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光鳳
(四川省小金縣畜牧獸醫(yī)局,四川 小金 624200)
仔豬黃白痢和仔豬傳染性腸胃炎是仔豬的常見胃腸疾病,其多因飼養(yǎng)管理不當、外界環(huán)境變化、母豬乳汁質量差、仔豬消化不良及仔豬抵抗力不強等原因而引起。
黃痢多發(fā)于出生12h到3日齡的仔豬,病豬排黃色或灰黃色水樣稀糞,糞內含凝乳小片和小氣泡。7日齡以上的仔豬以發(fā)生白痢多見,仔豬突然拉稀,排乳白色、灰白色或淡黃白色的腥臭的糊狀或漿狀糞便。仔豬傳染性腸胃炎易發(fā)寒冷季節(jié),患豬嘔吐,急性水樣腹瀉,排泄物為黃色或淡綠色,有時為白色,內含凝乳塊。仔豬胃腸疾病發(fā)病快,死亡率高。一般病豬的病情較輕,經(jīng)及時治療多能痊愈。
2.1 環(huán)境管理 加強環(huán)境管理,建立消毒制度,母豬臨產(chǎn)前對陰門、乳房、腹部等部位進行清洗。除凈豬舍內的廢物,豬只定時防疫。
2.2 母豬飼喂 母豬妊娠期前后飼喂全價飼料。在保證仔豬能得到營養(yǎng)母乳的同時,防止母豬過肥。
2.3 仔豬飼喂 仔豬教槽期極易因應激而患腸胃疾病,對此應提早教槽開食,可在仔豬7日齡左右,以甜香型或奶香型膨化全價飼料教槽,并從仔豬3周齡開始適量給母豬和仔豬喂食一定的抗貧血藥物。料中添加預防腸道疾病的藥物可避免應激反應。斷奶后的仔豬主要從日糧中獲取營養(yǎng),可在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乳糖或乳清粉,若同時加入適量益生素,則可減少腹瀉和下痢的發(fā)生。
2.4 加強免疫 母豬產(chǎn)前應注射大腸桿菌及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疫苗。
3.1 注射針劑 慶大霉素頸部肌肉注射,常用劑量為3mL/kg,每日注射2次,一般連續(xù)注射1~2d,同時配合肌注復方長效磺胺,注射2~3次。如果癥狀嚴重,可皮下注射阿托品。注射療效不佳的,可以輔以口服藥物。
仔豬傳染性腸胃炎用磺胺嘧啶鈉+碳酸氫鈉治療,黃白痢用慶大霉素、黏桿菌素類藥+乳酶生等治療。
3.2 輔助治療 有脫水癥狀的可飼喂補液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