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彥
(紹興市圖書館,浙江 紹興 312000 )
2011年,財政部、文化部下發(fā)《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文財務發(fā)[2011]5號)。紹興圖書館在堅持方便和實惠的同時,著力在“文”字上下功夫,實現構筑品牌、“以文化人”、服務社會的目的。
建筑,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人們審美方面的需求。2000年建成的紹興圖書館延安路館,曾獲得浙江省建筑工程最高獎——“錢江杯”獎。主樓外型以春秋時期“伎樂銅房”為模本,寓意紹興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建筑環(huán)境獨特,6000平方米的草坪以及建筑周圍的綠樹營造出“館在園中”的意境,同時建筑內部處處鑲嵌著的精巧庭園又呈現了“園在館中”的情趣。進口處的徐樹蘭雕像、大廳中“存古開新,平等共享”流金大字和木刻“古越藏書樓章程”顯示出傳承歷史文脈,又富于時代氣息的圖書館服務宗旨。
新建的鏡湖館位于鏡湖新區(qū)紹興市新的行政中心,是地標性建筑之一。它以“仁者樂山”為設計理念,整個建筑造型以流暢飄逸的流水曲線為特征,讓人一眼望去,與附近科技中心一起構成“稽山鏡水”的意境,像是山勢在蜿蜒起伏,給人厚重的歷史文化感。
延安路館主樓采用國際流行的大開間設計,擺脫了傳統(tǒng)圖書館藏書區(qū)、閱覽區(qū)嚴格區(qū)分的局限,使讀者充分享受到“全方位開放、全公益服務、全社會共享”的便利。在功能布置上形式多樣,有可容納幾百位讀者、“藏、借、閱、檢、咨”一體的大開間閱覽室,也有獨立的重點讀者研究包廂、報告廳和閱讀體驗室;有為殘疾讀者設置的殘疾人通道,也有配套的各種服務設施,如復印處、公用電話、小賣部、飲水間和食堂。內部裝修、家具配置以深色為主,間以四時植物扮倩,處處洋溢著濃濃書香氣息。
鏡湖館建筑面積為2.5萬平方米,共5層,分別設有少年兒童閱覽室、展廳、成人借閱區(qū)、報告廳、休閑服務區(qū)、圖書采編配送中心、基藏書庫和辦公用房。可藏書110萬冊,座席1000個。
豐富的館藏是圖書館開展服務的基礎。2013年,紹興圖書館新購圖書35933種95987冊,館藏圖書達140萬冊,比2011年增加29%。市區(qū)平均每人擁有圖書約2冊,超過《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qū)創(chuàng)建標準》中規(guī)定的東部地區(qū)人均1冊要求(表1)。藏書種類在注重大眾閱讀的同時,兼顧部分研究型需求。隨著新書不斷入藏,服務措施加速提檔。8臺“自助借還機”的使用大大縮短了讀者借閱時間。自1987年紹興圖書館建立第一個圖書流通站以來,經過26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已建立圖書流通站72個,逐步形成了遍及市區(qū)的館外流通服務網絡。通過完善全市各縣區(qū)公共圖書館“一卡通”,實現了“即時通”,這意味著今后在紹興市域范圍內,讀者可以不必為異地借、還書而煩惱。2013年,全館共接待讀者132萬人次,網上圖書館的訪問量175萬人次。
表1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qū)創(chuàng)建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部分)
