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青
2~3歲是孩子語言發(fā)展的最佳時期,抓緊這個時期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是發(fā)展智力、口才、書面表達能力,理解能力的前提,對于孩子終身受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要重視孩子語言的發(fā)展。
一、家庭教育對于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影響
(一)家長要重視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幼兒口語能力的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家庭環(huán)境,因為家庭成員的語言水平和文化修養(yǎng)及父母對幼兒教育的興趣等,都對幼兒的口語能力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作為孩子啟蒙老師的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孩子0-3歲的時期,家長要想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能力,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輸入”,就是不斷地對孩子講話,讓孩子傾聽。當然,輸入要講究量和質,家長每天起碼要有15分鐘、最好30分鐘為孩子講一些文字優(yōu)美、瑯瑯上口的故事。
家長要與孩子多交流,讓孩子多說話,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口語學習環(huán)境。比如:孩子在回應父母的問話時,父母盡量不要讓孩子用“點頭、搖頭、揮手”等肢體語言,而是要求孩子通過說話的方式回應父母,慢慢地可以要求孩子學說完整話。當孩子說“我要那個”“我要這個”時,要及時幫助他說明所要的具體物體的名稱、特征和用途,并及時滿足他的要求,以達到強化、鞏固的目的。同時要注意孩子的口齒是否清楚、發(fā)音是否準確,對于錯誤的發(fā)音要及時糾正,切不可重復孩子錯誤的發(fā)音。
(二)家長與幼兒交流時,家長注重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有些家長在和孩子交流時,誤以為用孩子的語言方式更能方便跟孩子的交流,如:有家長會對孩子說“吃餅餅啦,穿鞋鞋啦”。其實家長應該用規(guī)范的語言跟孩子交流,不要模仿孩子稚氣的話語。當孩子說:吃餅餅的時候,家長應該立即糾正孩子這一不規(guī)范的話語,讓孩子學說規(guī)范的完整話語:“我要吃餅干”。告訴孩子要把自己的想法說完整,別人才能聽懂。
(三)家長為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所做的努力
1、家長要耐心、認真聽孩子說話
由于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常常不能完整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作為父母一定要耐心傾聽孩子訴說,善于從孩子的只言片語中把握孩子的思想脈絡,理解孩子的意圖,千萬不要因為孩子說不明白而嫌孩子羅嗦,甚至嚴厲斥責孩子。有些家長,往往在孩子剛剛一開口說話,沒等孩子把意思表達充分,就簡單地用“啊”、“哦”去敷衍,或用“知道了”等方式去打斷孩子的話。似乎孩子的話不值得認真對待,長此下去很容易挫傷孩子的自尊心,遏制孩子說話的積極性。孩子若長期生活在緊張壓抑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就會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可能會形成口吃。孩子在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父母不僅要耐心聽孩子說話,還要鼓勵并指導孩子說出完整的句子,而且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為孩子提供良好的語言對話環(huán)境,這樣才能使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2、選擇適合幼兒的有聲教學材料
幼兒學習語言是從聲音開始的,因此兒歌、故事等文學作品的磁帶不可缺的。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給幼兒提供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幼兒可以從中學到大量的詞匯、句型和語法規(guī)范。另外,家長不會有那么多的時間整天給孩子講故事,念兒歌,所以,這些材料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只要是幼兒待在家里的時間,都可以放給他聽,不管他有意的還是無意的聽,邊聽邊做其他的事情都沒有關系。這是一種環(huán)境,對發(fā)展他的情感,豐富他的聽覺刺激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現(xiàn)在的家長,會給孩子買好多無聲的玩具,我覺得不妨給孩子買些有聲玩具,如:給孩子買個點讀機,操作方便,孩子自己都會玩,隨意地點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學說點讀機上發(fā)出的話語,我想孩子會覺得很新奇很有趣。家長還可以買些適合孩子的音樂、故事、兒歌等的碟片,經(jīng)常讓孩子看看幼兒節(jié)目,比如:“小小智慧樹”,孩子在觀看的過程中,會跟著主持人唱啊跳啊,在玩耍中不知不覺地就發(fā)展了語言能力。
