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欣賞佳作之美
師:今天在上課前,老師想和同學們共同欣賞幾幅書法作品。你們想看嗎?他們都是我們延興小學的老師寫的。
師:知道這是什么書體嗎?
生:篆書。
師:篆書結構上緊下松,時有對稱。
師:這是什么書體?
生:隸書。
師:隸書結構扁平,結字秀麗、端莊。
師:這又是什么書體?
生:楷書。
師:我們最熟悉的楷書。寫得怎么樣?如果你勤加練習,也會寫得和老師們一樣好。
【點評:課始,教師讓學生欣賞本校教師的書法作品,看似尋常,卻頗有深意。其作用有二:一是可以培養(yǎng)學生欣賞書法作品的能力,認識篆、隸、楷三種字體的構字特點和結構美;二是以身邊熟悉的教師的書法作品為范本,給學生營造了濃郁的書法文化氛圍,可以更激發(fā)學生學習書法的熱情與信心。】
師:請同學們接著看大屏幕。欣賞老師的書法作品后,我們再來看看屏幕上出示的小篆和楷書的 “三”與“川”,想一想這兩個字在筆畫書寫上有什么不同。
師:是的,小篆的“三”和“川”的每一個筆畫都是整齊劃一的,而楷書“三”和“川”的橫畫、豎畫卻是不整齊的,這種不整齊就叫作“參差”“錯落”。
(板書:參差、錯落。)
師:我們都知道楷書講究的是整齊的美,是一種靜態(tài)美,可是要知道“參差變化”“錯落有致”,也同樣可以使?jié)h字書寫得更完美。這正是我們今天要共同學習和研究的內(nèi)容,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點評:教師以篆書的“三”與“川”和楷書的“三”與“川”形成對比,自然而然引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nèi)容:楷書“參差”“錯落”的結構規(guī)律?!?/p>
二、引導觀察,臨寫例字,體會漢字書寫之美
1.教學橫畫的“一伸一縮”和豎畫的“高低起伏”。
師:“垂”字和“而”字是我們今天著重要學習書寫的兩個字。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米字格中的“垂”字,想一想,這個字是怎樣呈現(xiàn)“參差、錯落”之美的?
生:橫畫長短不一,使得“垂”字有“參差”之美。(出示“垂”字,四橫標紅。)
師:你觀察得可真認真。
師:在書寫“垂”字時,怎么才能把這四筆橫畫寫好,寫出“參差、錯落”的美?
生:一橫最短;二橫最長;三橫次之;四橫次于三橫,但比一橫長。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說得也很完整。其實,這就是書寫指導中所提到的一伸一縮。
(板書:一伸一縮。)
師:誰還能再說說寫“垂”字時,橫畫是怎樣變化的?
生:一橫最短;二橫最長;三橫次之;四橫次于三橫,但比一橫長。
師:你說得非常完整,聲音也很洪亮。
師:在寫“垂”字時,除了注意橫畫的“一伸一縮”,這四筆橫畫的位置關系應怎樣安排呢?
生:每一筆橫畫之間的空隙位置基本相同。
師:說的沒錯,這就是我們寫字時應注意的“疏密勻稱”。
師:其實,歷代的書法家在寫這個“垂”字時,也注意到了橫畫的一伸一縮。
你看,這是歐陽詢寫的“垂”字,這是柳公權寫的,最下面的是顏真卿書寫的。雖然書法家們處理的長橫和我們臨寫的標準楷體字不同,但是這些“垂”字依然為我們呈現(xiàn)出了這種“參差、錯落”的美。(出示名家書寫的“垂”字。)
【點評: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湯老師讓學生自己分析“垂”字的書寫特點,有意識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先動腦再動手、手腦并用的好習慣?!?/p>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米字格中的“而”字,想一想,“而”字是怎樣呈現(xiàn)“參差、錯落”之美的?
生:豎畫的長短不一,使得“而”字呈現(xiàn)“參差、錯落”的美。
師:說得對、說得好。你的發(fā)言給了同學很大的啟示。(出示“而”字,四筆豎段標紅。)
師:“而”在書寫時,如何安排四筆豎段的長短,來寫出“參差變化、錯落有致”?
