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軍軍
初中的議論文教學是起點,也是重點和難點。但就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而言,學生對議論文的接受有一定的難度。首先表現(xiàn)在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夠高,興趣不夠濃。盡管教師在課堂上對課文也進行了仔細的講析,但仍有一部分學生還是看不懂,理不清文章的思路,找不準文章的中心論點。在做議論文的練習時,同樣感到無所適從。特別是對思辨性比較強的文章,有的學生干脆就不知所云。鑒于此,我認為初中議論文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較為理想。
一、提前動手,有備無患
有篇文章曾經(jīng)提到:“要想更好地引導學生,教師只有先豐富自己,將知識轉(zhuǎn)化為自身的教學營養(yǎng),所以教師必須廣泛地閱讀,從中選取一些文質(zhì)兼美、貼近學生生活的小文章,時代感要強,要符合學生的生活,讓他們覺得離自己的生活是很近的?!睂Υ宋疑钣型小N覀兛梢栽诎四昙壪聦W期或更早一些時候提早引入議論文知識,可以把原來教材中出現(xiàn)的具有典范性的文章拿來使用,同時,歷年中考題中的比較典型的試題,我們也可以拿來作為輔助,提早介入。不一定是做練習,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介紹或分析。我一般在九年級議論文單元之前,會有針對性地找?guī)灼n外的、簡短的、典范性的議論文來講解議論文的有關常識,這樣,學生再接觸課本中的文章,就不會有畏難情緒了。
二、提高學生對議論文整體的把握能力
所謂語文教學,充其量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語文學科的特點要求學生必須真正走進文本,以文本為本,通過閱讀把握文章的主旨。記得有一位教育界人士說過:“讀,是語文教學的根?!边@里的讀,不是對文本機械地朗讀,而應該是在讀的基礎上進行歸納,從整體上感知文章內(nèi)容。在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有不少教師總是喜歡以做題來代替教學課文,這是一種用應試的剪刀裁剪縫制素質(zhì)教育的衣裳的做法,有削足適履之嫌。這種舍本逐末、急功近利的做法,其實是游離于語文之外的做題教學,久而久之,學生學習的興趣會越來越淡,課堂教學的效率會越來越低。真語文就應該從文本入手,在議論文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應該先讓學生總體把握議論文的基本思路和論證過程,再以答題的方式對文章進行細致研讀,最后再歸納總結(jié),這也符合我們由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一般認知過程,值得嘗試。在日常教學中,我一般是第一堂課先讓學生讀懂課文,再引導他們來列課文的結(jié)構(gòu)提綱,
理清“論證的總體思路”。學生獨立作出這些解讀之后,第二堂課再讓學生帶著相關問題對課文進行細致的研讀和理解。第三堂課再歸納總結(jié)并完成課后習題及練習冊,教給學生一些學習議論文的方法,從形式上給學生一些可以遵循的模式,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掌握和學習。
三、以寫促學,不斷提高
初中九年級議論文教學的作文要求是能寫簡單的議論文,但學生在作文方面往往不盡如人意。雖然考場作文中在體裁上大多沒有設置障礙,但真正寫議論文的學生不是很多。寫出高水平議論文的學生更是鳳毛麟角。論點不鮮明,論據(jù)不充分,論證沒力度,往往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缺乏清晰的條理、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充分的說理。因此,我認為:想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必須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就必須有意識地解決學生習作過程中存在的“無話可說、有話不會”說的問題。在這一方面,我最常用的做法是:在分析完一篇文章后,我會讓學生結(jié)合實際談談自己的讀后感,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只要學生有話可說,才可能有話可寫。然后有針對性地讓學生對部分文意進行綜合評價或鑒賞,寫出150字左右的反思或收獲。再挑選部分簡單的論題讓學生找論點、說論證。充分調(diào)動全體學生的學習激情,讓學生相互點評,教師最后予以補充或修正。長此以往,學生對議論文的學習就不再那么畏難亦抑恐懼。學習有了欲望,學生就會在有意無意間解決自己的“無話可說、有話不會”說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趨熱打鐵,讓學生對此進行拓展,形成自己的一篇小論文。我想經(jīng)過這樣多讀多練,堅持不懈,學生議論文的寫作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除此之外,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積累的寫作素材太少了,作文內(nèi)容空洞抑或一例多用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為此,我及時組織學生開展課前3分鐘演講、摘抄范文、名言俗語以及名人事例等活動,在學生摘抄完之后,我要求學生進行有選擇的記憶,并尋找恰當時機進行交流,在《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課中,我讓學生說出選用本文的原因,你最欣賞本文的哪一點,是語言,還是結(jié)構(gòu),抑或是讓你扼腕嘆息的思想?而后在班內(nèi)進行討論,要讓學生不僅知道文章好,更要知道文章好在哪里。通過開展演講賽、辯論會,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議論文的魄力,擴大學生的認知領域,增強學習議論文的信心。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只要我們在教學中,立足學情,服務學生,我們就一定能形成具有個人風格、符合學生實際的喜聞樂道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張軍.議論文教學訓練序列化設計的構(gòu)想[J].閱讀與寫作,2000(03).
?誗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