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水稻新品種南粳51的選育與栽培要點

      2015-01-15 16:01仲維功楊杰王軍范方軍朱金燕李文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4年11期
      關鍵詞:栽培要點抗病優(yōu)質

      仲維功+楊杰+王軍+范方軍+朱金燕+李文奇+黃轉運+仲維華

      摘要:南粳51是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采用常規(guī)雜交育種技術,選育而成的優(yōu)質高產抗病粳稻新品種。在江蘇省中間試驗中全生育期151d,株高100.2cm,葉片淡綠色,分蘗力較強,株型緊湊,群體整齊度好,成熟期稈青籽黃,抗病性、抗倒性強。一般有效穗300萬~330萬穗/hm2,每穗130粒左右,結實率93%以上,千粒質量28g以上,稻米品質達國標三級優(yōu)質稻谷。一般產量10000kg/hm2左右,高產田11250kg/hm2以上,適宜江蘇省沿江及蘇南地區(qū)作遲播種植。

      關鍵詞:粳稻新品種;抗倒;抗?。粌?yōu)質;栽培要點

      中圖分類號:S511.2+20.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11-0091-02

      南粳51(原名南粳94140)是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雜交選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種,2009年育成穩(wěn)定品系94140,2010參加江蘇省晚粳遲播組預試,2011年進入江蘇省區(qū)試,平均產量9772.5kg/hm2;2012年江蘇省區(qū)試,平均產量9999.15kg/hm2,2年平均產量名列參試品種首位。2013年進入生產試驗,平均產量10309.5kg/hm2。2014年6月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南粳51(審定號:蘇審稻201415)。適宜江蘇省沿江及蘇南地區(qū)作遲播種植。

      1選育經過

      2003年正季在南京以米質較好的揚粳201為母本,抗條紋葉枯病的鹽稻8號為父本進行雜交配組,目的是通過對有利基因的聚合,選育出抗條紋葉枯病和稻瘟病等病害的優(yōu)質高產新品種。經連續(xù)多代的單株選擇,并于2008年F5代選出分蘗力強、矮稈、抗條紋葉枯病、抗白葉枯病、穗型較大、生長清秀、株高100cm、性狀基本整齊一致的2個株行。2009年參加品系比較試驗,其中編號為94140的小區(qū)在品比試驗中,表現性狀穩(wěn)定一致,分蘗力較強,莖稈粗壯彈性好,抗病性強,生長清秀,后期轉色正常,熟相好;每穗總粒140粒左右,米粒外觀透明,千粒質量28.5g,全生育期155d,比淮稻9號遲4d,小區(qū)產量折合產量10350kg/hm2。2010年推薦參加江蘇省晚粳遲播組預備試驗。

      2中間試驗及試種示范結果

      2010年在江蘇省晚粳遲播預試中產量名列前茅,2011年參加江蘇省晚粳遲播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產量9772.5kg/hm2,名列第一,比對照武運粳23增產3.6%,稻米品質達國標優(yōu)質三級,稻瘟病接種鑒定1級,抗白葉枯病、紋枯病、條紋葉枯病,表現出較好的綜合性狀;2012年區(qū)試平均產量9999.15kg/hm2,比對照增產3.63%,增產顯著,2年平均比對照增產3.63%。在區(qū)試中表現為產量較高,穗粒結構協(xié)調,分蘗力較強,莖稈粗壯,熟相好,米質優(yōu),抗病性好,抗倒能力強。2013年參加生產試驗,在生產試驗中平均產量10309.5kg/hm2,比對照增產5%,表現為穗大粒多,穗粒結構協(xié)調,后期熟相好。

