嗎?可別忘了署上我的名字?!?/p>
我搖著頭說:“我寫的是一篇散文,署你名字不合適?!?/p>
科長說:“沒啥不合適的。到時我讓宣傳科長通融通融,也算一篇就行了?!?/p>
最終,我沒拗過科長,就在那篇散文上署了科長的名字。然而當那篇散文發(fā)表后,科長卻后悔得不得了,因為那篇散文是我追憶亡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