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股東會決議瑕疵救濟制度的法律對策

      2015-01-03 19:33:11博士青島酒店管理職業(yè)技術學院中國海洋大學山東青島6600
      商業(yè)經濟研究 2015年18期
      關鍵詞:股東會瑕疵決議

      ■李 瑤 博士 代 坤(、青島酒店管理職業(yè)技術學院 、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青島 6600)

      股東會決議瑕疵救濟制度的法律對策

      ■李 瑤1博士 代 坤2(1、青島酒店管理職業(yè)技術學院 2、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青島 266100)

      目前股東會決議瑕疵救濟制度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法律在很多方面缺少具體化規(guī)定。對于非訴訟的救濟途徑,應當增加其明確的立法規(guī)定,引入三種不同的補救措施。對于訴訟的救濟途徑,首先要在訴訟主體范圍上進行擴大,擴大原告的主體范圍,增加善意第三人的保護制度。另外,也要擴大訴訟內容的范圍,對決議無效之訴進行具體的規(guī)范。

      股東會 股東會議瑕疵 非訴訟救濟 訴訟救濟 法律對策

      股東會決議及股東會決議瑕疵的概述

      (一)股東會決議

      股東會,又可稱為股東大會,是由公司全體股東組成的公司最高權力機構,是股東在公司內部行使股東權的法定組織。它泛指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會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大會(范建等,2011)。本文所研究的股東會決議正是由該機構根據(jù)法律或章程所規(guī)定的程序,針對其即將審議的事項進行表決所形成的協(xié)議。

      股東會決議是公司的股東通過獨立行使表決權,采用多數(shù)的原則形成的一種集體的決策,這種決策一旦形成,即對公司以及全體的股東都有效力。股東會決議采取“資本多數(shù)決”的原則做出,被認為是資本民主、股份平等的體現(xiàn)。然而決議的性質問題在法學領域有兩種說法。一是法律行為說。股東會決議的做出是多個當事人主體同向的意思表示一致而形成民事法律關系的法律行為,與多方法律行為的要件相一致,正屬于法律行為中的多方法律行為。二是意思行為說。梅迪庫斯曾說到,“社團或者多層次的董事會通過決議形成其意思”,這充分肯定了決議的意思行為性質。決議僅僅是一種集體的意思行為形式,并非要求全體當事人都認同。

      (二)股東會決議瑕疵及分類

      如果股東會決議在程序或內容上違反法律、法規(guī)或者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一般就不能認定是正當?shù)膱F體意思,即股東會決議存在瑕疵,以此形式做出的瑕疵決議,應對其效力做出相應的否定性評價。

      根據(jù)股東會決議瑕疵形成的原因為標準,可分為內容性決議瑕疵和程序性決議瑕疵。決議的內容如果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規(guī)章的規(guī)定,就會構成內容性決議瑕疵,這也是狹義的瑕疵;決議的成立過程如果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規(guī)章規(guī)定的程序,就會構成程序性決議瑕疵。

      根據(jù)瑕疵決議的效力為標準進行分類,可分為無效的決議、可撤銷的決議和不存在的決議。無效的決議指決議的內容嚴重違反法律或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導致決議欠缺必要的生效要件,因而自始無效;可撤銷的決議指決議在股東會召集程序、表決方式上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公司章程,或者內容上違反公司章程,鑒于瑕疵不是十分嚴重,為了穩(wěn)定法律秩序,法律規(guī)定為可撤銷的效力模式;不存在的決議指“股東大會的召集程序和決議方法中存在辨認不出股東大會的決議存在與否的嚴重瑕疵”,決議不存在也是針對程序性決議瑕疵的再分類,程序性決議瑕疵原則上認定為可撤銷,但是程序性瑕疵如果嚴重到無法辨認股東會是否形成了決議的地步,那么法律就將其認定為不成立。

      股東會決議瑕疵法律救濟的法理依據(jù)