      在參加中間試驗的同時,該品種2012年分別在南京、興化、如皋、姜堰、江都、高郵等地參加了新品種展示與示范,表現出長勢清秀,結實率高,熟相好,產量較高,米質優(yōu),得到了示范展示單位的好評。其中高郵市卸甲鎮(zhèn)周邶墩村團結組示范種植的百畝方,經江蘇省農業(yè)委員會組織的專家實產驗收,平均產量10764kg/hm2,最高產量田塊達11374.5kg/hm2。表現分蘗力強,穗型較大,后期熟相好,結實率高,抗病性好,引起了種植農戶和不少種子企業(yè)的高度興趣。

      3主要特征特性

      3.1株型挺拔,生長清秀

      南粳51苗期葉色淡綠,葉挺,苗體矮壯,分蘗力較強,抽穗后葉片較挺、株型較緊湊,莖稈粗壯,生長清秀,后期轉色正常,收獲時仍有2~3張綠葉,熟相好。在肥水正常條件下,株高100cm左右,谷粒橢圓,長寬比1.8左右,谷殼較薄。

      3.2產量構成因素協(xié)調

      該品種一般330萬穗/hm2左右,每穗130粒左右,結實率93%以上,千粒質量28~29g。在江蘇省區(qū)試中各參試點有效穗在288萬~349.5萬穗/hm2之間,平均318.6萬穗/hm2;成穗率68.1%~87.9%,平均78.05%;千粒質量28~30g,年度間變化較小。因此該品種產量較穩(wěn)定,適應性較廣。

      3.3綜合抗性較好

      經江蘇省區(qū)試統(tǒng)一委托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該品種對4個白葉枯病代表菌株KS6-6、浙173、PXO97、JS49-6鑒定結果都在3級以下(按9級制分級),表現為抗。稻瘟病苗期鑒定結果6個小種都為0級;穗頸瘟1年接種、自然鑒定結果都為1級,2年為3級。條紋葉枯病經統(tǒng)一鑒定,3年異地鑒定結果1年為高抗、2年為抗。紋枯病鑒定結果3年均為抗。試驗示范過程中紋枯病輕,未發(fā)生稻曲病。在試驗示范過程中,未出現過倒伏現象。

      3.4稻米品質優(yōu)

      由江蘇省種子管理站統(tǒng)一取樣經農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檢測中心分析,連續(xù)3年檢測結果都達到國標三級優(yōu)質標準,糙米率83.8%,精米率74.2%,整精米率72.3%,長寬比1.8,堊白率25%,堊白度1.8%,透明度1級,堿消值6.5級,膠稠度85mm,直鏈淀粉含量15%。綜合品質指標達國標三級優(yōu)質稻谷標準。精米外觀透明,直鏈淀粉含量低,米飯外觀有光澤,適口性好,在2013年第四屆江蘇省粳稻優(yōu)質米食味品比中獲得二等獎。

      4栽培技術要點

      4.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

      江蘇省蘇中稻區(qū)人工移栽種植以5月中旬播種為宜,沿江及蘇南稻區(qū)5月下旬播種,機插秧在移栽前15~18d播種,大田用種量一般45~52.5kg/hm2,沿江及蘇南機條播或直播稻用種量60kg/hm2。秧田落谷量應依據秧齡長短和育秧方式而定,以稀播培育壯秧為原則。濕潤育秧或旱育稀植秧齡30d,凈秧板播量375~450kg/hm2;旱育秧秧齡35~30d,凈秧板播量525~600kg/hm2;機插秧秧齡18~15d,秧田與大田比1∶80。濕潤育秧與旱育秧秧田要施足基肥,最好以有機肥為主,配施磷鉀肥,2葉1心期施好斷奶肥,3葉1心期施分蘗肥,拔秧前2~3d施好送嫁肥。機插秧苗床如采取基質育秧做到看苗補肥,起秧前1d施尿素45~75kg/hm2作送嫁肥,效果更好。

