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麗+高迎春+陳玲+徐恩民+章安源+張琦
摘要:研究了從山東省濟南、德州等市肉雞場分離的大腸埃希菌中Ⅰ類整合子及基因盒的流行狀況。結果表明,整合酶基因檢出率為53%;Ⅰ類整合子基因盒檢出率為50%,大小為1 085~2 360 bp,100株細菌中各含1~2個基因盒,其中dfrA17+aadA5檢出率最高。Ⅰ類整合子在多重耐藥大腸埃希菌中廣泛流行,是細菌多重耐藥性產(chǎn)生和擴散的重要機制,養(yǎng)殖場應科學用藥,加強耐藥性監(jiān)測。
關鍵詞:整合子;基因盒;耐藥性;大腸埃希菌;雞源;山東
中圖分類號:S858.31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4)09-0017-04
1989年Strokes和Hall首次提出整合子的概念。整合子存在于多種細菌中,是一種可移動的DNA元件,可捕獲、剪切和整合外源性耐藥基因并進行表達,且可以通過接合性質?;蜣D座子,使多重耐藥基因在細菌中擴散。整合子/基因盒系統(tǒng)發(fā)現(xiàn)至今已經(jīng)報道了60多種基因盒,以dfrA(甲氧芐氨嘧啶耐藥相關)和aadA(氨基糖苷類耐藥相關)基因家族為主,也在少數(shù)菌株中發(fā)現(xiàn)了aacA4、cmlA1、catB3、sat1以及blam-1基因盒編碼氨基糖苷類、氯霉素、鏈絲菌素、β-內(nèi)酰胺類等多種抗菌藥物[1]。目前,國內(nèi)外人源和動物源大腸埃希菌Ⅰ類整合子研究[1~12]雖然不少,但針對山東省肉雞養(yǎng)殖場的大腸埃希菌的研究尚未見報道。本試驗主要研究從濟南、德州、濟寧、淄博、聊城、煙臺、青島等市養(yǎng)雞場分離的大腸埃希菌中Ⅰ類整合子的分布,以探討Ⅰ類整合子耐藥基因盒在山東省有關市的養(yǎng)雞場的流行情況。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與試劑
1.1.1試驗菌株200株雞源大腸埃希菌,采自山東省各地市養(yǎng)雞場,由本研究室鑒定保存。
1.1.2試劑TaKaRa Ex Taq (5 U/μL),內(nèi)切酶EcoRⅠ、HindⅢ、AccⅠ、FokⅠ,DNA分子量標準:DL 2000 (50 ng/μL)、250 bp DNA ladder, 均購自寶生物工程(大連)有限公司。
1.1.3藥敏紙片抗生素藥敏紙片:磺胺甲基異惡唑/甲氧芐啶(SMZ/TMP)、慶大霉素、鏈霉素、壯觀霉素、強力霉素、氨芐西林、氧氟沙星、環(huán)丙沙星、氯霉素、阿莫西林,購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
1.1.4試驗儀器PCR擴增儀(ABI公司);電泳凝膠成像系統(tǒng)(BIO-RAD公司);水浴振蕩培養(yǎng)箱;數(shù)顯多槽循環(huán)水浴鍋;臺式高速離心機,全自動高壓滅菌器(日立);超凈工作臺(蘇州凈化儀器設備有限公司);冰箱(松下)。
1.2試驗方法
1.2.1引物的設計及PCR擴增根據(jù)GenBank收錄的Ⅰ類整合子序列,參考高迎春等[9]設計擴增Ⅰ類整合酶基因的引物intI-F、intI-R(預期擴增片段長度為280 bp)以及擴增可變區(qū)(基因盒)的引物gcst-F、gcst-R(擴增片段長度不等),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合成。兩對引物各自在合適的PCR反應條件下進行擴增。引物序列、DNA模板的制備、PCR反應體系、PCR循環(huán)條件、PCR產(chǎn)物的電泳分析方法見參考文獻[9]。