      (一)程序正義

      要想實現(xiàn)實質正義,程序正義及其所帶來的效力保障是前提。形式正義要求我們保證做出決議的程序具有穩(wěn)定性,這不僅能夠為人們提供合理的心理預期,同時也可以有效避免頻繁變動帶來的高昂信息成本。在這里,我們運用最一般的“理性經濟人”假設,每一個參與股東會決議的主體都是趨利避害的行為體,只要做出決議的程序是正當?shù)?,我們便可以推定依此做出的決議結果是正當?shù)?。當然,之前無數(shù)次正當程序帶來的實質正義也并不能保證未來一次的結果正當,雖然這種“休謨問題”的無限循環(huán)會讓人們的思考得不償失。但是,當證明成本沒有高過錯誤損失時,既得利益群體之外的個人自然會選擇尋求法律救濟。

      正義的實現(xiàn)有時并非追求決策的絕對零誤差,而是尋求法律救濟的投入成本可以被納入因減少誤差而實現(xiàn)程序正義的合理范疇之內。毫無疑問,每個參與股東會決議的主體都會追求利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資本多數(shù)決”原則便是公司決議制度中追求效率的一種有效途徑,這種歸納本身是一種低成本的公司運行策略。因此,當這種追求效率的途徑損害到部分股東利益時,若股東尋求法律救濟的成本遠低于其接受瑕疵決議的損失成本,或者股東通過救濟所獲得的收益遠高于瑕疵決議所帶來的收益,明確公司瑕疵決議的法律救濟便符合經濟學原理,是一種程序正義的基本要求。

      (二)實質公平

      人們對一個法律結果表示不滿,歸根結底是心里預期沒有達到,無論結果是否真的達到了公平正義,心理上認為不公平的主體必然會耗費一定成本去尋求法律救濟。

      與“政治國家”的概念相對應,商法所調整的仍然是“市民社會”,這就需要公司決議的達成以意思自治為基礎,要充分考慮行為人的意思表示,法律規(guī)則所代表的公權力介入只能是為了尋求市民社會更加合理的秩序。公司決議中的“資本多數(shù)決”的原則是追求效率的結果,若享有多數(shù)表決權的股東意思表示一致,決議的達成也就成了其實現(xiàn)利益的最佳途徑。但是,這種股東會的決議制度本身并不能完全避免出現(xiàn)違反法律法規(guī)或公司章程的情形,可能會損害到中小股東的利益,尤其是未贊成該決議通過的股東的權利。這時,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是法律規(guī)則追求實質正義的必然途徑,而這種保護以賦予其法律救濟權為前提。實質正義要求制度的設計必須在不同立場的股東之間尋找利益的平衡點,當多數(shù)股東采取足夠低的成本通過“損人利己”之決議時,法律規(guī)則應當賦予愿意采取更高成本以維護更大利益的少數(shù)股東以決議瑕疵的救濟權。當然,在法律實踐中,是否尋求法律救濟的決定權在于少數(shù)股東對其自身成本-收益的比較分析。

      股東會瑕疵救濟制度完善的指導原則

      (一)有效協(xié)調不同的救濟途徑

      公司作為一個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應當對其意思自治進行充分尊重,合法有效的決議應當?shù)玫角袑崒嵤?。當股東會決議出現(xiàn)瑕疵必須進行救濟時,應當區(qū)分非訴訟途徑和訴訟途徑兩種方式,對二者進行有效協(xié)調。從保護交易安全和穩(wěn)定的角度考慮,股東會決議瑕疵的法律救濟應當以非訴訟途徑優(yōu)先,先采取補救措施對決議瑕疵盡力治愈。賦予公司內部最大的自主權可以有效節(jié)約司法資源,非訴訟途徑帶來的瑕疵治愈相對訴訟途徑更加溫和,也有利于提高股東參與公司事務和維護自身合法權利的積極性。當然,決議瑕疵救濟的非訴訟途徑不是必然可以實現(xiàn)的,全體股東同意或決議的撤回與追認不是必然發(fā)生的,通過訴訟途徑來進行股東會決議瑕疵的救濟也是一個重要途徑,是維護公平正義的有效保障。作為中立的裁判者,法院能夠從第三方的角度進行考量,對瑕疵決議作出撤銷或宣告無效的判決,對維護利益受損者的利益有重要意義。需要強調的是,非訴訟和訴訟的兩種救濟途徑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也不是有先后順序的,選擇訴訟途徑并不需要已經經過了非訴訟的程序,但通過非訴訟途徑對決議進行瑕疵治愈之后,訴訟途徑當然歸于消滅,有效協(xié)調兩種不同的救濟途徑是股東會決議瑕疵救濟制度完善中的首要指導原則。