      4.2合理密植,優(yōu)化群體結構

      移栽稻:大田生產一般株距13cm,行距25~28cm,27萬~30萬穴/hm2,每穴插3~4苗,基本苗90萬~120萬/hm2,栽插深度2~3cm,栽后20~25d達到預期穗數苗。隨后擱田控苗,最高苗控制在450萬/hm2左右,有效穗300萬~330萬穗/hm2。機插稻:一般株距12~13cm,行距30cm,25萬~27萬穴/hm2,每穴插3~4苗,缺穴率控制在5%以內,并采取人工補缺,栽后25d達到預期穗數苗。隨后擱田控苗,最高苗控制在450萬~480萬/hm2,有效穗330萬~345萬穗/hm2。

      4.3科學肥水運籌,提高群體質量

      該品種屬穗粒并重型品種,穗型較大,千粒質量較高,所以應在一定穗數的前提下主攻大穗。該品種產量9750~10500kg/hm2,一般需氮量330kg/hm2左右、P2O5150kg/hm2、K2O150kg/hm2。氮肥基蘗肥與穗肥比例以6∶4為宜,基肥最好能使用部分有機肥,磷、鉀肥60%作基肥,40%作分蘗肥、穗肥。移栽后5~7d施分蘗肥1次,尿素150kg/hm2,1周后再施尿素150kg/hm2+復合肥150kg/hm2。穗肥在7月25—30日用復合肥150kg/hm2+尿素150kg/hm2,8月10—15日(倒2葉)施?;ǚ誓蛩?20~150kg/hm2。

      水漿管理:人工移栽田塊,淺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蘗,適當露田。機插秧田塊,最好是薄水或基本不見水移栽,使秧苗濕潤活棵。秸稈全量還田的在秧苗活棵后應灌1次水露1次田,減少秸稈發(fā)酵對秧苗的影響。達到穗數苗后應及時擱田,一般人工移栽正常生長田塊應擱至田面不陷腳、白根外露、葉色褪淡為標準。機插秧田塊應采取分次擱田,不宜一次擱田過重。以后采取間歇灌溉,抽穗期田間保持一定水層,齊穗后干濕交替,養(yǎng)根保葉,滿足生理需水即可,收割前7~10d斷水。

      4.4病蟲防治

      用線菌清、咪鮮胺等藥劑浸種防治惡苗病等種傳病害,秧田期做好稻薊馬、稻飛虱等害蟲防治,大田期做好螟蟲、稻縱卷葉螟等防治,高峰苗至抽穗期結合害蟲防治用藥防治紋枯病1~2次,其他病蟲害防治參照生產上同類型品種和當地植保部門的要求實施,確保豐產豐收。

      摘要:南粳51是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采用常規(guī)雜交育種技術,選育而成的優(yōu)質高產抗病粳稻新品種。在江蘇省中間試驗中全生育期151d,株高100.2cm,葉片淡綠色,分蘗力較強,株型緊湊,群體整齊度好,成熟期稈青籽黃,抗病性、抗倒性強。一般有效穗300萬~330萬穗/hm2,每穗130粒左右,結實率93%以上,千粒質量28g以上,稻米品質達國標三級優(yōu)質稻谷。一般產量10000kg/hm2左右,高產田11250kg/hm2以上,適宜江蘇省沿江及蘇南地區(qū)作遲播種植。

      關鍵詞:粳稻新品種;抗倒;抗??;優(yōu)質;栽培要點

      中圖分類號:S511.2+20.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11-0091-02

      南粳51(原名南粳94140)是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雜交選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種,2009年育成穩(wěn)定品系94140,2010參加江蘇省晚粳遲播組預試,2011年進入江蘇省區(qū)試,平均產量9772.5kg/hm2;2012年江蘇省區(qū)試,平均產量9999.15kg/hm2,2年平均產量名列參試品種首位。2013年進入生產試驗,平均產量10309.5kg/hm2。2014年6月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南粳51(審定號:蘇審稻201415)。適宜江蘇省沿江及蘇南地區(qū)作遲播種植。

