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夢洋
摘要:白居易(772-864)營造的宅院為唐代文人私家園林的代表,白居易的園林營造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成就,他重視選址,在置石、理水、植物方面有著獨特的造園手法。
關(guān)鍵詞:白居易;園林;營造
隋唐時期(589-960)是中國古代園林發(fā)展的全盛時期。在雄厚的經(jīng)濟和繁榮的文化影響下園林盛行,園林藝術(shù)也極大的提高。唐中期,文人政治上的失意,使得“中隱”思想盛行,園林成為文人士大夫情感精神的棲居地。白居易一首《中隱》:“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喧囂。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似出復似處,非忙亦非閑”[1]道出“中隱”盛行的緣由。這一時期白居易的宅院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的私家園林是唐朝文人園林的的典范。
白居易(772-846),是我著名的唐代詩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類型多樣,尤以諷喻詩,閑適詩突出。其中閑適詩記錄了詩人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態(tài)度,并且有大量詩文透露其園林營造的思想智慧。白居易重視宅園的選址,并且重視在宅園營造中置石、理水、栽植等園林營造要素的作用。白居易一生共營造過四個宅園:洛陽履道坊、廬山草堂、渭上南園、長安新昌坊。這四個宅院中宅園中尤以洛陽履道坊宅園和廬山草堂為其園林宅園中的代表作。白居易憑借其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和對自然風景的深刻理解進行過很多園林營建活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造園手法、造園思想。
一、園林營造追求自然意趣
唐代著名畫家張璪提出“外師造化,中的心源”,雖是畫論,但是與中國古代園林崇上“師法自然”藝理相同。作為著名詩人的白居易一生熱愛游歷于大山大水自然之中,這一愛好使得白居易深得自然之精髓,對其造園有著深刻的影響。在選址方面,白居易選擇風景佳地作為其園址。其在洛陽的履道坊宅院雖然處于城市之中,卻是繁華熱鬧處的幽境之所。在《池上篇·序》:“都城風土之勝在東南隅,東南之勝在履道里,里之勝,在西北隅。西闬北垣第一第,即白氏叟樂天退老之地”[2]。清·徐松《唐兩京城坊考》:“居易宅在履道坊西門,宅西墻下臨伊水渠,渠又周其宅之北”。白居易的廬山草堂,居自然中,得自然之佳處造園?!稄]山草堂記》“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樂天見而愛之,若遠行客過故鄉(xiāng),戀戀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3]。在白居易兩個著名宅院中,都說明其選址建宅的原因是由于得風景優(yōu)處。白居易的宅院選址正是其熱愛自然山水之景,追求自然之境的造園意趣的佐證。
二、注重園林中置石與水景藝術(shù)效果
白居易在宅院營造中尤其重視置石、理水;在造園活動中,白居易賦予水和石藝術(shù)生命,在深諳的石與水間的相互關(guān)系,通過他高超的園林營造手法,營造出清幽雅致的園林意境,創(chuàng)造出幽而美的宜居環(huán)境。
(一)置石
我國早期的園林更多的是追求自然的意境,唐宋時期的園林是古代園林的代表時期,置石是此時園林中重要的處理手法。這一時段疊山尚為發(fā)展為主要處理手法。白居易鐘愛石頭,也是著名的賞石大家,對于園林營造中的置石很有心得,他也著有許多關(guān)于石的詩文。白居易將石分類,《太湖石記》中:“石有族聚,太湖為甲,羅浮、天竺之徒次焉”;“石有大小,其數(shù)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每品有上、中、下……”[4]。白居易欣賞奇石,尤其喜歡太湖石,同時深諳置石的園林意境。在《奉和思黯相公以李蘇州所寄太湖石奇狀絕倫因呈夢得》中:“錯落復崔嵬,蒼然玉一堆。峰駢仙掌出,罅坼劍門開。峭頂高危矣,盤根下壯哉。精神欺竹樹,氣色壓亭臺”[5]。石置于園中讓人感受到石的錯落崔嵬,蒼然高危,其勢壓亭臺,賦予石組生命,創(chuàng)造出深淵的自然意境。
(二)理水
水自古在園林營造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園林要素,不論是皇家園林、寺廟園林還是私家園林,水景都是營造的主要元素,在造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古代園林一池三山的園林形式中,取自然中山水相交、山環(huán)水抱的自然形態(tài)。白居易對水景的設(shè)置也有自己獨有的創(chuàng)造。在其廬山草堂中,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引泉作池,成為宛自天開的人工造景?!稄]山草堂記》:“前有平地,輪廣十丈;中有平臺,半平地;臺南有方池,倍平臺……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脈分線懸,自檐注砌,累累如貫珠,霏微如雨露,滴瀝飄灑,隨風遠去”[6]。在洛陽履道坊宅院西垣有伊水折而繞于北,為白居易宅院的水景處理創(chuàng)造了便利條件。宅院中引伊水做池引泉,可于池中乘舟泛游。夜聽泉水潺湲之聲,這一點更加證明白居易選宅造園獨具慧眼,具有造園的極大造詣。
(三)置石與理水的關(guān)系
水與石在園林中是重要的造景要素,彼此相得益彰。在白居易的宅院中通過水石的巧妙配置,得出清幽林泉的雅致的意境。將石置于池旁,泉水激石發(fā)出聲響?!叭琢茁曀魄?,閑眠靜聽洗塵心”[7]。只有水石相擊,水遇石而活,石遇水而靈。創(chuàng)造出雅致而清幽的藝術(shù)效果,為園增加景致意蘊。這說明白居易不但在造園中置石講究且運用自如,挖掘水和石藝術(shù)效果,使水與石藝術(shù)效果彼此相得益彰。
三、結(jié)語
白居易雖為詩人文學家,但其在造園方面有極高的造詣,一生所造園林雖然不多,但足以代表其在園林的成就。白居易的造園營造活動是建立在詩人對自然的深刻理解的基礎(chǔ)上,代表了唐代文人園林的營造思想和審美意趣。研究白居易的造園活動,有利于研究唐代園林的發(fā)展,也有利于對中國古代園林的發(fā)展有連貫和全面的認識。
【注釋】
[1][2][4][5][7]:白居易洛陽詩文精粹
[3][6]:白居易集·廬山草堂記
【參考文獻】
[1]王鐸.洛陽古代城市與園林[M],北京:遠方出版社,2005
[2]張十慶.<作庭記>譯注與研究[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4
[3]李浩.唐代園林別業(yè)考論[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6
【作者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