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向前,宋建農(nóng),王繼承,康小軍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農(nóng)業(yè)部土壤-機器-植物系統(tǒng)技術(shù)重點實驗室,北京100083)
針對我國草場土壤堅實度大的特點[1-3],研究開發(fā)了草地振動式間隔松土機,實現(xiàn)對高堅實度草原土壤的疏松作業(yè),達到草原改良和草場生態(tài)恢復的目的[4-5].為了進一步提升機具的作業(yè)性能,減小作業(yè)過程中的耕作阻力,需要對機具的振動松土工作單體進行研究,對影響機具作業(yè)性能的因素進行分析.
目前國內(nèi)外對振動松土機的作業(yè)性能已經(jīng)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6-8],前進速度、振動頻率、振幅和振動角是影響機具作業(yè)性能的因素,這4個因素對作業(yè)性能的影響可以通過速度比λ聯(lián)系起來,其中λ是松土鏟的最大振動水平分速度與機具前進速度之比:
式中:Vx(max)為松土鏟的最大振動水平分速度,m·s-1;V0為機具的前進速度,m·s-1;a為振幅,m;ω 為曲軸的角速度,rad·s-1,ω =2πf;β 為機具的振動角,(°);f為振動頻率,Hz.
通過對振動松土工作單體的速度特性、軌跡特性進行分析,探討不同速度比條件下的機具作業(yè)過程,結(jié)合土槽試驗確定振動松土作業(yè)的最佳作業(yè)速度比.
圖1為草地振動松土機振動松土工作單體的結(jié)構(gòu)間圖,工作架前端通過銷軸與機架相連,后端連接偏心軸連桿式振動裝置,在該裝置的作用下,工作架繞銷座做上下擺動,使固定在其上的松土鏟產(chǎn)生振動作用,完成對耕層土壤的振動松土作業(yè).圖中V0為機具的前進速度,b為曲軸的偏心尺寸,ω為曲軸轉(zhuǎn)動的角速度,r為鏟架的擺動半徑,ε為擺動角,R為松土鏟的振動半徑,β為振動角,以松土鏟鏟尖為中心建立直角坐標系.
圖1 工作參數(shù)定義圖
當機具對沿著水平方向(β=0°)振動作業(yè)時可以用正弦函數(shù)來描述機具的振動速度、水平位移、振幅和角速度之間的關(guān)系[7-8]:
當振動角β≠0°時,方程(1)和(2)仍然適用,只不過此時的位移要分解為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2個分量,速度也隨著分解為水平速度和豎直速度2個分量,分別為
當機具以速度V0前進時,方程(3)和(4)變成:
把上述方程對時間取導數(shù),得出速度方程:
松土鏟的振動水平速度和合水平速度變化曲線見圖 2(β =28°,a=12.67 mm,f=7.8 Hz).
圖2 松土鏟的速度變化曲線
從圖2可以看出,松土鏟的水平速度在2種不同前進速度下均出現(xiàn)周期變化.在前進速度V0=0時,在1個振動周期內(nèi),其振動水平速度呈現(xiàn)出正弦曲線的變化趨勢,其峰值的絕對值在正負方向上相等,說明在該狀態(tài)下,松土鏟沿著振動方向,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復的切削運動.當前進速度V0=0.28 m·s-1時,在1個振動周期內(nèi),其合速度的變化曲線與V0=0時具有一致性,所不同的是此時速度曲線整體上升平移了0.28 m·s-1.在這個條件下,可以將一個振動周期分為3個階段,圖中ab為切削階段,bc為后退階段,cd為追趕階段.
在1個振動周期內(nèi)松土鏟各個階段持續(xù)時間隨著速度比λ的變化關(guān)系見圖3.從圖3可以看出,隨著λ的增大在1個振動周期內(nèi)切削階段和追趕階段持續(xù)的時間逐漸減小,后退階段持續(xù)的時間逐漸增大;切削階段在1個振動周期所占的比例為25% ~75%,后退階段在1個振動周期所占的比例為0~50%,追趕階段在1個振動周期所占的比例為0~25%;隨著速度比的進一步增大,追趕階段持續(xù)時間趨向于0,在1個振動周期作業(yè)過程分為切削和追趕2個階段.