      1選育經過

      2003年正季在南京以米質較好的揚粳201為母本,抗條紋葉枯病的鹽稻8號為父本進行雜交配組,目的是通過對有利基因的聚合,選育出抗條紋葉枯病和稻瘟病等病害的優(yōu)質高產新品種。經連續(xù)多代的單株選擇,并于2008年F5代選出分蘗力強、矮稈、抗條紋葉枯病、抗白葉枯病、穗型較大、生長清秀、株高100cm、性狀基本整齊一致的2個株行。2009年參加品系比較試驗,其中編號為94140的小區(qū)在品比試驗中,表現性狀穩(wěn)定一致,分蘗力較強,莖稈粗壯彈性好,抗病性強,生長清秀,后期轉色正常,熟相好;每穗總粒140粒左右,米粒外觀透明,千粒質量28.5g,全生育期155d,比淮稻9號遲4d,小區(qū)產量折合產量10350kg/hm2。2010年推薦參加江蘇省晚粳遲播組預備試驗。

      2中間試驗及試種示范結果

      2010年在江蘇省晚粳遲播預試中產量名列前茅,2011年參加江蘇省晚粳遲播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產量9772.5kg/hm2,名列第一,比對照武運粳23增產3.6%,稻米品質達國標優(yōu)質三級,稻瘟病接種鑒定1級,抗白葉枯病、紋枯病、條紋葉枯病,表現出較好的綜合性狀;2012年區(qū)試平均產量9999.15kg/hm2,比對照增產3.63%,增產顯著,2年平均比對照增產3.63%。在區(qū)試中表現為產量較高,穗粒結構協(xié)調,分蘗力較強,莖稈粗壯,熟相好,米質優(yōu),抗病性好,抗倒能力強。2013年參加生產試驗,在生產試驗中平均產量10309.5kg/hm2,比對照增產5%,表現為穗大粒多,穗粒結構協(xié)調,后期熟相好。

      在參加中間試驗的同時,該品種2012年分別在南京、興化、如皋、姜堰、江都、高郵等地參加了新品種展示與示范,表現出長勢清秀,結實率高,熟相好,產量較高,米質優(yōu),得到了示范展示單位的好評。其中高郵市卸甲鎮(zhèn)周邶墩村團結組示范種植的百畝方,經江蘇省農業(yè)委員會組織的專家實產驗收,平均產量10764kg/hm2,最高產量田塊達11374.5kg/hm2。表現分蘗力強,穗型較大,后期熟相好,結實率高,抗病性好,引起了種植農戶和不少種子企業(yè)的高度興趣。

      3主要特征特性

      3.1株型挺拔,生長清秀

      南粳51苗期葉色淡綠,葉挺,苗體矮壯,分蘗力較強,抽穗后葉片較挺、株型較緊湊,莖稈粗壯,生長清秀,后期轉色正常,收獲時仍有2~3張綠葉,熟相好。在肥水正常條件下,株高100cm左右,谷粒橢圓,長寬比1.8左右,谷殼較薄。

      3.2產量構成因素協(xié)調

      該品種一般330萬穗/hm2左右,每穗130粒左右,結實率93%以上,千粒質量28~29g。在江蘇省區(qū)試中各參試點有效穗在288萬~349.5萬穗/hm2之間,平均318.6萬穗/hm2;成穗率68.1%~87.9%,平均78.05%;千粒質量28~30g,年度間變化較小。因此該品種產量較穩(wěn)定,適應性較廣。

      3.3綜合抗性較好

      經江蘇省區(qū)試統(tǒng)一委托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該品種對4個白葉枯病代表菌株KS6-6、浙173、PXO97、JS49-6鑒定結果都在3級以下(按9級制分級),表現為抗。稻瘟病苗期鑒定結果6個小種都為0級;穗頸瘟1年接種、自然鑒定結果都為1級,2年為3級。條紋葉枯病經統(tǒng)一鑒定,3年異地鑒定結果1年為高抗、2年為抗。紋枯病鑒定結果3年均為抗。試驗示范過程中紋枯病輕,未發(fā)生稻曲病。在試驗示范過程中,未出現過倒伏現象。

