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桑榆
求人的好處,千言萬語難以道盡。事無巨細,只要求到了得力的人,無法得到的利益可以得到,難以勝出的競爭可以勝出,本辦不成的事可以辦成。一言以蔽之,只要能求到得力的人,就可享受無人可求者享受不到的特權(quán),得到無人可求者得不到的好處。因此,許多人每遇靠自己的能力無法辦到,或沒把握辦到之事,就要求人。
求人的好處雖然多不可數(shù),妙不可言,但那求人的滋味并不好嘗。打躬作揖,屈膝奉承,說好話,賠笑臉,求爺爺,拜奶奶,都是精神上的付出。事成前后,還要按照求辦之事的價值付出金錢,甚至不菲的金錢。幸運者,須把酸苦辣咸嘗盡,割肉放血送出大把的錢財之后,方可嘗到甜頭;背運者,于嘗盡酸苦辣咸割肉放血之后,卻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于是,無論幸運者還是背運者,求人之后,都會大罵社會不公、世道黑暗??闪R歸罵,恨歸恨,再遇上需求人之事,他們?nèi)院敛华q豫地去求人。
辦事不按政策法規(guī),而是靠人情、靠賄賂,以至潛規(guī)則盛行,是一種惡劣的社會風(fēng)氣。這種風(fēng)氣,是由那些把手中特權(quán)當(dāng)作詐取錢財?shù)年P(guān)卡、沒有特權(quán)卻企盼享受特權(quán)的人,上下“合拍”而形成的,并且積弊已久,一時難以滌清。但不求人而能成事,仍有很大的空間,靠自己的能力立足于世而不愿求人者,也大有人在。
社會各行各業(yè),若都是看關(guān)系的遠近、憑賄賂的多寡而用人,即使不至于立即垮塌,也是無競爭力可言的。而無論哪一行業(yè),都希望擁有優(yōu)秀人才。這就使那些無所依傍、無人可求的人,有了一定的發(fā)展空間。比如那些靠老實投簡歷而找到一份滿意工作的大學(xué)生,那些靠扎實的基本功在全國性海選中勝出的藝術(shù)人才……他們大多出身普通,其父母別說求人無門,就是能找張三、托李四,七拐八彎地求上人,也送不起禮,唯有讓子女靠真才實學(xué)闖天下。再往大處說,那成千上萬靠種地做工、做手藝、擺地攤的人,他們都是靠自己的勞動所得養(yǎng)家糊口,而不是靠求人恩賜過活。
另有一些人,他們把不求人作為一種選擇,能求到人卻不愿求人。比如那些以干好本職工作為己任,而不存非分之想的各行業(yè)人士,以及那些靠自己作品打天下,而不愿求貴人提攜抬愛的作家、藝術(shù)家。前者自甘平淡,不想靠求人而得到分外之利益,不愿靠投機鉆營、奔競于權(quán)門而得到某種頭銜之賞賜。后者為了保持“人格之獨立,精神之自由”,而不愿拜門頭、求大佬,認(rèn)為虻附驥尾,雖可日行千里,終為蠅虻;雀附鵬背,雖可扶搖直上,仍是燕雀。他們相信自己的實力,堅持以作品說話,不愿求他人提攜而聞達,更不愿充當(dāng)“某某門下走狗”,打著他人的旗號欺世盜名。
有“智者”云:當(dāng)今社會,不求人辦不成事,更別想辦成大事。但無數(shù)事實證明,在信息發(fā)達,供人們展示才能的平臺越來越多之今日,即使不求人也能成事,甚至成就大事。又有人說,人生在世,誰能不求人?此言也有理,人初踏社會之時,求人之事的確難免,但隨著年歲的增長,生存能力的增強,求不求人,則往往是一種選擇。我以為,靠自己的能力辦能辦到之事,按自己的收入花能花得起之錢,不奢望靠他人的恩賜而享受特權(quán),不撐面子,不慕榮華,庶幾可以不求人也。不求人,與人交往則可以不卑不亢,而不必向權(quán)貴摧眉折腰;不求人,則不會心存妄念,而是努力提升自我;不求人,則可以坦然享受靠自己的能力所得到的一切。古語云“求人莫如求己”,遇事動輒求人者,焉知不求人之樂?而不求人者若越來越多,那些將手中特權(quán)當(dāng)作斂財法寶的人,也就漸漸失去了“賣方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