1.2.2基因盒PCR產(chǎn)物測序每種基因盒選取3株大腸埃希菌,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進行測序?;蚝袦y序結果經(jīng)Blastn檢索GenBank數(shù)據(jù)庫(www.ncbi.nlm.nih.gov),獲得同源信息,并分析其可能的功能。
1.2.3藥敏試驗按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推薦的K-B紙片擴散法檢測。
2結果與分析
2.1Ⅰ類整合酶基因的檢出情況
Ⅰ類整合酶基因PCR擴增結果見圖1。200株大腸埃希菌中有106株擴增到280 bp的目的
2.2基因盒的檢出情況及分析鑒定
挑選整合酶基因陽性菌株進行基因盒的擴增,結果見圖2。Ⅰ類整合子基因盒檢出了4種不同的目的片段,分別為1 085、1 740、1 989 bp和2 360 bp。
在GenBank中用Blastn對測序結果進行比對分析,結果表明檢出率較高的是鏈霉素、壯觀霉素耐藥基因aadA2、aadA5和甲氧芐啶耐藥基因dfrA17、dfrA12。與吳聰明等[1~10]的檢測結果相符,同時與藥敏試驗中菌株對壯觀霉素、鏈霉素和SMZ/TMP的耐藥結果一致。
其中,有15株單獨攜帶1 989 bp的片段, 檢出率為7.5%,依次排列有二氫葉酸還原酶基因dfrA12和氨基糖苷-3′-腺苷轉移酶基因aadA2,介導細菌對甲氧芐啶和鏈霉素、壯觀霉素的耐藥性,在dfrA12和aadA2之間還有一閱讀框orfF。
15株單獨攜帶2 360 bp的片段, 檢出率為7.5%,包括編碼類似于志賀菌屬中的氯霉素外排泵的基因protein cmlA1-variant-like gene和乙酰轉移酶基因AAC(6′)-Ib (aacA4),介導細菌對氯霉素、鏈霉素和壯觀霉素的耐藥。
13株單獨攜帶1 740 bp的片段, 檢出率為6.5%,其中依次排列有二氫葉酸還原酶基因dfrA17和氨基糖苷-3′-腺苷轉移酶基因aadA5,介導細菌對甲氧芐啶和鏈霉素、壯觀霉素的耐藥性。
10株攜帶1 085 bp的片段,檢出率為5%,只含有aadA2基因,介導細菌對鏈霉素、壯觀霉素的耐藥性。
27株同時攜帶1 740 bp和2 360 bp的片段,檢出率為13.5%;
20株同時攜帶1 740 bp和1 989 bp的片段,檢出率為10.0%。
參照參考文獻[9],基因測序結果與人類分離的相關基因的同源性高達98%。
2.3藥敏試驗及整合子/基因盒與耐藥表型的相互關系
200株大腸埃希菌對10種藥物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耐藥性。對強力霉素的耐藥率為52%(104株);對SMZ/TMP的耐藥率為55%(110株);對氯霉素的耐藥率為33%(66株);對氨基糖苷類藥物的耐藥率為48%~65%;對氨芐西林耐藥率為45%(90株);對阿莫西林的耐藥率為54%(108株);對氟喹諾酮類藥物的耐藥率為42%~55%。且同類藥物間存在著部分交叉耐藥性,多重耐藥現(xiàn)象嚴重。
攜帶基因盒的菌株至少對4種藥物具有耐藥性,最多耐10種藥物。攜帶2 360 bp整合子的菌株100%同時對氯霉素、鏈霉素和壯觀霉素耐藥。攜帶1 085 bp整合子的菌株100%同時對鏈霉素和壯觀霉素耐藥;35株攜帶1 989 bp整合子的菌株100%對壯觀霉素和甲氧芐啶耐藥,但只有60%(21/35)的菌株對鏈霉素耐藥,40%的菌株對鏈霉素敏感,原因不明確;60株攜帶1 740 bp整合子的菌株100%對壯觀霉素和鏈霉素耐藥。100株攜帶整合子基因盒的菌株100%對磺胺甲基異惡唑和甲氧芐啶耐藥。由此可見大腸埃希菌攜帶的整合子/基因盒與耐藥表型密切相關。