      3.4稻米品質優(yōu)

      由江蘇省種子管理站統(tǒng)一取樣經農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檢測中心分析,連續(xù)3年檢測結果都達到國標三級優(yōu)質標準,糙米率83.8%,精米率74.2%,整精米率72.3%,長寬比1.8,堊白率25%,堊白度1.8%,透明度1級,堿消值6.5級,膠稠度85mm,直鏈淀粉含量15%。綜合品質指標達國標三級優(yōu)質稻谷標準。精米外觀透明,直鏈淀粉含量低,米飯外觀有光澤,適口性好,在2013年第四屆江蘇省粳稻優(yōu)質米食味品比中獲得二等獎。

      4栽培技術要點

      4.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

      江蘇省蘇中稻區(qū)人工移栽種植以5月中旬播種為宜,沿江及蘇南稻區(qū)5月下旬播種,機插秧在移栽前15~18d播種,大田用種量一般45~52.5kg/hm2,沿江及蘇南機條播或直播稻用種量60kg/hm2。秧田落谷量應依據秧齡長短和育秧方式而定,以稀播培育壯秧為原則。濕潤育秧或旱育稀植秧齡30d,凈秧板播量375~450kg/hm2;旱育秧秧齡35~30d,凈秧板播量525~600kg/hm2;機插秧秧齡18~15d,秧田與大田比1∶80。濕潤育秧與旱育秧秧田要施足基肥,最好以有機肥為主,配施磷鉀肥,2葉1心期施好斷奶肥,3葉1心期施分蘗肥,拔秧前2~3d施好送嫁肥。機插秧苗床如采取基質育秧做到看苗補肥,起秧前1d施尿素45~75kg/hm2作送嫁肥,效果更好。

      4.2合理密植,優(yōu)化群體結構

      移栽稻:大田生產一般株距13cm,行距25~28cm,27萬~30萬穴/hm2,每穴插3~4苗,基本苗90萬~120萬/hm2,栽插深度2~3cm,栽后20~25d達到預期穗數苗。隨后擱田控苗,最高苗控制在450萬/hm2左右,有效穗300萬~330萬穗/hm2。機插稻:一般株距12~13cm,行距30cm,25萬~27萬穴/hm2,每穴插3~4苗,缺穴率控制在5%以內,并采取人工補缺,栽后25d達到預期穗數苗。隨后擱田控苗,最高苗控制在450萬~480萬/hm2,有效穗330萬~345萬穗/hm2。

      4.3科學肥水運籌,提高群體質量

      該品種屬穗粒并重型品種,穗型較大,千粒質量較高,所以應在一定穗數的前提下主攻大穗。該品種產量9750~10500kg/hm2,一般需氮量330kg/hm2左右、P2O5150kg/hm2、K2O150kg/hm2。氮肥基蘗肥與穗肥比例以6∶4為宜,基肥最好能使用部分有機肥,磷、鉀肥60%作基肥,40%作分蘗肥、穗肥。移栽后5~7d施分蘗肥1次,尿素150kg/hm2,1周后再施尿素150kg/hm2+復合肥150kg/hm2。穗肥在7月25—30日用復合肥150kg/hm2+尿素150kg/hm2,8月10—15日(倒2葉)施?;ǚ誓蛩?20~150kg/hm2。

      水漿管理:人工移栽田塊,淺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蘗,適當露田。機插秧田塊,最好是薄水或基本不見水移栽,使秧苗濕潤活棵。秸稈全量還田的在秧苗活棵后應灌1次水露1次田,減少秸稈發(fā)酵對秧苗的影響。達到穗數苗后應及時擱田,一般人工移栽正常生長田塊應擱至田面不陷腳、白根外露、葉色褪淡為標準。機插秧田塊應采取分次擱田,不宜一次擱田過重。以后采取間歇灌溉,抽穗期田間保持一定水層,齊穗后干濕交替,養(yǎng)根保葉,滿足生理需水即可,收割前7~10d斷水。

