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艾
隨著科技發(fā)展,用戶需求變遷,現(xiàn)代圖書館的空間功能呈變革性拓展。王波認為,“不久后的高校圖書館將是一切為了教學科研的‘變形金剛’:大學圖書館=海量數(shù)字資源+精裝修樣板間+創(chuàng)意無限的可移動家具+數(shù)碼體驗中心+藝術展覽館+迷你研究廂集群+大中小型討論室”[1]。美國西雅圖圖書館2011-2015戰(zhàn)略計劃提出改革空間與服務,以支持西雅圖市充滿活力的社區(qū)[2];澳大利亞NGLS(Next Generation Learning Sapce,新一代學習空間)計劃通過空間設計和評估,發(fā)揮各類學習空間(包括圖書館、教室)在學習、教學、科研中的作用[3]??臻g價值評估是圖書館空間功能變革的必然產物,這是因為:(1)空間功能不斷拓展,空間價值成為圖書館服務的核心價值之一,對其評估是服務價值評估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2)變革后的空間功能是否發(fā)揮預期效用,是否有改進,只有通過評估才能精準把握;(3)空間功能拓展是否與用戶需求變化相一致,還有哪些潛在的拓展功能,也需要通過評估充分挖掘?;谝陨弦蛩?,澳大利亞迪肯大學提出專門針對圖書館空間評估的TEALS(Tools for the Evaluation of Academic Library Spaces,高校館空間評估工具)項目。
迪肯大學創(chuàng)建于1974年,以澳大利亞第二任總理Alfred Deakin命名,是澳大利亞頂級學府之一,現(xiàn)有4個風格迥異的校區(qū),在校生超過42,000名[4]。2007年迪肯大學圖書館空間利用率調查顯示,“在一些關鍵時期(如備考期和科研任務集中期),圖書館工作站和研究室遠遠不能滿足用戶需求”[5];另有相當數(shù)量的用戶認為,“圖書館空間布局缺乏靈活性和彈性,座位數(shù)嚴重不足,應通過空間整合將圖書館建成集多樣化服務為一體的學習空間”[6]。鑒于此,迪肯大學意識到圖書館空間變革的必要性,2008年投資3000萬澳元啟動圖書館空間改造TLEP(Transforming the Library Experience Project,圖書館體驗變革)項目[7],期望打造能適應教學方式變化、支持自習和小組學習模式的開放兼容空間服務。截至2012年,TLEP項目已開展數(shù)個階段,項目組深知空間價值評估的必要性,一來可以了解以往階段性改造的成效,二來可以指導于稍后的墨爾本校區(qū)圖書館大規(guī)模改造,TEALS作為NGLS和TLEP項目的衍生項目被提上日程。
指標體系的科學化程度影響空間評估工作的質量,因此系統(tǒng)科學的圖書館空間評估指標必不可少。TEALS項目組從用戶體驗出發(fā),提煉出10條質量標準:(1)積極的建筑物形象和個性標識;(2)開放的入口設計;(3)功能性和有效性;(4)靈活性和普適性;(5)滿足多種需求的多樣化設計;(6)以人為本的社交化空間;(7)空間格調性和靈感激發(fā)性;(8)環(huán)境舒適,可適應未來變化;(9)訪問便捷,人身安全性和隱私保密性;(10)科技集成化[8]。標準1、2為感官體驗評價指標,標準3、4、5為能效性指標,標準6、7、8、9集中體現(xiàn)空間的以人為本及可持續(xù)化發(fā)展,標準10為科技化標準。整個指標體系歸納了現(xiàn)代化圖書館應具備的空間特質。
