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擁有“苗族民歌之鄉(xiāng)”之稱的鞍子孕育著獨具特色的原生態(tài)音樂文化,鞍子苗歌具有獨特的藝術特點,體現(xiàn)在歌曲內容豐富多彩、演唱的形式多樣、優(yōu)美的旋律與節(jié)奏、歌詞語言的獨特、動人的聲腔等方面,是我國民族音樂中的一朵奇葩。
關鍵詞:鞍子 苗歌 嬌阿依 原生態(tài) 民歌
彭水是重慶市唯一以苗族為主的少數(shù)民族自治縣,有“烏江苗都”之稱。彭水古稱黔州,有著豐富而久遠的民族音樂文化,彭水民歌經(jīng)過千百年的傳承,遺留下來的主要有鞍子苗歌、諸佛盤歌、太原民歌、梅子山歌、郁山孝歌、烏江號子、石公號子等等,其中最著名、最具有代表性的原生態(tài)民歌就要數(shù)鞍子苗歌了。鞍子苗歌淳樸動人、寓意深刻,是我國民族音樂中的一朵奇葩。
一、鞍子簡介
鞍子苗寨距離彭水縣城54公里,是彭水苗族最集中的地方,苗族人口占鞍子鄉(xiāng)總人口90%以上。那里具有獨具特色的苗家吊腳樓、奇特的石磨巖石林、盤歌堂、苗家火鋪等豐富的民族文化。在鞍子鄉(xiāng),大到古稀的老人,小到幾歲的孩童都能隨口哼上幾句苗歌,無論是田間地頭還是山間竹林,都可以聽到他們淳樸而悠揚的歌聲。每逢迎親嫁娶、傳統(tǒng)佳節(jié)、重大盛會等日子,那里的人們都會用歌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懷。正因如此,鞍子被人們賦予 “苗族民歌之鄉(xiāng)”之稱。
二、鞍子苗歌的藝術特點
(一)歌詞內容豐富
藝術的素材來源于生活,所以鞍子苗歌的內容與鞍子人的生活也密切相關,一首首動聽的歌曲反映著鞍子人的社會生活、情感、勞動、娛樂等方方面面,喜怒哀樂盡在歌里。鞍子民歌內容豐富多彩,下面簡要介紹主要的幾種。
1.表現(xiàn)情愛
在鞍子民歌中,表現(xiàn)男女情愛內容的歌曲占大多數(shù)。男女愛情是世間一種最真摯的感情,自古以來關于體現(xiàn)男女情愛的歌曲數(shù)不勝數(shù),用音樂來表達感情的語言與形式也豐富多彩。鞍子人民通過歌聲傳情,青年男女互訴衷情,表達愛意,歌詞有率真質樸的,也有含蓄表達的,歌詞寓意深刻,耐人尋味,通過歌聲把愛情中的甜蜜與苦澀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比如這首《郎在對門打傘來》:
郎在對門打傘來,姐在房中繡花鞋,左手去接郎的傘,右手接郎進門來,問郎哥哥哪去來……
2.表現(xiàn)勞動
勞動歌曲是一種與勞動行為相結合的歌曲,可以鼓舞勞動者的情緒,提高勞動者勞動的積極性。鞍子人習慣在勞動的時候演唱歌曲,他們無論是下田栽秧時、上山砍柴時、采茶時、還是拉石頭時等等勞動的場合都會抒發(fā)感情,隨口而歌,通過歌曲振奮的旋律與節(jié)奏的進行來協(xié)調動作、減輕疲勞,鼓舞勞動的情緒。比如他們在田間地頭薅草時唱的《薅草歌》:
趕快薅來趕快薅,一樣樣嗬喂喲,薅到回去泡醪糟,老板吃的是頭道水,我們喝的是淡醪糟。
3.體現(xiàn)自然
大自然中的一切景色都是美好的,鞍子景色優(yōu)美、風光秀麗,那里有苗山、苗嶺、石林、竹林,有天上的飛鳥也有地上的美好事物等等,盡顯田園風光。鞍子人民經(jīng)常用歌聲來贊美自然,那里隨處可聽到美妙動人的歌曲,體現(xiàn)出人與自然的和諧。比如:馬兒趕山喲你留口氣喲,嬌阿依,小郎催你不費力喲,飛鳥黃鸝喲你不要急喲,嬌阿依,村口鯽魚石板青喲。
4.體現(xiàn)生活
鞍子人的日常生活豐富多彩,有生活的甜美也有生活的艱辛,他們常常把自己對生活的感觸傾訴在歌聲里,有反映生活的美好的、有反映社會不平等的、有反映媳婦苦的、有反映寡婦生活艱難的、也有反映光棍生活愁苦的等等,通過歌聲可以折射出鞍子人們生活的酸甜苦辣。比如下面這首感嘆生活美好的:跨出門坎就唱歌,人人說我好快活,愁帽掛在屋角上,山歌一唱沒了愁。
(二)演唱形式多樣
鞍子苗歌一般為無伴奏清唱,演唱形式豐富多彩,主要有獨唱、對唱、一領眾和、多領眾唱、齊唱等等,下面簡要介紹主要幾種演唱形式。
1.獨唱