      4.4病蟲防治

      用線菌清、咪鮮胺等藥劑浸種防治惡苗病等種傳病害,秧田期做好稻薊馬、稻飛虱等害蟲防治,大田期做好螟蟲、稻縱卷葉螟等防治,高峰苗至抽穗期結合害蟲防治用藥防治紋枯病1~2次,其他病蟲害防治參照生產上同類型品種和當地植保部門的要求實施,確保豐產豐收。

      摘要:南粳51是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采用常規(guī)雜交育種技術,選育而成的優(yōu)質高產抗病粳稻新品種。在江蘇省中間試驗中全生育期151d,株高100.2cm,葉片淡綠色,分蘗力較強,株型緊湊,群體整齊度好,成熟期稈青籽黃,抗病性、抗倒性強。一般有效穗300萬~330萬穗/hm2,每穗130粒左右,結實率93%以上,千粒質量28g以上,稻米品質達國標三級優(yōu)質稻谷。一般產量10000kg/hm2左右,高產田11250kg/hm2以上,適宜江蘇省沿江及蘇南地區(qū)作遲播種植。

      關鍵詞:粳稻新品種;抗倒;抗病;優(yōu)質;栽培要點

      中圖分類號:S511.2+20.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11-0091-02

      南粳51(原名南粳94140)是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雜交選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種,2009年育成穩(wěn)定品系94140,2010參加江蘇省晚粳遲播組預試,2011年進入江蘇省區(qū)試,平均產量9772.5kg/hm2;2012年江蘇省區(qū)試,平均產量9999.15kg/hm2,2年平均產量名列參試品種首位。2013年進入生產試驗,平均產量10309.5kg/hm2。2014年6月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南粳51(審定號:蘇審稻201415)。適宜江蘇省沿江及蘇南地區(qū)作遲播種植。

      1選育經過

      2003年正季在南京以米質較好的揚粳201為母本,抗條紋葉枯病的鹽稻8號為父本進行雜交配組,目的是通過對有利基因的聚合,選育出抗條紋葉枯病和稻瘟病等病害的優(yōu)質高產新品種。經連續(xù)多代的單株選擇,并于2008年F5代選出分蘗力強、矮稈、抗條紋葉枯病、抗白葉枯病、穗型較大、生長清秀、株高100cm、性狀基本整齊一致的2個株行。2009年參加品系比較試驗,其中編號為94140的小區(qū)在品比試驗中,表現性狀穩(wěn)定一致,分蘗力較強,莖稈粗壯彈性好,抗病性強,生長清秀,后期轉色正常,熟相好;每穗總粒140粒左右,米粒外觀透明,千粒質量28.5g,全生育期155d,比淮稻9號遲4d,小區(qū)產量折合產量10350kg/hm2。2010年推薦參加江蘇省晚粳遲播組預備試驗。

      2中間試驗及試種示范結果

      2010年在江蘇省晚粳遲播預試中產量名列前茅,2011年參加江蘇省晚粳遲播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產量9772.5kg/hm2,名列第一,比對照武運粳23增產3.6%,稻米品質達國標優(yōu)質三級,稻瘟病接種鑒定1級,抗白葉枯病、紋枯病、條紋葉枯病,表現出較好的綜合性狀;2012年區(qū)試平均產量9999.15kg/hm2,比對照增產3.63%,增產顯著,2年平均比對照增產3.63%。在區(qū)試中表現為產量較高,穗粒結構協(xié)調,分蘗力較強,莖稈粗壯,熟相好,米質優(yōu),抗病性好,抗倒能力強。2013年參加生產試驗,在生產試驗中平均產量10309.5kg/hm2,比對照增產5%,表現為穗大粒多,穗粒結構協(xié)調,后期熟相好。