      (二)平衡各方的利益保護

      股東會決議瑕疵救濟的法理基礎在于維護形式公平和實質正義,在進行股東會決議瑕疵救濟制度的完善時,應當注意平衡各方的利益保護,保證救濟結果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從公司法基本理論來講,股東的股權應當受到平等的保護。但現(xiàn)實中,大股東往往具有強大的話語權,中小股東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會得不到有效保護。在作出股東會決議的過程中,實行“一股一權”和“資本多數(shù)決”的原則,決議結果取決于某些意見一致的股東所持有的股權數(shù)量,而不論出席會議的股東數(shù)量。這實際是在運行機制上為大股東享有決議的決定權提供了保障,中小股東意見上的反對也顯得無力。因此,面對股東會決議的瑕疵,法律救濟更多的應當傾向于中小股東這種利益弱小者。只有有效平衡了各方的利益關系,才能實現(xiàn)股東真正的平等,更有利于促進公司的健康運行。另外,股東會決議瑕疵的救濟制度完善應當充分考慮對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保護,決議被撤銷或宣告無效后應當為善意第三人提供合理的救濟途徑。

      非訴訟救濟途徑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一)增加對非訴訟救濟途徑的立法規(guī)定

      從穩(wěn)定性的角度考慮,當股東會決議存在瑕疵時,利益受損的當事人應當首先求助于非訴訟的救濟途徑,使法律關系盡快恢復到穩(wěn)定狀態(tài),明確各方的權利和義務。然而,目前《公司法》中欠缺對非訴訟救濟途徑這方面的規(guī)定。在進行制度完善時,應當從立法層面對非訴訟的幾個救濟途徑進行明確確認。

      當全體股東同意時(包括書面同意作出決議和同意召集股東大會并出席會議兩種情形)或者決議作出之時存在瑕疵,但出現(xiàn)了決議被撤回或被追認的情形,股東會的決議瑕疵都可以被治愈,避免訴諸于繁瑣的司法審判程序。在這里,非訴訟救濟途徑只是針對股東會決議可以被撤銷的情形下,不包括對無效決議的補救。對于違反法律法規(guī)強制性規(guī)定造成股東會決議無效的情形一般比較嚴重,對當事人的利益損失過大,法律救濟要求也比較嚴格。隨意引入非訴訟的救濟途徑不利于維護決議的合法性,也會造成無效決議與可撤銷決議之間界限的模糊。

      (二)引入三種不同的補救措施

      目前,對于可撤銷的公司決議的非訴救濟途徑分析,我國公司法并沒有進行嚴密的界定。所以,有必要在法律層面引入三種決議瑕疵補救措施。

      首先,應當明確全體股東同意所帶來的瑕疵治愈問題。對于股東會召集程序和決議方法的規(guī)定,主要是為了全體股東對該次會議有足夠的準備時間,體現(xiàn)公司運行的規(guī)范性。如果全體股東放棄這種利益并同意召開股東大會,在會上作出了有關決議或者直接以書面形式通過了決議,決議便具有有效性,不能再被認定為有瑕疵而提起撤銷或宣告無效的訴訟。全體股東的一致同意可以治愈決議的程序瑕疵,應當被引入非訴訟救濟的途徑。

