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赫
繼第一款智能手表產(chǎn)品inWatch One亮相后,2014年2月末,深圳映趣公司又要發(fā)布它的換代產(chǎn)品inWatch Z。截至這篇文章截稿時,官方還在對產(chǎn)品的細節(jié)進行最后更改,不過本刊已經(jīng)拿到了該產(chǎn)品的樣品。
從外形上看,inWatch Z與三星的Gear做工相當,腕帶、表扣等設計酷似后者,如果忽略inWatch標志性的矩形全彩屏,我會以為這就是Gear的換代產(chǎn)品。
不過相比上一代產(chǎn)品甚至是Gear,inWatch Z在外形設計和功能上都進行了優(yōu)化,至少解決了一直被用戶詬病的部分問題。
首先,inWatch Z的最大創(chuàng)新在于支持“骨傳導”通話,位于表帶鎖扣處的外側有傳感器,手表自身支持SIM卡通話功能,用戶接聽或撥打電話的時候可以直接將手表腕帶貼放到耳鼓處,此時聲音就會迅速被放大—— 不過也只有你可以聽到,從而保證了隱私。
如果將傳感器貼合到桌面上,手表自身播放的聲音同樣可以被擴大,這等于手表自身攜帶擴音器。inWatch Z支持音樂播放功能,如果參加聚會時周圍沒有音響,用手表代替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另外,它還優(yōu)化了inWatch One原有的一些功能,比如說攝像頭設置在靠近表盤的腕帶上,像素提高到了500萬,更換了分辨率更高的屏幕,畫質也進行了一些提升。最令人驚喜的是,觸屏按鈕的準確度和識別率更高了,比如說滑動翻頁或者打開程序都幾乎與智能手機速度一致。
軟件方面,它依然像inWatch One一樣采用安卓系統(tǒng),支持收發(fā)短信、撥打電話,并配備了更多健康及社交類APP。
而在用戶界面相上,inWatch Z卻做了不少減法。點開時鐘界面后,僅有通知和應用程序兩個進入通道,這讓整個頁面顯得非常簡潔。目前手表支持用護自行下載安裝APP程序,界面采用四宮格,每一個按鈕都正好與手指肚的大小一致,按起來并不困難。
inWatch Z還考慮到了用戶在不同的使用場景下需要的硬件配置。手表內(nèi)置九軸傳感器,出廠自帶的樂動力等健康應用能夠很好的應用。當我在跑步的時候,消耗的卡路里、跑步的步數(shù)和時間都在做實時的收集和計算。它并不像一些運動手環(huán)一樣需要將信息同步給手機,手表單獨就可以作為信息處理器使用,比較方便。
不過盡管inWatch Z有著諸多優(yōu)點,但作為一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首款升級產(chǎn)品,還存在著一些不如意的地方。
首先是在軟件上。inWatch Z與其他可穿戴設備一樣,遭遇了電量的問題。手表中裝載的軟件直接影響手表的待機時間。測試版本的inWatch Z裝載了大約10款APP,手表一次充電耗時半小時左右,如果經(jīng)常進行滑動、拍照、錄像等操作,待機時間僅約為半天。目前官方透露,會對一些APP進行進一步優(yōu)化,減少處理器的負擔,以增加待機時間。
再者,inWatch Z的外觀設計總體顯得規(guī)規(guī)矩矩,因為要內(nèi)置的傳感器、芯片等元器件過多,手表顯得厚重,一眼看去決稱不上是高端?;蛟S映趣將把自己的真正革命性創(chuàng)新放到今年將發(fā)布的inWatch X上,它幾乎全透明的屏幕,十分科幻—— 當然,價格也要貴一倍。所以,如果你只想嘗試一下一款佩戴在手腕上的智能手機,那inWatch Z也足夠了。
如今,雖然智能手表產(chǎn)品越來越多,但即使如三星這樣的大公司推出的產(chǎn)品也遠非完美。從這個意義上看,留給映趣和inWatch系列繼續(xù)提升的機會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