      在參加中間試驗的同時,該品種2012年分別在南京、興化、如皋、姜堰、江都、高郵等地參加了新品種展示與示范,表現出長勢清秀,結實率高,熟相好,產量較高,米質優(yōu),得到了示范展示單位的好評。其中高郵市卸甲鎮(zhèn)周邶墩村團結組示范種植的百畝方,經江蘇省農業(yè)委員會組織的專家實產驗收,平均產量10764kg/hm2,最高產量田塊達11374.5kg/hm2。表現分蘗力強,穗型較大,后期熟相好,結實率高,抗病性好,引起了種植農戶和不少種子企業(yè)的高度興趣。

      3主要特征特性

      3.1株型挺拔,生長清秀

      南粳51苗期葉色淡綠,葉挺,苗體矮壯,分蘗力較強,抽穗后葉片較挺、株型較緊湊,莖稈粗壯,生長清秀,后期轉色正常,收獲時仍有2~3張綠葉,熟相好。在肥水正常條件下,株高100cm左右,谷粒橢圓,長寬比1.8左右,谷殼較薄。

      3.2產量構成因素協(xié)調

      該品種一般330萬穗/hm2左右,每穗130粒左右,結實率93%以上,千粒質量28~29g。在江蘇省區(qū)試中各參試點有效穗在288萬~349.5萬穗/hm2之間,平均318.6萬穗/hm2;成穗率68.1%~87.9%,平均78.05%;千粒質量28~30g,年度間變化較小。因此該品種產量較穩(wěn)定,適應性較廣。

      3.3綜合抗性較好

      經江蘇省區(qū)試統(tǒng)一委托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該品種對4個白葉枯病代表菌株KS6-6、浙173、PXO97、JS49-6鑒定結果都在3級以下(按9級制分級),表現為抗。稻瘟病苗期鑒定結果6個小種都為0級;穗頸瘟1年接種、自然鑒定結果都為1級,2年為3級。條紋葉枯病經統(tǒng)一鑒定,3年異地鑒定結果1年為高抗、2年為抗。紋枯病鑒定結果3年均為抗。試驗示范過程中紋枯病輕,未發(fā)生稻曲病。在試驗示范過程中,未出現過倒伏現象。

      3.4稻米品質優(yōu)

      由江蘇省種子管理站統(tǒng)一取樣經農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檢測中心分析,連續(xù)3年檢測結果都達到國標三級優(yōu)質標準,糙米率83.8%,精米率74.2%,整精米率72.3%,長寬比1.8,堊白率25%,堊白度1.8%,透明度1級,堿消值6.5級,膠稠度85mm,直鏈淀粉含量15%。綜合品質指標達國標三級優(yōu)質稻谷標準。精米外觀透明,直鏈淀粉含量低,米飯外觀有光澤,適口性好,在2013年第四屆江蘇省粳稻優(yōu)質米食味品比中獲得二等獎。

      4栽培技術要點

      4.1適期播種,培育壯秧

      江蘇省蘇中稻區(qū)人工移栽種植以5月中旬播種為宜,沿江及蘇南稻區(qū)5月下旬播種,機插秧在移栽前15~18d播種,大田用種量一般45~52.5kg/hm2,沿江及蘇南機條播或直播稻用種量60kg/hm2。秧田落谷量應依據秧齡長短和育秧方式而定,以稀播培育壯秧為原則。濕潤育秧或旱育稀植秧齡30d,凈秧板播量375~450kg/hm2;旱育秧秧齡35~30d,凈秧板播量525~600kg/hm2;機插秧秧齡18~15d,秧田與大田比1∶80。濕潤育秧與旱育秧秧田要施足基肥,最好以有機肥為主,配施磷鉀肥,2葉1心期施好斷奶肥,3葉1心期施分蘗肥,拔秧前2~3d施好送嫁肥。機插秧苗床如采取基質育秧做到看苗補肥,起秧前1d施尿素45~75kg/hm2作送嫁肥,效果更好。