在鞍子隨時隨地都會聽到的苗民們那高亢動人的歌聲,他們見物抒情,即興發(fā)揮,演唱場合具隨意性。閑暇時要歌唱、走路要歌唱、做飯要歌唱、在山間勞動時也會對著大山扯幾嗓子來緩解疲勞等等,獨唱這種演唱形式自然就成了鞍子人民表達感情最直接的演唱方式,他們將心里的喜怒哀樂抒發(fā)在歌聲里,盡情表達生活的酸甜苦辣,動人的歌聲從他們的心底流淌,耐人尋味、沁人心脾。
2.對唱
鞍子人常常用對歌的形式盤歌。盤歌又稱盤問歌,一般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演唱。盤歌既是鞍子人民學習和傳承生活與生產(chǎn)知識的主要手段,也是苗族青年男女向對方表達心愿的一種交流形式。古時候彭水的婚俗是“自為媒來自許婚”,婚姻自己做主,但是明清以后彭水苗族有錢人家由于受封建禮教的桎梏,婚姻多為父母包辦,而窮苦人家的勞動人民之間婚姻相對自由一些,他們通過勞動場合、趕場、走親戚、踏青踩花山等活動結識,他們很多時候都通過盤歌的形式表達愛慕之情。
3.一領眾和
鞍子民歌除了主要使用獨唱、對唱這兩種形式進行演唱之外,一領眾和這種演唱方式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鞍子民歌中的“嬌阿依”的演唱形式主要就是一領眾和。在鞍子民歌中,一領眾和這種演唱形式也多用于演唱勞動歌曲,演唱時音調鏗鏘有力,節(jié)奏有律動性,與勞動的節(jié)奏緊密融合。
(三)優(yōu)美的旋律與獨特的節(jié)奏
鞍子苗歌旋律優(yōu)美,形成了以古老的窄聲韻三聲腔為核心的歌腔。除此之外,鞍子苗歌旋律還具有大跳進的特點,就是旋律一下子會從低音一下跳進到高音,或從高音猛然下行到低音的獨特的旋律進行。鞍子民歌音調悠長,常常在句末有很長的拖腔與滑音聲腔,多為旋律的下滑音。比如鞍子民歌《嬌阿依》中的歌詞,“山歌不唱哦不開懷喲,嬌啊依,磨兒不推不轉來喲”這句的中的“哦”“喲”的旋律就是典型的拖腔滑音。
鞍子民歌節(jié)奏獨特,為典型的非功能性均分律動型節(jié)奏。這種節(jié)奏不受小節(jié)線的限制,有強拍與弱拍之分,但不遵循首拍強的規(guī)律,強弱在每個小節(jié)中的位置不固定。鞍子民歌通過運用這種獨特的節(jié)奏方式將平凡的旋律變得多姿多彩。endprint
(五)歌詞語言的獨特
彭水的苗族沒有苗語傳承和苗族文字的記載,所以鞍子苗歌的歌詞都是用漢語演唱。歌詞多用比興手法,多段反復。
1.多有襯詞
我國的民歌多有襯詞,是我國民歌的一種獨特的表現(xiàn)手段,用在歌曲中具有獨特的意蘊。襯詞為一種虛詞,多是語氣詞、感嘆詞或象聲詞等,沒有實在的含義,是正詞的陪襯,起輔助作用。運用襯詞不但可以抒發(fā)情感、擴充歌詞結構、烘托氣氛,還可以協(xié)調節(jié)奏,增強歌曲的藝術表現(xiàn)力與感染力。鞍子民歌大多有襯詞,運用位置靈活多變,多用在句首、句中和句尾,常用吔、嗬、啰、喲、嘛等作為襯詞,配上獨特的旋律成為襯腔與襯句。加入襯詞的鞍子民歌,使歌曲變得朗朗上口,也加強了樂句與樂句之間的聯(lián)系,使樂句之間的銜接更加自然。比如鞍子著名的民歌《嬌阿依》的歌詞:
山歌不唱呃就不開懷啰,嬌阿依,磨兒不推不轉來喲,酒不勸郎呃就郎不醉喲,嬌阿依,花不逢春不亂開喲……
這首歌曲其中的“呃、啰、喲”等均為襯詞,“嬌阿依”則是由襯詞組成的襯腔。
2.歌詞結構豐富多樣
鞍子民歌的歌詞結構豐富,主要有規(guī)整的五言、七言句十字句,也有不規(guī)整長短不一的長短句等,下面簡要介紹一下用的較多的七言和五言句。
(1)七言句
鞍子民歌的歌詞結構以七言句為主,意為每一句的歌詞為七個字,大多結構較規(guī)整。無論是表現(xiàn)男女愛情為主題、體現(xiàn)大自然的、描寫生活的還是表現(xiàn)勞動等等,歌詞大都是以七字句為主。如下面這個表現(xiàn)愛情的:松柏同林百年好,豇豆藤藤不經(jīng)老。勸君莫學豇豆藤,時時總把妹纏倒。
(2)五言
鞍子民歌五言句相對七言句來說,使用得相對較少,五言句與七字句一樣結構比較規(guī)整,每一句由五個字組成,結構一般為二加三,比如下例:爹娘趕場去,二人打主意,找來木料做樓梯,好進妹房去。樓梯丈二長,搭過妹屋梁,掀開幾溝瓦,椽子揭?guī)讖垺?/p>