3、選擇通俗又知識面豐富的書籍
俗話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家長可以先從一張、兩張卡片開始,然后過渡到配有很多插圖的彩繪本,最終慢慢進入以文字為主的閱讀。經(jīng)典的兒童故事,不單能夠教給孩子勇敢、誠實、勤勞和愛,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語言學習課堂。而且,對于不是非常善于言辭的父母來說,講故事是教給孩子良好表達方式的捷徑之一。不過,父母還是要提前做一些功課的。首先,挑選那些比較精致的譯本,無論翻譯還是插圖,都應該和一流的故事內容相般配。其次,自己先瀏覽一遍,不要邊講邊看,那樣會嚴重破壞孩子的收聽興趣和故事的價值。最后,如果故事內容里面有你不認可的部分,可以進行適當改編。你可以配合上相應的手勢,幫助孩子理解歌詞的意思。如果孩子對汽車感興趣,可以給他提供更多、更詳細的有關汽車的圖片和知識。如果孩子最近沉迷于工具,多帶去超市轉轉,告訴他每種工具的使用。同樣是看書,如果孩子對于故事情節(jié)沒有興趣,而是糾纏于畫面上的七星瓢蟲的話,你不妨就把話題轉到這種小昆蟲上??傊?,有興趣才有效果,做父母的需要見機行事,靈活處理。
4、帶孩子出去接觸外面的世界
家長可以利用節(jié)假日帶孩子出去走走、玩玩,放手讓孩子跟別人交流。比如:動物園、海洋館、博物館不僅僅是幫助孩子多認識些動物、植物和星星那么簡單,他可以拓寬孩子的知識面,進而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孩子的見識寬廣了,生活經(jīng)驗豐富了,自然他感興趣的話題就多了,能說的內容也多了。孩子在一次次地和同伴、家人講述這些快樂經(jīng)歷的時候,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會不斷地進步、完善;去游樂園,讓幼兒接觸更多的孩子;有意識地帶幼兒到公共場合,多讓幼兒接觸陌生人,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能在大庭廣眾之下敢于準確表達自己想法的好習慣。
另外,晚飯過后的散步,也可以帶著孩子出去走走,和孩子聊聊天,給孩子提供表達思想的機會。隨時向孩子提一些問題,如“今天最有興趣的事情是什么?”“明天想干什么?”“剛才在電視上看到了什么節(jié)目?”等,注意傾聽孩子的講述。如果孩子講述的內容不清楚、難以理解,家長可以和氣地說:“我沒有聽懂你的話,請你再講一遍吧!”這樣既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讓孩子感覺到家長對他所講的東西感興趣,從而為其語言的發(fā)展創(chuàng)建了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
二、幼兒園生活對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影響
(一)晨間談話
晨間談話時我們親切地接待每一個孩子,親親他們,抱抱他們,鼓勵孩子開口跟老師問好。然后,我們開始與每一個孩子進行個別交流,尋找生活中孩子熟悉的話題,比如:說說孩子的父母叫什么、在哪里工作,雙休日去哪里玩,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等;對于不會講普通話的幼兒,鼓勵他們用普通話來交流,使孩子逐步養(yǎng)成講普通話的習慣,教給幼兒一些正確的日常用語,如:怎么和同伴合作搭建積木、怎樣向別人提出要求、請求別人幫助、說文明禮貌用語等。
此外,晨間談話時我們每周安排兩次語言活動時間,讓孩子鞏固已學過的兒歌、故事等。特別是故事,托班的孩子他們喜歡反復地聽,老師可以反復給他們講述。托班的幼兒也愛表現(xiàn)自己,因此我們會借助話筒,讓孩子在集體面前大膽的朗誦,孩子們比較喜歡。
通過晨間談話活動,一方面能了解孩子原有的語言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對孩子的語言表達做適時的指導。我們托班的孩子還不太會說話再加上環(huán)境的變化、怕生等等。這時我們教師就要尋找話題,每天與孩子交流,教幼兒一個字一個字的學說話。讓自己成為主角,給孩子提供語言交流的氛圍,激發(fā)孩子說話的興趣。
(二)一日活動中,老師對于幼兒的語言表達提出要求
1、美術活動
首先,在美術活動中,我們可以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孩子大膽想象,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如:出示一個圓形輪廓圖供孩子涂色,操作前可以請孩子說說:這是什么?孩子們會有各自不同的想法,有的會說是圓圓的餅干,要涂巧克力色;有的會說是圓圓的太陽,要涂紅色;有點會說是圓圓的皮球,要涂彩色的……讓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也是在發(fā)展孩子的語言能力。
其次,允許孩子邊畫邊說。孩子一邊畫會一邊說:“我畫了好多餅干,比你多”“我的餅干有好多味道”“我要畫一塊草莓味道的餅干……”
最后,要重視作品的講評,讓孩子介紹自己的作品。這不僅是對孩子作品的肯定,鍛煉孩子大膽地在同伴面前講話,發(fā)展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2、語言活動
語言活動的重點就是發(fā)展孩子的語言能力。我們可以采用“看圖說話、實物說話”“講適齡的故事”的方式。
