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
柏枝山,也稱柏芷山,橫臥貴州省桐梓縣東北邊陲獅溪鎮(zhèn),多年來飄然世外、人跡罕至。鮮為人類活動打擾的柏芷山,原始森林自然生態(tài)保持完好,飛泉瀑布處處可尋,野生動植物恣意生長,充滿了雄渾、粗獷的野性美。近年來,柏芷山成為了各地驢友熱捧的驢行勝地。
柏枝山將被打造為集旅游觀光、度假休閑、避暑養(yǎng)生為一體的國際旅游度假區(qū)。
柏箐喀斯特自然保護區(qū)位于貴州省桐梓縣和重慶市南川區(qū)交界處獅溪鎮(zhèn)境內(nèi),毗鄰金佛山自然保護區(qū),距離桐梓縣城172公里,屬桐梓縣管轄。柏箐喀斯特自然保護區(qū)由柏枝山喀斯特臺原和箐壩大山喀斯特臺原兩部分構(gòu)成,其中柏枝山北坡在南川市頭渡鎮(zhèn)境內(nèi)。
在獅溪河畔仰望柏枝山,東面一座巨大的喀斯特臺原巍峨聳立與天地之間,突兀的懸崖峭壁,刀削斧劈般雄渾、壯麗。臺原之上則森林茂密,樹木蔥郁,一片翠碧,當?shù)厝艘喾Q之為柏枝壩。西南面的箐壩大山喀斯特臺原與之相距二十余公里,兩山遙相呼應,相得益彰。
柏枝山集危巖、奇石、瀑泉、溶洞多種自然奇觀為一體;中部為平均高二百米的絕壁,綿延數(shù)公里,蔚為壯觀,燕子洞、牛角洞等天然洞穴分布于絕壁之上;頂部為長約八公里的平臺,有原始森林覆蓋,自然生態(tài)保持完好;牛角寨海拔2227米,號稱黔北最高峰。經(jīng)爬天梯、過棧道,可到達峭壁之上的燕子洞,洞內(nèi)飛燕成群,以此得名。燕子洞海拔約二千米,洞口建有萬民寺,進洞探源,曲折幽深,可見鐘乳石千姿百態(tài)。
站在柏枝山腰俯瞰,深谷與溝壑縱橫交錯、氣勢磅礴;群峰自深谷之底拔地而起,鱗次櫛比、錯落有致;黛青色的遠山連綿不絕,直至消失在廣袤的天際;陽光為險峻的絕壁鍍上一層金光,更顯蒼茫與雄渾。若逢新雨初霽,霧嵐自谷底升騰,云海蒼茫、山峰如島,駐足間,云潮漲落,氣勢恢宏。
登上柏枝山頂部平臺,則是另一番天地,樹木蔥蘢,竹木花草點綴,恍惚到了世外王國。這里除采筍時節(jié)洋溢著山民輕快的談笑,平日幽深靜謐,微風輕拂,夾帶著泥土與植物混合的清香。
保護區(qū)屬典型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其植物保存完好,植物種類繁多,森林覆蓋率96%,多種珍稀動植物在這里生息繁衍。柏枝山頂部臺原為闊葉林與方竹林混生的原始森林,生長著有“活化石”之稱的孑遺植物銀杉、珙桐,以及二類保護植物黃杉、鵝掌楸等各類珍稀植物。其中珙桐是第三級古熱帶植物區(qū)系的孑遺植物,為我國一級重點保護植物,柏箐自然保護區(qū)是珙桐在貴州的兩個分布區(qū)之一,另外一個則是梵凈山自然保護區(qū)。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葉猴在這里無憂無慮地生息繁衍,他們靈活的身體在懸崖、樹枝間穿行。黑葉猴通體都是黑色,躲在樹枝的角落里,不易發(fā)現(xiàn)。剛出生的黑葉猴通體為金色,鮮亮的顏色非常漂亮。約一個月后,小黑葉猴身體的毛色也會漸漸變黑。黑葉猴不十分怕生,見了人也不會躲藏,偶爾還會溜到來客身邊與人親近。
黑葉猴體長50—60厘米,頭小,尾巴較身體長,四肢細長;頭頂有直立的毛冠,體背毛比腹面的毛長而密,臀疣較大;全身黑色有光澤,耳基至兩頰有白毛,手足均為黑色。以果實、種子、嫩芽和葉柄為主要食物,也吃鮮枝嫩葉、花苞、竹筍、小鳥及昆蟲,食物可達80余種。黑葉猴是比較典型的東南亞熱帶和南亞熱帶的樹棲葉猴。主要棲息于江河兩岸和低山溝谷地帶的熱帶雨林、季雨林和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
方竹筍是柏枝山的特產(chǎn),金佛山方竹為柏枝山方竹林的主要品種。柏枝山的方竹筍從來不爭春,秋天才是收獲的季節(jié)。一場秋雨過后,方竹筍便破土而出,布滿山野。新摘的方竹筍,色澤嫩綠、鮮艷欲滴。方竹筍可涼拌、煎炒、熬湯,不僅口感鮮嫩清香,而且營養(yǎng)豐富,是不可多得的山珍佳肴。如今,為便于貯藏和運輸,當?shù)厝藢⒎街窆S加工成水筍或是筍干銷往各地,外地人也可嘗到這天賜的美味。
柏枝山的禮物不止方竹筍。各類野生菌次第生長,烹飪無需添加各類佐料,味道便鮮美至極。野山莓、八月瓜、野生柿子等野果,不僅是黑葉猴的美餐,當?shù)厣矫窦澳矫鴣淼捏H友們也有機會分這大自然饋贈的一杯羹。許多天然藥材在這里恣意繁殖。當?shù)鼐用駥ⅫS柏樹皮搗碎后外敷用于治療皮膚??;暴馬樹熬水喝則可治氣管炎;“貴州三寶”之一的野生天麻在這里生根發(fā)芽,恣意繁殖。
柏枝山猶如不施粉黛的鄉(xiāng)間姑娘,自然質(zhì)樸、美麗動人,依偎在群山懷中。群山蒼茫蔥蘢,云海波涌浪疊,花木搖曳生姿。似錦繁花,裝點著柏枝山安寧而豐饒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