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碧林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應加強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從學生熟知、感興趣的生活事例出發(fā),以生活實踐為依托,將生活經驗數學化,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煥發(fā)出數學課堂的活力。生活化教學是數學活動本身的需要,是現實生活本身的需要,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更是高效課堂的需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本著“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學思想,讓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生活化,從而打造高效課堂。
如何使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生活化,打造高效課堂,淺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做法。
一、有效復習鋪墊生活化
所謂溫故而知新。小學數學新授課中,有效復習鋪墊能為學生很好地應用已有的知識、能力、方法及思維方式來解決和認識新的問題,并在解決中進行有效地聯系和遷移。所以科學設計,選擇來自生活實際的有用的復習是非常必要的,讓學生帶著實際生活經驗,走進新授課。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大數的讀法”時,我提前布置:“明天將認識我們可愛的祖國,請同學們利用各種媒體查查與我們祖國有關情況的數據?!钡诙焱瑢W們帶來了各種數據:我們國家人口是 1295330000,面積是 9600000平方千米,一年的棉花產量是 76540000 擔,鋼鐵產量是 126280000噸……一串串活生生的數據呈現在眼前,這時,我因勢利導:“這些數據你們都會讀嗎?你是怎樣讀的?”引導學生聯系學過的讀數方法和認數經驗,嘗試讀出搜集到的數據,學生的求知欲很快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了,使以下的分組討論、數據歸類、各組匯報,歸納總結與各教學環(huán)節(jié)得以利地實施。當然,并不是每節(jié)新授課都需要復習鋪墊。
二、創(chuàng)設實際問題情境生活化
《課標》強調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體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數學問題。使學生了解引入新知的必要性,建立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形成內驅動力。在小學數學新授課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體驗,科學、有效地利用生活情境,讓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生活。讓學生在熟悉的數學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選擇學生熟悉的班級座位情況引入探索,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能充分利用日常已有的經驗,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學生進一步思考奠定了基礎,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三、有效建立數學模型生活化
數學模型是數學基礎知識與數學應用之間的橋梁,建立和處理數學模型的過程,就是將數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過程。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曾提出的“現實原則”,即數學教學要源于現實,扎根現實。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善于依據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精選生活素材,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提供充分的數學事實,使他們通過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經歷生活情境“數學化”的過程,借助生活中的原型構建數學模型,從而真正地獲取知識。這樣通過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經驗提升,從而有效建立“數對”這一數學模型,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形成的過程,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的理念,注重了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
四、解釋應用與拓展生活化
《標準》中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使學生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同時,更深刻地認識數學的作用,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情感。”新授課中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后,讓他們應用這些知識去解決我們身邊的某些實際問題,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在活學的基礎上學會活用。比如在學生學習了“相交與垂直”知識后,我設計這樣一個情境:同學們看到學校正在建食堂,需要一個蓄水池,要鋪設一條水管,從學校旁邊的小河往蓄水池灌水,你認為怎樣鋪最省錢?學生運用課堂所學“過直線外一點向這條直線引出的線段中垂線段最短”這一知識,很快解決了這個實際問題。使學生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同時,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
五、教師課堂結構、知識結構的重新構建
高效課堂需要科學的學法指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贝蛟旄咝дn堂的今天,教師應該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更應該指導學生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傳統(tǒng)的教學重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的講授不易打動學生,導致教學的實效性差。應重視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而這些學習方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課堂教學要堅持以學為主,以練為主。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提高學習的整體效果。這個過程中,教師始終都是教學的主導,以點撥啟發(fā)為主,通過合適的形式使學生完全動起來,積極參與到學習之中,讓這種主動的學習成為自己的一種習慣。課堂上學生的練習是主線,練習的形式多種多樣,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教師僅起主持人的作用,環(huán)節(jié)的導入、時間的控制、爭議的評價等都可能是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一種途徑。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當視具體情況給予學生合理的評價,以練習去強化課堂的互動,并通過這種練習達到課堂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以便更好地把握學生對本課學習目標的掌握情況。
總之,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教師在小學數學新授課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應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來源于生活的認識,喚起學生親近數學的熱情,體會數學與生活同在的樂趣,更有利于高效課堂的生成。
【作者單位:平和縣山格中心小學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