圖3 不同作業(yè)階段持續(xù)時間隨速度比的變化
當振動方向為水平方向(β=0°),振動速度變化成正弦曲線時,工作鏟的振動軌跡變?yōu)橛烧駝舆\動和前進運動相加合成的是一個斜置的正弦曲線[9-10],見圖 4.
振動長度為l,即振動周期長度可由機具的前進速度V0和振動頻率f求出:
在提升階段部件垂直運動的振動高度為h,可由振動角β及振幅a得
通過振動長度l和振動高度h之比Z來判斷和描繪振動軌跡的特點,則
為了準確地判定振動軌跡,除了振動長度l及振動高度h,還有在p0和p4點切削運動的切削角及在p2點提升運動的提升角,切削運動的切削角α為
在p2點提升運動的提升角γ為
圖4 振動軌跡的定義
不同參數(shù)下(前進速度V0、振動頻率f、振幅a和振動角β)松土鏟振動軌跡的描述如圖5所示.
圖5 不同參數(shù)下振動軌跡圖
任意改變4個參數(shù)之一對振動軌跡的影響都反應在速度比λ上,速度比λ不同,松土鏟的振動軌跡是不同的.當λ <1.00時,松土鏟是持續(xù)向前運動,此時松土鏟是持續(xù)的切削作業(yè);當λ=1.00時,在1個振動周期內(nèi)會出現(xiàn)暫時的相對靜止狀態(tài);當λ>1.00時,其運動軌跡逐漸出現(xiàn)重疊,λ越大,重疊的軌跡越多,此時的作業(yè)過程分為切削、后退和追趕3個連續(xù)的作業(yè)階段,不同作業(yè)階段持續(xù)的時間如圖3所示.
隨參數(shù)改變,特征點角度的變化如下:切削角α范圍為0<α<π/2,提升角γ范圍是0<λ<1.00,π/2<γ <π;λ =1.00,γ=π/2;λ >1.00,0<γ <π.
為了進一步研究速度比對機具作業(yè)性能的影響,需要在土槽試驗臺開展不同速度比下的室內(nèi)試驗,試驗的機具選擇振動松土單體,試驗指標為牽引力特性和功率特性.各個試驗參數(shù)的水平域范圍分別為前進速度V0(0.5~3.0 km·h-1)、振動頻率f(1.1 ~10.0 Hz)、振幅a(12 ~16 mm)、振動角β(28°~48°),試驗中保持耕深H=200 mm不變.
盡管一定的λ值是由完全不同工作參數(shù)(前進速度V0、振動頻率f、振幅a和振動角β)組合得到的,但是一組振動松土鏟在振動和非振動條件下的牽引力比值卻呈現(xiàn)出一定的規(guī)律性,見圖6.
從圖6中可以看出,隨著速度比λ的增大,牽引力比值是逐漸減小的.當λ很小時(小于0.50),牽引力比值變化很小,其變化范圍在5% ~10%;當0.50<λ <1.00時,牽引力比值變化范圍為10% ~25%,說明在此范圍內(nèi)改變振動參數(shù)對牽引力特性的影響應很顯著;當λ=1.50時,牽引力可以減小達到40%左右,當λ=3.00時,牽引力最大可以到60%.
圖7為總功率特性隨速度比的變化圖,隨著速度比的增大,振動部件作業(yè)所消耗的總功率是逐漸增大的;當λ很小時(小于1.00),總功率變化曲線很平緩,總功耗的最大增量在20%左右;當λ>1.50時,總功耗變化很顯著,總功耗的增量大于30%.