      4.2合理密植,優(yōu)化群體結構

      移栽稻:大田生產一般株距13cm,行距25~28cm,27萬~30萬穴/hm2,每穴插3~4苗,基本苗90萬~120萬/hm2,栽插深度2~3cm,栽后20~25d達到預期穗數苗。隨后擱田控苗,最高苗控制在450萬/hm2左右,有效穗300萬~330萬穗/hm2。機插稻:一般株距12~13cm,行距30cm,25萬~27萬穴/hm2,每穴插3~4苗,缺穴率控制在5%以內,并采取人工補缺,栽后25d達到預期穗數苗。隨后擱田控苗,最高苗控制在450萬~480萬/hm2,有效穗330萬~345萬穗/hm2。

      4.3科學肥水運籌,提高群體質量

      該品種屬穗粒并重型品種,穗型較大,千粒質量較高,所以應在一定穗數的前提下主攻大穗。該品種產量9750~10500kg/hm2,一般需氮量330kg/hm2左右、P2O5150kg/hm2、K2O150kg/hm2。氮肥基蘗肥與穗肥比例以6∶4為宜,基肥最好能使用部分有機肥,磷、鉀肥60%作基肥,40%作分蘗肥、穗肥。移栽后5~7d施分蘗肥1次,尿素150kg/hm2,1周后再施尿素150kg/hm2+復合肥150kg/hm2。穗肥在7月25—30日用復合肥150kg/hm2+尿素150kg/hm2,8月10—15日(倒2葉)施保花肥尿素120~150kg/hm2。

      水漿管理:人工移栽田塊,淺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蘗,適當露田。機插秧田塊,最好是薄水或基本不見水移栽,使秧苗濕潤活棵。秸稈全量還田的在秧苗活棵后應灌1次水露1次田,減少秸稈發(fā)酵對秧苗的影響。達到穗數苗后應及時擱田,一般人工移栽正常生長田塊應擱至田面不陷腳、白根外露、葉色褪淡為標準。機插秧田塊應采取分次擱田,不宜一次擱田過重。以后采取間歇灌溉,抽穗期田間保持一定水層,齊穗后干濕交替,養(yǎng)根保葉,滿足生理需水即可,收割前7~10d斷水。

      4.4病蟲防治

      用線菌清、咪鮮胺等藥劑浸種防治惡苗病等種傳病害,秧田期做好稻薊馬、稻飛虱等害蟲防治,大田期做好螟蟲、稻縱卷葉螟等防治,高峰苗至抽穗期結合害蟲防治用藥防治紋枯病1~2次,其他病蟲害防治參照生產上同類型品種和當地植保部門的要求實施,確保豐產豐收。

      猜你喜歡
      栽培要點抗病優(yōu)質
      果桑優(yōu)質輕簡高效栽培技術
      我國小麥基因組編輯抗病育種取得突破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優(yōu)質
      蔬菜桑優(yōu)質高效栽培技術
      淺談如何優(yōu)質開展“三會一課”
      bZIP轉錄因子在植物激素介導的抗病抗逆途徑中的作用
      思南縣思林鄉(xiāng)辣椒栽培要點
      紅肉火龍果在漸江金華引種表現及栽培技術總結
      番茄果實感染灰霉病過程中H2O2的抗病作用
      扶绥县| 读书| 海伦市| 林周县| 宜兴市| 石门县| 克拉玛依市| 恭城| 蕲春县| 张家口市| 郁南县| 美姑县| 绥阳县| 栾城县| 恩施市| 衡山县| 建瓯市| 乌鲁木齐市| 无锡市| 盐城市| 米易县| 新建县| 周至县| 弥勒县| 禹城市| 迁西县| 湾仔区| 资源县| 上栗县| 阿鲁科尔沁旗| 乐业县| 林甸县| 布尔津县| 安岳县| 金乡县| 博湖县| 宁南县| 潞城市| 平塘县| 博乐市| 东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