      其次,決議被撤銷或追認也應當被引入決議瑕疵的非訴訟救濟途徑,作為瑕疵治愈的兩種重要方式。在股東會決議尚未發(fā)生實質性作用時,原有的公司法律關系還未受到影響,原則上應當允許以相同的決議程序來撤回之前的股東會決議,使法律關系恢復到原始時候的狀態(tài)。當有瑕疵的股東會決議已經被作出時,追認制度的適用可以對瑕疵進行有效補救。若股東會重新作出內容相同而無瑕疵的決議來追認之前有瑕疵的決議時,之前決議的瑕疵事由溯及消滅(錢玉林,2005)。在立法上明確規(guī)定決議的撤回和追認能夠使得決議瑕疵被有效治愈,也有利于維護公司法律關系的確定性和穩(wěn)定性。

      訴訟救濟途徑的法律問題及對策建議

      (一)訴訟范圍的完善

      第一,現(xiàn)行制度規(guī)定的訴訟范圍過于狹窄。從主體上來看,《公司法》第22條只是規(guī)定了股東享有請求人民法院撤銷瑕疵決議的權利,對公司的董事會和監(jiān)事會以及與決議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對于股東在原告資格方面的限制,法律也缺乏明確具體的規(guī)定。從內容上來看,第22條只是對股東的撤銷權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雖然法條第1款規(guī)定股東會決議在內容上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無效,但并沒有明確提出股東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確認股東會決議無效的訴訟。對于確認決議不存在的訴訟,法律上更是處于空白狀態(tài)。

      第二,訴訟范圍上的擴大。一是擴大原告的主體范圍。對原告而言,享有訴訟資格的不應當只有公司股東,而是所有與股東會決議或法院訴訟判決有利害關系的相關主體。筆者認為,通過訴訟途徑進行公司決議瑕疵救濟的主體范圍應當適當擴大,所有股東都應當享有提起訴訟的權利,無論其是否參與了作出決議的那次股東大會,也不論其在公司是否享有真正的表決權。除了股東,公司的董事會和監(jiān)事會也應當被賦予訴訟資格。董事會作為股東大會的執(zhí)行機關,需要具體負責股東會決議的實施;監(jiān)事會作為監(jiān)督機關,負有對股東會決議作出、執(zhí)行等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督義務。二者對股東會決議之瑕疵有更多的發(fā)言權,應當有權提起訴訟。二是增加善意第三人的保護制度?,F(xiàn)行法律并沒有直接規(guī)定對第三人利益的保護,但在公司運行中又切實和外部第三人發(fā)生著法律關系。筆者認為,對于有利害關系的善意第三人,根據(jù)股東會決議瑕疵和訴訟情況,可以作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方參與訴訟,必要時也可以直接作為原告提起訴訟。基于法院判決的約束力、既判力和溯及力,對善意第三人以股東會決議作為行為依據(jù)而遭受的損失,法律缺乏對應規(guī)定。因此,股東會決議瑕疵之訴的主體應當擴大至善意第三人,在立法上將第三人救濟納入整個股東會決議瑕疵的救濟體系具有必要性。在確定第三人是否善意的界定標準之后,應當賦予善意的第三人以相應的訴訟主體資格。三是擴大訴訟內容的范圍。根據(jù)前述的股東會決議瑕疵之訴的種類,將確認決議不存在的訴訟納入決議瑕疵之訴具有可行性,應當包括在現(xiàn)行《公司法》之中,股東會決議瑕疵之訴的種類應當包括決議撤銷之訴、確認決議無效之訴和確認決議不存在之訴三種。擴大訴訟內容的范圍首先要將確認決議不存在之訴納入訴訟的救濟途徑。其次,相對于決議的撤銷之訴,《公司法》對決議的無效之訴并沒有具體的規(guī)定。對決議瑕疵帶來的無效訴訟,不僅包括內容上違反法律或者行政法規(guī)強制性規(guī)范的,還應當包括股東會超越公司章程所規(guī)定的權限通過決議的。股東會超越權限制定決議的,任何利害關系人都可以作為原告向法院提起確認該決議無效的訴訟。