3結論與討論
3.1在Ⅰ類整合子中共檢測到4種大小不同的片段,主要含有編碼對氯霉素、甲氧芐啶、壯觀霉素、鏈霉素耐藥性的基因盒?;蚝械目傮w攜帶率為50%,其中有47株菌同時攜帶2種不同的基因盒?;蚝袡z出率較高的是dfrA17+aadA5和protein cmlA1-variant-like gene、AAC(6′)-Ib,其次為dfrA12+aadA2和aadA2,這與其它報道耐藥大腸桿菌Ⅰ類整合子分布情況部分相符[1~10]。相關基因盒陽性的菌株,基因型和耐藥表型基本一致;攜帶基因盒的菌株對磺胺甲基異惡唑、氨芐西林、甲氧芐啶耐藥;部分菌株對鏈霉素和壯觀霉素交叉耐藥?;蚝嘘幮缘牟糠志暧胁煌哪退幈硇停鐚娏γ顾?、氟喹諾酮類藥物和β-內(nèi)酰胺類的耐藥性,可能與其他耐藥機制如抗生素主動外排泵系統(tǒng)或位于其他DNA上的藥物水解酶、滅活酶、金屬酶、拓撲異構酶的改變等相關。
3.2cmlA氯霉素外排基因在志賀菌屬和銅綠假單胞菌中有類似的報道,但在大腸桿菌中報道較少。美國國立生物信息中心(NCBI)登記的cmlA基因多位于細菌整合子上,少數(shù)位于轉座子上,其表達產(chǎn)物CmlA轉運蛋白位于細菌內(nèi)膜[11,12],它與細菌內(nèi)源性的外排系統(tǒng)共同作用,當整合子整合了外排泵基因和氨基糖苷類修飾酶乙酰轉移酶基因時,多重耐藥性更加嚴重。說明細菌的耐藥性往往不是單獨作用的,有些是幾種耐藥機制協(xié)同作用的結果,不同的耐藥基因通過整合子的組合、重新排列,不斷增生繁殖擴散,耐藥形勢更為嚴峻。
3.3一個整合子可以捕獲一個或多個基因盒,同時一個基因盒可以整合到不同的整合子上,從而導致基因盒的移動[2,3];且整合子攜帶的基因盒可以插入到轉座子或接合質粒中,在不同的細菌中運動從而擴散耐藥性。整合子及基因盒系統(tǒng)引起的耐藥性足以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需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防范。氟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磺胺類藥物是臨床常用的藥物,山東省各地市養(yǎng)殖場因用藥習慣不同,耐藥性略有差異,但總體差異不顯著,多重耐藥結果相當嚴重。
3.4肉雞作為人類重要的蛋白質來源,是家庭餐桌的必備。但基因測序表明,雞源大腸桿菌整合子基因盒與人類分離的相關基因的同源性高達98%,不排除通過食物鏈或環(huán)境感染人的可能性。關于動物源耐藥菌通過環(huán)境或者食物鏈傳給人,引起人類治療失敗的案例逐年增多。在動物源耐藥菌對人類健康影響的風險評估中,后果評估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資金和精力進行細致的調研及評估,完善風險評估系統(tǒng)以及風險預警系統(tǒng)。另外,需在養(yǎng)殖場通過藥敏試驗或耐藥基因監(jiān)測及時調整并科學合理地選擇藥物,不斷降低盲目用藥帶來的耐藥性風險,不斷提高畜禽產(chǎn)品質量安全和公共衛(wèi)生安全。
參考文獻:
[1]吳聰明,陳杖榴,曾振靈.豬場大腸桿菌Ⅰ型整合子及其基因盒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J].畜牧獸醫(yī)學報,2005,24(4):6-11.