筆者通過資料整理和歸納,認為迪肯大學TEALS項目實施過程可概括為2項成效、3個階段和4種方法。2項成效包括:(1)構建圖書館空間價值評估框架;(2)形成能滿足用戶需求、符合教學科研大綱、順應社會和文化背景的圖書館空間布局和設備供給。3個階段包括:(1)TEALS評估工具形成和發(fā)展階段;(2)評估工具應用于墨爾本校區(qū)圖書館空間價值評估的試評估階段;(3)評估結果與實踐相結合,指導墨爾本校區(qū)圖書館大規(guī)模空間改造階段[9]。4種方法包括:(1)對建筑藍圖、建筑改造計劃和空間功能闡述文件的審查:由建筑設計組和TEALS項目組負責,通過交流,設計組可以幫助項目組理解空間設計初衷和功效,而項目組可以幫助設計組深入認識用戶需求;(2)對圖書館空間功能、使用情況的研究:由項目組負責,旨在通過觀察了解圖書館空間功能現(xiàn)狀,使用率如何,存在哪些設計上的優(yōu)勢和劣勢等;(3)面向學生和圖書館員的分組式面談:分4組展開,3組面向學生,1組面向館員,這種深度訪談有助于項目組多角度地考察圖書館空間價值在用戶心目中的評判,深入了解空間設計細節(jié)不足,還可以從側面驗證在線調查的有效性;(4)面向學生的圖書館空間體驗在線調查,側重于用戶整體滿意度及空間需求/使用模式的挖掘[10]。
TEALS評估框架包含4個維度:(1)CoQ(Criteria of Quality)價值評估標準,指導整個評估工作開展的標桿,此后調查問卷的設計、訪談和觀察研究的展開都以此為據(jù)。(2)QI(Quality Indicators)價值評估指標,價值評估標準的進一步分解,TEALS項目組使用EXCEL表格羅列評估標準和指標,制成Obervational Study List,用作空間觀察研究工具;(3)QI空間評估;(4)利用評估結果反哺未來的空間改造[11]。后3個維度與評估標準一脈相承,有機統(tǒng)一。
TEALS調查模式保證了評估結果的真實有效。首先,從調查方式看,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觀察法多管齊下,訪談法具備一定的深度,但受地點局限,而問卷調查法則可網羅校內外更廣泛的意見和觀點,多種方法的結合運用保障了評估信息的深度和廣度;其次,從調查對象看,既包括面向學生的調查,又包括面向館員的調查,確保評估信息的專業(yè)性和全面性;最后,從調查內容看,既包括評估類指標調查,又包括需求類信息調查,實現(xiàn)了整個調查的動態(tài)可持續(xù)化,評估標準的設計如果存在用戶需求的遺漏,將影響整個評估結果的科學有效性,因此,對用戶需求信息的挖掘有助于評估體系的完善和評估工作的良性發(fā)展。
問卷調查的廣度和便捷性使得其在現(xiàn)代調查中倍受青睞,但要通過短短30分鐘的答卷精準地把握住用戶的空間需求,絕非易事,問卷的設計成為關鍵。根據(jù)筆者對TEALS調查問卷的分析,其具備以下特點:(1)目的性,問卷設計目的明確,以挖掘用戶需求為目標,從細微處追蹤用戶的需求模式;(2)邏輯性,問卷設計先易后難,循序漸進,自然連貫,兼具封閉式及開放式兩種題型,且同質問題以模塊化呈現(xiàn),保障答題者思維的連貫;(3)可行性,問題設計表達清晰、簡明扼要,且提問直接,作答簡單,用戶能毫無顧慮地進行真實作答。
分析評估結果指導實踐是迪肯大學評估的直接目的。項目組對在線調查的結果展開抽絲剝繭的分析,如在回答“你在圖書館有最喜歡的某一塊或某幾塊空間嗎”一題時,76%的用戶表示肯定,通過分析,項目組得出這些用戶滿意空間的共同特征,即設計靈活、家具多樣,這樣的布局可促使用戶在圖書館空間內通過移動桌椅、擺放沙發(fā),手動設計、打造適合當下學習情境的最佳空間。由此項目組得出結論:“以多種舒適家具為特色的非正式空間是圖書館空間設計的關鍵因素,因為該因素突出了圖書館作為人的場所的基本屬性?!盵12]正是通過層層剖析,項目組深入探究現(xiàn)行設計在滿足用戶需求方面的優(yōu)勢和不足,掌握了用戶需求動態(tài),實現(xiàn)了分析結果和改造設計的有機結合。
5.1.1 多元化用戶空間需求發(fā)展趨勢
信息社會中空間需求進一步與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功能相分離,呈現(xiàn)多元化態(tài)勢。從表1可看出,自習空間仍是主要需求;高校教學模式的變革,團隊協(xié)作研究的空間需求呈平穩(wěn)攀升之勢;圖書館作為“第三空間”的社交價值不斷彰顯。此外,用戶多種個性化需求將進一步推動圖書館空間的多元化,小型出版中心、3D打印中心,以及實用新型、外觀改造實踐中心、創(chuàng)意手工坊等,空間利用形式創(chuàng)意無限。
