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
吾斯塘博依街上的手工藝制品博覽會
偶然機會,我來到喀什市吾斯塘博依街,數(shù)百米的街道兩旁,聚集了大大小小幾百家手工業(yè)作坊和攤點,工藝陶器、木器加工、紡織物、刀具制作、服裝、樂器等一應(yīng)俱全,堪稱手工制品的博覽會。
市場上琳瑯滿目的木制工藝器皿引起了我的注意。維吾爾族人用木頭制作木碗、木盤、木勺等全木生活器皿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距今約兩千年的古墓中,曾挖掘出土過一些做工精致的木盆、木盤、木碗等器皿。在被漫漫黃沙湮沒數(shù)千年的古城遺址,比如尼雅遺址,也曾發(fā)現(xiàn)帶抓手的茶杯及其他木制品。維吾爾族木制品用銀白楊、泡桐、柳樹、杏樹、棗樹、桑樹等為原料,經(jīng)專門的金屬刮器刮削成型,最后刻繪花紋、圖飾。
歲月流轉(zhuǎn),日月變遷,時光雖流逝千年,但維吾爾族人的木器藝術(shù)卻代代流傳下來,并且由于地處絲路要道,受到東西方文化藝術(shù)和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的交互影響,而逐步發(fā)展成獨具魅力的維吾爾族木器藝術(shù)。聰明智慧的維吾爾族工匠們根據(jù)生活需要,制出了木盆、木盤、木桶、大木碗、小木碗、盤式肉墩、木缸、研缽、木勺等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木器。這些木制器皿有韌性、無毒、無異味、不易變形、造型獨特、工藝精湛,原汁原味地展現(xiàn)出維吾爾族人的生活原貌,是維吾爾族文化構(gòu)成里最直接、最形象的實物元素。這種習俗化的藝術(shù)形式,或者說是藝術(shù)的習俗化使得維吾爾族人不僅是最早的環(huán)保專家,更是當之無愧的生活藝術(shù)大師。
我信步走到一處攤位前,隨手拿起一個洗手壺細細賞玩。洗手壺上的圖案和做工十分均勻、精細,毫無瑕疵,這竟然是件全手工制品,真是難以置信。但當?shù)鼐S吾爾族人向我保證,這些木制工藝品絕對是手工制作而成。從體量上說有大有小,大到一人多高的巨型洗手壺,小到鑰匙串上的小葫蘆,以及不大不小的木碗木盆等等,種類繁多,無一不有。
在著名學者麻赫默德·喀什噶里的名著《突厥語大辭典》中有“恰納克”(盛鹽之容器)、“疏麥克”(嬰兒搖籃用的導尿管)以及“拉古”(用木材挖制而成的容器,主要用作盛酸奶、牛奶等)、搟面杖、“撤爾內(nèi)其”(木桶之一種)、“軸籬”(用尚未干透的樹枝條編制而成)等木制器皿的記載,說明喀什維吾爾族木制器皿的制作技藝至少有數(shù)百年歷史。
在維吾爾族人家里,客人進餐前,主人都要用專門的洗手壺給客人倒水沖洗雙手。洗手壺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倒水的壺,一個為下面接水的盆,盆與普通生活用盆不同,接水盆上端為寬闊的圓形折沿,并稍帶斜度,以便污水流入,盆身為稍小的圓形。維吾爾人愛潔凈,尊重客人的待客之道從一器一習俗上盡顯無遺。器物和習俗形成文化的物質(zhì)和精神兩大方面。器物和習俗互相影響互相決定,二者缺一不可。
那么如何制作出這些美觀實用,具有很高藝術(shù)價值的器皿呢?
第一步是選料:根據(jù)不同的木器和需要,用質(zhì)量較好,硬度更高,干透三年以上的胡楊木、核桃木、桑木、榆木或白楊木等木材。木材選定后,再用坎、旋、摳、挖、磨等工藝,做出木器的雛形。
第二步就是用浮雕,彩繪,或者烙畫方式做裝飾。剛開始時,創(chuàng)作者需要先畫出圖紙,然后比照著圖紙把圖案繪在木器上。如果經(jīng)過多年浸淫,那些圖案和花卉已然信手拈來了。不過,對于每一件木制器皿都必須進行單獨構(gòu)思和設(shè)計,不同的木器選擇不同的圖案,只要是維吾爾族的民間圖案,都會被用到木器上。木器裝飾不能千篇一律,要做到每一件器皿都獨一無二,別具匠心,且兼具藝術(shù)性和民族性。
維吾爾族的裝飾特色普遍由線條、雕刻、形狀來展現(xiàn),如呈角狀的花紋,呈日月狀的彎曲線,如星星的點圈,呈菱形狀的幾何圖案等。除此之外,還有直線和波浪線雕刻,這些圖案是維吾爾族工匠向往美麗、崇尚美好的寫照。另一方面,這些木制器具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普遍使用于維吾爾族生活的各方面,除了用餐和做飯的木器之外,還有婦女用于化妝的工具,攪拌沙棗膠(依林姆)的木碗,以及維吾爾族醫(yī)學中用來搗藥的木罐。制作每一件木器,都需要繁雜的程序和工藝,采用不同的裝飾手法。
維吾爾族木器藝術(shù),猶如一面?zhèn)鞒星甑溺R子,形象生動地折射出維吾爾族人的社會文化、民族性格、思維方式與審美情感等方面。其造型藝術(shù)和賦色藝術(shù)所體現(xiàn)出的獨具一格的視覺特性,源于維吾爾族深厚的文化積淀,蘊涵著極高的社會價值和美學價值,是維吾爾族民間裝飾審美藝術(shù)的精髓所在。維吾爾族木器的形成歷史,體現(xiàn)出維吾爾族人的聰明才智,表現(xiàn)著他們的審美情趣,以及他們對祖先的尊崇和懷念。
至今,喀什的許多村莊仍保留著“木器村”、“木碗村”的名稱,祖先留下來的木器制作技藝,已化作維吾爾族血脈里的基因,須臾不分,世代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