生:“而”字,二豎最短,三豎稍長,橫折鉤的豎鉤段最長,一豎次之。
師:你說得可真好,誰還能像他這樣再來說一說?
師:這么細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真棒!
師:同學們總結的這就是書寫指導中所說的高低起伏。
(板書:高低起伏。)
師:這高低起伏的筆畫變化就像我們看過的連綿不斷的山峰,既有高峰,又有緩坡,陸地上如此,水中倒影亦如此(出示山水圖片),山與山錯落有致地排列在一起,才顯出這山峰的奇麗之美。其實漢字書法最初的美就是源于自然物象的美。就像這個“而”字一樣,它有三個豎畫和一個橫折鉤的豎鉤段,它們的收筆都不處在同一高度,這種“高低起伏”的變化就把“參差”“錯落”的美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了。
師(小結):剛才我們認真觀察了“垂”字和“而”字的結構規(guī)律,寫橫畫時要注意(生齊答:一伸一縮),寫豎畫時要注意(生齊答:高低起伏)。
【點評: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說是這節(jié)課非常突出的一個亮點,湯老師運用“山水圖片”引導學生感受漢字的“高低起伏”之美和漢字所蘊涵的自然美,進而使學生更進一步地理解了“參差”“錯落”的美?!?/p>
2.師范寫。
師:垂”字的中間三橫,應長短不同,中部一橫最長,“垂”字的四橫保持菱形的形態(tài),上橫最短,二橫最長,三橫次之,下橫長于上橫,比三橫略短。
3.生臨寫。
(1)要求:學生每個字各描紅一個,獨立寫一個。寫后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結合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比一比、說一說誰寫的字體現(xiàn)了“參差、錯落”的美。
(2)正姿:頭正、身直、足平、臂張、胸離。
(3)學生臨寫。(師圈畫好字。)
4.小組交流,匯報習字心得。
師:說說小組內(nèi)誰的字最漂亮?有沒有體現(xiàn)出參差、錯落的美?
生:他寫的字很好,橫畫體現(xiàn)了參差、錯落的美;他寫的字注意到了疏密勻稱;他寫的字書法用筆很好。
師:你看到了同學的優(yōu)點,真善于學習。要知道學會欣賞別人的優(yōu)點,這是一種美德。
5.再次練寫。
每人各練寫1個“垂”字和“而”字。
三、自主學習,再次練寫,深入體會“參差、錯落”之美
自學要求:下列字的哪些筆畫體現(xiàn)了“參差、錯落”之美?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nèi)觀察后交流這些字哪里體現(xiàn)了“參差、錯落”的美??梢砸贿呌^察,一邊在紙上練寫。
生1:“省”字,橫畫長短不一,“目”字中間兩筆橫畫較短。
生2:“奇”字,橫畫長短不一,“大”的橫畫短,“可”的橫畫長,強調(diào)主筆突出。
生3:“村”字,兩筆橫畫長短不一,左短右長,且左高右低,兩筆豎畫不一樣長,左略短,右略長。
生4:“推”字,三個豎段長短不一,中豎段最長,左豎段次之,右豎段最短。右邊橫畫參差不齊,橫畫居中宜短,橫畫在下宜長。
師:集體的力量真大,把這幾個字須要注意的結構、筆畫都想到了,表揚這個小組。就用這種認真的態(tài)度去習字,一定會成功,因為大書法家們小時候習字也須要用心觀察、用心臨摹。
四、依據(jù)所學,臨摹佳作,細心體驗創(chuàng)作之美
1.臨寫名家碑帖;創(chuàng)作含有“參差、錯落”之美的字的詞語或詩句。(出示臨寫、創(chuàng)作要求。)
2.學生臨帖,教師巡視。
3.集體匯報、并展示習字成果。
師:誰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
生1:我寫的作品是……
生2:我們四人創(chuàng)作的是我們學校的校風,“樂學、善思、勤奮、有志”,希望和同學們共勉。
【點評:給學生提供創(chuàng)作鑒賞的機會,展示的平臺,是對學生最好的鼓勵,不但可以激勵學生克服書寫過程中的困難與畏難情緒,更增加了書寫的興趣與自信?!?/p>
師:說的可真好,我們給他們鼓鼓掌吧!寫的怎么樣?哪些字體現(xiàn)了今天所學?
