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春霞(南昌市農(nóng)業(yè)局)談麗佳(南昌市向塘開發(fā)區(qū)管委會)
配方一:棉籽殼100kg、麥麩20kg、玉米面5kg、石膏粉2kg、過磷酸鈣1kg、白糖1kg。配方二:玉米芯(粉碎)75kg、麥麩20kg、玉米面3.5kg、石膏粉2kg、黃豆面1.5kg、過磷酸鈣1kg、白糖1kg。
1.裝袋、滅菌及接種。袋栽金針菇可選用聚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進行栽培。塑料袋規(guī)格:長35-45cm、寬15-18cm、厚0.4-0.6mm。每袋裝干料300-500g。裝袋前先將料拌勻,悶2-4 小時后即可裝袋。裝袋時邊裝料邊壓實,裝好后兩端用細繩扎成活結(jié),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滅菌。滅菌后的料袋,冷卻至室溫后即進行接種。接種箱按每m3用甲醛10ml、高錳酸鉀5g 進行滅菌30 分鐘。接種時嚴格執(zhí)行操作規(guī)程,一般每瓶種(750g/瓶)可接種25-30 袋。接種后及時將料袋移入培養(yǎng)室,適宜溫度下約經(jīng)24 小時后菌絲開始萌發(fā),在20℃-25℃室溫下生長40-50天即可滿袋。
2.菌絲期管理。接過菌的料袋要豎立在床架或地面,若是兩端接種的長袋可臥放床架,一般疊放2-3 層。培養(yǎng)室溫度控制在20℃-25℃,濕度控制在70%以下,閉光培養(yǎng)。接種1 周后應(yīng)經(jīng)常開通氣孔通氣,并翻動和倒換菌袋,以利于菌絲生長整齊。秋栽金針菇,在9-10月中旬接種后,氣溫還較高,應(yīng)在早、晚開門窗通氣散熱,白天關(guān)閉門窗或通氣孔阻止熱空氣進入。到11月份氣溫變涼時,白天可通氣,晚上關(guān)閉保溫。接種后30-35 天,菌絲可長滿袋。
3.出菇管理。一是催蕾:菌絲滿袋后要及時搬到適溫的栽培室,去掉棉花塞和套環(huán),進行搔菌,再把塑料袋上端撐開成圓筒狀,在袋口覆蓋報紙或厚布,在覆蓋物上噴水保濕。催蕾期間,栽培室的空氣相對濕度要求在80%-90%??刹捎眉氀蹏婌F器,每天上、下午各噴水1 次,要注意覆蓋物上不能有積水,以防破損后水流進袋內(nèi)。一周后要結(jié)合上、下午噴水打開覆蓋物1-2 小時,現(xiàn)蕾后,逐漸延長通氣時間,促使菇蕾大量發(fā)生。一般原基發(fā)生快的菌株8-10 天就會現(xiàn)蕾,慢的則需要12-15 天,這時覆蓋物上更不能有積水,也絕對不能讓水噴到菇體上。
二是出菇:⑴搔菌。要及時搔菌,可用搔菌耙或鉤先把老菌種扒凈,再將表面菌皮輕輕劃破,但是不要劃得太深,搔菌后把薄膜袋拉直,排放在床架上或地面上,及時在袋口覆蓋薄膜或報紙。⑵控溫。溫度要控制在10℃-12℃。如溫度高于13℃,培養(yǎng)料表面往往會出現(xiàn)大量氣生菌絲。⑶出菇期管理。當菇柄長至1-3cm 時,菇棚溫度應(yīng)降至8℃-10℃,停止噴水,濕度控制在80%-85%,加大通風量,每次通氣0.5-1 小時。增加散射光強度(可用40 瓦的燈照射)。在以上條件下,管理3-5 天,金針菇可緩慢長成健壯一致的菇叢。⑷生長期管理。管理的措施是菇棚溫度調(diào)至8℃-12℃,濕度控制在85%-90%。每天向地面和空間噴水增加濕度,結(jié)合噴水后揭膜通風20-30 分鐘,以80-100 勒克斯光照強度照射,誘導菇叢整齊生長、不扭曲。遇高溫天氣,要減少噴水,加大通風量。菇棚通氣和揭膜通氣不要同時進行,一般是先讓菇棚通氣,再揭膜通氣,蓋膜后再噴水。以上措施一直管理到采收。
當菇柄長10-15cm、菌蓋直徑1cm時,即可采收。采收后,清理干凈料面,挖去殘菇和老菌皮,進行搔菌。搔菌后停止噴水3-5天以養(yǎng)菌。養(yǎng)菌后每袋注入清水100-200g,浸1-2天,倒去多余水分。補水后暫不蓋袋口,通風1-2 次,使菌絲體表面稍干后,再蓋膜催蕾進行第二茬商品菇的管理。約經(jīng)15-20 天,又可采收第二茬商品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