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揚殷瑩
(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中國 天津300222)
組合機床夾具的結構和性能,對組合機床的配置方案選擇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夾具設計是整個組合機床設計的重要部分之一。
根據(jù)圖1知:螺紋孔的位置精度為±0.20mm。為了保證加工精度,鉆螺紋底孔位置精度應比螺紋底孔的位置精度提高±0.15mm。三面中,若以小面為后面,則左面要求加工螺紋底孔13個,其中6.7(M8)孔6個(盲孔4個),8.5(M10)孔6個(盲孔),10.2(M12)孔1個(盲孔),右面要求加工螺紋底孔16個和四個固定孔,其中6.7(M8)孔16個(盲孔),13孔4個,后面要求加工螺紋底孔10個,其中6.7(M8)孔8個,8.5(M10)孔2個(盲孔),共計三面43孔,要求同時加工。
圖1 零件圖
被加工零件毛坯為鑄鐵件,材料為HT200,硬度為HB150-200。工件的自大輪廓尺寸為:長522±0.25mm,高176±0.1mm,寬300mm,機體外形近似為長方體。工件壁厚均均勻,剛性較好。由于加工為鉆削,切削力較穩(wěn)定,加工孔直徑較小,不會引起工件變形。鉆削時產(chǎn)生的切削熱對加工精度也不會產(chǎn)生影響。
正確選擇定位基準是確保加工精度的重要條件。本道工序是在機體的六個面精銑加工之后進行的,定位基準采用“三面定位”的方式。工件的底面與夾具支承面接觸定位,可消除z軸移動,x、y軸轉(zhuǎn)動三個自由度,由于接觸面較大,定位穩(wěn)定可靠,是主要定位基面,以右面為導向定位基準面,可消除x軸移動和z軸轉(zhuǎn)動兩個自由度,以小面作為止推定位面可消除y軸移動自由度,通過三面定位消除了工件的六個自由度,使工件獲得完全定位。夾緊力的方向是由上而下。由于夾緊力較大,故采用四個夾緊點,以使夾緊力分布均勻,使夾緊點均勻布置在箱體的外壁上,直接對準夾具支承面,減少了工件的夾緊變形,有利于保證加工精度。
本夾具的定位方案為“三面定位”。為了保證留有一定的排屑空間,選用60mm的支承板,材料為20Cr,且工作面滲碳淬火,硬度為HRC59.為了防止夾緊變形,將兩條支承板布置在夾緊點的正下方,工件的箱壁處。
側定位板,也選用20Cr鋼制造,同時在工作面滲碳淬火,硬度為HRC59,左右兩側定位板的工作間距為301mm,即在工件的兩側共留有1mm的間隙,使導向準確。
后止推定位塊選用45鋼,淬火硬度HRC48-50。各定位元件在裝配時需要調(diào)整修配,在左側安裝一個凸輪壓緊機構,可使橫向定位可靠;前端面裝端面壓板,保證縱向定位可靠,同時可承擔一部分由后主軸箱產(chǎn)生的切削軸向力,以減小壓緊力。
在綜合比較各種機動夾緊方式后,決定選用液壓夾緊方式。因為液壓夾緊具有操作簡便、動作平穩(wěn)、易于集中控制、程序控制和實現(xiàn)工序自動化、工作壓力高(一般為30-50bar)、油缸結構尺寸小、元件便于標準化等優(yōu)點。而且本機床為液壓驅(qū)動,配有液壓站,采用液壓夾緊系統(tǒng)可不比另外配置動力源。且使夾具結構簡單、緊湊。初步選定夾緊機構為在夾具的上蓋內(nèi)布置兩個液壓油缸直接聯(lián)接兩個浮動壓板,自上而下進行夾緊工作。
本機床夾緊點選擇在定位支承面上,并在工件剛性最好的部位,即工件的外壁,可保證工件夾緊變形最小。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夾緊力和切削力的方向互相垂直,切削力是靠夾緊力所產(chǎn)生的摩擦力來消除的,雖然工件較重,且工件重力與夾緊力同向,也可以抵消一部分切削力,但所需的夾緊力還是較大的。
在計算所需夾緊力之前,先將各面的切削力合成,求出其合力的大小及合力的位置,以便確定夾緊力。
合力的大小為:ΣP=12893(N)。合力的坐標位置為(x,y):
左面合力在水平方向上偏離工件中心的距離為:522/2-247.1=13.9mm,在垂直方向上偏離工件中心的距離為:88-86.3=1.7mm。
右面合力(計算同前)。合力的大小為:ΣP=19992N。坐標位置為:(212.8,88)
右面合力在水平方向上偏離工件中心的距離為:522/2-212.8=48.2mm,在垂直方向上偏離工件中心的距離為:176/2-88=0(即位于工件中心)
后面合力(計算同前)。合力的大小為:ΣP=8402N。坐標位置為:(193,86)
后面合力在水平方向上偏離工件中心的距離為:300/2-193=43mm,在垂直方向上偏離工件中心的距離為:176/2-86=2mm
由于切削力均未作用在工件中心,因此工件在切削力的作用下產(chǎn)生平移、移動和顛覆的趨勢,所以應按這三種情況分別計算所需夾緊力,然后將計算結果加以比較,并取較大的夾緊值。
克服工件平移所需的夾緊力:由于工件多面同時受力,因此應按可能出現(xiàn)的最壞情況來計算所需的夾緊力。根據(jù)三面的切削力值,分析當開始加工時,由于各滑臺的進給阻力不等以及液壓系統(tǒng)工作不完全同步等原因,各動力箱不可能同時切削工件,左、右主軸箱同時工作時切削力相互抵消了一部分,但當右主軸箱和后主軸箱同時工作時產(chǎn)生的切削力最大,即所需夾緊力最大,此時需要的夾緊力為54214N。
克服工件轉(zhuǎn)動所需的夾緊力為4302N。
由于支承板夾緊點均勻分布在箱體外壁,且切削力基本位于工件中心,故產(chǎn)生的顛覆力矩很小,可忽略不計。
以上分析結果確定夾緊力為54214N。
[1]王先逵.機械制造工藝學(上下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9.
[2]任家隆,李菊麗,張冰蔚.機械制造技術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李德慶,吳錫英.計算輔助制造[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2.
[4]趙志修.機械制造工藝學[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5.
[5]孫大涌.先進制造基礎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