圖7 功率隨速度比變化曲線
對不同速度比下振動松土單體作業(yè)過程分析可知,當速度比λ>1.00時,松土鏟的作業(yè)過程分為3個階段,即是切削、后退和追趕3個過程,在切削階段,松土鏟持續(xù)切削緊實的土壤,在后退階段松土鏟對已作業(yè)的土壤產(chǎn)生作用,這個階段的土壤是已疏松的土壤,作業(yè)的阻力小,隨著速度比λ的增大,后退作業(yè)階段的持續(xù)時間越來越長,振動減阻的作用就越好,而且由于振動軌跡出現(xiàn)重疊,松土鏟碎土的效果也越好.當λ<1.00時,松土鏟對土壤是持續(xù)的切削作業(yè)過程,作業(yè)阻力相對于3個階段的作業(yè)條件要大;當λ<0.50時,振動減阻的作用很小,松土鏟對土壤的作業(yè)近乎剛性切削作業(yè)(非振動),而且松土碎土能力較差,作業(yè)效果不佳,見圖8.
圖8 不同速度比下的松土效果對比圖
綜合考慮牽引力特性、總功率特性及松土作業(yè)效果,速度比λ在1.00~1.50范圍內(nèi)時,各個作業(yè)階段的時間變化最為明顯,認定這個速度比區(qū)間是適宜作業(yè)的最佳條件.
1)通過振動松土工作單體的速度特性分析,提出影響機具作業(yè)性能最重要的因素是速度比λ,當λ<1.00時,松土鏟是持續(xù)切削的作業(yè)過程,當λ>1.00時,松土鏟的作業(yè)過程分為切削、后退和追趕3個連續(xù)的階段.
2)振動松土作業(yè)最佳的速度比為1.00~1.50.在這個條件下,可以減少20% ~40%的牽引阻力而且振動碎土能力強,松土作業(yè)效果好.
References)
[1]Han J G,Zhang Y J,Wang J,et al.Rangeland degradation and restoration management in China[J].Range-land Journal,2008,30(2):233-240.
[2]Muller L,Kay Bev D,Deen B,et al.Visual assessment of soil structure:PartⅡ.Implications of tillage,rotation and traffic on sites in Canada,China and Germany[J].Soil&Tillage Research,doi:10.1016/j.still.2008.09.010.
[3]楊力娜,寶音陶格濤.不同改良措施對退化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的影響[J].中國沙漠,2008,28(2):312-317.Yang Lina,Baoyin Taogetao.Effect of different improving measures on degenerated steppe of Leymus chinesis[J].J Desert Res,2008,28(2):312-317.(in Chinese)
[4]武廣偉,宋建農(nóng),李永磊,等.草地振動式間隔松土機設計與試驗[J].農(nóng)業(yè)機械學報,2010,41(2):42-46.Wu Guangwei,Song Jiannong,Li Yonglei,et al.Design and experiment on vibration spacing scarifier for meadow[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2010,41(2):42-46.(in Chinese)
[5]董向前,宋建農(nóng),王繼承,等.9ST-460型草地振動間隔松土機改進設計與試驗[J].農(nóng)業(yè)機械學報,2011,42(4):62-65.Dong Xiangqian,Song Jiannong,Wang Jicheng,et al.Improved design and experiment of 9ST-460 vibration spacing scarifier for grassland[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2011,42(4):62-65.(in Chinese)
[6]李 霞,張東興,張 瑞,等.土壤物理特性對深松阻力影響的試驗[J].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5(1):34-39.Li Xia,Zhang Dongxing,Zhang Rui,et al.Experiment of subsoiling draught under different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J].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4,35(1):34-39.(in Chinese)
[7]Gholamhossein Shahgoli,Chris Saunders,Jacky Desbiolles,et al.The effect of oscillation angle on the performance of oscillatory tillage[J].Soil&Tillage Research,doi:10.1016/j.still.2009.01.003.
[8]Gholamhossein Shahgoli, John Fielke, Jacky Desbiolles,et al.Optimising oscillation frequency in oscillatory tillage[J].Soil&Tillage Research,doi:10.1016/j.still.2009.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