表1 迪肯大學圖書館空間需求類型表
在用戶需求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下,圖書館的空間設計要把握以下原則:(1)重要性原則,即盡一切力量滿足用戶的核心需求,著重發(fā)揮其在教學、科研中的角色和作用;(2)平衡性原則,實現(xiàn)傳統(tǒng)學習空間和非正式學習空間的合理分配,或實現(xiàn)兩者間的彈性轉化和需求供給平衡;(3)兼顧性原則,即在滿足用戶核心需求的條件下,盡量滿足用戶其他一些非主流需求。
5.1.2 互動化用戶空間需求發(fā)展趨勢
伴隨著互聯(lián)網成長的一代深深打上信息共享的烙印,協(xié)同和合作滲透至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充滿生機活力的圖書館,小組討論、專題討論這樣的場景比比皆是。圖書館互動學習空間的提供要注意以下事項:(1)除了互動化交流場所,還應提供交流所需的基礎設施,如與用戶攜帶移動設備相匹配兼容的網絡;(2)互動化學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周邊環(huán)境帶來影響,因此要注意其與自習、會議室等需要安靜的空間之間的隔斷;(3)掌控互動化學習空間的度,如果學習形式過于自由、散亂或嘈雜,則喪失了其積極意義。
5.1.3 科技化用戶空間需求發(fā)展趨勢
現(xiàn)代社會,科技日新月異,用戶對高新電子產品趨之若鶩,特別是高校圖書館用戶希望圖書館的空間能越來越多地融入這些高科技元素。圖書館空間布局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實現(xiàn)與科技的結合:(1)開辟數(shù)碼體驗區(qū),一方面可以通過高新數(shù)碼產品和服務展示,吸引更多的用戶走進圖書館,如上海圖書館2011年推出的包括iOS、Android系統(tǒng)在內20余種移動閱讀終端的數(shù)字閱讀體驗活動就備受用戶追捧;另一方面也可確保館員與高新產品技術的接軌,隨時感知、應對外在科技環(huán)境和用戶需求的變遷;(2)空間設計規(guī)劃中的高科技運用,不僅有利于空間利用率的提高,如RFID設備的應用大大節(jié)約了圖書館的空間成本和操作成本,高科技鐳射燈光的應用能夠實現(xiàn)圖書館氛圍的靈動性和幻彩性[13],而且還能夠增強空間利用的環(huán)境效益,如自然光、節(jié)能環(huán)保材料的采用帶來的能耗降低,遠程訪問服務給用戶帶來的時間/路程節(jié)約等。
5.1.4 人性化用戶空間需求發(fā)展趨勢
眾多空間設計實踐表明,人性化設計較為完善之處,其利用率也更高,圖書館首先作為人的生存空間,其次才是知識空間和交流空間。筆者認為,圖書館的人性化設計應具有如下表現(xiàn)方式:(1)自由性,用戶如同在家一般輕松自在,如多樣化家具的選擇讓用戶達到最舒適、最滿意的入座狀態(tài),貼近自然、豐富多彩的空間景觀給用戶帶來的身心放松;(2)靈活性,即空間布局、家具對不同空間用途的適應性,如用戶可以選擇使用軟隔離實現(xiàn)自習空間向小組討論空間的轉化;(3)保護隱私性,在用戶需要安靜思考、集中注意力或討論重要議題的空間,則通過有效隔離實現(xiàn)對其隱私權的保護。任何空間設計都必須考慮人的感受、尊重人的想法,才能實現(xiàn)人與空間的相互促進與和諧發(fā)展。
5.2.1 創(chuàng)建開放性、吸引性的入口空間