3.歌詞多有押韻
我國民族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在古代詩詞中常常會在詩詞的句末押韻,我國古代的歌曲大多是用詩詞譜曲,所以以前很多歌曲的句末都使用韻腳形成押韻,這種習慣沿襲至今,現(xiàn)在很多歌曲中某些句子的最后一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形成韻腳,使人們歌唱時能感覺到音調的節(jié)奏感與和諧優(yōu)美。鞍子民歌歌詞也多有押韻。比如下例:
貨客當門過,情妹盤腳坐,口口聲聲要買貨。
貨客把貨搖,情妹把手招,要買花線繡荷包。
紅漆椅子拖,貨客你請坐,裝煙篩茶把話說。
情妹主意大,約郎到妹家,爹娘想管也無法。
貨物地上擺,什么也沒買,望貨客今后常常來。
這首歌每一句的末尾一個字都押韻,第一句句末的字為梭波轍,押uo韻,第二句句末的字為遙條轍,押ao 韻,第三句跟第一句句末的字相呼應為梭波轍,押uo 韻,第四句句末的字為發(fā)花轍,押a韻,第五句句末的字為懷來轍,押ai 韻。
(六)動人的歌腔
鞍子苗歌有高亢激越的高腔,也有旋律平直的平腔,還有與眾不同的混腔。高腔節(jié)奏比較自由,鞍子人在演唱時高聲區(qū)時常加入假聲的技巧,在野外勞作時,常用高腔演唱。平腔音程跳動較小、曲調委婉、歌曲具有朗誦性,音域不寬,敘事性較強。鞍子苗歌中最獨特的還是混腔,這種聲腔就是說半天然后給你來一句非常高的音,讓聽眾一下振奮一下,是前面兩種聲腔的混合運用。
(七)口口相傳的流傳方式
從古到今,鞍子苗歌作為原生態(tài)音樂一直被當?shù)孛缱迦罕娨钥诳谙鄠鞯男问搅鱾髦两瘢驗榕f時那里交通閉塞,那里的人們與外界接觸不多,他們大多不懂樂譜,不懂科學的發(fā)聲,他們學習唱歌都來自生活的點點滴滴,學習歌唱的唯一途徑就是靠口傳心授代代相襲,但鞍子的人們大多都有一副好嗓子,她們的歌唱都是一種自然的發(fā)聲方法,歌聲純凈、優(yōu)美、質樸,體現(xiàn)出濃郁的苗族原生態(tài)民歌風格。
三、鞍子苗歌與嬌阿依
“嬌阿依”是鞍子民歌中最經(jīng)典、流傳最廣的一個曲牌,原是苗族同胞的一種盤歌形式,后來演化為苗歌的一種曲牌。它不但具有鞍子民歌的共性特點還具有自己獨特的音樂藝術特點?!皨砂⒁馈北恢貞c市列為市級文化精品,還被批準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原來“嬌阿依”只是在鞍子當?shù)乇容^流行,后來經(jīng)當?shù)卣臀幕ぷ髡卟扇∫幌盗斜Wo與推廣措施后,現(xiàn)在不但鞍子人人會唱“嬌阿依”,而且彭水整個縣城大部分人都能哼上幾句“嬌阿依”了,“嬌阿依”儼然已成了彭水民族音樂文化的名片。
四、結語
在我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大背景下,鞍子苗歌經(jīng)過當?shù)卣臀幕ぷ髡叩呐Φ玫搅溯^好的挖掘與保護,并出版了一系列的關于鞍子民歌方面的書籍。在此基礎上,當?shù)睾芏鄡?yōu)秀的文藝工作者還積極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原創(chuàng)歌曲,既保留了鞍子原生態(tài)音樂的元素,又融入了新的思維,充分體現(xiàn)出對本民族音樂文化的繼承與革新。
參考文獻:
[1]安仕君.廖元德:潛心20載挖掘"嬌阿依"[N].中國民族報,2006-10-27.
[2]胡遠慧.湘西苗族民歌襯詞、襯腔研究[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3,(3).
[3]黃志權.苗族民歌的審美特征初探[J].大舞臺,2010.(10).
[4]劉承華.中西音樂形式的差異及其文化內涵[J].黃鐘,1997,(3).
作者簡介:
余靜,重慶長江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endprint