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偉進
摘 ? ?要: 提升物理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學習能力,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學科的興趣;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老師需要自主補充知識,增加知識儲備,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關鍵詞: 初三物理 ? ?教學質量 ? ?提升對策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試驗為基礎的學科,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科學性,對青少年思維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初一是學生剛剛接觸物理的時期,可以算做物理啟蒙階段;初三是物理學習能力提高的黃金期,決定后續(xù)學習物理的能力。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有效提升物理教學質量的渠道,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學習能力。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學科的興趣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孔子曾經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充分體現(xiàn)了學習興趣的重要性,不僅能夠為初三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動力,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物理是一門嚴密的科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著重強調對客觀世界的觀察,讓學生通過對客觀世界的理解,融合相關物理知識進行實驗驗證,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所以在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實驗生動形象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從變化萬千的物理現(xiàn)象中總結出相關知識的能力。
例如,在蘇教版初中三年級物理第十八章《能量轉化基本規(guī)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能量的轉化與守恒知識點的理解總會進入誤區(qū),認為能量既然能夠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物體上,就肯定能夠制作出不需要消耗能量,而能源不斷向外做功的機器。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動手,通過實驗的方式證明這一觀點的錯誤性。在課前,教師需要準備適量的紅墨水、燒杯兩只、水和適量的棉花,教學時,將一只燒杯中放入紅墨水與水,將棉花條的一端放入燒杯中,另一端手提,觀察實驗現(xiàn)象。試驗之后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針對學生回答進行講解,闡述永動機沒有存在可能性的相關依據(jù)。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豐富課堂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積極性,而且能夠引導學生學習,有效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另外,在初三物理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這種利用新技術的手段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知識點的掌握。如在蘇教版初中三年級物理第十二章《機械能和內能相互轉化》的教學中,學生對機械能量轉化的理解較為膚淺,知識掌握不夠熟練,但是這種抽象的概念很難用語言表述清楚。這時多媒體教學為我們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利用多媒體動畫課件進行教學,彌補了現(xiàn)實教學中模型不足的問題,達到了輔助學生掌握知識的目的。
二、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一)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知識體系的完善程度決定解決實際解決問題能力,在對初三學生進行物理教學時要特別重視基礎知識的完善。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梳理,找出相關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對重點知識進行縱橫拓展,使學生熟練掌握相關定義、公式和試驗流程,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完善主動學習方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睘榱诉_到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習慣的目的,教師不僅需要根據(jù)初中生的認知特點將知識點結構化,還應該教會學生依據(jù)事物發(fā)展原理和規(guī)律解決問題的技巧,讓學生主動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找出知識之間本質性的關聯(lián)。如在蘇教版初三物理教學第十三章《電路初探》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基本原理進行講解,在保證用電安全的情況下,讓學生自主探索,通過對自家家用電器進行觀察了解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
三、改變教學模式
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最原始的問答模式,即老師提出相關問題,要求學生回答,這種模式已經嚴重與教育要求脫節(jié),因此為滿足初三物理教學質量提升的要求,需要改革相關教學模式。
探究式教學獲得教育界的一致好評,這種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學生進行思考探究為主,根據(jù)具體班級的學習情況設置問題。如在蘇教版初三物理教學第十一章《杠桿》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實驗室完成相關學習。實驗前可以提問學生:“可調螺母的作用是什么?”“為什么要求杠桿在靜止狀態(tài)時處于水平位置?”;實驗過程中可以提問學生:“杠桿右端下傾的原因是什么?”;實驗后可以提問學生:“為什么沒有考慮杠桿自身的重量?”“怎樣得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這一結論?”等問題。
四、老師需要自主補充知識
在物理教學質量提高中,教師需要主動放棄自身的課堂主宰地位,需要根據(jù)課堂偶發(fā)情況做出正確調整。實際教學中會出現(xiàn)回答不出學生問題的狀況,要求老師放下所謂的身段,主動補充相關知識。只有不斷進行充電,才能勝任物理教學,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知識是不斷擴充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觀念。在固有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很大一部分教師在學生時代就養(yǎng)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缺乏動手能力,在自己成為教師后延續(xù)了這種教學模式,采取滿堂灌的教育手段,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然而,物理知識的建立、發(fā)展、應用過程是動態(tài)的,物理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知識的傳授,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首先需要教師具備淵博的知識和自主探索能力,做到言傳身教。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物理教學的主要方式是教師講解,主要講解對象就是教材,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點。如果學生沒有學會相關知識點或者考試成績不理想,教師就會布置大量機械練習,促使學生在熟能生巧的情況下提高分數(shù)。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一定時期內具有合理性,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越來越突出。轉變課程方式,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對初三物理教學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