圖書館建筑外部空間環(huán)境及入口空間設計決定了用戶對圖書館的第一印象,開放性的入口設計如同展開懷抱的圖書館以海納百川的姿態(tài)迎接來往的用戶,而引人入勝、極具文化象征和美學特色的入口設計能夠給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的感受。圖書館的入口設計可以從如下方面展開:(1)實現(xiàn)入口與周邊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的有機融合:環(huán)境是人對建筑藝術審美感受的最初因素,入口乃至圖書館整體建筑設計必須實現(xiàn)與自然環(huán)境、周邊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才能彰顯其性質和藝術魅力,可利用各種基面環(huán)境要素(如各類砂礫、鵝卵石、低矮燈飾、綠色植物等)和維護面環(huán)境要素(如圍廊、立柱、花墻、水幕等)[14],將入口設計為周邊環(huán)境的實體延伸;(2)側重入口與圖書館建筑外觀環(huán)境的人文化設計:充分挖掘環(huán)境中的文化精髓,實現(xiàn)對民族性、地域性、高校內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光大;(3)賦予入口與圖書館建筑外觀環(huán)境以鮮明的個性化:個性化設計是指在與周邊自然環(huán)境協(xié)調一致基礎上的獨特風格特征,如上海市圖書館的主入口由12根巨型廊柱組成的知識廣場,蘊涵著天地書人的融合,呈圓形的廊柱表示出對所有讀者的開放與歡迎[15],獨具特色的空間形態(tài)給用戶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
5.2.2 規(guī)劃大開間、無障礙的空間布局
適應性的圖書館空間構建原則要求在設計中采用大開間(One Room)設計,減少固定隔斷,保持整體空間的利用彈性[16]。大空間給人視野開闊、心曠神怡的感覺,將眾多功能整合到統(tǒng)一的大空間,筆者認為有如下途徑:(1)功能集中化,布局邏輯化,即相同或相似功能在圖書館空間應盡量呈現(xiàn)集中化趨勢,而相關性功能則在空間呈現(xiàn)連貫性、延續(xù)性趨勢;(2)軟隔斷的使用。軟隔斷克服傳統(tǒng)分隔模式下對空間延續(xù)化的割裂,使圖書館空間更具層次感和藝術感。軟隔斷的形式一般包括用顏色區(qū)分、用高低差區(qū)分、用物體分隔、用燈光分隔;(3)不同空間氛圍和空間形態(tài)的營造,即以各功能空間的獨立風格為軟環(huán)境劃分指標,實現(xiàn)大開間中的空間規(guī)劃和合理布局。
5.2.3 打造靈活性、人性化的家具設置
人性化設計是指在設計中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使設計的中心始終圍繞使用者的需求而展開,根據(jù)人體工程學、環(huán)境心理學、審美心理學,科學地了解用戶生理特點、行為心理和視覺感受的特點,從而設計出充滿人性、親和力的產品。人性化家具要滿足功能性、靈活性、可持續(xù)性的設計原則,具體來說有以下實現(xiàn)途徑:(1)家具設計的多元化,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的家具不僅可滿足多元化需求,同時可以給用戶以新鮮感和吸引力。杭州圖書館正是以其獨樹一幟的家居式閱讀風格的營造,茶幾、圓桌、椅子、長條沙發(fā)、圓沙發(fā)等多元化家具的布局贏得良好的口碑;(2)用戶使用上的靈活性,館內家具應移動便捷且可隨意調整高度,以適應不同使用情景;(3)家具使用的可持續(xù)性,可持續(xù)性包括兩個范疇,一是功能的可持續(xù)性,通過預留設計“空白”,鼓勵用戶參與,對后期設計進行填補和完善;二是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性,即通過大量綠色環(huán)保家具的使用,實現(xiàn)與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發(fā)展。
5.2.4 設計激發(fā)性、層次感的空間軟裝飾
