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顧策略
1.我們已經(jīng)初步學習了畫線段圖、畫直觀圖解決問題。圖在這里有什么作用?
2.我們還學習了列表解決問題。表在這里又有什么作用呢?
3.用這些策略整理信息,都能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理解數(shù)量關(guān)系,從而正確解決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板書)
【賞析】從已有認知基礎(chǔ)出發(fā),反思對圖和表的已有感受,課堂教學從這里自然地出發(fā)。
二、探究“同時兩地相向”
1.理解題意
(1)(出示圖)小明和小芳同時從家里出發(fā)走向?qū)W校。
說明:小明家和小芳家在學校的兩邊,都在一條直線上。
(2)(出示圖)小明每分鐘走70米,小芳每分鐘走60米,經(jīng)過4分鐘兩人在校門口相遇。
提問:誰來擺一擺學校的大概位置?為什么擺在中間偏小芳一點?
演示:小明和小芳是怎樣走向?qū)W校的?請兩位同學上來演示。
指出:小明和小芳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出示:同時兩地相向,畫箭頭。)
(3)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兩人一共走了多少米”也就是“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為什么?(出示: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賞析】人在頭腦中存儲并加工概念,往往不是文字的定義,而是概念表象,它可以是視覺表象、思維圖形,或是一個印象或經(jīng)驗,例如一個模型、一條曲線、一個符號、一組變化的動作等。先“直觀地學”,再組織學生憑借經(jīng)驗對“直觀”進行反思,這種基于直觀的理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能讓學生形成對數(shù)學概念的真實理解,同時課堂也多了一份靈動。
2.整理信息
(1)喚醒:你想把條件和問題整理出來嗎?準備用什么策略來整理?
(2)嘗試:用自己喜歡的策略整理。
(3)介紹列表和畫線段圖整理的過程,大家評價。
3.解決問題
(1)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兩人板演。)
(2)你能指著圖或表格來說說解題思路嗎?
4.反思過程
(1)發(fā)現(xiàn)了嗎?剛才兩個同學都不由自主地指著圖說解題思路,為什么?看來,圖能幫助我們更直觀地理解數(shù)量關(guān)系。
(2)這兩種方法從算式上看有什么聯(lián)系呢?
(3)口答。
【賞析】交流畫圖時,教師只是在學生原生態(tài)創(chuàng)造的基礎(chǔ)上給予點撥歸納,引導學生評價、修正、規(guī)范、簡化,使他們對線段圖的認識經(jīng)歷了逐漸提升與完善的過程。示范畫圖的過程由課件演示改為黑板板演,這樣“直觀地學”就顯得親切而真實。交流思路時反思“為什么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指著圖說解題思路”,其實表格也能幫助理解數(shù)量關(guān)系,“圖”之于小學生更直觀形象,這一反思突出強調(diào)了線段圖的直觀性。
三、尋找意義
1.建模:這三個實際問題,都可以用同一幅線段圖來表示數(shù)量關(guān)系。
2.尋找:根據(jù)這幅圖,你還能想到哪些實際問題?
出示:兩個工程隊合開一條隧道,各從一端同時向中間開鑿。
接下去你會編嗎?
出示:第一隊每天開鑿(60)米,第二隊每天開鑿(48)米,經(jīng)過(4)天正好鑿通。這條隧道長多少米?教師補充完整線段圖。
3.解決:列式計算,交流。
【賞析】練習設(shè)計整體感更強,模型思想更清晰,運用線段圖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辯證意識更強。拓展例題“同時兩地相向”將“4分鐘”改成“20分鐘”,通過反思使學生感悟到畫線段圖不僅要正確,還要簡潔,甚至到了一定程度可以把圖畫在心中,圖的價值由此升華。
責任編輯 周瑜芽
E-mail:jxjyzyy@163.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