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康
陳寅恪先生一九三零年調(diào)侃吳稚暉之作《閱報戲作二絕》之一:“弦箭文章苦未休,權(quán)門奔走喘吳牛。自由共道文人筆,最是文人不自由。”
蔣天樞認為“自由共道文人筆”的出處是:“早年潘伯欣北京打油詩,有‘欲將東亞變西歐,到處聞人說自由之句?!保ㄊY天樞《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七年版,219頁)胡文輝曾引蔣先生語之后說:“潘伯欣,疑即潘式,字伯鷹。”(胡文輝《陳寅恪詩箋釋》上卷,廣東人民出版社二零零八年版,87頁)所謂“北京打油詩”的全詩是:“欲將東亞變西歐,到處聞人說自由。一輛汽車燈市口,朱三小姐出風頭?!敝烊〗阒副毖笳畠?nèi)務總長朱啟鈐的三女兒朱淞筠。此詩作者為濮伯欣,蔣先生引作“潘伯欣”,可能是記憶之誤;或是書寫或排印錯誤,“濮”“潘”形近,容易致誤。劉成禺《世載堂雜憶·娘子軍打神州》條記錄濮伯欣發(fā)表在《上海時報》的三首《新華竹枝詞》,包括上面這首,用的是“濮一乘”的名字。他在《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中還提到“溧水濮伯欣先生一乘”,說他是溧水人。潘伯鷹是安徽安慶懷寧人,他也沒有“伯欣”和“一乘”的字號或筆名。
濮伯欣在當時是頗為活躍的文人。讀《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和《世載堂雜憶》,發(fā)現(xiàn)劉成禺經(jīng)常提到濮伯欣和他的《新華竹枝詞》。所謂“新華”是指袁世凱的“洪憲帝國”。袁世凱帝制自為,鬧了很多笑話,濮伯欣以打油詩形式寫洪憲掌故,嬉笑怒罵,風趣幽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