高校圖書館作為用戶學習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融入更多激發(fā)用戶學術靈感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環(huán)境因素。重視空間軟裝飾,可實現(xiàn)用戶視覺和精神的雙重收益。色彩、燈光、藝術品、家具是圖書館軟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TEALS項目中,當被問及“圖書館內最能激發(fā)其靈感和創(chuàng)意的因素”一題時,37人中,有24人推薦了包括色彩、桌椅、沙發(fā)、燈光、藝術長廊在內的空間軟裝飾,這些空間因素作用于用戶的大腦皮層及意識形態(tài),有利其學習力、創(chuàng)造力的迸發(fā)(參見表2)。
筆者認為,注重用戶潛能開發(fā)的圖書館空間設計可從如下方面著手:(1)賦予色彩、燈光、家具等軟裝飾與其所處的區(qū)域相一致的功能意義,例如深色家具能夠讓自習區(qū)內用戶專注思考,但為使氣氛不至過于沉悶,可以擺放一些綠色植物;而在討論區(qū),為了配合氣氛的活躍,可以擺放色彩明艷、形態(tài)各異的家具和燈飾,通過用戶的感官刺激激發(fā)其潛在能力??傊?,每個設計應取決于該區(qū)域試圖吸引什么類型的用戶、將在這塊區(qū)域發(fā)生什么樣的活動以及如何激發(fā)活動的良性發(fā)展;(2)增強空間的整體靈動性,以環(huán)境的豐富多彩推動用戶思維的豐富多彩;(3)打造空間的舒適性,用戶全身性的放松和精神上的愜意同樣有利其潛能的激發(fā)。
表2 用戶圖書館激發(fā)因素推薦表
隨著圖書館空間功能的不斷拓展和深化,空間價值正成為圖書館的核心價值之一,迪肯大學圖書館的空間價值評估TEALS項目為用戶空間需求的滿足及圖書館空間在學習、教學、科研中作用的充分發(fā)揮,提供了新的理論方法工具。新時代下的圖書館應把握用戶空間需求的多元化、互動性、科技性和人性化發(fā)展趨勢,通過開放性、吸引性入口空間的創(chuàng)建,大開間、無障礙空間布局的規(guī)劃,靈活性、人性化家具的打造,以及激發(fā)性、層次感的軟飾設計,推進圖書館空間的縱深化發(fā)展,實現(xiàn)用戶完美的空間體驗。
[1] 王波. 大學圖書館即將發(fā)生第三次革命[J]. 大學生,2012 (5):32-33.
[2] The Seattle Public Library StrategicPlan:2011-2015[EB/OL]. [2013-09-22]. http://www.spl.org/aboutthelibrary/strategic-planning.
[3] Implementing and evaluating a‘next generation learning space’:a pilot study [EB/OL].[2013-12-20]. http://www.ascilite.org.au/conferences/sydney10/proceedings.htm.
[4] [7]TEALS (Tools for Evaluation of Academic Library Spaces) Project [EB/OL]. [2012-10-29]. http://libraryassessment.org/archive/2012.shtml.
[5] [6] [8] [9] [10] [11] [12] Transforming Academic Library Space:an evaluation study of Deaking University Library at the Melbourne Burwood Campus using TEALS[EB/OL]. [2013-12-20]. http://www.conferences.alia.org.au/alia2012/Papers/3_Anne.Horn.pdf.
[13] [16]郎杰斌. 空間體驗———圖書館的核心價值之一[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3 (2):42-45.
[14] [15]楊豪中. 圖書館建筑入口的外部空間環(huán)境藝術設計[J]. 設計平臺,2007 (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