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妹
許多科學家通過研究實驗證實:手的動作越復雜,活動越多就能積極地促進大腦的思維功能,對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操作能力、創(chuàng)造力及個性發(fā)展都起著良好的促進作用。而折紙活動通過手的折、剪、貼、畫來制作各種形象生動、富有情趣的造型,這一過程不僅能滿足幼兒愛操作、愛模仿、愛游戲的需要,而且還是培養(yǎng)幼兒各種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徑。小班幼兒年齡小,小肌肉發(fā)育不發(fā)達,動手操作能力比起中大班孩子相對要差些,但他們好奇、愛幻想,能否讓小班幼兒在折紙活動中興趣飛揚,小手靈活,充滿自信,這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通過嘗試發(fā)現(xiàn)如下做法:
一、多看,讓小班幼兒興趣盎然
小班幼兒雖然動手能力差,但好奇心強,求知欲盛,他們愛想、愛問、愛模仿。于是,我就抓住幼兒的好奇心,用環(huán)境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在幼兒生活的周圍環(huán)境布置中我有意地用各種各樣紙折的東西大塊面地布置墻面,有動物的,有花草的,有風景的。紙的運用上有五彩繽紛的糖紙、各式各樣的餐巾紙、各種類型的卡紙、鮮艷奪目的包花紙等。在區(qū)域游戲中,我也有意識地用折紙作品來豐富區(qū)域游戲材料。如:紙折帽子、桌子、椅子、褲子、衣服、杯子、花瓶、錢包等。讓幼兒生活的每一個空間都布滿折紙作品。接著我再組織幼兒參觀環(huán)境,安排幼兒擺放游戲材料讓幼兒多看;引導幼兒看風景、看花草、看動物、看用品、看紙的大小、看紙的色彩、紙的來源。一方面通過看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表達力,另一方面更多地通過看引發(fā)幼兒對紙的喜愛,激發(fā)幼兒對折紙的興趣。另外,我還發(fā)動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紙(如:糖紙、包花紙、包裝紙、餐巾紙等),用于開展覽、變戲法、做玩具,激發(fā)幼兒的興趣。由于幼兒參與其中,看得多,接觸多,隨身攜帶,隨處可玩,幼兒很快對紙和折紙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久而久之,幼兒對折紙活動也興趣盎然。
二、多玩,讓小班幼兒自信倍增
“行動是果實,言行是葉子”。同樣,光有興趣沒有行動幼兒的興趣將不會長久。對注意力容易轉(zhuǎn)移的小班幼兒來說這一點就顯得更為重要。要想讓小班幼兒對折紙活動保持持久的興趣和愛好,還需要用折這個行動來鞏固。只有有了自己操作的成功體驗,有了對折紙活動的自信,這種興趣愛好才會長久,才會有效,才會樂此不疲。為此,我常常利用幼兒好玩的特
性,選擇一些容易成功、容易操作和幼兒感興趣的題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機會和幼兒一起玩折紙。例如:利用散步在草地小憩的時間和幼兒玩餐巾紙做油條、做繩子、做花環(huán)、做拉環(huán)、做花朵……利用游戲時間和幼兒玩彩紙折三角包、豆腐干、小房子等等。利用課間、餐后休息時間和幼兒玩糖紙做眼鏡、折花扇、變小人……由于選擇的內(nèi)容題材廣,難度低,攜帶方便,操作簡單,學習機會多,環(huán)境輕松,容易成功,因而幼兒的成功率增大了,小手變得愛動了,動作變得靈活了,幼兒的自信也增強了。
三、多變,讓小班幼兒創(chuàng)造性十足
為了讓小班幼兒從小培養(yǎng)獨立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玩折紙的同時,我經(jīng)常引導幼兒想一想,變一變。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新,不模仿別人。如:在折三角形時,讓幼兒想一想像什么?加一點,擺一擺,剪一剪,變一變,還可變什么?通過實踐,幼兒很快發(fā)現(xiàn)三角形可變出許多東西。如:加正方形變成了房子,加圓形變成了冰淇淋,加三角形和長方形可變成松樹,折一折變成了郁金香,畫一畫可變小貓頭,剪一剪可變橋……每當幼兒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東西時,我就及時讓幼兒看,及時請幼兒展示,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久而久之,幼兒在折紙活動中變得愛思考,愛動腦,愛反復研究,創(chuàng)新精神變得越來越足。
四、多說,讓小班幼兒妙語如珠
小班幼兒由于膽小,生活經(jīng)驗不足,表達能力差,在語言表達上常顯得自信不足。通過輕松不拘的形式上臺介紹作品常能彌補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帶來的缺憾。因此,在折紙、玩紙活動中,我十分注意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常常利用一些機會安排一段時間讓幼兒說一說:說說折了什么?說說像什么?說說怎么折?說說怎么玩?說說可變什么?說說如何變?在說的過程中允許幼兒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允許幼兒自由擴展補充。由于幼兒有操作經(jīng)驗,使幼兒有話可說;說話氣氛輕松,幼兒敢說;成功感帶來的愉快情緒使幼兒樂意說。老師的鼓勵和肯定增強了幼兒說的信心,幼兒很快忘了膽怯,由躍躍欲試而發(fā)展為一吐而快、暢所欲言。由于機會多,模仿力強,好多的成語、形容詞、象聲詞從幼兒口中吐出,語言表達能力不斷提高,漸漸地,幼兒變得會說、能說且常常妙語如珠。
五、多等,讓每位幼兒同樣成功
由于小班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他們之間由于種種原因在動手能力方面有不同的差異。對一些在折紙活動中落后的幼兒需要更多的關(guān)愛、鼓勵、幫助和指導。因此,在小班折紙活動中我經(jīng)常會采用等待的方法,使幼兒有更多的嘗試機會。一次活動,對于動手能力弱的幼兒是遠遠不夠的,因而,每次活動我總會多備一些材料供失敗的幼兒再次實踐,活動結(jié)束我也總會在區(qū)角投放一些紙讓幼兒進一步嘗試。對能力弱的幼兒我還會給他們一些偏愛,允許他們帶紙回家,讓幼兒有再次操作的動力和機會。同時,在幼兒實踐中我還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指導,常常利用課間、來園等時段給予個別的指導和幫助。允許幼兒反復多來幾次,讓每個幼兒都能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促進幼兒興趣和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折三角形樹時,我鼓勵幼兒折大的、小的,折樹林、變森林。通過一次次的反復嘗試實踐、講評、展示和對個別幼兒的指導等待中,逐步讓每個幼兒都能熟練掌握三角形邊對邊,角對角的折法。
有人說:“孩子是腳,教育是鞋,教師是造鞋人,造鞋人只有充分了解了腳的大小、形狀、需要及感受才能制造出合適的鞋子?!蓖瑯?,折紙的教學也一樣,教師在教小班幼兒折紙中只有充分研究了小班幼兒的特點,了解了他們的興趣、能力、愛好、需要時,才能設(shè)計出適合小班幼兒的折紙教法,從而使小班幼兒在折紙活動中小手靈活、充滿自信。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婁葑街道夏園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