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蓓紅
來濱海7年了,每逢加班忙碌,常被家人、朋友問起:“有必要嗎?”而回答每每都如同小學生應對簡單算術(shù)一般決然:“有必要,我快樂?!睘I海,就是這樣一個讓人充滿幸福感的地方,我常常想:也許是因為濱海,因為生命自覺,讓我們經(jīng)常思考自己想要什么——而幸福,總屬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
國旗下課程是濱海人一起走出來的一段幸福之旅,我們一起學習、研究、收獲。在幸福的路上,我這樣走過……
出 ?發(fā)
2007年9月,濱海小學建校,而我,也有幸成為第一任大隊輔導員,從此,我便和每周的升國旗、國旗下講話結(jié)下了“血緣關(guān)系”。
雖然新兵上陣,但是憑借多年對原來學校國旗下講話模式的觀察以及發(fā)達的網(wǎng)絡信息,要安排這事,絕對難不倒我。開學沒幾天,一學期的講話主題、人員安排表就交到了李唯校長面前。
李校長看著安排表,良久,又看著我,良久 ……
“我想,我們的國旗下講話能不能變種形式?至少讓別人一看,這就是我們?yōu)I海的……”李校長后來說了些什么,我已經(jīng)聽不進去了。拿著被否決的方案離開校長室,感覺特別受挫——別的學校不都是這樣做的嗎?從自己讀小學到當下,這二三十年全國上下都是這樣做的啊……
回到德育處,細想:李校長說得也有道理,至少我們可以拿出點濱海的特色。和時任德育主任陳奕耀商量一番后,我們決定把校訓融入到講話主題中;至于講話人,就由行政、科組長、級組長輪流承擔。方案交到學校行政會上,雖然李校長還是不盡滿意,但大家也沒有提出更多合理化建議,于是,第一個學期的國旗下講話就在“換湯不換藥”的方案中展開了。
作為當時的大隊輔導員,我印象特深的就是,即便提前發(fā)下方案讓講話人早早準備講稿,但因為大家關(guān)注的問題和角度常常受限于自己在學校中擔當?shù)慕巧?,所以講稿往往要一遍遍修改。而每次講話結(jié)束,總感覺話語如同“隔靴搔癢”。更糟糕的是,因為計劃是開學初定的,擷取的內(nèi)容通常是歷史偉人的相關(guān)事件,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脫節(jié),他們很難產(chǎn)生共鳴。
記得有一次,我把一個自認為已經(jīng)寫得很不錯的內(nèi)容《讓別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方唤o音樂科組長金老師去講。金老師為了不“辜負”這篇稿子,特別認真地作了準備,激情洋溢地進行了演講。當時,我得意地想:這下總該給孩子一些觸動了吧。不想當天中午召開大隊干部會議時,大部分隊干部竟然都想不起金老師講話的主題和內(nèi)容了——大隊干部尚如此,一般的學生呢?我不敢往下想?!皣煜轮v話”,你的路在何方?