[2]Recchia G D,Stokes H W,Hall R M.Characterisation of specific and sondary recombination sites recognised by the integron DNA integrase[J].Nucl. Acids Res.,1994,22(11):2071-2078.
[3]Hall R M,Collis C M.Mobile gene cassettes and integrons:capture and spread of genes by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J].Molecular Microbiology,1995,15(4):593-600.
[4]劉衡川,蘭全學.多重耐藥大腸埃希菌中Ⅰ類整合子的研究[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06,6(3):189-192.
[5]李勁松,錢菊娣,項領,等.醫(yī)院感染革蘭陰性桿菌中整合子介導耐藥及水平播散機制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12):1651-1655.
[6]文道林.大腸埃希菌Ⅰ類整合子與耐藥性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15):3538-3540.
[7]陳婉花, 伍嚴安, 胡辛蘭,等.大腸埃希菌多重耐藥與Ⅰ類整合子的關系[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 43(6):463-466.
[8]陳琳, 劉健華,陳杖榴,等. rmtB陽性豬大腸桿菌及其接合子中Ⅰ類整合子研究[J].畜牧獸醫(yī)學報,2010,41(12):1576-1583.
[9]高迎春,魏秀青,魏秀麗,等.100株住院兒童大腸埃希菌Ⅰ類整合子研究[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jiān)測,2011,8(2):75-78.
[10]苑麗,潘玉善,吳華,等.雞源大腸桿菌整合子及基因盒分子流行病學研究[J].中國獸醫(yī)學報,2012,32(6):844-847.
[11]葉金艷,祝建軍,杜玉海,等.志賀菌屬分離株中發(fā)現(xiàn)氯霉素外排泵基因cmlA1[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3):271-273.
[12]George A M, Hall R M. Efflux of chloramphenicol by the CmlA1 protein[J].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2002, 209 (2): 209-213.
200株大腸埃希菌對10種藥物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耐藥性。對強力霉素的耐藥率為52%(104株);對SMZ/TMP的耐藥率為55%(110株);對氯霉素的耐藥率為33%(66株);對氨基糖苷類藥物的耐藥率為48%~65%;對氨芐西林耐藥率為45%(90株);對阿莫西林的耐藥率為54%(108株);對氟喹諾酮類藥物的耐藥率為42%~55%。且同類藥物間存在著部分交叉耐藥性,多重耐藥現(xiàn)象嚴重。
攜帶基因盒的菌株至少對4種藥物具有耐藥性,最多耐10種藥物。攜帶2 360 bp整合子的菌株100%同時對氯霉素、鏈霉素和壯觀霉素耐藥。攜帶1 085 bp整合子的菌株100%同時對鏈霉素和壯觀霉素耐藥;35株攜帶1 989 bp整合子的菌株100%對壯觀霉素和甲氧芐啶耐藥,但只有60%(21/35)的菌株對鏈霉素耐藥,40%的菌株對鏈霉素敏感,原因不明確;60株攜帶1 740 bp整合子的菌株100%對壯觀霉素和鏈霉素耐藥。100株攜帶整合子基因盒的菌株100%對磺胺甲基異惡唑和甲氧芐啶耐藥。由此可見大腸埃希菌攜帶的整合子/基因盒與耐藥表型密切相關。
3結論與討論
3.1在Ⅰ類整合子中共檢測到4種大小不同的片段,主要含有編碼對氯霉素、甲氧芐啶、壯觀霉素、鏈霉素耐藥性的基因盒?;蚝械目傮w攜帶率為50%,其中有47株菌同時攜帶2種不同的基因盒?;蚝袡z出率較高的是dfrA17+aadA5和protein cmlA1-variant-like gene、AAC(6′)-Ib,其次為dfrA12+aadA2和aadA2,這與其它報道耐藥大腸桿菌Ⅰ類整合子分布情況部分相符[1~10]。相關基因盒陽性的菌株,基因型和耐藥表型基本一致;攜帶基因盒的菌株對磺胺甲基異惡唑、氨芐西林、甲氧芐啶耐藥;部分菌株對鏈霉素和壯觀霉素交叉耐藥?;蚝嘘幮缘牟糠志暧胁煌哪退幈硇停鐚娏γ顾?、氟喹諾酮類藥物和β-內(nèi)酰胺類的耐藥性,可能與其他耐藥機制如抗生素主動外排泵系統(tǒng)或位于其他DNA上的藥物水解酶、滅活酶、金屬酶、拓撲異構酶的改變等相關。
