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婷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教科書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是一篇紀實散文,在教學中有著重要地位,同時也是朱自清美文的代表。教學時,很多老師都針對朱自清筆下父親的形象和“我”四次流淚進行分析。在這里必須強調(diào)的是《背影》是一篇散文,散文傳統(tǒng)教學思路是分析人物形象,理清作者情感。很明顯,這里混淆了散文和小說的教學思路。
必須強調(diào)把散文和小說區(qū)分開來。散文將情感寄予全篇,不是重點分析人物形象,可以對人物進行分析,但一定要明確人物分析和情感分析的關(guān)系。如果在《背影》教學中強調(diào)人物形象塑造,那么的確能樹立父親的形象,但卻割裂了作者隱于其中的深層次的情感,讓學生混淆散文和小說的讀法。教《背影》就是教學生學會散文的解讀方法。我提出朱自清散文《背影》的教學新解讀。
首先明確的是:散文是在特定時間里發(fā)生了特殊事件的背景下,作者是用來抒發(fā)特殊情感的。人的情感是復雜的,那么,要真正讀懂散文,了解特定時間是何時,引發(fā)作者特殊情感的事件是何事是非常重要的,另一件要事就是進入作者的角色,真正體會誘因,通過進入情境自主感受、分析作者的特殊情感。這樣,才可能對美文進行美讀。其次是重視散文的開頭和結(jié)尾。
教師在教學中要放眼全文、聚焦首尾。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整體感知,把握全文最明顯的情感——愛
這是文章表現(xiàn)最直接、學生也最容易找到的情感。在此基礎(chǔ)上,再進行深層情感的分析探究。
二、提出問題,聚焦首尾
提出一個問題:“在第六自然段,父親那時才四十多歲,為什么在朱自清筆下,父親的背影像極了八旬老人?”這個問題直擊散文的寫作背景——作者寫作文章時的真正背景,進而聚焦《背影》的首尾兩段。這時抓住的不是某個人物,而是一個字,“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中的“不”字。提出一個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并且引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高潮?!啊遗c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中的‘不具體指什么原因?是不敢?不愿?還是別的什么?”這個不帶有感情的字眼瞬間成為學生深挖的重點。在學生思考討論時,引導學生使用組詞帶入法,補充“不”字后面的字,組成一個詞帶入文中讀。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追問理由,啟發(fā)學生帶入“我”的身份和背景進行思考,從“我”的視角理解“我”的想法。不否定學生的思考,通過追問引導,讓學生找到思考中的漏洞。在學生探究興趣最濃厚的時候,轉(zhuǎn)回文章的最后一段,帶領(lǐng)學生分析最后一段。抓住“不同往日”、“終于”、“忘卻我的不好”等重點片段,通過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復式問題啟發(fā),讓學生找到朱自清交代的真正背景和首段“不”字的真正含義是“不好意思”,而且是“我”不好意思見父親,“我”是含著愧疚之情的。這時,老師才告訴大家朱自清和他父親之間產(chǎn)生隔閡的前因后果,了解《背影》寫作的特殊時間和事件,感受朱自清情感的誘因,體會朱自清情感的起伏變化的過程,明白《背影》是朱自清寫來向父親道歉,請求父親原諒的文章。達到教學過程的又一個高潮。
三、再品文章,情感豐沛
在學生體會理解朱自清身為兒子的愧疚之情后,老師再次領(lǐng)著大家重讀《背影》,回到父親四次背影和“我”的四次流淚。這時,學生已經(jīng)在朱自清不好意思、愧疚的情感基調(diào)中,再體會朱自清筆下的“背影”,就能體會出朱自清在《背影》的字里行間寄托的深深愧疚,自然能夠領(lǐng)悟朱自清筆下父親老態(tài)盡顯的真正原因。
這樣教學思路自然連貫,這種聚焦首尾、放眼全文的散文閱讀方法,雖然沒有具體分析某個人物,但它明確表明了由散文的特點決定的其閱讀的整體性。抓住一個字的閱讀在形散中抓住一個神聚的節(jié)點,進而連貫全篇。
這種解讀方法和教學思路指出了散文讀法和教法的三個問題:
第一,散文應(yīng)該怎么讀,才能讀出味道、讀出深意、讀出作者的內(nèi)心?
第二,散文教學應(yīng)該教什么,哪些是學生真正需要的、同時又是感興趣的?
第三,散文教學應(yīng)該怎么教,怎么才能把握住學生的情感走向和最近發(fā)展區(qū),才能更新教學方法,讓師生都樂在其中?
《背影》教學新思路回答了以上三個問題:
第一,從讀者角度讀散文,讓自己成為一個單純的初讀者,自由地讀,完整地感受散文的行文和情感抒發(fā)表達路徑。通過自己的研讀、背景了解等,重走一次作者情感歷程,體會全文,理清作者的真正意圖。從讀者視角獲得全新的感受。
第二,從學生角度讀散文。讓自己成為學生,帶著興奮點讀。憑借自己對學生的了解和把握,把自己變成一個學生。從學生視角讀散文,去發(fā)現(xiàn)、去尋找,哪些是學生感興趣的,哪些是學生困惑的,什么才是真正的散文閱讀方法。這些是教學中應(yīng)該重視的內(nèi)容。
教學過程中的重視不是一味地使用講解技能。重視要重視學生的學習心理,重視情景教學。要根據(jù)學情,啟發(fā)學生成為單純的讀者。師生共創(chuàng)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中,自主地思考,尋找作者的情感歷程,從而獲得全新的情感體驗和散文閱讀的真正方式。散文不同于其他文體,散文的閱讀絕不能只抓片段,全面性、整體性地閱讀才是散文需要的讀法。以上就是第三點——怎么教學生讀散文。
散文一定要讀,一定要帶著思考、進入情境讀,一定要在獲得情感體驗的基礎(chǔ)上再次讀。這樣讀,才能讀得更深刻、讀得更透徹。這樣讀,才是真正的讀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