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至20日由上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yī)院脊柱外科主辦的“椎間孔鏡技術治療腰椎管狹窄專題研究會”在上海東方醫(yī)院南院舉行,大會由東方醫(yī)院脊柱外科主任吳德升教授主持,來自國內椎間孔鏡領域的眾多專家及多個省市的專業(yè)人士共100多人參會,就目前國內椎間孔鏡技術的發(fā)展進行了專題研討和學術交流。會議期間,東方醫(yī)院祝建光副教授演示了兩臺脊柱內鏡手術(椎間孔鏡技術及椎板間隙后路鏡技術),會議獲得圓滿成功。
隨著內鏡技術的發(fā)展,“最小創(chuàng)傷”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上海東方醫(yī)院脊柱外科不僅熟練掌握了椎間孔鏡治療椎間盤突出的技術,并將這一技術運用到特殊類型椎間盤突出以及腰椎管狹窄的治療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受到國內同行的高度肯定,更得到了眾多患者的認可。
脊椎病為什么越來越常見?
人類開始站立行走后,腰椎便承載更多的功能以及負荷。據(jù)統(tǒng)計,80%~90%的人一生中將會有腰腿痛病史。而今,隨著生活工作方式的巨大改變,腰椎間盤突出癥這一疾病正變得越來越普遍,嚴重地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中國人的傳統(tǒng)認識容易將腰痛甚至腿痛歸因于腰肌勞損、損腰別筋甚至陰虛腎虧,因此往往忽視了正規(guī)的診治,延誤病情。
脊椎病治療的發(fā)展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并不困難,但是規(guī)范的治療需要對患者病情進行精確的診斷和評估。CT以及核磁共振檢查對于需要手術的患者來說是必須的。通過精確專業(yè)的診斷評估,醫(yī)生可以明確哪些椎間盤突出可以保守治療,而另外一些則必須通過手術解決問題。
對于椎間盤突出癥而言,手術的主要目的是力求解決因椎間盤突出而導致的神經壓迫。但是由于腰椎的神經被椎體和椎板等正常骨性結構包繞在骨性的神經通道里,如同戰(zhàn)爭中需要攻克某座城市而必須先打開城門一樣。傳統(tǒng)的減壓手術必須先切除部分正常的脊柱結構,即打開包繞神經的大門,而后才能做到“神經營救”。故傳統(tǒng)手術的創(chuàng)傷比較大,甚至因為過多地切除正常結構而需考慮在神經減壓的同時行脊柱的固定融合術,即通常所謂的打釘子、上鋼釘。為了盡可能避免此類的手術損傷,醫(yī)生采用種種方法以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腰突癥。
介入療法將椎間盤突出癥治療引入了微創(chuàng)理念。目前可供選擇的介入方法有膠原酶溶解、經皮切吸、激光汽化(PLDD)、等離子髓核成形、臭氧、射頻消融等。手術創(chuàng)傷很小,但是,射頻刀頭在椎間盤內操作完全是盲視的,手術效果較難保證,對突出椎間盤的減壓也是間接的減壓,其原理如同將過度飽脹的皮球放氣,而并不能直接將突出的椎間盤組織切除??傮w而言,上述方法均屬于間接減壓,手術適應證很窄,不能徹底清除病變椎間盤特別是壓迫神經的組織,無法修復破損的纖維環(huán),壞死組織需靠人體自然吸收,時間長、痛苦大、復發(fā)率高。
腰椎椎間盤鏡將微創(chuàng)理念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然而脊柱椎間盤鏡(MED)的手術入路和治療過程與小切口開放手術沒有本質差別,就如同大手術的縮小規(guī)模版。術中均需切除部分脊柱的正常結構,如椎板以及韌帶等。另外,椎間盤鏡本身直徑較粗,其手術操作途徑干擾到腰椎的椎管即神經的通道,容易導致相對較多的并發(fā)癥。
“椎間孔鏡技術”的出現(xiàn),較好地克服了上述技術的不足,將椎間盤突出癥的微創(chuàng)治療推向全新的高度,是目前最微創(chuàng)、最安全、最經濟的技術。椎間孔鏡是脊柱內鏡技術,如同腹腔鏡伸進病人腹腔后摘除患病的膽囊而不需將肚子切開一樣,醫(yī)生通過皮膚穿刺將內鏡導入到患者腰椎內,通過人體脊柱的正??紫哆M行突出髓核的摘除,達到神經減壓的目的。經皮椎間孔鏡技術不僅可以治療巨大突出型、脫出型、游離型的椎間盤突出,對于特殊類型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癥,包括復發(fā)間盤突出和退變性滑脫患者也可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但應進行個體化設計,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手術具有切口小、出血少、術后疼痛少、恢復快的諸多優(yōu)點,皮膚切口僅7mm,如同一個黃豆粒大小,術后僅縫1針,得到眾多患者的肯定。
雖然傳統(tǒng)方式仍是目前臨床主流方式,但是這種侵襲性開放手術有許多固有缺陷。微創(chuàng)脊柱手術的魅力在于,即可以進行腰椎神經的減壓而同時又不必切除正常的腰椎骨性結構,從而完全避免之前對脊柱的螺釘固定融合。在改善手術療效的同時,又顯著縮短了病人術后康復時間,顯著減輕了術后的傷痛和傷殘。
椎間孔鏡手術其技術理念比較先進、科學,手術本身并不復雜,平均手術時間為60~90min。手術只需0.8cm的皮膚穿刺口,術中幾乎沒有出血,體質恢復快,患者術后即可下床行走并自理大小便,住院周期平均為4~7天,出院后一般在家休養(yǎng)3~4周即可返回工作崗位。由于不需打釘子固定融合,治療費用大大降低,在治病費用高昂的現(xiàn)今社會,可稱為“綠色手術”。
上海東方醫(yī)院開展的椎間孔鏡脊柱微創(chuàng)手術,目前已成功進行400多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采用椎間孔鏡治療腰椎管狹窄癥在國內也處在領先地位,被同行所認可。此次舉行的學術專題會議,聚焦椎間孔鏡技術治療腰椎椎管狹窄,是對近年來國內該技術領域的發(fā)展和臨床實踐的一次有意義的概括和總結。
椎間孔鏡技術不是萬能藥,合理選擇
椎間孔鏡技術相對傳統(tǒng)手術優(yōu)勢明顯,但并不是對所有的腰突癥患者均適合。腰突癥患者如不及時診治,病情拖延后其腰椎椎管內往往會合并關節(jié)突增生、韌帶肥厚等情況,從而導致患者腰椎管狹窄,即神經通道的狹窄而產生神經行走的受阻及壓迫,此時,椎間孔鏡手術就不易解除上述問題。另外,如患者除了腰椎間盤突出外尚合并腰椎不穩(wěn)甚至腰椎滑脫松動,也是椎間孔鏡手術禁忌證之一。病人是否適合椎間孔鏡手術治療腰突癥,仍需專業(yè)醫(yī)生尤其是從事微創(chuàng)手術醫(yī)生的甄別評估。
椎間孔鏡技術是當今脊柱外科最為先進的技術之一。我國國內成熟開展該項技術的醫(yī)院以及專業(yè)醫(yī)生并不多,大多集中在三級醫(yī)院的專業(yè)脊柱外科。隨著椎間孔鏡技術的日益普及,相信將會給大批腰腿痛患者帶去微創(chuàng)、低費用治病的福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