3.2cmlA氯霉素外排基因在志賀菌屬和銅綠假單胞菌中有類似的報道,但在大腸桿菌中報道較少。美國國立生物信息中心(NCBI)登記的cmlA基因多位于細菌整合子上,少數(shù)位于轉座子上,其表達產(chǎn)物CmlA轉運蛋白位于細菌內(nèi)膜[11,12],它與細菌內(nèi)源性的外排系統(tǒng)共同作用,當整合子整合了外排泵基因和氨基糖苷類修飾酶乙酰轉移酶基因時,多重耐藥性更加嚴重。說明細菌的耐藥性往往不是單獨作用的,有些是幾種耐藥機制協(xié)同作用的結果,不同的耐藥基因通過整合子的組合、重新排列,不斷增生繁殖擴散,耐藥形勢更為嚴峻。
3.3一個整合子可以捕獲一個或多個基因盒,同時一個基因盒可以整合到不同的整合子上,從而導致基因盒的移動[2,3];且整合子攜帶的基因盒可以插入到轉座子或接合質粒中,在不同的細菌中運動從而擴散耐藥性。整合子及基因盒系統(tǒng)引起的耐藥性足以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需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防范。氟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磺胺類藥物是臨床常用的藥物,山東省各地市養(yǎng)殖場因用藥習慣不同,耐藥性略有差異,但總體差異不顯著,多重耐藥結果相當嚴重。
3.4肉雞作為人類重要的蛋白質來源,是家庭餐桌的必備。但基因測序表明,雞源大腸桿菌整合子基因盒與人類分離的相關基因的同源性高達98%,不排除通過食物鏈或環(huán)境感染人的可能性。關于動物源耐藥菌通過環(huán)境或者食物鏈傳給人,引起人類治療失敗的案例逐年增多。在動物源耐藥菌對人類健康影響的風險評估中,后果評估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資金和精力進行細致的調研及評估,完善風險評估系統(tǒng)以及風險預警系統(tǒng)。另外,需在養(yǎng)殖場通過藥敏試驗或耐藥基因監(jiān)測及時調整并科學合理地選擇藥物,不斷降低盲目用藥帶來的耐藥性風險,不斷提高畜禽產(chǎn)品質量安全和公共衛(wèi)生安全。
參考文獻:
[1]吳聰明,陳杖榴,曾振靈.豬場大腸桿菌Ⅰ型整合子及其基因盒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J].畜牧獸醫(yī)學報,2005,24(4):6-11.
[2]Recchia G D,Stokes H W,Hall R M.Characterisation of specific and sondary recombination sites recognised by the integron DNA integrase[J].Nucl. Acids Res.,1994,22(11):2071-2078.
[3]Hall R M,Collis C M.Mobile gene cassettes and integrons:capture and spread of genes by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J].Molecular Microbiology,1995,15(4):593-600.
[4]劉衡川,蘭全學.多重耐藥大腸埃希菌中Ⅰ類整合子的研究[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06,6(3):189-192.
[5]李勁松,錢菊娣,項領,等.醫(yī)院感染革蘭陰性桿菌中整合子介導耐藥及水平播散機制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12):1651-1655.
[6]文道林.大腸埃希菌Ⅰ類整合子與耐藥性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15):3538-3540.
[7]陳婉花, 伍嚴安, 胡辛蘭,等.大腸埃希菌多重耐藥與Ⅰ類整合子的關系[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 43(6):463-466.