圖書館業(yè)務全面采用計算機管理。延安路館布設有300多個信息終端,讀者在圖書館內可與外網快速聯接。鏡湖館的信息化總投資達到2480.90萬元。為了強化信息服務功能,專門建立了古越文化、越州攬勝、紹興名士、特色文獻和市外媒體報道紹興新聞集成平臺等一系列特色數據庫。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與方式,拓寬服務范圍與渠道,為紹興市財政局、人大政協(xié)“兩會”、《紹興宣傳》提供專題信息服務。堅持走出去、請進來,著力培育梯隊式參考咨詢員隊伍,目前共有參考咨詢員3名,形成以文獻信息研究、參考咨詢?yōu)橹鞯亩嘣真湣?/p>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新一代計算機技術在圖書館領域的應用,傳統(tǒng)圖書館正在向現代圖書館轉型和發(fā)展。紹興圖書館一樓閱讀體驗室設有手機、平板電腦、有聲讀物和電視圖書館5個功能服務區(qū)。將同閱讀有關的各類新技術、新產品集中于一室,既是一個展示服務的平臺,又可作為閱讀推廣中心。
紹興數字圖書館是紹興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項目,也是2013年市政府“民生實事工程”之一,同時還是國家“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紹興區(qū)域節(jié)點。目前,紹興數字圖書館擁有25萬種電子圖書、1萬余種電子期刊、1000余種電子報紙、3萬余張藝術圖片、14萬部音頻、3萬部視頻,采用一站式檢索。數字圖書館的建設,讓市民能夠隨時隨地利用互聯網、有線電視、手機等,輕松享受圖書館的服務,可以有效應對搬入鏡湖新館后讀者數量或減少的實際。其中,作為紹興數字圖書館的一部分,2013年 “紹興電視圖書館”成功入選文化部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
未來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建設除縱向的綜合分館外,還要在橫向上向專題分館發(fā)展,以此適應各種不同層次的研究性讀者需要。根據這一思路,紹興圖書館建立了地方文獻、書法、佛學和家譜四個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專題分館(表2)。2013年開放的紹興家譜館由紹興圖書館與市家譜協(xié)會共建,整個館舍面積一共600平方米,藏有81個姓氏600部家譜,包括部分由個人寄存和民間捐贈的家譜。家譜館的建設實現了“記得住鄉(xiāng)愁、留得住鄉(xiāng)情”的愿景,是紹興市家譜查閱、修譜指導和研究交流的中心,也是圖書館品牌建設的一次突破。
表2 紹興圖書館專題分館一覽
紹興圖書館的歷史可追述到1900年由徐樹蘭創(chuàng)辦的古越藏書樓,這是國內第一家公共圖書館。徐樹蘭將家藏經史大部及一切有用之書,悉數捐入書樓,又購圖書、標本、雅訓、報章及近代譯本新書等,“藏書七萬余卷”?,F保存有古籍16萬冊,其中善本(甲、乙)698部,古越藏書樓藏書690部,國家珍貴古籍22部、浙江省珍貴古籍29部。民國刻《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和新版《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稀見方志叢刊》、《民國史料叢刊》等大型叢書幾十部,紹興地方報縮微資料11種。紹興圖書館是“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試點單位之一。2008年,紹興圖書館投入130萬元,對古籍庫房進行了恒溫恒濕改造。2013年,共完成古籍普查1957部,修補69部2500葉。館藏民國時期書刊2萬冊,地方文獻6952部,以鄉(xiāng)賢著作、“文革”時期及八十年代以前出版的書刊、地方志和年鑒較為珍貴。文獻載體的形式多樣,除了印刷型書刊之外,還有縮微膠片、照片、光盤和歷屆蘭亭書法節(jié)、黃酒節(jié)、世界合唱比賽等節(jié)會資料。
近幾年來,紹興圖書館陸續(xù)整理出版了《趙撝叔印譜》、《紹興圖書館藏古籍地方文獻書目提要》、《民國紹興縣志資料》(合作)和《古越藏書樓研究資料集》,編輯《紹興市志》(部分),成功舉辦紀念古越藏書樓創(chuàng)辦100周年和110周年大會,贏得較好學術口碑。
