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妍
摘要: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藝術之本。中國版畫作品技法日益豐富的同時,精神內涵卻日漸匱乏。對生活的回歸,對情感的回歸是本文所要論述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生活;當代版畫創(chuàng)作;情感
一、版畫的普及需要貼近生活
縱觀中國美術史,宮廷美術是一個高貴堂皇的世界,作品寄托的是整個統(tǒng)治階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理想,是皇族和貴族的藝術。文人士大夫美術追求的是超然物外的閑適之美,力圖把品格、情趣寓于畫作之中抒情言志,也是這一階層所特有的美術現(xiàn)象。從古至今只有民間美術源遠流長,參與者眾多。原因何在呢?只因民間美術始終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它的純真質樸之美都來自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反思現(xiàn)代版畫創(chuàng)作,版畫作品的尺寸越來越大,作品中西方現(xiàn)代構成意識在增強,制作技術方面也在不斷的推陳出新,如無水的石板技術、凹版和凸版相結合的木版技術、電腦版等等。但其中有些作品很是晦澀難懂,無形之中拉開了與觀者的距離。藝術不是閉門造車,版畫藝術不能止步于畫面好看,形式感強。好比人們在鋼筋鐵骨的城市包圍下住的久了也會懷念叢林鳥叫的聲音。談構成,講技法的作品看得多了,眼花繚亂的感慨之余也很難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一幅好的作品除了形式感外還要讓人看后猶有余味。脫離表像,進入生活的底層,探究人性復雜的深處?;仡櫴澜绨娈嬤@幾百年歷程,有些作品只是曇花一現(xiàn),有些作品卻經歷了時間的考驗一直被奉為經典。延安時代的木刻,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卻誕生了那么多的大家,產生了很多經得起歷史的考驗的作品。不只是因為它的內容,也不只是因為它的形式,就是那種真實的狂熱情感,畫面的每一根線條都是內心真實的表現(xiàn)。是那個時代的產物,與時代結合得很深。
層層疊疊交錯的梯田、熙熙攘攘的人群甚至高低錯落的建筑,藝術無論發(fā)展到什么階段這些最平常的東西其實是永不過時的藝術法則。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的作品只有顯示出與這個時代相關才會引起更多的共鳴。
二、版畫創(chuàng)作需要貼近生活
齊鳳閣曾有這樣的文字“現(xiàn)實關懷是畫家觸摸當代社會神經的必由之路,是使自己的藝術感覺與當代脈搏相契合的媒介,是版畫藝術的生命線?!?/p>
(一)藝術來源于生活
佛羅依德認為:“兒童時代的經驗,對藝術家的生活有巨大影響,它們影響到他的想象性,創(chuàng)造性主題的選擇”。不僅僅是兒童時代的經驗,一直以來的生活經歷、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都制約著藝術家選擇自己創(chuàng)作題材和語言表達方式。如版畫家張敏杰曾經在地震廢墟里被掩埋了四個多小時。了解了他的這段經歷就會更好的理解他版畫?!镀皆系奈璧浮愤@一系列作品表達了他對死亡的感悟,對生命的反思和歌頌。把中國傳統(tǒng)版畫的視覺經驗與形式,融進了現(xiàn)代藝術的理念、意識和形式,具有濃厚的象征意味。王華祥的《貴州人》也憑借著鄉(xiāng)土資源的回憶,變化豐富又簡練敏捷的刀法,刻畫了貴州人飽經風霜的面孔和歷盡滄桑仍堅強、樂觀的性格。
(二)藝術高于生活
藝術本質上是個人體驗的成果,一百個人心中就有一百個自然。作品中要蘊含創(chuàng)作者的感受與體驗,而非表象的東西。版畫創(chuàng)作注重個性化的表達是好事,但過猶不及,不要刻意追求制作方式的技巧,對生活進行仔細入微的觀察和理解,對生活進行感受和體悟,在生活中索取素材發(fā)現(xiàn)作品,只有把藝術的生活性和作者的藝術表現(xiàn)力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創(chuàng)作出更有生活內涵,文化內涵,歷史內涵,思想內涵的作品。讓藝術的眼睛更加敏銳。
怎樣將生活所感轉化為藝術語言則是受個人經歷,視野,知識,修養(yǎng),和世界觀的制約。面對葛飾北齋的版畫《巨浪》時,奔流的巨浪好像觸及人類的內心深處,伴隨著我們的情感一起波濤洶涌,時上時下,顯示了自然的不可抗衡的強大力量。而版畫家王兵的作品《風中的牧羊女》、《牧場飯館》、《驚散的馬群》、《初春那天》直至最近的人物系列,都是以藏地高原的風土人情,藏民的生產生活,宗教信仰為題材的。用這個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不只他一人,但他憑借著對藏地的了解和熟練的刀法,把感性與理性相融合,游刃有余的掌控著黑白灰這三個色度,使作品顯現(xiàn)的既神秘又戲劇“言有盡而意無窮”,誠然是一個王兵夢中的西藏。作品中蘊含了創(chuàng)作者的感受與體驗,而非表象的東西。
當前市場經濟的大環(huán)境下,藝術品和藝術家都需要自己的生存空間,藝術品要接受欣賞者的選擇。隨著當今社會的和平主題所營造的藝術傾向來看,明麗輕快、賞心悅目的藝術品似乎已經在主流的位置,但是,隨著藝術觸角深入到都市普通人的心靈深處,也有表現(xiàn)出他們在紛繁的現(xiàn)代生活擠壓下的迷惘、失望、焦慮或無奈的一面。
三、結語
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生活方式、審美情趣都在變化。版畫藝術日趨體現(xiàn)出風格樣式的多元化,材料技法的綜合化等特征,版畫的邊界在突破,版畫的原理被運用到影像作品的制作過程中,版畫與影像、觀念、裝置的結合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新興的青年版畫家們更是顯示出了自己的思維方式、藝術理念和對生活的感悟的時代特征。無論外在的社會條件如何改變,只有熱愛生命、關注現(xiàn)實、貼近自然才能遠離蒼白與概念,只有出自藝術家心靈的感動才能真正的感染人。貼近生活永遠都會是也應該是藝術的主旨。版畫家無疑要重視技巧和語言的錘煉,但又必須注重精神追求,若找不到精神落點,制作技藝再精妙,作品肯定是膚淺的。藝術家應該關注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以及人的生存狀態(tài)等問題,使作品具有深層次的思考。
【參考文獻】
[1]齊風閣.重塑版畫的當代品格[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
[2]張?zhí)煨?版畫藝術[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6
[3]滕守堯.藝術社會學描述[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通化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