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娟
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由于受到小學生的家庭、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的局限,德育教育應該切合實際,采取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將其滲透到日常的教學當中去。 童話是根據兒童特點編寫的故事,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是表達童心世界的天真、勇敢、奮發(fā)向上、生機勃勃為其精神本質。童話一般的故事情節(jié)神奇曲折,內容和表現(xiàn)形式淺顯生動,對自然物的描寫常常用擬人化的手法,能適應兒童的接受能力。而語言文字作為表達情意的工具,具有強烈的思想性,對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覺悟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作為一名從事將近二十多年小學語文教師,我通過不斷實踐探索,根據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在學生字詞、閱讀文章、及寫話中滲透德育培養(yǎng)呢?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課前從預習童話中揭示寓意
超常的思維能力是創(chuàng)造能力的核心,語文的超常思維能力的特點是敢于質疑,善于質疑。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質疑問題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特點,開始閱讀一篇童話故事,必有疑難問題,老師引導學生針對課文提出問題,并增加讀課文的欲望,這就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起點,學貴有疑,有疑而問,便是求知。因此,在學習之前,我讓學生運用下列兩種方法去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力。
(一)查一查
查,指查閱相關資料。有些童話如科學童話,除了具備文學童話的特點外,還具有介紹科學知識這個重要特點,所以教學科學童話要讓學生理解與科學知識有密切聯(lián)系的關鍵性詞語掌握完整的藝術形象與生動優(yōu)美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從 字里行間分析出科學知識。如學習《蠶姑娘》之前,我發(fā)動學生回家查資料,找圖片來展現(xiàn)蠶的變化的過程。這樣,課堂上,學生對蠶有了較完整的認識,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感情。
(二)問一問
問,指向別人問相關資料。由于低年級學生識字量較少,有些相關資料的收集又不易找到,于是我就讓學生向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從各個方面詢問了解一些知識,使他們想學、樂學?!氨娙耸安窕鹧娓摺睂W生問的人多,知識面就廣,課堂上回答問題就比較積極。如我在講《猴子種果樹》之前,我讓學生回家問一問家人,各種各樣果樹各要幾年才能結果。課堂上,學生各抒己見,教學效果十分顯著。
二、課中從理解故事中揭示寓意
小學語文教材選編的都是文質兼美、膾炙人口具有教育意義的好作品,體現(xiàn)了文以載道、道以文益的原則。而童話故事短小生動、有趣、特征明顯,有大部分的插圖,富有教育意義,童話教學以學生讀懂故事為表,理解寓意為里,聯(lián)系實際為真。因此,引導學生正確揭示寓意是童話教學的核心,要使學生正確理解寓意,讀懂、讀通童話是關鍵。
小學語文教材的德育意圖卻深深地潛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間,都不采取直接表達方式。因此,在進行德育方面時,要結合傳授語文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來加以滲透。教學課文應以和課文相適應的情感介紹資料制造氛圍,使學生似身臨其境,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在強烈的氛圍中投入學習,從而使學生獲得更真實、更深刻的體會。
《螞蟻和蟈蟈》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們在烈日下辛苦搬運糧食,蟈蟈們就在樹陰下唱歌、睡覺,可是冬天來臨了,螞蟻躲在充滿糧食的洞里過冬,而蟈蟈就又冷又餓。教學時可以通過整個故事的展開及圖畫讓學生明白要像螞蟻那樣辛勤勞動、未雨綢繆,不能像蟈蟈那樣先行享樂,不顧后果。
再如:《蝸牛的獎杯》這篇文章中通過“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這些詞語生動的表現(xiàn)蝸牛得獎后不思進取,滿足現(xiàn)狀的心態(tài),導致最后由天上的飛行冠軍退化成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行的蝸牛。通過分析這些關鍵性詞語來揭示成績只能代表過去,不進則退這個激勵人心的道理。
三、課后寫畫延伸寓意
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也是語文學科實施德育的重要途徑。我并沒有給學生設定寫話的模式,也沒有要求篇幅和數(shù)量上的限制,而是要求學生們有經歷、有感觸、有寫話的欲望,就隨時寫下來,我也隨時給學生們小作品進行批改和引導,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的過程就應該重視德育的滲透的過程。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說一說
“說”就是指引導學生盡心復述練習。童話有曲折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語言通俗,簡練,符合兒童的語言表達習慣,適合引導學生進行復述練習,有利于發(fā)展語言,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及記憶力?!端巷w機》可以改換人稱復述;《小鷹學飛》可以簡要復述,刪去故事情節(jié),抓住主要內容,只說出飛到什么事物的上空即可;《小動物過冬》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按照課文的順序做詳細復述。
(二)畫一畫
小學課本中,許多描寫人物、景物、場面的文章語言美,形象鮮明,課后能讓學生自己畫一畫,無疑是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學習《小動物過冬》后,我說:“現(xiàn)在我們班要舉行一次小畫展,主題是各種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睂W生想要畫好這幅畫,就必須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加以設計。只有在看了孩子們的一幅幅圖文并茂、想象奇特的作品后,才會真正感受到孩子們的想象力是無限的,他們是真正的“創(chuàng)造之人”。
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fā),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把學生潛在感情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來,發(fā)揮出來,把德育滲透在聽說讀寫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要千方百計地體會作品的內在蘊含,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達到傳文授道的目的,滲透德育,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把童話教學和德育培養(yǎng)統(tǒng)一于整個教學過程中。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大村中心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