看圖說話或實物說話:幼兒形象思維處于優(yōu)勢地位,關鍵是要營造一個能將圖像、聲音、語義相整合的認知環(huán)境,這樣符合孩子的認識特點,就更容易激發(fā)幼兒對于語言活動的興趣??梢宰约褐谱饕恍┬】ㄆ?,也可以利用一些現(xiàn)成的圖畫,或是一些玩具、水果等實物,跟孩子一起玩練習說話的游戲:這是一只大香蕉,它是黃色;這是一輛自行車,有2個輪子……只要給孩子示范,讓孩子說說這個東西或這幅畫就行了,孩子的理解能力有的時候超出我們的想象,他們會試著轉化為語言;
講適齡的故事:可以邊講邊帶領孩子一起做動作,如:“小白兔蹦蹦跳跳真可愛”,一邊蹦蹦跳跳學小白兔。孩子也會被帶動口中跟著模仿這個故事。這樣強化語言的情境性,孩子的學習很有興趣,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科學活動
在科學活動的探索過程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得到發(fā)展。比如:在科學活動《好玩的玩具》中,我請孩子帶一種自己喜歡的玩具,讓孩子自己介紹自己帶來了什么玩具,可以怎么玩?大部分孩子都能大膽地講述,而且還津津樂道。平時不太愛說話的孩子都非常愿意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玩具。老師要及時地抓住孩子的興趣,多給他們講的機會,及時進行引導和鼓勵,讓他們不斷發(fā)展語言能力。
在數(shù)學活動《顏色分類》中,我采用了紅花、黃花、綠花這3種花,請孩子將這三種花分別插到紅、黃、綠3種對應顏色的花瓶子。為了發(fā)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我請孩子一邊插花一邊學說:“我把紅花送到紅色的家/我把黃花送到黃色的家/我把綠花送到綠色的家?!?/p>
4、社會活動
社會活動給幼兒提供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豐富語言內容,獲得語言鍛煉機會,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激發(fā)幼兒語言表達欲望,從而促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比如開展活動《認識小菜場》,孩子在參觀菜場的過程中,了解到菜場中有很多菜,老板和客人是怎么進行買賣對話的,讓孩子試著買菜,和老板交流。從而豐富了孩子原有的詞匯,提供了孩子語言鍛煉的機會,促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
5、音樂活動
我們在指導孩子聽音樂時,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發(fā)揮想象力,將樂曲中所表達的情景講述出來。當孩子聽到音樂中嗚嗚的風聲,他們會說:這是風在響,風在山谷里大聲叫喊……當孩子在音樂中聽到滾滾的雷聲,他們會說:這是天要下雨了,雨點落在荷葉上在噼啪作響……
而且,一首好歌,孩子在學習演唱的同時,其詞匯量、語言藝術便能有所增加。歌曲中對吐字、發(fā)音的要求又能促進兒童語言的發(fā)展,對培養(yǎng)兒童正確在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大有裨益。
6、區(qū)角活動
區(qū)域活動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活動,讓孩子在表演區(qū)表演自己喜歡的故事、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為幼兒提供隨意說話的機會,讓孩子與同伴交流,培養(yǎng)與同伴交流的語言。比如:在“小吃店”這個游戲的過程中,店里有3名孩子分別扮演“老板”、“廚師”、“服務員”角色。老板負責收銀和安排廚師煮東西。有客人來了,老板就要熱情地招呼客人:“歡迎光臨,你要吃什么?餃子一元錢。拿好你的票……”廚師煮好了食物,會叫服務員:“餃子好了,快來端;我忙的了,誰來幫幫忙;碗用完了,我來洗碗……”服務員看到客人來了,會熱情主動地接待客人:“客人請坐,吃的東西馬上就好;桌上有醋、筷子、勺子,要什么你自己拿……”
在建構區(qū)游戲中,玩前可以讓幾個孩子先商量一下:準備構建什么,每個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在玩的過程中,交流建構方法,哪里需要改進、增減;建構好了,可以欣賞評價一下自己搭建好的樂園。
7、游戲活動
我們每天進行的游戲活動或是其它的戶外活動,在活動的同時讓幼兒學說一句話或是一個短句,讓幼兒體驗到在游戲中學習語言的快樂。比如:游戲《找朋友》,幼兒就會念著:“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8、用餐活動
點心、午餐時間可以向孩子介紹食物的名稱、顏色等。引導幼兒說出:“香噴噴的蛋糕,甜甜的赤豆粥、長長的面條、圓圓的餅干,大大的梨等等。
總之,幼兒的語言能力要引起重視,對孩子從小進行培養(yǎng)。同時,通過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相互配合,家園雙方隨時互通信息,交流看法,以求全面地了解孩子的發(fā)展情況,在教育上取得共識,從而共商教育策略,協(xié)同進行教育,最終使得托班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發(fā)展。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中區(qū)東山實驗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