生1:“善”字的四筆橫,體現(xiàn)出了“參差、錯落”之美。
生2:我補充,“勤”字、“有”字和“志”字也體現(xiàn)了今天學習的漢字書寫規(guī)律。
師:同學們說得都對!
師:今天同學們在習字過程中都非常認真。老師希望同學們在日后能認真讀帖、臨帖,掌握漢字書寫的每一種規(guī)律,并將中國書法這門藝術傳承下去,能寫一手漂亮的中國字,能做儒雅自信的中國人!
【總評】
湯麗男老師執(zhí)教的《楷書結構規(guī)律(一)》是一節(jié)五年級毛筆字教學,所用教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寫字試用課本》(黑龍江省教育出版社)。在教學中,不難看出,湯老師在深刻領會《書法指導綱要》精神的基礎上,充分展示了毛筆教學的真實、扎實和豐實。
1.立足學生的學習起點,準確定位,教學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毛筆字的書寫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對于正確的書寫姿勢、執(zhí)筆要領、基本筆畫的寫法有所掌握。 所以湯老師把教學重心放在了對楷書“參差”“錯落”這一結構規(guī)律的學習上,符合年段書法教學的特點。在教學中湯老師緊緊圍繞“參差”“錯落”這一主線,通過不同書體的對比、細致的觀察、教師的范寫、學生的臨寫、交流與互評,作品的創(chuàng)作等環(huán)節(jié),將“參差”“錯落”這一結構規(guī)律深深印在學生的腦海中,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漢字的形體美。
2.立足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觀察,教學氛圍輕松愉悅。在教學中,湯老師充分培養(yǎng)每個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以指導者和引領者的身份充分開啟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觀察范字的筆畫、部件位置和比例關系,使學生在臨摹的過程中,養(yǎng)成觀察、讀帖的習慣,形成“意在筆先”的意識。另外,在教學中湯老師不急不緩的教學狀態(tài),和藹可親的教學語言,創(chuàng)造了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從而實現(xiàn)了教學效率的最大化。
3.立足傳承中華書法文化,欣賞名家碑帖,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書法審美和書法文化教育是中小學書法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養(yǎng),增強文化自信和愛國情感不可或缺的教育內(nèi)容。因此《書法指導綱要》明確提出了“適度融入書法審美和書法文化教育”的要求,并在各個學段規(guī)定了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小學5~6年級的教學內(nèi)容為“學習欣賞書法作品,初識篆、隸、草、楷、行五種字體,初步感受不同字體的美”。綜觀湯老師的整個教學過程,可以看出,湯老師一直以傳承中華書法文化為己任,巧妙、自然地把這一任務滲透于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使書法審美與書法文化教育及基本技法的教學和學生的實踐有機結合,使整個教學充滿了濃郁的書法文化氣息,達到了《書法指導綱要》所說的既要“融入”,又要“適度”的原則。
4.立足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欣賞與評價的能力。古人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在教學中湯老師善于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結合本課重點教學內(nèi)容楷書“參差、錯落”的美這一特征,通過小組內(nèi)互相比較,取長補短,提高書寫能力;通過交流對話,加深感受,形成欣賞與評價他人作品的能力,讓課堂教學更具實效性。
5.立足于教師的范寫,發(fā)揮了榜樣作用。在《書法指導綱要》教學建議與要求中明確指出要“發(fā)揮教師的示范作用”。尤其是毛筆教學要求教師要有一定的書寫功底,在教師范寫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讓學生體會毛筆運筆方法,體會提按、力度、節(jié)奏等變化,掌握收筆放鋒的技能。在教學中,湯老師范寫的“垂”字,讓學生心生佩服、羨慕之感,學生在掌握了“垂”字寫法的同時,更增添了學習書法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