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愛霞
中圖分類號:G63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20-0110-01記敘文閱讀教學研究由來已久,雖然現(xiàn)在新課標并不強調(diào)文體研究,但是,在初中語文教學的各種版本中,記敘文這種文體仍占很大分量。那么,究竟怎樣進行記敘文閱讀教學,怎樣讓學生學有所得,學以致用,這是教學策略和學習策略的問題。因此,在記敘文閱讀教學中,我就寫人敘事類記敘文閱讀教學做了一些探索,確定了記敘文"四步導讀法"閱讀教學。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感知文本,這是任何文本教學時,都不能省略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大約要讀兩遍,一要讀通課文,二要說出大意,進行質(zhì)疑。要獲取作品所提供的一些直接信息。閱讀記敘文,無論是記人還是敘事,總要有一個總體的輪廓,有一個總的了解。必須注意把握文章的基本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理清記敘的順序以及線索,理清情節(jié)。只有這樣,才能從整體上全面把握人物的形象,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文章所反映的中心思想。
要注意六要素對于故事事件鮮明的記敘文,讓學生根據(jù)六要素復述課文,能很快整體感知文章的內(nèi)容,感受作品中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通常情況下,訓練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大意。比如:在《蘆花蕩》中,通過復述,就理清文章的脈絡,老頭子護送小姑娘,小姑娘受傷,老頭子為小姑娘復仇。再比如《阿長與山海經(jīng)》,學生初讀后,能很快的找到阿長的相關事情,從而整體了解課文內(nèi)容。讀《背影》,學生也能找到奔喪、買橘、送別、別后回信等事情。就在此時,老師應該順勢導出作者寫這些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呢?文章中有沒有這樣的語言呢?這樣文章的中心就被點了出來。
2.再讀課文,質(zhì)疑探究
新課標強調(diào)學生的探究質(zhì)疑能力的培養(yǎng)。愛因斯坦曾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所以,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策略。記敘文文章的思想意義是通過對人物、事件和場景的描述來展現(xiàn)的,這就要由表及里,由文字反映的意象來挖掘思想內(nèi)涵。第一步只是粗略的感知,要想讀透文本,必須在老師的指引下,圍繞一個大的問題,然后針對學生的的思考,設計小問題,逐步引導思考、拓展,使之認識到位,悟透文本。
比如在《藤野先生》中,就可以設計這幾個問題:開頭兩段為什么要描寫東京中國留學生生活?如何理解"大概是物以稀為貴罷"這句話?怎樣理解"小而言之"和"大而言之"?本文是怎樣貫穿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的?再比如《老王》,在這篇課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現(xiàn)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現(xiàn)在哪里?對課文最后一句"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應如何理解?又比如讀《臺階》,可以用"三問"把握內(nèi)容,分析人物。
一問: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臺階的新屋?
二問:父親是怎么造起一棟有臺階的新屋的?
三問:新屋造好了,父親怎么樣了?
這樣就把學生慢慢地引入文本,使他們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
3.研讀課文,品味賞析
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豐富語言積累,提高理解祖國語言文字的水平,記敘文有其獨特的語言風格和行文方式,所以品味記敘文的語言不可缺少。
研讀課文時,通過對重點段落、句子和詞語的反復品味,來分析語言的妙用。好的語言必然準確、鮮明、生動、形象,而且句式多變,運用多種修辭法。注意分析語言的特色,既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又可以得到欣賞之樂,還可以學習語言,有利于寫好文章。例如《故鄉(xiāng)》中閏土的神色和語言:他站住了,臉上現(xiàn)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tài)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地叫道:老爺!……這"歡喜"與"凄涼"體現(xiàn)了閏土復雜的心理活動:見到兒時最要好的伙伴而歡喜;而如今自己愁苦貧困而凄涼,恭敬地叫"老爺"是森嚴的等級制度使得他不得不分明地吐出令人冰冷寒噤的話。還有《老王》中的 "鑲嵌"、"強笑",《背影》中的"攀""縮""蹣跚""慢慢的探身"等等。
品讀是在完成前兩個層次閱讀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學生加深理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諦聽作者心聲和獲取藝術感染、享受的學習過程。除了品味語言,還要理解作品中塑造的藝術形象,欣賞作品的美點。一篇好文章,主題或催人奮進,或振聾發(fā)聵,不可謂不美。但其行文中,布局謀篇的匠心獨運、材料的合理剪裁,也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所以,在讀文章的時候,琢磨作者寫作技法的使用,如對人物的多角度描寫、記敘、議論、抒情的綜合運用、材料的詳略剪裁、環(huán)境描寫如何烘托人物心情等,若能融合為己用,豈不快哉!"記敘文除以記敘為主外,還運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如描寫、議論、說明、抒情等。描寫還有肖像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景物描寫、細節(jié)描寫等手法??傊?,在對各種表現(xiàn)手法的特點、作用進行分析,看作者是怎樣把這多種表達方式巧妙結合,熔于一爐,恰到好處地運用的。
4.通讀課文,拓展延伸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就是有力的佐證。每一篇文章都流露著作者的心曲,在反復吟誦文章并進行思考體會作者的感情時可以體悟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以此為鑒,進而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學習是為了運用,積累也是為了實踐??梢圆扇《喾N方式的拓展,可以聯(lián)系生活談感觸、寫感慨?!杜_階》中設計這樣的環(huán)節(jié):談談你心目中的父親。兩相比較,你有怎樣的感受?《背影》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敞開你的心扉":你留意過父母為你做的很平常很細小的事嗎?對于父母的做法當時你是怎么想的?此時此刻的你又是怎么想的?談談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冬日看海人》結課時的拓展閱讀《父親愛旅游》。還可以對優(yōu)美的句子進行仿寫。講《老王》時設計仿句:
愛心是一片灑落在旱地上的甘霖,使心靈枯萎的人嘗到情感的甜美。愛心是一首飄蕩在夜間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
愛心是
愛心是
以上介紹的"四步導讀法"的閱讀教學模式是我在記敘文教學過程中一種探索,其目的就是想讓老師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少講解、少分析,讓學生在課堂上多閱讀、多體驗,真正地轉變角色,將課堂還給學生,讓朗朗的讀書聲重回課堂,讓課堂成為閱讀的殿堂,使學生在讀中學、在讀中品、在讀中悟、在讀中獲。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