隨著網絡的快速發(fā)展和普及,“指閱讀”和碎片化閱讀占據了越來越大的位置。在以往的“世界讀書日”和“全民讀書月”期間,紹興圖書館都會舉辦一系列活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公眾的閱讀興趣,但由于活動時間不長,讀者往往在熱鬧的活動開場中走進圖書館,之后的學習狀態(tài)就會慢慢松懈下來,對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效果不明顯。2013年,紹興圖書館一改過去把閱讀推廣集中在“讀書月”的慣例,以“詩讀紹興”為主題,按月推出“朗誦的快樂”、“詩意古城,青春越秀”、尋找紹興的“詩情畫意”、“海上心聲”夏季詩歌朗誦會和“格律詩鑒賞”等活動。讓讀者尋找、收集歷史上詠頌紹興的詩詞、散文和相關的小故事,分享閱讀體會。通過親近經典,與書為友,享受文化的璀璨。2013年,中國圖書館學會授予紹興圖書館“全民閱讀優(yōu)秀組織獎”稱號。
從2009年開始,紹興圖書館每周都會舉辦一次“周六英語沙龍”,得到了廣大老年讀者的響應。學員陳麗麗今年剛滿60歲,家住安昌,為參加英語沙龍的活動,她每次都是早上6點左右起床,花1個多小時趕到圖書館,但陳麗麗并不覺得辛苦?!胺凑宪嚲偷搅耍约焊信d趣的事情,家里也支持。”周六英語沙龍依托紹興圖書館的行業(yè)優(yōu)勢,在為老年朋友搭建起一個嶄新交友平臺的同時,吸引了一批從未關注過圖書館的讀者走進圖書館。紹興圖書館因此獲得了第一屆紹興市“敬老文明號”單位稱號。
微信是依托智能手機和3G網絡,由騰訊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手機通訊軟件。因注冊簡單,互動性強,頗受年輕人歡迎。為了拉近與年輕讀者的距離,2013年紹興圖書館推出“悅讀者”微信公眾平臺,設固定欄目6個:“聚焦新館·新館夢”、“活動掠影”、“記憶·歷史舊檔”、“報刊雜志·推薦榜”、“相聚紹圖·人物專題”和“請讀·輕讀”,由圖書館定期制作發(fā)布。通過微信,讀者可實時與圖書館進行互動交流。開通至今,每個月的閱讀人次都超過4萬。
紹興圖書館一貫重視少兒閱讀。2013年,在紹興市第十屆“全民讀書月”暨第九屆“越城讀書節(jié)”活動啟動儀式上,趙任飛館長親自宣讀了“十萬兒童百萬書”少兒閱讀倡議,希望孩子們堅持每天閱讀一小時,全年認真閱讀10本經典好書。隨后舉辦的“我與圖書的約會”活動中,近萬名小學生走進圖書館,參加包括少兒圖書閱覽、少兒專題講座、少兒電影欣賞、讀后感及影評征文在內的活動。這些活動由于接地氣,具有“小規(guī)模、高頻率”特點,受到家長、小朋友的歡迎。
紹興圖書館根據自身特點和廣大公務人員需求,利用既有物理空間,以講座、展覽和培訓等形式開展閱讀推廣活動。2013年5月,紹興圖書館邀請呂祖善擔任“越州講壇”客座教授主講“越地長歌——浙江歷史文化漫談”。這是紹興圖書館歷史上首次聘請客座教授。此后,聆聽講座的紹興市委錢書記特地將一本《習仲勛畫冊》轉贈紹興圖書館,以表達對圖書館事業(yè)的尊重。2013年,紹興圖書館越州講壇全年共舉辦講座113場,在展廳和文化長廊舉辦展覽16場。
實踐證明,公共圖書館不僅要將借閱、講座、培訓和文化活動并行,更要時時刻刻讓讀者得到美的享受,這樣才能贏得各方支持,樹立品牌,推動圖書館服務向縱深發(fā)展。圖書館文化對于提高公民圖書館意識、培育和諧文明的社會風尚、助力學習型城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1〕馬靜.圖書館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投入與運行模式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144-146
〔2〕葉莎莎,倪曉建.公共圖書館在城市知識化進程中的價值[J].城市圖書館研究,第一卷第一集:20-29
〔3〕呂梅.館社合作共促閱讀[J].圖書與情報,2011(1):91-94
〔4〕蔡彥.堅持普惠均等 讓市民共享文化發(fā)展成果[N].紹興日報,2013-1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