2008年初,我不再擔任大隊輔導員,但從當時的大隊輔導員曾女英老師興高采烈的話語中得知,李校長經(jīng)過嘗試,準備親自主持國旗下講話時,我真的感動了,一種敬佩油然而生:這是一份多么強大的教育勇氣!從事過大隊輔導員工作,我才真切體會到要把國旗下講話裝進學生的心里是一件多么不簡單的事情!李校長接過去這一任務,意味著她必須時刻直面問題,并把這一切變化為教育契機,這需要足夠的教育智慧和毅力。從常規(guī)的、不變的慣性中掙脫出來重新思考和改革,需要莫大的勇氣。她的舉動讓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那一刻,我多了一分幸福,因為我知道,濱海人的心靈接下來每周都將獲得一個強大的靈魂引領(lǐng)……
跋 ?涉
“一顆糖果的誘惑”“愿我們都有一顆橘子的心”“種下一顆童年的種子”……就這樣,我們每周的工作、學習就在李校長國旗下講話的故事中拉開了序幕。每個周一,濱海人都多了一份期待,今天李校長將給我們帶來一個怎樣的故事?大家期待是因為這些故事總是小處見大、平中見奇,卻又是那么貼近學生的生活,有的甚至就是學生中發(fā)生的事情。學生們愛聽,老師們也愛聽。大家在聽的同時,也用這些故事和哲理解決了學習上、生活中的種種問題。
要是能把在國旗下講話中獲取的感受與大家分享,讓教育進一步延伸,那將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什么時間?什么方式?我們陷入了困惑。
2009年4月的一次國旗下講話,讓事情出現(xiàn)了轉(zhuǎn)機。李校長在 “向身邊的榜樣學習”國旗下講話中,因現(xiàn)場尋找第一個在作業(yè)本上給老師留言的孩子,李校長和學生們產(chǎn)生了精彩的互動,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振奮。在那周的行政會上,點子最多的曾昭曙老師提出了一個建議:這周的國旗下講話,已經(jīng)不只是講話了,有師生、生生的互動,有教育的生成,準確地說,這是一個課堂。為讓這一“課堂”發(fā)揮更大的輻射效力,我們應該把國旗下講話延伸到班級的課堂,建議把每周五的班隊會調(diào)整到周一第六節(jié),以便利用班隊會開展延伸活動。當時,雖然我和女英老師認可“課堂”的說法,但因各班處理班務時間一向吃緊,我們提出了擔憂:班隊會時間是班主任處理班務的“黃金時間”,這樣是否會影響班級管理?大家一番討論后,沒有結(jié)果,但有了共識:“試一試!”
說試就試,我們開始部署,并且每周都到各班了解大家落實的情況。一周,兩周……剛開始,老師們還熱情高漲,和學生們討論得熱火朝天,可過了兩個月,就開始有了異樣的聲音,在校園里走著走著,我經(jīng)常冷不丁就會被班主任截住:“主任,這事真是既浪費時間又折磨人,就那么個故事,聽完了又翻來覆去地討論,有什么意思啊……”“能不能說點班里的其他事???我們班里好多問題等著討論呢……”每每遇到老師們的怨言,我都不由想起李校自己主持國旗下講話的勇氣和決心。因此那個時候,我對大家說得最多的就是:“大家看看,還有沒其他辦法和形式,不是說‘辦法總比困難多嗎?”是的,要從常規(guī)的、不變的慣性中掙脫出來重新思考和改革,我和大家也需要勇氣和決心。但這樣的堅持,會有結(jié)果嗎?我也不知道。那段時間,我只能努力和大家商議如何突破,并在不同的班級、年級進行嘗試。而來自老師們的各種聲音,依舊讓大家“欲進還退”地糾結(jié)著。