[8]陳琳, 劉健華,陳杖榴,等. rmtB陽性豬大腸桿菌及其接合子中Ⅰ類整合子研究[J].畜牧獸醫(yī)學報,2010,41(12):1576-1583.
[9]高迎春,魏秀青,魏秀麗,等.100株住院兒童大腸埃希菌Ⅰ類整合子研究[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jiān)測,2011,8(2):75-78.
[10]苑麗,潘玉善,吳華,等.雞源大腸桿菌整合子及基因盒分子流行病學研究[J].中國獸醫(yī)學報,2012,32(6):844-847.
[11]葉金艷,祝建軍,杜玉海,等.志賀菌屬分離株中發(fā)現(xiàn)氯霉素外排泵基因cmlA1[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3):271-273.
[12]George A M, Hall R M. Efflux of chloramphenicol by the CmlA1 protein[J].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2002, 209 (2): 209-213.
200株大腸埃希菌對10種藥物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耐藥性。對強力霉素的耐藥率為52%(104株);對SMZ/TMP的耐藥率為55%(110株);對氯霉素的耐藥率為33%(66株);對氨基糖苷類藥物的耐藥率為48%~65%;對氨芐西林耐藥率為45%(90株);對阿莫西林的耐藥率為54%(108株);對氟喹諾酮類藥物的耐藥率為42%~55%。且同類藥物間存在著部分交叉耐藥性,多重耐藥現(xiàn)象嚴重。
攜帶基因盒的菌株至少對4種藥物具有耐藥性,最多耐10種藥物。攜帶2 360 bp整合子的菌株100%同時對氯霉素、鏈霉素和壯觀霉素耐藥。攜帶1 085 bp整合子的菌株100%同時對鏈霉素和壯觀霉素耐藥;35株攜帶1 989 bp整合子的菌株100%對壯觀霉素和甲氧芐啶耐藥,但只有60%(21/35)的菌株對鏈霉素耐藥,40%的菌株對鏈霉素敏感,原因不明確;60株攜帶1 740 bp整合子的菌株100%對壯觀霉素和鏈霉素耐藥。100株攜帶整合子基因盒的菌株100%對磺胺甲基異惡唑和甲氧芐啶耐藥。由此可見大腸埃希菌攜帶的整合子/基因盒與耐藥表型密切相關。
3結論與討論
3.1在Ⅰ類整合子中共檢測到4種大小不同的片段,主要含有編碼對氯霉素、甲氧芐啶、壯觀霉素、鏈霉素耐藥性的基因盒?;蚝械目傮w攜帶率為50%,其中有47株菌同時攜帶2種不同的基因盒?;蚝袡z出率較高的是dfrA17+aadA5和protein cmlA1-variant-like gene、AAC(6′)-Ib,其次為dfrA12+aadA2和aadA2,這與其它報道耐藥大腸桿菌Ⅰ類整合子分布情況部分相符[1~10]。相關基因盒陽性的菌株,基因型和耐藥表型基本一致;攜帶基因盒的菌株對磺胺甲基異惡唑、氨芐西林、甲氧芐啶耐藥;部分菌株對鏈霉素和壯觀霉素交叉耐藥。基因盒陰性的部分菌株有不同的耐藥表型,如對強力霉素、氟喹諾酮類藥物和β-內(nèi)酰胺類的耐藥性,可能與其他耐藥機制如抗生素主動外排泵系統(tǒng)或位于其他DNA上的藥物水解酶、滅活酶、金屬酶、拓撲異構酶的改變等相關。
3.2cmlA氯霉素外排基因在志賀菌屬和銅綠假單胞菌中有類似的報道,但在大腸桿菌中報道較少。美國國立生物信息中心(NCBI)登記的cmlA基因多位于細菌整合子上,少數(shù)位于轉座子上,其表達產(chǎn)物CmlA轉運蛋白位于細菌內(nèi)膜[11,12],它與細菌內(nèi)源性的外排系統(tǒng)共同作用,當整合子整合了外排泵基因和氨基糖苷類修飾酶乙酰轉移酶基因時,多重耐藥性更加嚴重。說明細菌的耐藥性往往不是單獨作用的,有些是幾種耐藥機制協(xié)同作用的結果,不同的耐藥基因通過整合子的組合、重新排列,不斷增生繁殖擴散,耐藥形勢更為嚴峻。
3.3一個整合子可以捕獲一個或多個基因盒,同時一個基因盒可以整合到不同的整合子上,從而導致基因盒的移動[2,3];且整合子攜帶的基因盒可以插入到轉座子或接合質粒中,在不同的細菌中運動從而擴散耐藥性。整合子及基因盒系統(tǒng)引起的耐藥性足以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需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防范。氟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磺胺類藥物是臨床常用的藥物,山東省各地市養(yǎng)殖場因用藥習慣不同,耐藥性略有差異,但總體差異不顯著,多重耐藥結果相當嚴重。
