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為大海的緣故,廈門是一座內(nèi)斂卻又外放,自我而又包容的城市。這里的大街小巷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咖啡館,也有一些茶館散落在城市角落,靜候本港人的到來。一些社區(qū),歌仔戲不時上演,然而廈門卻又早與鋼琴結(jié)下不解之緣,甚至鼓浪嶼有著“鋼琴之島”的美稱。這里被標上“小資”、“文藝”的標簽,卻仍可以找到傳統(tǒng)、“過時”的情懷。
對我來說,很難給廈門以及廈門腔調(diào)下一個定義,因為它是多元的。只是,廈門的某些東西,日漸稀少,它正變得和國內(nèi)大多數(shù)城市越來越像。它故有的腔調(diào),變得稀遠,并被各種聲響干擾。
作為攝影師,我常喜歡穿梭在老城區(qū)的小巷,因為可以看到更真切、生鮮的生活。我曾見的一幕,大概可以概括我心中的廈門的腔調(diào)——在沙坡尾避風塢畔,有好幾個老外站著聊天,其中一個老外大叔和本地大叔聊著天,本地大叔隨口唱開了,老外大叔趕緊用英語跟另一位老外大叔解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