那段時間,德育處在每一節(jié)班會課里極力挖掘可以讓實驗延續(xù)的亮點,并希望以此產(chǎn)生輻射效應。幾周后的一節(jié)班會觀摩課上,張淑萍老師帶的班有了突破。那節(jié)課上,孩子們精彩的主持、豐富的素材和與班級情況緊密結(jié)合的討論,讓班主任們熱血沸騰了。想起課上孩子們的出色表現(xiàn),我由衷佩服淑萍。評課時,熱心的淑萍毫無保留地說出了自己的心路歷程:“我之前也是覺得這樣的班會上得沒有意思,不想上了。但是后來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很多課堂上不敢發(fā)言的學生在班會課上都非常自信,他們在表述自己觀點的時候總是滔滔不絕,讓我很受鼓舞。為了這些孩子,我覺得做下去很有價值?,F(xiàn)在,孩子們在課堂上能把話題接過來,自己組織討論,這對孩子也是很好的鍛煉……”她的一席話,無疑給大家打了一劑“強心針”。接下來,班主任黃惠芳、楊芳、陳利云、謝偉、黃燕等紛紛參與到研究中來,大家組成團隊,利用課余時間,以班主任成長促進會為平臺,探討課堂模式,共享活動資源。于是,小品、快板、格言、博客、“國感本”等各種各樣教育元素開始出現(xiàn),“課堂”也縱深發(fā)展為“課程”。孩子們在家經(jīng)常與父母交流國旗下課堂的內(nèi)容,不少家長漸漸也成為“課堂”的忠實“粉絲”,他們每周一會準時守候在學校操場邊,和濱海師生一起分享“國旗下的課堂”,并紛紛在班級博客上發(fā)表觀點和贊許……這一切,仿佛都在為課程研究加油和吶喊。
國旗下課程就這樣,如同一個改革的車輪,帶著我們一起飛快地“轉(zhuǎn)”起來了。
那一刻,我又多了一分幸福,因為我和一群有夢想、有勇氣、有智慧的濱海人一起前行……
收 ?獲
不知什么從時候起,國旗下課程成為了學校的“名片”,不管走到哪里,只要講到濱海,大家就會說起我們的國旗下課程。而兄弟學校開會時,也經(jīng)常有熟悉的人湊過來問:“李校長還在每周進行國旗下講話嗎?”這個時候,我總會很驕傲地回答:“當然!”國旗下課程已經(jīng)是濱海人生活、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符號”,它扎根在每個濱海人的內(nèi)心深處,時刻指引著大家待人處世,也告訴著我什么是教育的勇氣,什么是教育的責任……
學生胡珺的媽媽陳永平女士每每講到濱海小學的國旗下課程,都會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她說:“國旗下課程是濱海小學‘珍視童年價值,培育生命自覺孕育出來的花朵,她芳香四溢。我們的孩子很有幸沐浴其中,度過別樣的七彩童年。同時她也是一雙無形的推手,推動做父母的我們不斷學習和思考,提升素養(yǎng),以更好地引領(lǐng)孩子走向生命自覺,走向一個追求真善美的廣闊原野,而不只是鉆到書本知識的死胡同里?!?/p>
2012年4月,凝聚著李校長和濱海人智慧和汗水的《國旗下課程》一書出版了,來自全國的300多位校長應邀參加了新書首發(fā)式。當我和同事們一塊在簽到處為全國各地同行辦理手續(xù)時,發(fā)現(xiàn)很多與會的專家、同行一拿到資料袋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那沉甸甸的書籍,欣喜和贊賞之情表露無遺?!澳銈兊臅覀兡芏嘁獛妆締幔课覀兡軒Ю蠋熡^摩你們的‘四段式活動嗎?”……三年多的時間,我和大家一起,有過困惑、有過坎坷、有過迷茫;但這期間,“國旗下課程”每周的故事讓濱海人內(nèi)心一次次變得強大,課程帶給孩子們的變化不斷激勵著我和同事們前行。國旗下講話發(fā)展為國旗下課程的歷程,更是一次意義非凡的洗禮,我也和大家一起在課程中成長與蛻變,我無法不為此而深感幸福。
在學校申報“第三屆廣東省中小學德育創(chuàng)新成果展示”時,我再次對學校的國旗下課程進行了資料整理。翻看這幾年來李唯校長的講話稿、老師們做的實錄、學生們的感想……我的眼睛幾次濕潤了,是什么讓我們一路相互鼓勵、攙扶前行?我想這是因為,濱海正像李政濤教授說的,是一所有魂魄的學校,“珍視童年價值,培育生命自覺”和“國旗下課程”都是濱海小學的魂。濱海人在課程中不僅 “成事”,還在“成人”,我和大家一起經(jīng)歷了在成事中成人,于成人之中更好地成事。
我們的路還很長,我們還要和學生、家長一起在國旗下課程中進一步實現(xiàn)生命的真實成長。
責任編輯 ? 徐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