3.4肉雞作為人類重要的蛋白質來源,是家庭餐桌的必備。但基因測序表明,雞源大腸桿菌整合子基因盒與人類分離的相關基因的同源性高達98%,不排除通過食物鏈或環(huán)境感染人的可能性。關于動物源耐藥菌通過環(huán)境或者食物鏈傳給人,引起人類治療失敗的案例逐年增多。在動物源耐藥菌對人類健康影響的風險評估中,后果評估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資金和精力進行細致的調研及評估,完善風險評估系統(tǒng)以及風險預警系統(tǒng)。另外,需在養(yǎng)殖場通過藥敏試驗或耐藥基因監(jiān)測及時調整并科學合理地選擇藥物,不斷降低盲目用藥帶來的耐藥性風險,不斷提高畜禽產(chǎn)品質量安全和公共衛(wèi)生安全。
參考文獻:
[1]吳聰明,陳杖榴,曾振靈.豬場大腸桿菌Ⅰ型整合子及其基因盒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J].畜牧獸醫(yī)學報,2005,24(4):6-11.
[2]Recchia G D,Stokes H W,Hall R M.Characterisation of specific and sondary recombination sites recognised by the integron DNA integrase[J].Nucl. Acids Res.,1994,22(11):2071-2078.
[3]Hall R M,Collis C M.Mobile gene cassettes and integrons:capture and spread of genes by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J].Molecular Microbiology,1995,15(4):593-600.
[4]劉衡川,蘭全學.多重耐藥大腸埃希菌中Ⅰ類整合子的研究[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06,6(3):189-192.
[5]李勁松,錢菊娣,項領,等.醫(yī)院感染革蘭陰性桿菌中整合子介導耐藥及水平播散機制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12):1651-1655.
[6]文道林.大腸埃希菌Ⅰ類整合子與耐藥性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15):3538-3540.
[7]陳婉花, 伍嚴安, 胡辛蘭,等.大腸埃希菌多重耐藥與Ⅰ類整合子的關系[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 43(6):463-466.
[8]陳琳, 劉健華,陳杖榴,等. rmtB陽性豬大腸桿菌及其接合子中Ⅰ類整合子研究[J].畜牧獸醫(yī)學報,2010,41(12):1576-1583.
[9]高迎春,魏秀青,魏秀麗,等.100株住院兒童大腸埃希菌Ⅰ類整合子研究[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jiān)測,2011,8(2):75-78.
[10]苑麗,潘玉善,吳華,等.雞源大腸桿菌整合子及基因盒分子流行病學研究[J].中國獸醫(yī)學報,2012,32(6):844-847.
[11]葉金艷,祝建軍,杜玉海,等.志賀菌屬分離株中發(fā)現(xiàn)氯霉素外排泵基因cmlA1[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3):271-273.
[12]George A M, Hall R M. Efflux of chloramphenicol by the CmlA1 protein[J].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2002, 209 (2): 20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