      (二)訴權濫用限制的完善

      從起訴時間上來說,股東會決議瑕疵訴訟只包括決議撤銷之訴和決議無效之訴兩種,兩種訴訟方式在起訴時間上有不同的限制,其中,現(xiàn)行《公司法》已經對決議撤銷之訴的起訴時間進行了規(guī)定,即決議作出之日起60日內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而對于決議無效之訴,法律上并沒有進行說明,故而在接下來的立法完善時應當予以明確。對于決議無效之訴,實質上不需要起訴時間的限制,任何時間都可以提起確認決議無效的訴訟。若確認決議無效時,該決議已經發(fā)揮了其外部性并牽涉到了善意第三人,應當對第三人的利益進行充分保護。對此,筆者認為應當在立法上予以明確區(qū)分,決議可撤銷的訴訟規(guī)定為60日出訴期間,決議無效的訴訟不再設定出訴期間,而以一般的訴訟時效為準。

      從訴訟的擔保制度來說,我國現(xiàn)有的法律規(guī)定太過籠統(tǒng),缺乏具體的規(guī)定,不利于對中小股東利益的有效保護。這需要在立法時對訴訟擔保制定進行相應完善,有效平衡股東會決議瑕疵訴訟中各方的利益。訴訟擔保制度對公司的運行和決議的實施有積極的保障作用,在細化訴訟擔保制度時,應當首先明確擔保的含義,只有當公司作為被告能夠提供一定證明,法官對原告濫用訴權的行為有合理懷疑時,相應的擔保責任才變得有必要。在確定擔保數(shù)額時,應當根據(jù)不同的情況明確訴訟擔保的不同數(shù)額。如果數(shù)額過低,就不能對濫用訴權的行為進行有效規(guī)制,擔保制度便無法發(fā)揮作用;如果數(shù)額過高,經濟實力達不到的個人會因為擔保制度而失去維護自身權益的訴訟途徑,這會縱容公司利用其經濟力量而壓榨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也會讓真正的利益受害者承擔過重的負累。筆者認為,訴訟擔保的具體數(shù)額依照不同的利益主體有不同的區(qū)分。若中小股東或第三人提起訴訟,應當根據(jù)利害關系的遠近、瑕疵類型、決議的影響力和決議瑕疵可能帶來的利益損失數(shù)額等因素進行確定。若訴訟原告是公司的董事會或監(jiān)事會,這應當被視為是一種義務,其信息優(yōu)勢和職責定位使其惡意訴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應當免除其訴訟擔保的義務,以激發(fā)其執(zhí)行決議或監(jiān)督決議的積極性。

      從法官自由裁量權來說,我國《公司法》并沒有設定法官的裁量駁回制度,而該制度在被合理限定后可以起到節(jié)約司法資源、提高辦事效率的作用,可以有效調節(jié)各方的權益。依照民事訴訟法的基本理論,法官在審判案件時擁有一定范圍內的自由裁量權。我國《公司法》在股東會決議瑕疵之訴中并未引入法官的裁量駁回制度,筆者認為在制度完善時應當予以明確。對此,可以借鑒《韓國商法典》第379條的規(guī)定,當原告已經提起股東會決議撤銷之訴時,法官可以根據(jù)決議作出的程序、決議的具體內容等情況,認為瑕疵顯著輕微,不會影響實質結果時,可以認定決議撤銷不當?shù)恼埱蟛划?,予以駁回(錢玉林,2006)。法官自由裁量權的明確有利于維護決議的穩(wěn)定性,也比較符合每個具體決議的實際情況。

      結論

      在民法的基本理論上公司被定義為一個完整獨立的法人,公司的整體意思與股東的個人意思相分離,股東會作出的決議并不代表著所有股東的全體意思表示,而是取決于出席會議的股東中持相同意見的群體所擁有的股權數(shù)量。無論是決議作出的程序,還是決議的具體內容,都有存在瑕疵的可能性。

      對于股東會決議瑕疵的法律救濟制度,非訴訟途徑的救濟方式更加溫和,當有瑕疵的決議經過全體股東一致同意、被依法撤回或追認時,可以認定為決議瑕疵被治愈,決議恢復到合法有效的狀態(tài)。相對而言,訴訟方式牽涉到了法院這個中立第三方,是通過依靠國家公共司法權來進行決議瑕疵救濟的重要途徑。

      目前,股東會決議瑕疵之訴的法律救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法律在很多方面缺少具體化規(guī)定,訴訟范圍也過于狹窄,不利于權利人權利的充分保護,也無法為實踐操作提供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在此,筆者提出了一些制度完善方面的個人建議。對于非訴訟的救濟途徑,應當增加其明確的立法規(guī)定,引入三種不同的補救措施。對于訴訟的救濟途徑,首先要在訴訟主體范圍上進行擴大,擴大原告的主體范圍,增加善意第三人的保護制度。另外,也要擴大訴訟內容的范圍,對決議無效之訴進行具體的規(guī)范。對訴權濫用限制上的制度完善,要形成與三個具體方面相一致的完善措施,即明確區(qū)分兩種不同訴訟的起訴時間、完善訴訟的擔保制度和明確賦予法官以自由裁量權。這些問題的解決有待于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同時也給筆者提供了進一步的思考空間。

      1.范建,王建文.公司法[M].法律出版社,2011

      2.[德]迪特爾·梅迪庫斯著.邵建東譯.法總論[M].法律出版社,2000

      3.王旭,張慧芳.論我國股東大會決議瑕疵事后救濟制度的缺陷及完善[J].法制與社會,2009(12)

      4.桑本謙.法理學主題的經濟學重述[J].法商研究,2011(2)

      5.胡家強,苑敏.民法學[M].科學出版社,2008

      6.錢玉林.股東大會決議瑕疵研究(第一版)[M].法律出版社,2005

      7.錢玉林.論可撤銷的股東大會決議[J].法學,2006(11)

      D922

      A

      猜你喜歡
      股東會瑕疵決議
      黨的三個歷史決議的經驗啟示
      公民與法治(2022年3期)2022-07-29 00:57:02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
      當代陜西(2021年21期)2022-01-19 01:59:40
      大股東會支持上市公司嗎?——基于大股東股權質押的視角
      登記行為瑕疵與善意取得排除的解釋論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5:28
      哦,瑕疵
      揚子江詩刊(2019年3期)2019-11-12 15:54:56
      哦,瑕疵
      揚子江(2019年3期)2019-05-24 14:23:10
      我省干部群眾堅決擁護全國兩會各項決議決定
      當代陜西(2018年6期)2018-05-22 03:03:48
      臺灣地區(qū)“公司法”下關于監(jiān)察人獨立召開股東會之權限與案例研究
      商事法論集(2016年2期)2016-06-27 07:21:40
      毫無瑕疵的推理
      公司治理的自治原則及其例外——以公司章程對股東會與董事會職權劃分為中心
      商事法論集(2014年2期)2014-06-27 01:22:38
      怀来县| 岑溪市| 明水县| 公主岭市| 咸阳市| 银川市| 富民县| 鹤岗市| 红河县| 齐齐哈尔市| 兴仁县| 海原县| 凌源市| 邵武市| 息烽县| 宜兰县| 海城市| 新余市| 黄梅县| 平利县| 乌审旗| 敦化市| 赣州市| 嘉鱼县| 轮台县| 岳普湖县| 沙田区| 黄陵县| 广宗县| 凉山| 永靖县| 册亨县| 丰台区| 渭南市| 城口县| 桐柏县| 天门市| 普兰店市| 马公市| 永修县| 灵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